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结构光纤论文-申方成

纳米结构光纤论文-申方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结构光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纤光栅,光纤传感,飞秒激光,激光加工

纳米结构光纤论文文献综述

申方成[1](2018)在《光纤光栅及表面纳米轴向光子(SNAP)结构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作为现今最完美的光波导,具有重量轻、损耗低、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在通信、传感、照明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为了充分利用光纤的优势,不同类型的光纤器件相继被提出。光纤光栅作为一种全光纤器件,与现有光纤网络能够完美兼容,自提出之日起便在光通信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被用于滤波、色散补偿等。伴随着光纤通信的发展,光纤光栅在传感领域的应用也逐渐被关注,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光纤传感为基础的“光纤实验室(Lab on fiber)”的概念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注意。就“光纤实验室”的应用而言,进一步提升光纤光栅的折射率传感性能十分关键。除了光纤光栅,光纤表面纳米轴向光子(SNAP)作为一种新的加工平台,可以实现光纤表面微腔的低损耗、高精度加工,在下一代全光信号处理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本论文以激光加工为手段(紫外激光、飞秒激光),围绕光纤光栅及SNAP结构两个主题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研究了局域化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飞秒激光逐点刻写,并基于逐点刻写法的灵活性,提出了一种局域化多光栅结构。利用该结构,在室温条件下提出并实验验证了掺铒光纤激光器的双波长稳定输出。2)理论分析了长周期光栅(LPG)的传感特性,并首次实现了对色散拐点LPG的飞秒加工,且实验验证了LPG在色散拐点附近的高灵敏度。3)针对普通LPG在水折射率附近折射率灵敏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飞秒加工的局域化偏芯LPG结构。提出的该光栅周期仅有15μm,可以将纤芯内传输的光耦合到高阶包层模式。为了增强高阶包层模式的耦合效率,在制备该光栅结构时采用了偏芯刻写方案。4)通过减小光栅周期,利用紫外激光制备了一种超窄带宽LPG。对LPG的带宽进行分析发现,其带宽大小与光栅周期数成反比,因此我们降低光栅周期大小,以便在特定长度内引入更多周期数。基于此方案,我们利用紫外激光成功刻写了带宽小于1 nm的LPG,这是目前所报道的最窄带宽的LPG。5)提出并实现了光纤SNAP结构的飞秒刻写方案。在此方案中,飞秒激光在光纤内部引入的调制对光纤外表面施加压力,从而引起光纤半径的纳米级变化。基于此方案,我们成功实现了光纤表面串联微腔的亚埃米精度加工。(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涵阳[2](2018)在《基于金属纳米孔阵列结构光纤传感器设计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在具有亚波长小孔阵列结构的光学金属薄膜上发现异常透射现象以来,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现象,激起了研究人员对基于光学纳米孔阵列结构的等离子体激元传感领域的研究。然而,等离子体激元器件通常被限制在平面基板上,并且依赖于庞大的光学设备,因此限制了等离子体光学器件的广泛应用。光纤由于具有轻便,小尺寸,成本低,效益高,灵活性高等优点,使得光纤上的等离子体的激发的实现可以显着简化光学设计并减少它们对某些复杂光学元件的依赖性,使得纳米等离子体传感器具有极大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为了解决光纤纳米孔阵列结构传感器存在的灵敏度低、实现角度调节困难以及制造工艺复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应用模板转移法在光纤端面集成周期性金属纳米结构来制造纳米孔阵列结构光纤传感器。这种方法实现了在光纤基体上高质量、大面积制作周期纳米结构,很好地解决了其他方法容易产生金膜褶皱,纳米结构容易脱离等问题。本文应用模板转移法设计了两种光纤纳米孔阵列结构传感器,一种是平端面金属纳米孔阵列结构光纤传感器,一种是斜端面金属纳米孔阵列结构光纤传感器,并对两种传感器的传感性能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传感器都具有很好的传感特性,平端面金属纳米孔阵列结构光纤传感器透射谱中信号峰的移动与周围环境折射率的变化成线性关系,传感器的最高灵敏度达到594.45nm/RIU,品质因数(figure of merit,FOM)值达到33.12。斜端面金属纳米孔阵列结构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与FOM值随着光纤磨锥角的变化而呈规律改变,在光纤磨锥角为7°时传感器的传感特性达到最优值,此时灵敏度为487nm/RIU,FOM值为29,且传感器信号峰值与液体折射率的变化成线性关系,线性拟合度达到了99.12%。本文的实验结果与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得到的结果完全吻合。综上所述,本文应用模板转移法设计的平端面及斜端面金属纳米孔阵列结构光纤传感器具有较高的传感灵敏度,其中斜端面金属纳米孔阵列光纤结构传感器首次在光纤基体上研究了角度对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传感性能的影响,对于光纤等离子体激元传感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1-01)

