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粗轧设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立辊开口度,牛顿迭代,侧压量,宽度控制
粗轧设定论文文献综述
武凯,刘新忠[1](2019)在《热连轧粗轧立辊开口度设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带钢热连轧生产中,不合理的立辊侧压量分配会导致立辊严重磨损和轧制不稳定。为了合理分配各道次立辊侧压量,根据现场数据回归得到轧件宽厚比与侧压量关系曲线,合理分配了立辊各道次侧压量。根据曲线和目标中间坯宽度,采用牛顿迭代法,得到了立辊各道次合理的开口度,以此保持轧制稳定、准确控制中间坯宽度和减小立辊的磨损。结果表明,模型的中间坯宽度预报精度为±1.5 mm,达到98.7%;换规格第一卷预报精度为±3.0 mm,达到94.4%。在立辊一个换辊周期磨损量为2.8 mm。(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05期)
田野,张殿华,丁敬国,刘相华,余四清[2](2011)在《宁波钢铁1780热连轧过程计算机粗轧设定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宁波钢铁有限公司1780热连轧粗轧温度、厚度、宽度设定数学模型和模型参数的自学习方法。现场实际应用表明:成品钢卷带头、带体和带尾的宽度偏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带钢宽度控制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1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5-01)
刘顺东[3](2010)在《粗轧模型设定溢出工艺事故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首钢京唐2250热轧项目已经达到了稳定生产,二级控制系统(TMEIC系统)也相当稳定。但前一段时间还是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生产节奏,连续不断地发生RSUC(粗轧模型设定)exception Error。为此,通过集中收集现场大量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查明了原因,找到了问题相应的解决方法,并最终实施,避免了RSUC设定溢出的问题。下面就RSUC设定错误从现象发生到问题解决做一下分析介绍:(本文来源于《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期刊2010年07期)
李明雷[4](2010)在《热连轧粗轧区数值模拟与立辊辊缝设定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板带材产品广泛应用于油气输送管线、船舶、桥梁、容器、锅炉、海洋构件、建筑等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在热轧带钢及中厚板生产中,提高成材率是节省能源与资源、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板坯宽度控制技术是热轧带钢生产的一项关键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成材率,我国多数钢铁企业板宽控制技术不高,成材率低,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粗轧区板坯宽度设定又是宽度控制的首要环节,需要准确的立辊轧制力模型和宽展模型。本文用Pro-E软件建立了叁维模型和HyperMesh软件划分网格,以DEFORM软件为平台,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板坯轧制有限元模型。通过大量模拟得到热带钢粗轧段立辊轧制力的变化规律,并用MATLAB回归得到了立辊轧制力参数变化的数学模型,用线性回归得到的立辊轧制力参数修正某钢厂1780立辊轧制力模型,提高了1780热连轧立辊轧制压力计算模型的预报精度。同时,得到板坯在粗轧段的立轧稳定、立轧头尾、平轧稳定、平轧头尾的变形规律,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芝原宽展公式适合该钢厂1780轧机的宽展模型,修正后使宽度预报精度得到明显提高。本课题研究了热带钢粗轧段板坯宽度的设定,在理论上为热轧带钢行业提高成材率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0-05-01)
解彦春,张奉贤,谢向群[5](2007)在《梅钢热轧粗轧可逆轧机辊缝设定控制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梅钢在原有 GE 公司的热轧粗轧可逆轧机辊缝设定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对其控制思想进行的改进。这一控制新技术实施以后,可逆轧机的辊缝设定更加精确、设定时间大大缩短,为梅钢热轧生产节奏的加快、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大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09-01)
刘娟,徐建忠,张凤琴,刘相华,王国栋[6](2004)在《热连轧带钢粗轧过程设定计算仿真系统及模型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国内某钢厂热连轧带钢粗轧过程机设定计算系统的研究,采用C++语言对该系统进行离线仿真,并对模型中有关参数进行优化。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了离线仿真系统设定值的正确性,为进一步提高带钢粗轧过程控制系统的设定精度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期刊2004-08-01)
刘娟,张凤琴,徐建忠,刘相华,王国栋[7](2004)在《热连轧带钢粗轧过程设定计算仿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国内某钢厂热连轧带钢粗轧过程设定计算控制系统的分析 ,阐明了系统设定计算模型的结构及控制原理。采用C ++语言对该系统进行离线仿真 ,并对模型中有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将仿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相比较 ,验证了离线模拟系统设定值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期刊2004年03期)
刘娟,徐建忠,张凤琴,刘相华,王国栋[8](2004)在《热连轧带钢粗轧过程设定计算仿真系统及模型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国内某钢厂热连轧带钢粗轧过程机设定计算系统的研究,采用C++语言对该系统进行离线仿真.并对模型中有关参数进行优化。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了离线仿真系统设定值的正确性,为进一步提高带钢粗轧过程控制系统的设定精度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期刊2004-06-30)
夏晓明[9](2003)在《粗轧设定模型的应用及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粗轧模型在热轧板厂的应用情况,即根据粗轧机械设备未改造,立辊及侧导板开度偏差达20~30mm的实际情况,采用对轧制计划一批只设定一次的方法,同时在画面及程序中留有粗轧改造的余地,另外提出了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梅山科技》期刊2003年S2期)
周政,黄浩东,郑雪峰,沙孝春[10](2003)在《粗轧设定数学模型宽度调试及在鞍钢1780生产线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鞍钢热轧带钢厂1780生产线的宽度控制中,主要采用了粗轧设定数学模型。笔者对粗轧设定宽度模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宽度自学习中的一些缺陷进行了改进,解决了宽度波动的问题,从而使1780生产线的宽度精度有了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冶金自动化》期刊2003年04期)
粗轧设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详细介绍了宁波钢铁有限公司1780热连轧粗轧温度、厚度、宽度设定数学模型和模型参数的自学习方法。现场实际应用表明:成品钢卷带头、带体和带尾的宽度偏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带钢宽度控制效果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粗轧设定论文参考文献
[1].武凯,刘新忠.热连轧粗轧立辊开口度设定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2].田野,张殿华,丁敬国,刘相华,余四清.宁波钢铁1780热连轧过程计算机粗轧设定数学模型[C].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1年年会论文集.2011
[3].刘顺东.粗轧模型设定溢出工艺事故案例分析[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0
[4].李明雷.热连轧粗轧区数值模拟与立辊辊缝设定模型研究[D].燕山大学.2010
[5].解彦春,张奉贤,谢向群.梅钢热轧粗轧可逆轧机辊缝设定控制新技术[C].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2007
[6].刘娟,徐建忠,张凤琴,刘相华,王国栋.热连轧带钢粗轧过程设定计算仿真系统及模型参数优化[C].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2004
[7].刘娟,张凤琴,徐建忠,刘相华,王国栋.热连轧带钢粗轧过程设定计算仿真系统[J].钢铁研究.2004
[8].刘娟,徐建忠,张凤琴,刘相华,王国栋.热连轧带钢粗轧过程设定计算仿真系统及模型参数优化[C].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2004
[9].夏晓明.粗轧设定模型的应用及改进[J].梅山科技.2003
[10].周政,黄浩东,郑雪峰,沙孝春.粗轧设定数学模型宽度调试及在鞍钢1780生产线上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