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俗性论文-马建国

凡俗性论文-马建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凡俗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当代诗歌,于坚,凡俗性,口语诗

凡俗性论文文献综述

马建国[1](2009)在《论于坚诗歌的“凡俗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于坚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以凡俗化的主题表现和凡俗的口语特色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当代诗坛独树一帜,并为世界诗歌界所关注。本文从主题和语言形式两大方面来分析他诗歌的凡俗特征。从主题的角度,本文从“凡俗的情感”、“遗漏的诗意”和“琐屑生活细节的捕捉”叁个方面展开论述。在“凡俗的情感”表现上,他的诗把传统的爱情、友情、亲情的主题从高贵、“煽情”的高处拉回到真实的日常生活的层面,并从这一凡俗的层面上,重新挖掘了它们的真实的诗意:在“遗漏的诗意世界”一节中,我们着重研究了于坚诗歌对诗歌题材领域的一种全新开拓,即许许多多以前从来不入诗的生活现象被他请进了诗歌领域,并且“赋予”了它们切实的诗意;在第一章第叁节,我们着重阐述了于坚对于“琐屑、庸常、卑微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对于主题表现的意义。从语言形式方面,则从口语化的语言抒写、拒绝隐喻,冷抒情叁个方面论述了他的凡俗性的表现艺术。他以口语化的语言来叙写生活,打破了传统诗歌的语言陈规,有力地阻止了当代诗歌语言的贵族化倾向;他主张拒绝隐喻,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诗歌话语的意义陈规,去除了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积淀对事物真相的遮蔽;他的平面化的冷抒情,消解了过去主观的抒情模式和宏大的叙事态势,改变了文学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方式和叙述方法。于坚关于凡俗化的理论和实践,都大大拓展了诗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艺术。(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06-30)

龚高叶[2](2008)在《女性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浅论《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的女性形象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严歌苓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女性。在《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刻画,使主人公扶桑和王葡萄身上散发出令人惊艳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作为生物性存在,她们生命力惊人;作为女性,她们却缺乏最基本的性别意识认知;而这一切融会在她们凡俗的身躯上却又散发出地母般的神性光芒。扶桑和王葡萄也因之成为作家贡献于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两个独创的艺术形象。(本文来源于《广东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凡俗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严歌苓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女性。在《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刻画,使主人公扶桑和王葡萄身上散发出令人惊艳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作为生物性存在,她们生命力惊人;作为女性,她们却缺乏最基本的性别意识认知;而这一切融会在她们凡俗的身躯上却又散发出地母般的神性光芒。扶桑和王葡萄也因之成为作家贡献于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两个独创的艺术形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凡俗性论文参考文献

[1].马建国.论于坚诗歌的“凡俗性”特征[D].中南大学.2009

[2].龚高叶.女性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浅论《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的女性形象书写[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

标签:;  ;  ;  ;  

凡俗性论文-马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