鲁冰玉[3](2017)在《基于纳米结构化修饰的光纤SPR微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血糖连续监测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市场上商用的血糖连续监测仪器普遍基于植入式酶电极传感器。然而植入式酶电极传感器有两个缺陷:酶电极传感器的电信号易受到人体生物电的影响;酶与葡萄糖反应会消耗部分葡萄糖,这会使得低血糖检测不准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可以克服这两个缺陷,但是传统SPR传感器体积大无法植入,能够使传感器小型化的光纤SPR微传感器又面临灵敏度不高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光纤SPR微传感器进行表面修饰,而光纤的微米级圆周表面又给表面修饰带来了挑战。本文设计了纳米结构化修饰的SPR光纤传感器,提出以超声处理传感器金膜表面,使其形成纳米结构,激发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效应,提高灵敏度;使用化学方法和液相转移方法分别将石墨烯氧化物和CVD石墨烯修饰于传感器表面以增强信号和提升灵敏度。本文所提出的修饰方法成功解决了光纤SPR传感器微米级圆周表面的修饰难题。本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纤SPR微传感器原理与灵敏度增强机制。阐述了SPR和LSPR的基本原理和二者之间的区别,阐述了超声粗糙化传感器表面以激发LSPR效应的机制,二维材料吸附葡萄糖分子和提升金属表面电子迁移率的机制。(2)光纤SPR微传感器设计与加工。提出传感器的结构设计,根据相关计算模型,利用MATLAB对传感器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确定了传感器的主要结构参数。详细描述了光纤上的镀膜工艺并和传感器封装过程。(3)光纤SPR微传感器的纳米结构化的修饰方法。利用超声空化效应对已完成镀膜的光纤传感器表面进行处理,在其表面构建纳米结构以激发LSPR,提升灵敏度;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和液相转移方法在传感器上分别修饰石墨烯氧化物和石墨烯,增强对葡萄糖分子的吸附,提升金表面的电子迁移率,提升灵敏度。(4)传感器的性能测试与评价。搭建了传感器测试系统,开展了超声处理时间、石墨烯氧化物层数、石墨烯层数优化等实验。将优化之后的两种结构的传感器与空白对照传感器进行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超声处理和石墨烯氧化物修饰的传感器灵敏度可达到2706nm/RIU(折射率单位),线性度为0.86,是对照组灵敏度873nm/RIU的3倍,低于对照组的线性度0.92。经过超声处理和CVD石墨烯修饰的传感器灵敏度可达到3113nm/RIU,线性度为0.98,是对照组的3.6倍,线性度高于对照组。(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6-01)

马茜茜[4](2017)在《基于纳米功能材料集成微结构光纤的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时代和物联网应用的到来以及快速发展,光通信、光互联等高速率信息的传输及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全光纤光子集成系统对微纳光子器件的要求,人们不断探求新材料、新原理、新方案和构思。结合微纳波导技术与光电功能材料物理效应,通过研究光波导中的光束传输和调控从而实现微纳光子器件成为了光子学领域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是以各种微结构的微纳光纤作为敏感元件,借助其强倏逝场等特性,并与纳米功能材料相结合,与周围环境产生紧密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对外界环境参量敏感的一系列微结构光纤传感器。本文主要采用电弧放电法对具有不同传导特性的光纤进行了微结构设计,分析了其中光传播的特性,并结合纳米功能材料对其传感特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实现了高灵敏度、低温敏感传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熔接机电弧放电法制备微结构光纤。借助控制高精度平移台步进距离、速度以及熔接机的放电时间、放电功率等参数,不同直径、不同锥区长度等不同参数的锥型微结构光纤可以被制备出来。通过数值计算理论分析了锥形微结构光纤的倏逝场特性和模式能量分布的特点。随着光纤直径的减小,光纤中能量将不局限在光纤纤芯当中,有一部分能量将泄漏到包层当中,以倏逝波的形式存在。光纤直径越小,倏逝场能量越强,与外界相互作用也会增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检测越加灵敏。2.基于周期锥微结构单模光纤以及集成SiO2纳米粒子拉锥方形光纤分别提出了折射率传感器以及相对湿度传感器。通过对高精度的平移台以及熔接机放电参数的调控分别制备出了周期锥微结构单模光纤以及锥结构方形光纤,并将锥结构方形光纤与SiO2纳米粒子集成,分析了这两种传感器的传感机理,构建了有效的理论模型,并分别通过实验分析了外界折射率对周期锥微结构单模光纤以及相对湿度对基于SiO2纳米粒子锥结构方形光纤这两种传感器的传感特性。3.提出并实现了两种基于微结构全固波导阵列光纤的磁场传感器。分别通过熔接机电弧放电的方法在全固波导阵列光纤上制备出了锥结构以及周期锥结构,并结合纳米磁流体材料实现了对外界磁场的高灵敏度测量。计算了这两种微结构光纤的模式耦合以及干涉特性,并对其特性进行理论模拟。具体分析了两种磁场传感器的干涉峰强度以及振幅随外加磁场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7-02-01)

