人际素质论文-焦庆超

人际素质论文-焦庆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际素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少年,体育锻炼,人际素质,心理适应

人际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焦庆超[1](2019)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人际素质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其心理建设具有重要的可塑性。人际素质和心理适应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体育锻炼为手段,探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影响。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和《体育锻炼等级量表》为测量工具,抽取河南省郑州、开封、驻马店、洛阳及安阳5个地市中1016名青少年为有效被试,致力于考察青少年体育锻炼、人际素质、心理适应叁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检验人际素质在体育锻炼与心理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得出以下结论:一、青少年体育锻炼主要集中在小锻炼量。锻炼量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初二最低,初叁最高,与初叁体育加试相关。二、青少年人际素质得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低水平人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际素质得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年级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初二最低,高一最高。青少年心理适应得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低水平人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习适应维度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得分显着高于男生。不同年级青少年在除社会适应外的心理适应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初二适应得分最低,高一最高。叁、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人际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频率、锻炼量与青少年的人际素质呈显着性正相关(印证假设1)。青少年人际素质总分及各维度在锻炼强度、锻炼时间、运动量存在显着性差异;人际交往在锻炼频率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从得分方面看,随着青少年锻炼量的增加,他们的人际素质得分随之增加,说明体育锻炼有助于人际素质的提高。锻炼时间进入人际素质总分的回归方程,表明锻炼时间对人际素质的影响最大。四、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适应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锻炼的强度、时间、运动量与青少年的心理适应呈显着性正相关(印证假设2)。青少年心理适应总分及各维度在锻炼强度、锻炼时间、运动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社会适应在锻炼频率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从得分方面看,随着青少年锻炼量的增加,其心理适应得分随之增加,说明体育锻炼促进心理适应的发展。锻炼时间进入心理适应总分的回归方程,表明青少年的锻炼时间直接影响其心理适应。五、人际素质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适应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着性正相关(印证假设3),人际交往、人际调控进入适应的回归方程。表明人际交往和人际调控共同作用于青少年的心理适应,人际交往对心理适应的影响力最大。六、人际素质在体育锻炼与心理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印证假设4),体育锻炼通过人际素质的调节作用影响其心理适应。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青少年人际素质能力,充分发挥好人际素质的效益。(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焦庆超,郭玉江,王鑫,邬翔[2](2018)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人际素质、心理适应性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其心理适应性及人际素质的相关关系,探索人际素质在该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河南省内东西南北中具体代表性的5个地市中12至19岁的青少年1200名,采用沈德立修订后的《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的心理适应性和人际素质分量表,结合梁德清的体育锻炼等级量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青少年体育锻炼与人际素质呈正相关,青少年体育锻炼促进人际素质;2青少年人际素质与心理适应性呈正相关关系;3人际素质是青少年体育锻炼影响心理适应性的中介变量;4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心理适应性呈正相关关系,即青少年体育锻炼促进其心理适应性。结论:青少年体育锻炼对人际素质和心理适应性具有调节作用;体育锻炼,人际素质,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可以构建为有效的中介模型效应;为促进青少年心理适应能力和人际素质的发展提供实践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会后版)》期刊2018-08-22)

