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源变压器损耗分摊及大容量用户电费计算的探讨

高压电源变压器损耗分摊及大容量用户电费计算的探讨

一、对高压供电高量客户电量电费计算中的变压器损耗分摊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仲康正[1](2017)在《供配电单元智能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能源的日益枯竭,使得节能减损成为当前热门的话题,实现电能的精细化管理,节约能耗的同时保证电能质量,成为电力行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智能电网技术也由此应运而生。但在实际运行中,因为电力网络的日趋复杂化,线路损耗、谐波污染以及故障排查困难等现象,给供电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了能源的虚耗和社会财富的流失。因此,结合当前先进的计算机和工业自动化技术,探讨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电网的供电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实现电能精细化管理、节能降损、精准定位谐波及故障源的目的,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点工作:首先探讨了线损的组成及产生原因,对各种不同类型线路及设备的等值阻抗和等值电路求解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几种常用的线损理论计算方法。其次,结合对线损的理论分析,将其引入对网络故障问题的判断,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给出了线损异常的评估策略。再次,对配电网谐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探讨了谐波的产生原因及谐波情况下电压、电流的畸变情况。介绍了谐波对电力网络的危害,同时,利用Matlab仿真,模拟了非线性负载产生谐波的情况,并分析了各次谐波含量,给出了谐波治理的方案。最后,结合前文理论分析,利用MCGS组态软件,建立了供配电单元智能监测系统。系统可以对各支路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电能的精细化管理,灵活的量测体系,可满足各种不同单位的需求。本文详细讨论了供配电单元的电力智能管理,研究不仅实现了线路损耗的精细化管理,而且将线损分析引入了对故障的判断处理,给出了线损异常评估策略,同时实现了谐波源的精准定位。用电智能监测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单位电能的精细化管理,节约了能源,同时提高了单位经济收益。对于各级电力管理单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赵卫华[2](2014)在《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电力网电能损耗是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客户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和营销各环节中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和损失。线损率是衡量线损高低的指标,它综合反映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是电网经营企业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电网运行是否经济,供用电管理技术手段是否科学等,这些都涉及到电网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全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降低线损是电力部门在节约能源方面的重要任务,控制线损、降低线损,用科学管理方法把不合理的电能损耗降低到最小,使线损率达到先进水平是电网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电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洛阳供电公司线损管理系统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对线损管理工作的要求,为实现量化造成线损率升、降各种原因的影响程度和比例,切实加强线损专业管理,同时为了减轻专业人员的工作量,使专业人员的关注点更侧重于线损的分析和软件公司共同开发的线损综合分析管理平台。本文洛阳供电公司数据中心为基础数据源,通过标准接口设计实现电力自动化系统数据集成,实现理论线损在线计算、统计线损在线计算、线损分析、降损辅助决策支持、线损指标考核管理、信息管理等应用功能,改变以往线损管理工作环节独立的情况,从线损计算、线损分析、降损辅助决策、指标考核等方面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线损闭环管理;采用在线计算模式,改变了以往只能采用典型日进行计算分析的情况,线损分析不再随季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计算结果更为准确、真实,满足洛阳供电公司的线损管理需要。

张志向[3](2012)在《厦门翔安区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文中认为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集现代化管理、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等多种学科专业于一体的完整系统,实现了电力营销监控、电力营销管理、远程用电费用超收、数据采集和网络连接等多种功能。利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用电负荷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能够实现负荷曲线的改善,提高供、用电设备的利用率防止拉闸、限电,避免对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负荷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是电力企业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对当前电力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型电力用户,其具有分布散、容量小及数据采集量面广、散、杂等特点。本文主要针对这类广大的中、小型电力终端用户研究了基于公用移动通信网络(GSM)的配电网负荷管理系统。在全面分析配电自动化和负荷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及研究现状基础上,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国内外已有的负荷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及管理模式;探讨了适合于广大区域分布形式下的负荷管理系统实际需求;提出了基于中、小型供用电系统,尤其是区县级电网负荷管理系统的新的管理模式及实现方案;设计了与配电网负荷管理系统匹配的基于公用移动通信网络(GSM),完善了配电系统的无线通信网络。2、对新型负荷管理系统的中、小型电力用户的远程负荷终端进行了硬软件设计,包括:数据采集硬件与软件设计、交流采样算法分析与设计、通信模块设计与控制、负荷测控终端的设计与集成。3、根据中、小型用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需求,对监控中心各个部分的管理软件进行了原理流程设计,并具体进行了部分软件功能的编程与实现。4、总结分析了当前国内各个负荷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了进一步拓展负荷管理系统的功能以及与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技术的结合,提出了将来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整合方案,同时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硬、软件环境的发展与优化也进行了探讨。

