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格平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格,人格平等,去社会身份,民法典草案
人格平等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杨遂全[1](2019)在《基于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的人格平等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还极少有人关注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明显缺少人格平等的一般人格权的规定。对人格权编草案第779条添加"社会身份"作为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定依据也无人质疑。人们还没有注意到人格平等作为重要的法益,有着尊严和自由所不能包含的内涵和意义。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诸多人格不平等的或轻视歧视的案例也反映出我国私法方面人格平等和反歧视立法的不足。毋庸置疑,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中第774条第二款"除本编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的表述中应当增加"人格平等"4字。相应地草案第77条应当去掉区分"社会身份"的条款。(本文来源于《民商法争鸣》期刊2019年01期)
杨遂全,刘章荣,郑云霞[2](2017)在《官民人格平等的公法和私法统一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官民之间人格是否平等是我国历史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关乎我国的文明历史进程。而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在公法和私法统一、相互协调的体系化建设中才能解决。在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我们无论如何不能遗漏了对“人格平等”的一般人格权的明确规定。补充在《民法总则》中,还是规定在未来的“人身权编”均可。而公法涉及到公民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时应当以公民的人格平等权为优先考虑。行政和司法以及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时不能仅寄望于道德。理想地兼顾公权行使需要和公民人格平等,制定统一的《反歧视法》应当是立法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民商法争鸣》期刊2017年02期)
乔新生[3](2017)在《人格平等是公平竞争的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学界有一个非常着名的争论,那就是关于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的争论。一方认为,落后国家普遍存在后发劣势,由于在技术上不断模仿发达国家,从而在经济分工中逐渐处于劣势地位。另一方则认为,落后国家不一定简单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完全可以在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7-02-27)
张静[4](2016)在《法律转型期司法引导社会变革的限度——以民国初年大理院判解中的人格平等为重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国初年法律转型期,大理院在展现司法引导社会变革之可能的同时,也展现了司法引导社会变革的刚性条件。民国初年大理院在司法兼营立法的实践中,其所引导的从尊卑贵贱到人格平等的变革,不仅受制于民初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受制于法源位阶的刚性约束,也受社会共识、司法权威以及司法实效等动力因素的制约。当下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旨在变革传统中的反法治基因,其难度并不亚于民初对尊卑贵贱传统的变革。针对司法引导社会变革的这一当代语境,回顾民国初年大理院的实践不无借鉴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刘永[5](2015)在《人格平等的户籍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格或人格权,早期是身份所决定。尽管在法律已经确立了,公民人格的平等,但现实存在的户籍歧视等问题将公民分隔成人格不平等的社群。但宪法视野下,致力于消除人格平等的制度障碍方能体现我国宪法的集体主义品格。(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5年23期)
汪菁[6](2014)在《关爱≠怜悯——谈关爱中的人格平等》一文中研究指出雪莱说过:"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这句话作为教师,我时刻铭记在心。关爱学生,教育学生关爱他人,是德育工作中的"最大的秘密"。一、以爱培养爱,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要培养学生的爱心,教师应该以爱为根本。我深谙身教重于言教之理,在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我注意处处"示范"。我经常主动找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谈心,聊聊家常,从精神上让她知道老师的关爱;我还真诚地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资助。可能很多学生(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4年12期)
李铁流[7](2014)在《谈谈采访中的人格平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访是每一位必备的基本功。假如你的采访不成功,你的报道就不可能成功。美国着名新闻弗克兰曾说"采访是我们这一行的基本手段,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存。"任何一名优秀的新闻,一定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各样的采访技巧和手段,去获取工作需要的多方面素材。但是在实际的采访工作中,却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同一个被采访对象,同一个新闻事实,不同的却获得不同的采访效果。有的用尽了采访的十八般武(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4年12期)
柴荣[8](2013)在《近代中西人格平等思想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格平等思想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伴随着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身份等级制度的废除逐渐形成的。从比较的视野考察,中西人格平等思想有很大的关联性,中国近代是在引进西方平等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的人格平等法律文本。但是,在废除等级制度的过程中,中西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西方构建了个体人格平等法律关系,而中国的平等观更关注以国家群体为本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西近代构建人格平等制度的历史情境不同,在几千年的国家和家族本位传统中和近代艰难的社会时局下,近代中国追求人格平等更需要以国家利益的实现为前提。(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下半月刊)》期刊2013年12期)
朱伟松,徐玉梅[9](2013)在《浅议对我国城市农民工人格平等权益进行保护的具体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保护城市农民工人格平等权益等一般人格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从制度层面为城市农民工的人格平等权益在劳动、社会保障等领域如何获得更好的保护提出了建议及应对措施。完善我国城市农民工人格平等权益保护制度,既是法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3年08期)
魏义霞[10](2013)在《个性、独立人格、平等意识与李贽的启蒙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一样,李贽对理学展开了批判;所不同的是,他对理学的批判和对启蒙思想的建构是围绕着个性、独立人格和平等意识展开的,致使个性、独立人格和平等意识成为其启蒙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出于对个性和独立人格的推崇,李贽以异端、狂者自居;并且指责理学的所有错误都源于盲目顺从以及丧失独立人格。出于独立人格和人格平等的需要,李贽向叁纲发起进攻,在质疑"君为臣纲"和"夫为妻纲"的同时,发出了男女平等的最初呼声。(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人格平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官民之间人格是否平等是我国历史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关乎我国的文明历史进程。而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在公法和私法统一、相互协调的体系化建设中才能解决。在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我们无论如何不能遗漏了对“人格平等”的一般人格权的明确规定。补充在《民法总则》中,还是规定在未来的“人身权编”均可。而公法涉及到公民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时应当以公民的人格平等权为优先考虑。行政和司法以及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时不能仅寄望于道德。理想地兼顾公权行使需要和公民人格平等,制定统一的《反歧视法》应当是立法努力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格平等论文参考文献
[1].李阳,杨遂全.基于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的人格平等问题研究[J].民商法争鸣.2019
[2].杨遂全,刘章荣,郑云霞.官民人格平等的公法和私法统一保护[J].民商法争鸣.2017
[3].乔新生.人格平等是公平竞争的基础[N].北京日报.2017
[4].张静.法律转型期司法引导社会变革的限度——以民国初年大理院判解中的人格平等为重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刘永.人格平等的户籍困境[J].时代教育.2015
[6].汪菁.关爱≠怜悯——谈关爱中的人格平等[J].新课程(下).2014
[7].李铁流.谈谈采访中的人格平等[J].新闻传播.2014
[8].柴荣.近代中西人格平等思想之比较[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3
[9].朱伟松,徐玉梅.浅议对我国城市农民工人格平等权益进行保护的具体措施[J].理论观察.2013
[10].魏义霞.个性、独立人格、平等意识与李贽的启蒙思想[J].社会科学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