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德育管理创新德育教育新模式初探

深化德育管理创新德育教育新模式初探

江买买提·艾力库力(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中学,新疆塔什库尔干845250)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047-0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中学的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农村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各种要求,无所适从,学校德育教育存在许多新的问题,急需探求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为中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德育管理;三维教育网络;国学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沿阵地,学校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中学的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农村中学生对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各种要求,无所适从。学校德育教育存在许多新的问题,急需探求新的教育模式,适应这个时代。认真抓好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举措,为中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中学生德育严重缺失,主要表现:

(一)学校教育管理层重智育轻德育。

由于知识、信息、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教育的竞争变成了考试成绩和升学的竞争。社会对学校评价的好坏,其中教学成绩占很大比重。教育部门的评估也主要以升学率为重要依据,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无论从家长到学校到社会,都只注重成绩,忽视了应以“育人为本、德育为首”。

(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不到位。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为适应留守少年不断增多的局面,各地区都设立了住宿学校。学生在学校里仅仅局限在校园范围内,与社会、家庭联系较少,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多为“封闭式”,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的“大课堂”未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配合,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冲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与反作用,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与失败。

(三)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造成中学生价值观念错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与融合,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的出现,让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难以判断谁是谁非,谁优谁劣。一些中学生的人生道德观、价值观取向发生错位,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礼让心和感恩的心,形成了塑造自我形象的“盲崇”心态,他们模仿影视剧中的“阔气、怪气”,言行举止上的“匪气、流气”,对待他人抛开原则讲“义气、霸气”,对待正面事物持怀疑态度,有抵触心理;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在他们面前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趣越来越脆弱,青少年犯罪率有增无减,由此可见,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其责任任重而道远。

(四)中学生心理脆弱,缺乏坚定的志向。

由于现代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学生在对待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上“唯我独尊”,而且心理承受力差,稍有挫折就会出现离家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由于生活条件优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认为上学无用,他们在学习上拖沓;吃穿上攀比;思想上不求上进的;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求付出只求索取、待人冷漠等现象比比皆是。

二、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深化德育管理,承载心灵成长。

学校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为育人目标,坚持全员育人的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了学校德育管理特色。

1.建立了科学的德育管理机制。

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德育管理从学校到年级到班级、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点面结合,纵横交错,为全员、全程、全面育人搭建平台。管理制度方面,制订《中学生一日常规》,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德育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开展社团活动建设,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成立多个社团小组,如:书法社团、炫舞社团、丹青社团、礼仪社团等。组织社团活动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使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增强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时社团活动的开设,也为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学科交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素质形成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力。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教育网络。

在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趋势日渐凸现的当今时代,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在这种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三种德育渠道密切合作、优势互补,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德育网络,对形成德育合力,提高德育实效,有很大的作用。

1.以家长学校为平台促进家、校沟通。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都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促进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间的沟通;同时建立“校迅通”网络平台,加强学校、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校联系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渠道加强家、校联系,共促学生发展。

2.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共促德育教育。

社会是最好的学校,学校每学期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我国遭遇自然旱灾时,可以组织全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为灾区献出一片爱”活动;与消防大队联合组织“预防火灾”演习活动。通过这些社会活动,让学生们学习如何与社会相融、如何与他人相处。

(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引入国学传统教育。国学传统教育可以熏陶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到做一个“孝父母、尊师长、爱朋友、知礼仪、懂孝道、有爱心”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提升学生的基本道德礼仪修养。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弟子规》,每天诵读《弟子规》,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弟子规》,聘请国学教师到学校给广大师生做演讲,国学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可以使师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四)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形式,促进学生形成优良品德。德育的方法一般以说服教育、品德评价等为主,强调的是理论灌输和外在强化,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运用谈话、心理咨询、沟通分析等方法,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得到体验,激发学生要求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可以开设校本课程《中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等。让学生懂得生命是宝贵的,学会分辨真善美、假丑恶,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重友谊、讲信用,注重调节心理平衡。学校可以设立一个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在那里得到心灵的放松。

总之。中学的道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力行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原则。既要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又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核心,从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培养做起,培养学生成为“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符合新世纪社会需求的人才。

标签:;  ;  ;  

深化德育管理创新德育教育新模式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