李伟[4](2012)在《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电力市场中,农电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是保证农村电网稳定安全运行,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农村电力市场供求均衡分析。为实现农电市场供求均衡,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构建农电市场需求预测模型对农电需求进行精确预测;第二,建立农电供给能力评价模型对农电供给能力进行有效地估测;第三,提出一种农村电力市场供给与需求均衡分析方法,分析判断农电市场供求均衡状况,并以此作为决策依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实现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电市场电力供给和需求均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做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1)在对农电市场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影响农电市场供求均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农电负荷和装机容量、农电供给方电源结构、气候因素、政策因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农电替代品为影响农电市场供求均衡的主要因素。(2)对农电市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村电价、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相关政策为影响农电需求的主要因素。着重分析了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村生活用电需求的影响。(3)对常用的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针对农村电力负荷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特点,提出了PCA-MIX-SVM农电负荷预测模型,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混合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对农村电力负荷进行预测。在对电力需求预测的研究中,得出单一的预测方法很难保证获得精确度较高的预测结果。因此,本文建立了DS理论权重融合用电量需求预测模型,即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多元回归、灰色用电量需求预测模型,再根据这三种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的误差,利用证据理论计算出各方法的组合权重,融合预测得到最终的用电需求。(4)在对农电市场供给能力分析过程中,本文研究了电力供给能力评价的一般方法以及农电市场供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农网动态性能评价指标和静态性能评价指标。从供电可靠性、农网布局、线路状况、变压器状况四个方面构建了农村电网供给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熵权灰色区间关联的农电市场供给能力综合评价模型。(5)对市场均衡理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电市场均衡与一般市场均衡的不同点,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论述了影响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农电市场供求均衡模型和供求均衡判断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电力公司向发电企业购电角度,提出了基于GA-MPT最优购电策略的农电市场均衡模型。此外,本文分析了农电市场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农电市场长期均衡的路径。(6)本文最后引入河北南网整个农电市场以及某样本县作为实例,对上文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应用,论述了农村电力市场供求均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农电市场供求长期均衡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本文针对农村电力负荷预测影响因素较多这一特点,提出了基于PCA-MIX-SVM农电负荷预测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次,在用电量需求预测的研究中发现单一的预测方法很难保证预测精度,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DS理论权重融合用电量需求预测模型,提高了用电量预测结果的精度。再次,本文在农电市场供给能力评价的研究中,构建了农村电网供给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基于熵权灰色区间关联的农电市场供给能力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本文对农电市场供求均衡模型和供求均衡判断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GA-MPT最优购电策略的农电市场均衡模型。