陈诚[5](2016)在《光纤端面微纳米结构原位光化学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由于光学性能优良和抗电磁辐射电磁能力突出而被广泛应用于传感技术领域。现阶段,光纤光栅传感器、近场光学光纤探针、光纤化学传感器以及光纤生物传感器在传感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上述传感器的性能主要取决其传感元件—光纤探针。光纤探针制备技术又直接决定了其灵敏度和耐用程度,进而影响到光纤传感器的性能和应用前景。现有的光纤探针制备技术存在工艺复杂、耗时长和重复稳定性差等缺陷,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光纤顶端微纳米结构原位光化学制备方法研究实现光纤探针的快速制备技术。文章展开两方面研究:1)通过激光诱导纳米银沉积的手段在单模光纤和光纤束上沉积了纳米银颗粒,实现了纳米银光纤探针的快速可控制备;2)利用激光诱导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手段制备了一种应用于近场光学领域中的高聚物光纤探针,获得了更高的扫描光学分辨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第一,首先利用激光诱导快速还原的方法,分别在单芯光纤和7x7的光纤束顶端端面上进行了纳米银颗粒的沉积。同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不同激光强度和诱导时间下纳米银颗粒的沉积形貌进行观察,确定了在激光强度为25μw,诱导时间达到0.5 s可生成大量尺寸分布均匀的纳米银颗粒。此外,还通过监测光纤沉积端面532 nm激光的透光率,实现了对纳米银颗粒沉积量的连续感知。最后,使用制备的纳米银光纤探针对Thiram进行了拉曼光谱测量。第二,利用激光诱导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方法,在单芯光纤端面上定向生成了不同长度尺寸的高聚物探针结构,通过SEM对不同激光强度和诱导时间条件下光纤端面上生长的高聚物结构进行观察,确定了这种高聚物光纤探针制备的最优实验条件(激光强度为250 nw-1000 nw,诱导时间为2 s)。最后,使用这种高聚物光纤探针对亚微米尺度的颗粒进行了扫描光学观测,成像分辨率优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05-26)

宋涵[6](2016)在《基于钯基低维纳米结构增敏的光纤氢气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氢气传感器因其本质安全、抗干扰能力强、信号传输距离远及体积小巧等优势,是目前各种类型氢气传感器中的研究热点,在军用民用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受限于氢敏材料响应性能,目前已提出的各种光纤氢气传感器难以满足实际测量需求。随着微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低维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的深入研究,光纤氢气传感器的一些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如响应速率和灵敏度,然而新工艺新材料仍存在长期稳定性、抗老化性、抗温飘零漂等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针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研究:(1)提出了氢气在钯基材料表面吸附、亚表面层交换到体相扩散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求解方法,在该模型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温度、氢分压、渗透深度及渗透速率对薄膜和球形颗粒两种典型纳米结构的饱和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纳米尺度下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由于体相中的扩散时间显着缩短使得饱和响应时间大大减小。(2)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30nm厚度的Pd92Y8复合薄膜,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薄膜表面形貌、成分及结晶状态进行了研究。得到的薄膜具有光滑的表面和良好的晶态。分析了敏感薄膜在室温空气环境下长期工作性能下降的因素,并针对老化薄膜提出了一种热处理恢复工艺。(3)采用液相合成法制备了5nm直径的纯钯和钯银纳米颗粒,并通过旋涂法沉积于基片。表征分析说明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纳米级颗粒。采用这种工艺可以进行掺杂合成钯基复合颗粒以调控敏感材料性能。(4)基于仿真分析,环境温度波动会影响敏感材料的饱和氢溶解度,进而对传感器响应幅值造成扰动。本文针对温度提出了一种用于补偿温度波动的双光路,以及可以对反射光强进行微调的传感器探头设计方案,通过实验验证了该传感器系统的合理性。为了提高传感器精度,设计了基于T型网络的低噪声前置放大电路,采用NI采集卡采集,并用软件实现了数据的补偿算法。(5)在实现了反射式光纤氢气传感器基础上,对基于钯钇纳米薄膜和钯基纳米颗粒的两种传感器氢敏响应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薄膜在空气环境下老化后的响应性能大大降低,而通过热处理工艺可以一定程度恢复对氢气的敏感度,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并抑制漂移。验证了液相合成的纳米颗粒可用于反射式光纤氢气传感器系统。(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1-01)

