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仿真模型论文-刘江涛

并行仿真模型论文-刘江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并行仿真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面作战,军事仿真,离散事件,并行仿真

并行仿真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江涛[1](2017)在《基于并行仿真的水面作战对象模型体系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军事科技强国理念的不断发展,军事战争已经由原来面对面实体交战转变为现在的高信息化、迅速化、远距离化战争。对于现代军事科技作战技术的掌握是提升军队作战水平的必经之路。高新武器装备下的一次实兵演练耗费巨大,利用军事仿真软件模拟军事演练不仅可以节省开支、减少伤亡,而且可以多次快速修改作战策略,提升军队作战效能。本课题根据高层体系结构、组件化和面向对象建模对仿真对象和对象模型体系设计要求,再借鉴国内外军事仿真系统开发设计思想,对水面作战战场环境进行分析,抽象水面作战对象模型体系,划分构建水面实体对象模型,依据并行仿真、组件化等技术构建实现了水面作战仿真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抽象合理的水面作战对象模型体系,它是水面作战仿真对象划分和仿真系统架构创建的基础。本文依据现实想定确定水面作战各模型之间的任务行为关系,确定最小仿真单元进行仿真实体划分构建,确定离散事件分布式并行仿真引擎进行仿真对象以及对象与对象、对象与仿真系统间交互的管理。(2)根据具体模型任务及功能特征,构建航母编队目标分配、机场跑道资源分配的数学量化计算模型,以及指挥中心任务分配调度处置模型,为仿真系统的实现提供仿真对象模型基础。(3)根据水面作战对象模型体系构建的系统框架和关键仿真对象模型,以及仿真对象间事件调度使用关系,抽离实现底层公共使用组件和主要仿真对象模型。依据并行仿真引擎对象存储分发机制、离散事件触发机制,实现水面作战仿真系统执行主流程。(4)根据航母编队防御战策略制定简单作战想定,测试运行水面作战仿真系统,进行结果分析,验证本文所实现模型的仿真效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12-30)

龚文明,朱喆,许树楷,黎小林[2](2015)在《基于电路等效变换的二极管箝位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电磁暂态并行仿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常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计算资源消耗较大的问题,基于电路等效变换原理,提出了二极管箝位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电磁暂态仿真的并行等效模型。首先将换流器子模块等效为受控源,实现子模块与换流器主电路的解耦,便于应用并行计算方法;其次根据子模块电路结构预先分析出各种可能的工作模式,以避免开关动作时重新生成计算矩阵,便于根据桥臂电流与开关状态等信息实时计算出模块端口电压。对一个12电平MMC换流器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及该等效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南方电网技术》期刊2015年09期)

陈刚,陈斌,高思聪[3](2015)在《植物生长的形态与生理并行仿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系统,构建植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并行仿真模型。模型以L-系统字符重写迭代机制为基础。定义规则字符F所代表的枝条节间为基本生长单元对象,将植物体抽象映射为基本生长单元链表集合。链表中F字符寻找其直接前继字符进行生长状态标定,使抽象链表成为植物生长状态链。在植物生长周期内,将生物量生成分配模型同L-系统生长的拓扑模型耦合,实现植物生长的结构—功能模型互反馈仿真。以幼龄杉木植株为实验对象,在VC++编程平台下进行结构-功能模型耦合程序实现,在Open GL图形渲染环境中完成结果可视化。提出的模型对于忠实于植物基本生理活动规律的植物形态仿真具有一定的刻画能力。(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5年08期)

朱国华,王杰,余维伟[4](2014)在《一种可重用可组合的并行仿真模型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控制系统并行仿真的要求,利用组件技术实现可重用的仿真模型库,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可视化的仿真模型管理的集成环境,解决了仿真模型的标准化描述、接口设计、模型组合问题。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仿真模型的重用性和组合便利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4年22期)

范威威,姚新宇,吴文波[5](2014)在《连续系统模型的分布并行仿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算法实时性问题的研究中,工程系统多数是连续系统,以微分方程组的形式来表示的,通常采用数值积分算法来求解微分方程组。如果采用单一节点仿真,往往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通常是将模型分割并分布至多节点进行分布并行仿真。针对Simulink仿真的机制和特点,基于RK4积分算法,将范德波尔模型正确分割成两个子系统SS1和SS2,以状态变量为输出变量,为使子系统间同步并行计算,分别在子系统的输出端配置Memory模块来优化分布仿真的效率。其它仿真软件如RT-LAB也基于Memory模块来分布仿真,但是没有分析Memory模块给系统动态带来的影响。在分析得出Memory模块的引入给系统带来了额外一拍时延的基础上,针对延误差提出拟合外推(Least squares estimator,LSQE)算法进行外推补偿,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传统的插值外推(Lagrange,LAGRA)算法而言,拟合外推算法的补偿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4年02期)