江彩松[5](2012)在《巨化电网损耗评估及降损措施研究》文中指出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配电网进行线损计算可以发现配电网络运行的薄弱环节,了解损耗的构成,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降损措施。本文主要是从线损理论计算的基本原理、概念模型,以及配电网降损措施分析入手,指出电力企业积极开展线损理论计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分析线损理论计算的基本原理、概念模型,对于巨化电网2008年线损理论计算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负荷变化、电网结构与运行方式、线路损失、变压器损失以及无功补偿与投切等对线损率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目前供电企业的现状,提出巨化配电网降损措施。主要从优化与改善网络结构、加强无功管理、加强谐波管理、采取降压措施、加强抄核收管理、坚持搞好用电普查、加大反窃电力度、加大计量改造力度、提高线损自动化管理水平、加强农村线损管理、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加强需求侧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提出巨化电网两年降损计划,对于2011至2012年巨化电力发展进行预测,对于降损潜力进行分析,提出巨化电网2011年降损目标与主要保证措施,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李峥嵘[6](2011)在《变压器损耗电量等待电费核算问题》文中认为本文通过阐述和分析变压器损耗产生的原因、高供低计(高压供电低压计量)客户分摊变损电量电费的作用、变损电量电费计算的规则以及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以提高客户电量电费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侯志鹏[7](2010)在《触电侵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事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涉电纠纷案件逐渐增多,尤其是以触电侵权案件最为突出。处理纠纷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存在诸多分歧、说法不一,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和《电力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通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触电赔偿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精神损害赔偿解释》)对于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某些规定,如归责原则、赔偿范围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现实当中对具体的触电侵权案件的判决也是五花八门。不断有人对触电侵权案件处理发表意见,谈出自己的看法,但大多数都是针对具体案件的法律适用进行探讨,或者对某一类触电侵权案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关于法律适用的观点。但这些探讨并没有被系统研究归纳成处理触电侵权案件的全面理论。本文拟根据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等关键要素对触电侵权问题进行研究,从涉案主体、侵权类型、归责原则、案件处理的社会效果是否有助于社会良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合理处理触电侵权纠纷找到最佳处理方案,实现电力与社会公众和谐、可持续发展。使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与保护电力设施互相促进得到平衡发展。

肖万骏[8](2010)在《单相配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摘要: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十分重视单相配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城网、农网不断推动单相变压器研发应用,开展单相配电方式的试点应用研究,该配电方式适宜推广应用于负荷密度不太高的城郊、农村中低压配电网,突出以高压靠近用户,显着缩短低压线路,充分发挥“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配电优势,可以显着降低线损率、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电压质量、技术经济性好,适应负荷发展。与单相配电技术相关的诸多问题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结合我国配电系统现状,根据实地的调查、分析研究,给出了几种单相配电模式,这些配电模式在现阶段能够稳定运行,可以推广应用于城网、农网中。为了对单相配电网络进行潮流计算,本文分析了单相双绕组变压器的耦合电路关系,建立了单相变压器的二端口电路模型,推导出了单相双绕组变压器的潮流计算模型。并针对单相配电网络的特点,本文采用U-Ⅰ型前推回代算法(前推过程中只修正电压、回代过程只修正电流)进行分析。针对负荷分散、长距离的单相配电方式容易出现三相不平衡问题,本文以前推回代潮流算法计算出的网络潮流分布为依据,通过变换单相负荷的接续相序来改善三相不平衡度。并以枚举法为基础,用最少的变换来确定出三相平衡度最佳的单相负荷的接续方案,高效的改善单相配电方式的三相不平衡度。本文最后针对—低压线损大、电压质量低的典型三相供电小区进行单相配电改造,设计出改造方案;对改造前后两种配电模式进行投资、损耗进行分析,运用投资回收期等方法验证单相配电模式较三相配电模式在经济上的优越性;采用文中给出的潮流算法计算该单相配电方案的潮流,并运用单相负荷接续变换法选择出平衡度最好的单相负荷接续方案。全面的验证了单相配电技术的优越性。计算的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是有效可行的,为单相配电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李耀峰[9](2009)在《石嘴山地区电网安全运行与节能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结合石嘴山地区电网的安全运行与节能,利用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GPRS抄表系统、线损与节能、无功补偿与电网功率、配网安全运行覆冰监控与融冰问题进行研究论述。得出主要成果如下:(1)GPRS抄表系统:通过对GPRS抄表系统的特点、组成、主要功能以及在石嘴山地区实际应用的介绍,分析了传统手工抄表作业及其它远程抄表系统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该系统将会为用电营销管理提供直接数据,使用户的用电管理水平和供电服务质量得到极大提高。(2)线损与节能通过对线损的分类与构成、线损统计与分析的介绍,提出了降低线损的具体措施,并通过具体实际应用,达到了措施的实施和强化电网线损管理,使得电网线损率有所下降。(3)无功补偿与电网功率指出了几种无功补偿的方法,电网谐波与无功功率有源补偿技术,并通过应用实例进行了论证,提出了实施低压无功补偿方式优化的方案。(4)配网安全运行覆冰监控与融冰指出了运用电网自动化系统,实施覆冰在线监测,提出了覆冰监测单元的就地控制,通过在线监测,对覆冰严重的进行融冰,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吴劲[10](2008)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的中低压配网规划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经济迅猛发展,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着它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但资源的耗竭及其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建设现代化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是保障,而电力是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建设坚强、供电可靠、经济环保的电网。