郝嘉佳,牛宏伟[3](2015)在《元认知、人际素质和专业认同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元认知、人际素质和专业认同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263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考查其适应、元认知、人际素质、专业认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性别、独生子女类型、生源地类型对适应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城市男生中,独生子女的适应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女生中,非独生子女的适应状况好于独生子女。(2)元认知、人际素质、专业认同的总分与适应总分均呈显着相关;其中元认知知识、合群的人际素质、情感和行为专业认同等子维度与适应及其子维度得分相关较高;(3)控制性别、独生子女和生源地类型的情况下,元认知和专业认同正向预测新生适应,且达到统计显着水平。结论:元认知和专业认同是影响大学新生适应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谭琳[4](2014)在《舞动团体辅导对青少年人际素质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变迁,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呈现更多元化和复杂化,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研究在结合舞动治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改善青少年的人际素质为出发点,运用舞动团体辅导的方式,探索促进青少年人际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等组前后测以及追踪测的实验设计,以24名初二学生为被试,其中实验组12人,对照组12人。对实验组进行八次舞动团体辅导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处理。在辅导结束后对对照组、实验组的前后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质性研究为补充,进一步探讨舞动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和机制。在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中:1.对照组被试在不接受团体辅导的情况下,前后测在人际素质总分和叁个维度上均无显着差异(p>0.05)。2.实验组经过舞动团体辅导后,人际素质总分上显着高于团体辅导前的总分,且成显着差异(p<0.05)。人际素质的叁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辅导前的得分,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维度和人际调控维度均出现了显着性差异(p<0.05)。3.实验组后测与追踪测验在人际素质总分及叁个维度上均没有显着差异。在实验过程反馈的分析中:1.团体成员对舞动团体辅导的评价较高,每单元的喜爱程度都高于6(0为最小值,10为最大值)。且对各项团体因子评价都较高,团体氛围较好。2.舞动团体辅导增加了团体成员对人际交往过程中自己的了解程度。3.舞动团体辅导增加了团体成员对人际交往中他人的了解程度。4.舞动团体辅导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团体成员的交往模式,使其向更好地方向发展。5.舞动团体辅导提高了团体成员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去交往。6.舞动团体辅导使他们学习了一些人际交往过程的技巧,增强了他们人际交往能力。7.舞动团体辅导使他们更关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非语言因素,提高了人际素质的综合性。本研究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舞动团体辅导能有效的提高青少年的人际素质,并且在其分维度人际交往能力、人际调控上也有显着的立即性辅导效应。2.舞动团体辅导在提高青少年的人际素质上有持续性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安妍[5](2013)在《不同情绪状态下自我监控能力与人际素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自我监控水平和人际素质的主要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启动的实验研究范式,利用带有情绪色彩的社会交往图片引发相应情绪状态生成,并以《自我监控量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11.5软件统计数据。结果①自我监控水平与个体情绪体验关系密切,高自我监控者对消极情绪线索的体验较之低自我监控者更加敏感(t=2.08,P<0.05);②高低自我监控水平个体的交往能力、人际调控及人际素质总分差异显着(F=4.890,4.448,4.982;P<0.05)。结论①高自我监控者的情绪体验具有情境适宜性的特征,低自我监控者的情绪体验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②高自我监控者具备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而低自我监控者行为调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陈宛玉[6](2012)在《初中生人际素质的特点及其与自我认知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初中生人际素质的特点,并且分析人际素质与自我认知的关系,为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天津师大心理与行为研究院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问卷》中的《人际素质分量表》和《自我分量表》为研究工具调查了来自不同背景的1258名初中学生。结果:(1)初中叁个年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人际调控、人际知觉等叁个方面都存在显着性差异,叁个方面的发展都随年级提高而呈下降趋势;(2)男、女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人际调控不存在显着差异,男生在人际知觉方面的表现显着高于女生;(3)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能力、人际调控、人际知觉等方面的表现均显着高于非独生子女,且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能力、人际知觉两方面随年级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4)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人际调控、人际知觉等叁个方面均显着高于一般中学的学生;(5)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初中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人际调控、人际知觉等方面均显着的高于中小城镇和农村;(6)家庭收入对初中生人际素质的叁个方面都有显着的影响,总体来看家庭收入越高的初中生在人际素质叁个方面的表现优于家庭收入低者;(7)人际素质的叁个维度与自我认知的四个方面都呈现显着的中等正相关,其中自我认知中的社会自我和情绪自我与人际素质叁个维度的相关程度较高,回归分析显示自我认知的叁个维度能够解释人际素质49.2%的变异。结论:初中生的人际素质水平随年级呈下降趋势;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重点中学学生较一般中学学生,城市学生较农村学生,家庭收入高者较家庭收入低者初中生的人际素质的水平要高;初中生人际素质与自我认知密切相关,自我认知对人际素质具有较好的预测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1-30)