范威威[6](2013)在《连续系统模型分布并行仿真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实时仿真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参与仿真的系统模型越来越复杂,对计算速度的要求日益苛刻,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基于分布多目标机平台进行分布实时仿真的应用应运而生,节点可以是同构的,也可以是异构的,为了充分挖掘分布仿真平台中每个节点的计算能力和速度,在进行仿真前需要将模型进行分割并分布至多节点,确定节点间通信模式,确保节点间的仿真计算同步并行化进行,以使整个仿真系统达到理想的加速比。工程系统大多是连续系统,而连续系统一般是以微分方程组的形式来表示的,对于微分方程组通常采用数值积分算法来求解。本文从龙格-库塔四阶积分算法(简记为RK4)入手,深入研究了RK4积分算法的内在并行性,从计算时间和通信开销两个方面来度量并行RK4积分算法在分布仿真系统中的性能,总结出两个结论:(1)状态变量积分子步间频繁的数据交换是制约并行仿真加速比的关键因素。(2)进行并行仿真时,模型的分割粒度不能太小。全面分析了单步法、多步法的内在并行性,归纳总结出了构造连续系统并行积分算法的叁大策略:它们是系统(或问题)分割并行化方法、方法分割的并行化方法以及时间分割的并行化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C语言的通用RK4并行积分引擎,通过积分引擎的统一管理,优化了仿真过程中的数据交互过程,提高了仿真的效率;设计实现了基于Simulink的分布并行积分方法,基于面向对象的仿真方法,通过引入Memory环节来优化提高分布并行仿真效率。分析了Memory环节的引入对系统动态造成的误差,建立误差的数学模型。针对引入Memory模块而带来的额外“一拍”时间延迟,对系统状态变量的输出值进行外推,采用传统的线性外推lagra(lagrange的缩写)算法对系统进行补偿并分析补偿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外推效果一般。半实物仿真中由于自然环境、设备物理特性等的影响,采样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随机噪声,随着仿真的进行,噪声所导致的异常数据会影响仿真结果的准确性。针对此问题,经过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了拟合外推lsqe(least squares estimator的缩写)算法,在设计实验上,通过分析高斯白噪声的数学特征,实现高斯白噪声的生成函数并引入模型中。实验结果显示,拟合外推方法可以很好的剔除噪声的影响,确保外推结果准确。针对一类守恒、满足时不变约束关系微分系统的数值求解问题,结合文献,归纳出了针对此类系统求解过程中产生误差的coordinate projection补偿算法,coordinate projection算法采取按步线性化的思路推导出了1 1 1()n n nX t X X??????间的误差传播规律,建立了误差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推导出了补偿公式。分析了此算法在守恒系统分布仿真中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3-11-01)

刘延鑫[7](2012)在《基于YH-SUPE的并行仿真对象模型框架自动生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复杂系统仿真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使得基于高性能计算机的并行离散事件仿真正成为分析类仿真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这类仿真往往包含大量仿真对象,对象模型往往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分别开发,由于这种开发需要熟悉并行仿真平台的各项功能及编程环境,存在开发门槛高、开发效率低、调试周期长等问题,这就使得并行仿真对象模型自动生成技术研究变得十分重要。论文针对基于并行仿真支撑环境YH-SUPE的仿真对象模型开发应用需求,在深入研究YH-SUPE并行仿真对象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对并行仿真对象模型框架自动生成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包括:1.由于并行仿真对象需要实现对各种被仿真系统实体的建模,因此,对象模型框架必须具有通用性和普适性。论文在分析研究基于YH-SUPE的并行仿真对象模型特点及组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YH-SUPE的并行仿真对象模型框架结构,该框架由一个仿真对象初始化函数和多个事件处理函数组成,系统根据用户设置生成初始化函数和事件处理函数框架代码,用户只需将与其业务处理相关的代码填写到指定的位置即可,从而可较好地减少用户的开发难度和开发工作量。2. YH-SUPE并行仿真平台包括叁类事件;点对点事件、交互事件与可再入过程模型。点对点事件又包括仿真对象事件、局部事件和自治事件。这些不同的事件模型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各具特色的事件调度方式和处理手段。为有效支持各种不同事件的代码框架自动生成,提出了基于模板的事件框架代码自动生成技术:通过事先设计好各种不同事件代码框架模板,根据用户设置填写代码框架内容并生成事件处理代码框架,用户只需在指定位置填写模型处理代码,即可实现事件处理的编码,从而有效降低了用户开发对平台了解的需求,提高了用户开发效率。3.目前国内外代码框架生成大都基于VC的Wizard向导实现,局限于某一个VC版本,需要随着VC升级而升级。论文针对并行仿真对象模型开发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可视化界面的对象模型框架设计技术,用户通过可视化界面设置仿真对象初始化及事件的相关信息,系统根据用户设置信息生成相关代码,从而使得对象模型框架的设计直观易用,方便快捷,不依赖于某一个VC版本。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YH-SUPE的并行仿真对象代码框架可视化生成工具OMDBuilder,支持用户快速高效地生成并行仿真对象。测试表明该工具直观易用,操作方便,功能完善,可以有效提高并行仿真对象模型生成的效率,降低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应用开发的门槛。(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2-09-01)