电力网是现代化城市及新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电力事业的发展,而中低压配电网是电力供应的末端环节,其安全可靠的运行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低压配网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和促进电网基础建设进程,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保障县级电力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对用电快速增长的需求,针对目前中低压配网网络薄弱的现状,中低压配网规划迫在眉睫。本文以石门县城区及典型集镇中低压配网规划项目为依托,详细介绍了中低压配网的现状和规划方法,并依据现状对石门县城区2008-2010年的中低压配网逐年做了规划。本文首先对电力市场的产生及特点、电力市场的基本理论、中低压配网规划研究背景及现状进行了概述。接着详细介绍了电力负荷预测及其几种常用方法,并详细地从10kV中压配电网络、低压配电网络、变压器台区改造、中低压计量装置规划和无功补偿规划等方面介绍了中低压配网规划的技术原则。在规划原则的基础上从中压配网(10kV线路)的现状分析、规划方法、石门县城区中压规划等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压配网规划的方法研究。低压台区和低压线路是与用户连接的桥梁,因此着重在接下来分别从配变台区和低压线路介绍了低压配电网的规划方法和研究成果。在本文最后介绍了计量装置和无功补偿的规划方法。通过以上内容的详细介绍,结合石门县城区的具体规划效果和评审情况,证明了本文的中低压配网规划方法及其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规划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及实用性,对中低压配网规划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二、对高压供电高量客户电量电费计算中的变压器损耗分摊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压供电高量客户电量电费计算中的变压器损耗分摊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供配电单元智能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
    1.6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供配电单元智能监测系统总体方案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功能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电网相关理论分析
    3.1 配电网结构
    3.2 电力线路参数分析
    3.3 电力线路等值电路
    3.4 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
    3.5 线损理论计算案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线损异常评估策略
    4.1 线损异常概述
    4.2 线损定性分析
    4.3 线损异常评估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配电网谐波机理分析
    5.1 谐波含义
    5.2 谐波理论分析
    5.3 谐波的产生及其危害
    5.4 电网谐波标准
    5.5 电网谐波仿真分析
    5.6 配电网谐波的治理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供配电单元智能监测系统设计
    6.1 MCGS软件平台
    6.2 系统原理图
    6.3 监控系统的组态设计
    6.4 系统平台测试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2)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及难点
    1.5 预期成果
第2章 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相关理论
    2.1 引言
    2.2 线损的定义
    2.3 线损的计算
        2.3.1 理论线损的计算
        2.3.2 统计线损的计算
    2.4 线损分析的内容
    2.5 谐波对线损影响分析
    2.6 线损管理的辅助决策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线损管理体系设计
    3.1 总体设计目标
    3.2 线损管理分项设计
    3.3 理论线损在线计算设计
    3.4 线损“四分”管理体系设计
    3.5 线损分析体系设计
    3.6 线损指标管理考核体系设计
    3.7 降损辅助决策设计
    3.8 信息发布设计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建议
    4.1 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
        4.1.1 线损管理系统主要应用功能界面
        4.1.2 系统在实际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4.2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线损管理系统综合效益评价
    5.1 经济效益分析
    5.2 社会效益分析
    5.3 其他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系统建设成果
    6.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厦门翔安区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本人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电力配电网概述
    2.2 电力负荷管理概述
    2.3 软件工程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组成分析
    3.2 电力负荷管理中心需求分析
        3.2.1 硬件需求
        3.2.2 软件需求
    3.3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传输信道功能需求
        3.3.1 通信功能需求
        3.3.2 信道切换功能需求
    3.4 电力负荷终端功能需求
        3.4.1 远方自动抄表
        3.4.2 负荷电量分析和预测
        3.4.3 反窃电功能拓展
        3.4.4 谐波监测功能
        3.4.5 配变综合监测和集抄转发功能
        3.4.6 其他可扩充的功能
    3.5 非功能需求分析
第四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整体设计
