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名亮1王贤平1冯启凡1李镇1曹蘅2
1.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宣城242000;
2.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芜湖241001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与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测量58例冠心病患者(实验组)与44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12导心电图的Pmax、Pmin及P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max、P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max和PD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关键词】冠心病;P波离散度;P波最大值
【中图分类号】R758.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630-01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coronaryheartdiseaseandthemaximumPwavedurationandP-wavedispersionrelations.Methods:Measurement58casesofcoronaryheartdiseasepatients(experimentalgroup)and44casesofnon-coronaryheartdiseasepatients(controlgroup)withPDand12-leadelectrocardiogramPmax,Pmin.Results:PmaxandPDin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a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PmaxandPDcanbeusedaspredictorsofcoronaryheartdisease.
【Keywords】Coronaryheartdisease;P-wavedispersion;PMax
已有研究证实P波最大时限(MaximumP-waveduration,Pmax)、P波离散度(P-wavedispersion,PD)可作为房性心律失常有很好的临床预测价值1;同时也有部分研究证实严重的心肌缺血也会引起Pmax及PD指标的差异性改变,引起作为严重心肌缺血的预测1,2。而冠心病是否会引起Pmax、Pmin及PD的改变?本文旨在研究Pmax、PD是否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因冠心病住院的121例患者,排除19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5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作为实验组,另外4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男性42例,女16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51例,糖尿病患者14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10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36例,糖尿病患者17例(高血压病采用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或入院时或住院时测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90mmHg;糖尿病采用既往确诊为糖尿病,或测随机血糖≥11.1mmol/l)。
1.2方法:采用施博瑞12导联ECG-912AI-CF型心电图记录仪,对102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12导心电图检查3,取患者平静呼吸时,平卧位,予以准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待心电图记录仪的胸导联及肢体导联图形清晰、基线平稳后记录并打印出12导心电图。至少2名医师测量至少9个不同导联的P波与心电图等位线交界处的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时限,得出Pmax、Pmin时限值,PD为两者之间的差值。
1.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软件输入所记录的结果,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处理数据。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χ2检验,若有理论数T<5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测出有意义的计量资料进行相关性研究。
2结果:
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显示:实验组患者年龄、Pmax及PD均数±标准差与对照组年龄、Pmax及PD的均数±标准差进行t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Pmin均数±标准差较对照组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高血压病及糖尿病计量资料进行χ2检验的结果分别为:0.311、0.745及2.486;P值分别为:0.577、0.368及0.132,两组数据的性别、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与实验组Pmax、PD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Pearson系数为0.795,大于0.6,小于0.8,两者成强相关性。
3讨论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通过心电图预测冠心病,除了我们已知的T波改变,近年来研究的PD、Pmax时限是否对冠心病的预测也有临床意义,尚存在争议,且无统一的标准。本文通过对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的心电图的Pmax、Pmin及PD的测量,并经统计学分析,证实冠心病患者较正常患者Pmax、PD明显延长,提示冠心病患者可有心房传导时间延长4,与心房传导不均一有关5,6。其机制可能为: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后离子通道的功能相对减弱,细胞内K离子浓度增高,对钙离子的内向电子流,电阻相对增加,导致传导功能减弱,使PD、Pmax延长。本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的PD增大、Pmax延长,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且因心电图为无创性检查,可操作性强;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1、样本量不大,因此可能会出现数据不足,而出现的统计学差异;2、P波时限的测量对精确度要求很高,测量的误差也会导致最终统计学差异;3、分析心电图时,如对QRS、QT间期及PR间期进行统计学分析,可能会有进一步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耿旭红,巩晓红,张利敏.P波最大时限及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房颤的价值[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9(02)
[2]杜国伟,黄佐贵,李潇华.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03)
[3]李忠红,衣为民,张永红.卡维地洛对高血压伴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03)
[6]戴蓉,郑芳,林玲,王俊,刘秀珍,林龙,韩峭青,李秀增.康复疗养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04)
[4]王飞.益心舒胶囊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2)
[5]杨东伟,魏经汉.P波离散度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6(02)
[6]赵国忠,陈晨,冯小兰,林蔚,瞿龙.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9(06)
[7]黄维军.坎地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最大时限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