黄竹林,刘晔,毛庆和,孟国文[7](2015)在《以贵金属纳米结构为敏感层的光纤SERS探针及其敏感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Optical fiber-Raman sensors integrated with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have potentials in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based monitoring of remote liquid species and biological species.1,2 In a typical optical Raman-fiber setup,a single fiber transmits both the exciting laser and the(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期刊2015-10-22)

马志军,方再金,彭文才,邱建荣[8](2015)在《Ba_2TiSi_2O_8纳米晶掺杂芯包结构微晶玻璃光纤》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线性光纤具有良好的光信号调制功能,在光纤通信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玻璃本身的各向同性,具有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光纤的制造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有研究者通过倍频晶体掺杂成功实现了二阶非线性光纤。然而该方法对析晶过程可控性不高,在制造芯包结构光纤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常规光纤制造方法的"Melt-in-Tube"法。这种方法在光纤拉制过程中光纤纤芯材料处于熔化状态,而非传统管棒法的软化状态,因此可以有效遏制光纤拉制过程中的不可控析晶。光纤拉制以后再通过后续的热处理在光纤纤芯中析出倍频纳米晶,从而使光纤具有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在该研究中,我们采用SiO_2-Al_2O_3-BaO-TiO_2体系玻璃作为光纤纤芯材料,采用石英玻璃管作为包层材料。在高温拉丝塔拉制光纤以后,再通过后续热处理在纤芯中析出了Ba_2TiSi_2O_8纳米晶,实现了芯包结构二阶非线性光纤的制造。将1030nm飞秒激光耦合到该光纤中,我们观察到了明显的SHG。经估算,SHG频率转换效率高于0.1%。(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论文集》期刊2015-09-08)

毛培玲[9](2015)在《基于纳米金结构的侧边抛磨光纤SPR传感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侧边抛磨光纤为导波载体,利用光纤抛磨区的倏逝场来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制成的新型传感器,具有灵敏度更高、集成性好、能够实现实时远距离监测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在生物医学、物理检测、环境污染等方面。但影响侧边抛磨光纤SPR传感器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侧边抛磨光纤的抛磨长度、剩余光纤厚度、金属膜厚度以及金属膜结构等。对于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提高传感器的系统性能,并为进一步研究发展新的传感器设计方案。为此,本文首先总结了基于侧边抛磨光纤的SPR传感器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然后系统研究了侧边抛磨光纤的种类和结构参数,以及激励金属结构和参数对于光纤SPR传感器的影响,并分别提出了最优化设计方案。本文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综述了SPR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引入了光纤SPR传感器,分析总结了基于侧边抛磨光纤的SPR传感器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介绍了几种分析光纤SPR的解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重点介绍了本文所选用的有限元法。然后描述基于有限元法的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的建模步骤及参数设置。最后讨论金的折射率色散关系,为后续模拟计算做准备。第叁、针对侧边抛磨小芯径光纤和侧边抛磨大芯径光纤,分别研究了纳米金膜的厚度、侧边抛磨光纤的剩余厚度、模式阶数等参量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参数。依据所计算的最佳参数制作侧边抛磨光纤SPR传感器,完成了对传感器的实验标定,并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第四、针对激励金属结构,系统研究了纳米金圆柱、纳米金方柱和纳米金叁角形柱叁种情况下的最优结构参数,并在最优结构参数的基础上仿真模拟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半高宽和品质因数。研究发现:相对于传统的纳米金属膜结构的光纤SPR传感器,纳米金柱阵列均能在不同程度增强侧边抛磨光纤SPR传感器的灵敏度。第五、总结本论文工作,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系统研究了纳米金柱阵列的侧边抛磨光纤SPR传感器新结构,通过理论仿真得出该结构能够提高侧边抛磨光纤SPR传感器的灵敏度。第二、提出并建立了基于纳米金叁角形柱阵列的SPR传感器。该传感结构能够同时实现传输等离子体的高灵敏度和局域等离子体的高线性度和大测量动态范围等优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5-06-08)