    4.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结构组成
        4.1.1 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组成结构
        4.1.2 负荷终端组成结构
        4.1.3 负荷管理中心主站
        4.1.4 传输信道构成
    4.2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功能与管理模式
        4.2.1 负荷管理系统的现有功能
        4.2.2 负荷管理系统的现有管理模式
    4.3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功能与管理模式
        4.3.1 电力线载波通信
        4.3.2 电话线通信
        4.3.3 光纤通信
        4.3.4 传统无线通信系统
        4.3.5 无线230MHz电台通信系统
        4.3.6 GSM短消息、GSM拨号通信方式
        4.3.7 中小型电力用户负荷管理系统通信方式的确定
    4.4 GSM移动通信系统结构、业务与应用设计
        4.4.1 GSM网络
        4.4.2 GSM系统的基本框架
        4.4.3 GSM提供的业务
        4.4.4 GSM业务在负荷管理系统中应用设计
    4.5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设计
        4.5.1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构成与功能设置
        4.5.2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综合通信模式实现
        4.5.3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
        4.5.4 翔安地区电力系统调度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终端硬件设计
    5.1 负荷控制终端数据采集量的设置
    5.2 交流采样算法的分析和设计
        5.2.1 算法的基本概念与功能比较
        5.2.2 数字滤波算法设计
        5.2.3 傅里叶分析原理及实现
    5.3 无线通信模块设计与控制系统
        5.3.1 TC35模块的结构与性能
        5.3.2 、TC35数据接口
        5.3.3 AT命令集
        5.3.4 TC35模块测试
    5.4 负荷测控终端集成
        5.4.1 微控制器的选择和设计
        5.4.2 负荷测控终端部分硬件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负荷监控中心管理软件设计
    6.1 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6.1.1 数据库表格设计
        6.1.2 数据访问接口设计
        6.1.3 数据库程序设计
        6.1.4 用户及监测终端维护
    6.2 监控中心管理功能的设计与开发
        6.2.1 负荷监测功能流程设计
        6.2.2 按轮减负荷流程设计
        6.2.3 分时电量统计程序设计
    6.3 监控中心管理功能的延拓
        6.3.1 电压采集和管理系统
        6.3.2 在线线损分析
        6.3.3 负荷预测
        6.3.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整合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影响因素研究
    2.1 农电市场相关理论概述
        2.1.1 农电市场概念
        2.1.2 农电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2.1.3 我国农村电力市场现状
    2.2 农电市场供需均衡影响因素
        2.2.1 农电负荷和装机容量
        2.2.2 农电供给方的电源结构
        2.2.3 气候因素
        2.2.4 政策因素
        2.2.5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2.2.6 农电替代品
    2.3 农电负荷对供求均衡的影响分析
        2.3.1 农电负荷相关概念
        2.3.2 农电系统负荷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电市场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农电需求影响因子分析
        3.2.1 农村电价对农电需求的影响
        3.2.2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对农电需求的影响
        3.2.3 政府相关政策对农电需求的影响
    3.3 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村生活用电影响分析
        3.3.1 家电下乡政策含义及实施意义
        3.3.2 家电下乡政策对生活用电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分析中的电力需求预测
    4.1 引言
    4.2 电力负荷预测理论概述
        4.2.1 常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4.2.2 电力负荷预测智能方法
    4.3 PCA-MIX-SVM农电负荷预测模型
        4.3.1 主成分分析方法
        4.3.2 支持向量机预测方法
        4.3.3 PCA-MIX-SVM负荷预测方法
    4.4 DS理论权重融合农网用电量需求预测模型
        4.4.1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4.4.2 灰色预测模型
        4.4.3 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
        4.4.4 DS理论权重融合预测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分析中的供给能力分析
    5.1 引言
    5.2 电力供给能力评价一般方法
    5.3 农电供给能力影响因素
        5.3.1 农网动态性能的评价指标
        5.3.2 农网静态性能的评价指标
    5.4 农电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5.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4.2 农电市场农电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5 基于熵权灰色区间关联的农电供给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5.1 确定组合权重
        5.5.2 农电供给能力综合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电市场供需均衡分析模型研究
    6.1 引言
    6.2 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分析的基本原理