王林跃,孙佳峰,刘爽[7](2011)在《初中生自尊发展与人际素质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初中生自尊发展与人际素质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和初中生心理健康人际素质的量表,分别对初中3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①不同年级的初中生自尊发展存在差异(F=5.47,P=0.005);不同性别的初中生自尊发展没有显着差异;②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人际素质上没有显着差异;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人际素质上差异显着(t=-2.08,P=0.038),女生得分高于男生;③自尊总分与人际素质总分呈显着正相关(r=0.71,P=0.00);自尊总分与人际交往(r=0.43,P=0.00)和人际调控呈(r=0.23,P=0.00)显着正相关,自尊总分与人际知觉相关不显着;自尊各个维度与人际素质各个维度均呈显着正相关。结论初中生自尊发展与人际素质具有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万婕,董圣鸿[8](2011)在《江西省青少年人际素质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天津师范大学编制的青少年人际素质分量表对江西省4072名从小学五年级到大学叁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调控、人际知觉状况欠佳,其中人际知觉最差。初一学生的人际素质状况最好,高中、大学学生的人际素质状况较差;男女生的人际素质状况存在差异,整体而言,男生的适应状况要好于女生;独生子女对人际素质量表分和人际交往能力有显着影响,独生子女的适应状况比非独生子女要好一些;家庭所在地(城乡)对人际素质量表分及人际知觉得分有显着影响,城镇学生的人际素质状况要好于农村学生。(本文来源于《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0-21)

杨伊生[9](2010)在《人际素质分量表在蒙古族青少年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对内蒙古自治区10所蒙古族中小学的1 768名蒙古族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量表中的21个项目均符合测量学要求,高低分组被试在所有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782 8;探索性因素分析均揭示了量表结构效度较好;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数据与3因子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达到可接受的各项标准指数.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在蒙古族青少年群体中使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期刊2010年06期)

张冬梅,王有智[10](2008)在《初中生人际素质和个性素质与应对风格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初中生应对风格特点,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应对风格量表、人际素质量表、个性素质量表对山西省1299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结果1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初中生的应对风格特点有所不同,普通中学学生在注重情绪、理智合理、身体策略、否认压抑、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维度的得分显着高于重点中学学生;男生与女生在身体策略方面差异显着;2初中生人际素质、个性素质与应对风格具有中等程度的显着正相关,其因子间呈不同程度相关;3不同学校类型初中生的人际素质对应对风格均有较好预测力,人际素质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结论人际素质、个性素质、学校类型对初中生应对风格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08年10期)

人际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其心理适应性及人际素质的相关关系,探索人际素质在该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河南省内东西南北中具体代表性的5个地市中12至19岁的青少年1200名,采用沈德立修订后的《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的心理适应性和人际素质分量表,结合梁德清的体育锻炼等级量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青少年体育锻炼与人际素质呈正相关,青少年体育锻炼促进人际素质;2青少年人际素质与心理适应性呈正相关关系;3人际素质是青少年体育锻炼影响心理适应性的中介变量;4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心理适应性呈正相关关系,即青少年体育锻炼促进其心理适应性。结论:青少年体育锻炼对人际素质和心理适应性具有调节作用;体育锻炼,人际素质,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可以构建为有效的中介模型效应;为促进青少年心理适应能力和人际素质的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际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1].焦庆超.青少年体育锻炼、人际素质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焦庆超,郭玉江,王鑫,邬翔.青少年体育锻炼、人际素质、心理适应性的相关性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会后版).2018

[3].郝嘉佳,牛宏伟.元认知、人际素质和专业认同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

[4].谭琳.舞动团体辅导对青少年人际素质的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5].安妍.不同情绪状态下自我监控能力与人际素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

[6].陈宛玉.初中生人际素质的特点及其与自我认知的关系[C].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7].王林跃,孙佳峰,刘爽.初中生自尊发展与人际素质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

[8].万婕,董圣鸿.江西省青少年人际素质现状研究[C].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9].杨伊生.人际素质分量表在蒙古族青少年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0

[10].张冬梅,王有智.初中生人际素质和个性素质与应对风格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

标签:;  ;  ;  ;  

人际素质论文-焦庆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