谢德福,唐旻,马利庄,毛军发[8](2012)在《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频变互连线网络并行仿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复杂互连线网络的快速仿真需求,提出并实现了含频变分布参数互连线网络的并行仿真技术.建立频变互连线的等效传输线模型,并借助多端口等效模型将互连线部分与其他电路单元相分离,实现互连线仿真的并行化.互连线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求解,而除去互连线的其他电路则在集成电路模型程序(SPICE)中进行仿真,两者在同一时间步内交换数据.基于该技术开发出并行仿真软件FdSPICE.数值实验证明,该软件计算精度较高,可有效提高复杂互连线网络的仿真效率.(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赵振兴,仙云森,郭禾,张海生[9](2007)在《C-Si模型分子动力学叁维并行仿真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单晶硅磨削过程模拟的并行算法,依据C-Si系统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及其特殊模型的特性,通过分析负载均衡和消息通信,利用"最小表面"原则,给出了一种空间分解并行方案。仿真实验证明算法可以缓解负载失衡并且降低通信开销,收集的对比实验数据证实了算法的高效性。(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7-10-12)

赵振兴,仙云森,郭禾,张海生[10](2007)在《C-Si模型分子动力学叁维并行仿真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单晶硅磨削过程模拟的并行算法,依据C-Si系统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及其特殊模型的特性,通过分析负载均衡和消息通信,利用"最小表面"原则,给出了一种空间分解并行方案。仿真实验证明算法可以缓解负载失衡并且降低通信开销,收集的对比实验数据证实了算法的高效性。(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07年09期)

并行仿真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常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计算资源消耗较大的问题,基于电路等效变换原理,提出了二极管箝位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电磁暂态仿真的并行等效模型。首先将换流器子模块等效为受控源,实现子模块与换流器主电路的解耦,便于应用并行计算方法;其次根据子模块电路结构预先分析出各种可能的工作模式,以避免开关动作时重新生成计算矩阵,便于根据桥臂电流与开关状态等信息实时计算出模块端口电压。对一个12电平MMC换流器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及该等效模型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并行仿真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江涛.基于并行仿真的水面作战对象模型体系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7

[2].龚文明,朱喆,许树楷,黎小林.基于电路等效变换的二极管箝位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电磁暂态并行仿真模型[J].南方电网技术.2015

[3].陈刚,陈斌,高思聪.植物生长的形态与生理并行仿真模型[J].计算机仿真.2015

[4].朱国华,王杰,余维伟.一种可重用可组合的并行仿真模型技术分析[J].电子测试.2014

[5].范威威,姚新宇,吴文波.连续系统模型的分布并行仿真方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4

[6].范威威.连续系统模型分布并行仿真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

[7].刘延鑫.基于YH-SUPE的并行仿真对象模型框架自动生成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

[8].谢德福,唐旻,马利庄,毛军发.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频变互连线网络并行仿真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

[9].赵振兴,仙云森,郭禾,张海生.C-Si模型分子动力学叁维并行仿真算法[C].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07

[10].赵振兴,仙云森,郭禾,张海生.C-Si模型分子动力学叁维并行仿真算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

标签:;  ;  ;  ;  

并行仿真模型论文-刘江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