    6.3 农电市场的供求均衡
        6.3.1 农电市场供给分析
        6.3.2 农电市场需求分析
        6.3.3 基于GA-MPT最优购电策略的农电市场均衡模型
    6.4 农电市场失衡原因及实现长期均衡路径分析
        6.4.1 农电市场失衡原因
        6.4.2 实现农电长期均衡的路径方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河北南网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实证分析
    7.1 引言
    7.2 河北南网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7.2.1 河北南网农电市场总体现状
        7.2.2 河北南网农电市场用电需求分析
        7.2.3 河北南网农电供给能力评价
        7.2.4 河北南网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7.2.5 河北南网农电市场供求均衡的对策和建议
    7.3 河北南网样本县农电供求均衡分析
        7.3.1 河北南网样本县农村电网年最大负荷预测
        7.3.2 河北南网样本县农村电网年用电量预测
        7.3.3 河北南网样本县农村电网供给能力评价结果
        7.3.4 河北南网样本县农村电网供求均衡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5)巨化电网损耗评估及降损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传统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1.2.2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法新进展
        1.2.3 国外升压降损经验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线损理论计算的原理
    2.1 35kV及以上电力网线损计算
        2.1.1 潮流计算法
        2.1.1.1 计算原理
        2.1.1.2 代表日与代表月电能损耗之间的折算
        2.1.1.3 数据采集
        2.1.2 潮流计算结果修正
        2.1.2.1 架空线路损耗的温度补偿
        2.1.2.2 架空线路电晕损失
        2.1.2.3 电缆线路介质损耗计算
        2.1.2.4 架空地线电能损耗计算
        2.1.2.5 变压器空载损耗计算
        2.1.2.6 串联电抗器电能损耗
        2.1.2.7 数据采集
        2.1.3 均方根电流法
        2.1.3.1 输电线路损耗计算
        2.1.3.2 双绕组变压器损耗计算
        2.1.3.3 三绕组变压器损耗计算
        2.1.3.4 数据采集
    2.2 10kV配电网线损计算
        2.2.1 基于配变容量的等值电阻法
        2.2.2 数据采集
        2.2.3 小电源处理方法
        2.2.3.1 等效容量法(Ⅰ)
        2.2.3.2 等效容量法(Ⅱ)
    2.3 0.4kV低压网线损计算
        2.3.1 基于实测线损的台区损失率法
        2.3.1.1 按照负荷分类
        2.3.1.2 数据采集
        2.3.2 电压损失法
        2.3.2.1 能获取总表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情形
        2.3.2.2 没有总表情形
        2.3.2.3 基于电压损失的台区损失率法
        2.3.2.4 数据采集
        2.3.3 等值电阻法
        2.3.3.1 计算原理
        2.3.3.2 数据采集
    2.4 其它元件线损计算
        2.4.1 并联电容器损耗计算
        2.4.2 并联电抗器损耗计算
        2.4.3 电压互感器损耗计算
        2.4.4 总用变压器消耗电能计算
        2.4.5 调相机消耗电能计算
3 巨化电网线损理论计算
    3.1 巨化电网现状
        3.1.1 电力发展概况
        3.1.2 电网装备情况
    3.2 巨化电网理论线损计算
        3.2.1 巨化电网理论线损计算采用的算法
        3.2.2 线损理论计算与管理系统介绍
    3.3 巨化电网2010年典型代表日线损理论计算
        3.3.1 典型代表日电网基本情况
        3.3.2 巨化线损理论计算结果
        3.3.3 110k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3.3.4 35k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3.3.5 6k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3.3.6 380k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4 巨化电网降损研究
    4.1 配电网降损的技术措施
        4.1.1 优化与改善网络结构
        4.1.2 加强电压质量与无功管理
        4.1.3 加强谐波管理
        4.1.4 采取升压措施降损
    4.2 配电网降损的技术措施
        4.2.1 加强抄核收管理
        4.2.2 坚持搞好用电普查
        4.2.3 加大反窃电工作力度
        4.2.4 加强计量管理
        4.2.5 提高线损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4.2.6 加强稽查管理
        4.2.7 积极开展线损理论计算
        4.2.8 加强电网经济运行管理
5 巨化电网二年降损计划及效果分析
    5.1 2008年来巨化电网线损率完成情况分析
        5.1.1 线损率完成及下降情况分析
        5.1.2 无功配置情况
        5.1.3 技术改造
    5.2 2004年来线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2.1 技术降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2.2 管理降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3 理论计算情况
        5.3.1 理论计算
        5.3.2 2010~2011年电力发展预测
        5.3.3 增损因素分析
        5.3.4 降损潜力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变压器损耗电量等待电费核算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变压器损耗产生的原因
    1.1 有功损失包括两部分
    1.2 无功损失同样包括两部分
2 高供低计的客户分摊变损电量电费的作用
3 变压器损耗电量的计算规则
    3.1 变损电量的计算范围
    3.2 变压器损耗电量的计算方法
4 实际工作案例
5 结论

(7)触电侵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触电损害现象简介
    一、触电伤害现象分类