秦伟[10](2014)在《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金纳米层微结构光纤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化物质的检测和分析在科学研究、食品安全、医疗诊断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传感器的研究成为生化材料检测领域的热点之一,尤其是对未标记的生化物质进行实时检测。金属填充光子晶体光纤(Metal-filled photonic crystal fiber, MPCF)集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和光子晶体光纤灵活的结构设计于一体,为生化物质的检测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设计了两种可用于测量未知生化分析物折射率指数的金纳米层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运用了基于有限元方法的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所设计传感器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结构优化。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综述了光子晶体光纤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器件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基于金属填充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的优点。其次,基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给出了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的基本原理与检测方法,分析了对光子晶体光纤进行选择性填充的方法。最后,设计了两种可进行自我校准的金纳米层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一种是通过选择不同的光纤芯导模式进行自我校准,从而提高测量精度,所测液体折射率指数范围是1.33-1.45,传感器灵敏度有望达到10448.5nm/RIU;另一种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是通过选择不同的等离子体模式进行自我校准,实现高线性度与精确度测量,所测液体折射率指数范围为1.46-1.485与1.50-1.52,在不同折射率指数范围,该传感器灵敏度有望达到4354.3nm/RIU和4240nm/RIU。利用本文设计的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金纳米层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有望实现对未知生化液体进行实时的高灵敏度测量,进一步对基于MPCF的生化传感器的研发有望成为特种光纤领域的下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4-05-01)

纳米结构光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从在具有亚波长小孔阵列结构的光学金属薄膜上发现异常透射现象以来,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现象,激起了研究人员对基于光学纳米孔阵列结构的等离子体激元传感领域的研究。然而,等离子体激元器件通常被限制在平面基板上,并且依赖于庞大的光学设备,因此限制了等离子体光学器件的广泛应用。光纤由于具有轻便,小尺寸,成本低,效益高,灵活性高等优点,使得光纤上的等离子体的激发的实现可以显着简化光学设计并减少它们对某些复杂光学元件的依赖性,使得纳米等离子体传感器具有极大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为了解决光纤纳米孔阵列结构传感器存在的灵敏度低、实现角度调节困难以及制造工艺复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应用模板转移法在光纤端面集成周期性金属纳米结构来制造纳米孔阵列结构光纤传感器。这种方法实现了在光纤基体上高质量、大面积制作周期纳米结构,很好地解决了其他方法容易产生金膜褶皱,纳米结构容易脱离等问题。本文应用模板转移法设计了两种光纤纳米孔阵列结构传感器,一种是平端面金属纳米孔阵列结构光纤传感器,一种是斜端面金属纳米孔阵列结构光纤传感器,并对两种传感器的传感性能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传感器都具有很好的传感特性,平端面金属纳米孔阵列结构光纤传感器透射谱中信号峰的移动与周围环境折射率的变化成线性关系,传感器的最高灵敏度达到594.45nm/RIU,品质因数(figure of merit,FOM)值达到33.12。斜端面金属纳米孔阵列结构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与FOM值随着光纤磨锥角的变化而呈规律改变,在光纤磨锥角为7°时传感器的传感特性达到最优值,此时灵敏度为487nm/RIU,FOM值为29,且传感器信号峰值与液体折射率的变化成线性关系,线性拟合度达到了99.12%。本文的实验结果与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得到的结果完全吻合。综上所述,本文应用模板转移法设计的平端面及斜端面金属纳米孔阵列结构光纤传感器具有较高的传感灵敏度,其中斜端面金属纳米孔阵列光纤结构传感器首次在光纤基体上研究了角度对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传感性能的影响,对于光纤等离子体激元传感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结构光纤论文参考文献

[1].申方成.光纤光栅及表面纳米轴向光子(SNAP)结构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2].李涵阳.基于金属纳米孔阵列结构光纤传感器设计及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3].鲁冰玉.基于纳米结构化修饰的光纤SPR微传感器[D].天津大学.2017

[4].马茜茜.基于纳米功能材料集成微结构光纤的传感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7

[5].陈诚.光纤端面微纳米结构原位光化学制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6].宋涵.基于钯基低维纳米结构增敏的光纤氢气传感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7].黄竹林,刘晔,毛庆和,孟国文.以贵金属纳米结构为敏感层的光纤SERS探针及其敏感性(英文)[C].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2015

[8].马志军,方再金,彭文才,邱建荣.Ba_2TiSi_2O_8纳米晶掺杂芯包结构微晶玻璃光纤[C].第八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论文集.2015

[9].毛培玲.基于纳米金结构的侧边抛磨光纤SPR传感器设计[D].暨南大学.2015

[10].秦伟.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金纳米层微结构光纤传感器研究[D].燕山大学.2014

标签:;  ;  ;  ;  

纳米结构光纤论文-申方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