        (一) 电击触电伤害现象
        (二) 电伤触电伤害现象
    二、触电事故发生方式
        (一)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可将触电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二) 根据触电案件中受害人与事故电源的位置变动关系不同,可以将触电案件分为主动触电和被动触电两种
    三、触电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一) 电力设施不合格导致触电事故
        (二) 设备失修导致触电事故
        (三) 违反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作业导致触电事故
        (四) 管理措施不到位,疏于维护等原因导致触电事故
        (五) 缺乏安全且电常识导致触电事故
第二部分 触电侵权行为研究
    一、触电侵权行为主体的认定
        (一) "经营者"的概念界定
        (二) 电(能)的"经营者"主体与"物权主体"、"作业主体"应当具有一致性
        (三) 电(能)的交易属性决定"经营者"主体应以电力设施的物权主体来确定
        1 、电(能)的物理性质决定须借助电力设施的划分才能区分电(能)的物权变化
        2、电(能)的交付形式决定"经营者"应当与电力设施的物权主体、作业主体具有一致性
    二、"经营者"主体的具体认定
        (一) 通常情况下的电(能)"经营者"确认
        (二) 电力设施共有情况下的电(能)"经营者"确认
        (三) 电力设施共用情况下的电(能)"经营者"确认
        (四) 电力设施整体租赁情况下的电(能)作业人及经营者确认
第三部分 触电侵权归责原则及免责条件
    一、高压触电侵权的归责原则
        (一) 高压触电人身损害属于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应适用严格责任
        (二) 高压触电侵权的免责事由
    二、低压触电侵权的归责原则
        (一) 低压触电侵权案件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二)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不应该成为供电人承担责任的理由
    三、触电侵权责任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一) 高压触电侵权案件中并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与过错责任原则
        (二) 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可否同时适用过失相抵制度
        (三) 行政侵权责任与民事侵权责任具有不可竞合性
第四部分 不属于侵权行为的触电事故
    一、电(能)的所有权人或控制人的自伤行为
    二、劳动关系中的工伤触电事件
    三、触电伤害刑事案件
参考文献
致谢词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单相配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单相配电技术的研讨
    1.3 国内外单相配电技术发展现状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
2 单相配电系统及配电模式
    2.1 单相配电系统概述
        2.1.1 单相配电系统的基本特征
        2.1.2 单相配电的接线方式
    2.2 单相配电模式研究
        2.2.1 中压配电系统模式
        2.2.2 低压接入模式
    2.3 单相配电的设备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配电网线损的计算
    3.1 高压配电线路理论线损计算
    3.2 低压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
        3.2.1 低压线路理论线损的计算式
        3.2.2 低压线路首段平均负荷电流的计算
        3.2.3 低压线路等值电阻的计算确定
    3.3 电能表的电能损耗计算
    3.4 低压进户线的理论线损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单相配电网络的潮流分析
    4.1 传统的低压配电潮流计算
        4.1.1 低压辐射状网络潮流算法
        4.1.2 算法比较
    4.2 单相配电潮流计算
        4.2.1 单相潮流计算的必要性
        4.2.2 单相变压器模型
        4.2.3 配电网其他元件模型
        4.2.4 前推回代潮流算法
    4.3 本章小结
5 单相配电的不平衡分析
    5.1 三相不平衡的危害
    5.2 解决三相不平衡的方法
        5.2.1 加强无功补偿
        5.2.2 设计中综合衡量负荷平衡分布
    5.3 变换单相负荷接续相序法解决不平衡
        5.3.1 变换单相负荷相序的定义
        5.3.2 电压不平衡率的收敛判断
        5.3.3 消除三相电压不平衡的算法
    5.4 本章小结
6 单相配电技术的实施实例分析
    6.1 改造方案
        6.1.1 小区改造前状况
        6.1.2 小区改造方案
    6.2 方案改造后的节能效益分析
        6.2.1 改造前后配网运行损耗计算
        6.2.2 改造前后配网投资计算
        6.2.3 节能效益分析
        6.2.4 实施单相配电地区实际线损统计
    6.3 方案改造前后的潮流分析
        6.3.1 三相配电网络潮流计算
        6.3.2 单相配电网络潮流计算
        6.3.3 改造前后的线路潮流比较
    6.4 平衡度最佳的单相负荷接续方案
        6.4.1 根据经验确定的单相负荷接续方案
        6.4.2 平衡度最佳的单相变压器接续方案
        6.4.3 实施单相配电地区实际不平衡度统计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石嘴山地区电网安全运行与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1.1 国内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1.2 国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2 研究主要内容及理论
    1.3 难点与创新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2. GPRS抄表系统
    2.1 系统概述
    2.2 系统特点
    2.3 系统组成
    2.4 系统软件
    2.5 系统主要功能
    2.6 系统抄表远程GPRS通讯技术实际应用
    2.7 本章小结
3 线损与节能研究
    3.1 线损概述
    3.2 线损的分类和构成
        3.2.1 电能损失分类
        3.2.2 电能损失的构成
    3.3 线损统计与分析
        3.3.1 线损统计
        3.3.2 线损分析
    3.4 线损管理与节能
    3.5 线损措施与节能措施实际应用
    3.6 本章小结
4 无功补偿与电网功率分析研究
    4.1 无功补偿概述
    4.2 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4.3 电网无功补偿的方法
    4.4 电容器的选择
        4.4.1 电容器使用的技术条件
        4.4.2 电容器型号的选择
        4.4.3 电容器的串并联使用
    4.5 电网谐波与无功功率有源补偿技术
        4.5.1 APF和L-C电路的串联混合补偿
        4.5.2 注入式补偿电路
        4.5.3 采用两类逆变器的补偿系统
    4.6 无功补偿与电网功率分析应用
        4.6.1 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选择方法
        4.6.2 无功补偿的效益
        4.6.3 应用实例
        4.6.4 工厂低压无功补偿方式优化的思考
    4.7 本章小结
5 配网安全运行覆冰监控与融冰问题研究
    5.1 覆冰检测原理
        5.1.1 覆冰的预测模型
        5.1.2 覆冰量检测法
    5.2 覆冰监控单元
        5.2.1 基本原理
        5.2.2 覆冰监控单元硬件结构
    5.3 覆冰监控单元的就地控制
        5.3.1 就地控制的基本策略
        5.3.2 短路电流的计算与并联电抗器的整定
        5.3.3 多条线路(串联)的融冰一体化
        5.3.4 多条线路(串联)融冰时延时整定的配合
    5.4 覆冰监控的后台高级应用
    5.5 覆冰监控与融冰措施应用实例
        5.5.1 基本情况
        5.5.2 融冰理论计算与实测对比
        5.5.3 临界电流计算与分析
    5.6 小结
6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电力市场条件下的中低压配网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力市场产生及其特点
        1.2.1 电力市场的产生
        1.2.2 电力市场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1.2.3 电力市场的特征及对传统电网规划的挑战
    1.3 中低压配网规划的背景及意义
    1.4 中低压配网规划概述
    1.5 国内外中低压配网研究的现状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电力市场条件下的电力负荷预测
    2.1 电力负荷预测的概述
        2.1.1 电力负荷预测的重要性
        2.1.2 电力负荷预测的意义
        2.1.3 负荷预测特点
        2.1.4 负荷预测基本程序
    2.2 电力负荷的特性分析
    2.3 负荷预测的思路及其方法
        2.3.1 电力负荷预测思路
        2.3.2 电力负荷预测的方法
    2.4 石门县电力负荷预测
        2.4.1 石门县人均用电指标法负荷预测
        2.4.2 石门县城分变电站负荷预测
        2.4.3 石门县城分10kV 线路用电预测
        2.4.4 石门县城弹性系数法负荷预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市场条件下中低压配网规划的技术原则
    3.1 中低压网规划的技术原则
        3.1.1 10kV 中压配电网络
        3.1.2 低压配电网络
        3.1.3 低压配电线路
        3.1.4 变压器台区改造
        3.1.5 计量
        3.1.6 户表改造与“两电分离”
        3.1.7 中低压无功补偿
    3.2 石门县城区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指导思想
    3.3 石门县城区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思路
    3.4 石门县城区中低压网的规划目标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市场条件下中压配网规划方法及研究
    4.1 10KV 线路的现状分析
    4.2 10KV 线路的规划方法及研究
    4.3 县城及典型集镇的10KV 线路出线联络方式思路
    4.4 石门县城区10KV 线路规划
        4.4.1 石门县10kV 线路现状
        4.4.2 石门县10kV 线路规划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力市场条件下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法及研究
    5.1 低压配变台区规划方法及研究
        5.1.1 低压配变台区现状分析
        5.1.2 低压配变台区的规划方法及研究
        5.1.3 石门县城区低压配变台区规划
    5.2 低压线路规划方法及研究
        5.2.1 低压线路的现状分析
        5.2.2 低压线路的规划方法及研究
        5.2.3 石门县城区低压线路规划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计量装置和无功补偿规划方法及研究
    6.1 计量装置规划方法及研究
        6.1.1 计量装置现状分析
        6.1.2 计量装置规划方法及研究
        6.1.3 石门县城区计量装置规划
    6.2 无功补偿规划方法及研究
        6.2.1 无功补偿现状分析
        6.2.2 无功补偿规划方法及研究
        6.2.3 石门县城区无功补偿规划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四、对高压供电高量客户电量电费计算中的变压器损耗分摊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供配电单元智能监测系统研究[D]. 仲康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2]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D]. 赵卫华.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2)
  • [3]厦门翔安区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D]. 张志向. 云南大学, 2012(10)
  • [4]农电市场供求均衡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 李伟. 华北电力大学, 2012(11)
  • [5]巨化电网损耗评估及降损措施研究[D]. 江彩松. 浙江大学, 2012(07)
  • [6]变压器损耗电量等待电费核算问题[J]. 李峥嵘. 科技传播, 2011(20)
  • [7]触电侵权问题研究[D]. 侯志鹏. 山东大学, 2010(02)
  • [8]单相配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肖万骏. 北京交通大学, 2010(10)
  • [9]石嘴山地区电网安全运行与节能研究[D]. 李耀峰.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10]电力市场条件下的中低压配网规划方法研究[D]. 吴劲. 湖南大学, 2008(S2)

标签:;  ;  ;  ;  ;  

高压电源变压器损耗分摊及大容量用户电费计算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