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度推理论文-刘征宇,王雪松,汤伟,严鹏

可信度推理论文-刘征宇,王雪松,汤伟,严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信度推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池均衡,分组拓扑,不均衡度,C-F推理模型

可信度推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征宇,王雪松,汤伟,严鹏[1](2019)在《基于可信度因子推理模型的电池组均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锂离子电池在成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电压、容量、内阻等不一致性问题,分析了传统电压均衡策略的优缺点,结合双向Cuk分组均衡器控制简单、均衡能量可双向传输及均衡电流易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度因子(C-F)推理模型的分组均衡方法。该方法定义了单体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和端电压的不均衡度,利用C-F推理模型得到了电池组整体不均衡度,通过控制拓扑电路的均衡电流大小和方向减小了电池组的不一致性。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单体电池端电压和SOC的不一致性,提高电池组的整体能量利用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郑宏亮,侯雪辉,宋笑迎,庞阔,邹丽[2](2019)在《基于犹豫模糊可信度的知识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确定性推理中的可信度估值不精确的问题,将犹豫模糊集引入可信度不确定性推理中。提出犹豫模糊可信度的定义,并基于可信度的知识表示给出犹豫模糊可信度的知识表示方式。为解决专家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缺失问题,提出求解平均值的信息补全方法。构建犹豫模糊可信度的单条规则和多条规则并行关系的运算法则,并给出基于犹豫模糊可信度的知识表示与推理的具体步骤。最后,运用实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陈水平,刘雁伶,周蔓,胡竹菁[3](2018)在《证据顺序和证词可信度对学前末期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两个实验探究证据顺序和证词可信度对学前末期(65~70月龄)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132名和127名儿童分别参与实验1和实验2。实验1发现证据顺序对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表现为近因效应,证词可信度不影响儿童的推理结果;实验2发现如果强制要求儿童注意证词可信度信息,他们更相信可信证词而非不可信证词,证据顺序对推理结果无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学前末期儿童的因果推理受证据顺序和证词可信度的共同影响:在未被要求注意证词可信度时,受制于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大多数儿童依据最近接收到的证据推断因果关系;如果注意到证词可信度信息,更多儿童依据证词(可信证词条件)或观察结果(不可信证词条件)推断因果关系。(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王雪松[4](2018)在《基于可信度推理的电动汽车电池组均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均衡技术是缓解电池不一致性问题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池组的性能和容量利用率。目前电池均衡的判断依据仍然以电压、荷电状态、剩余容量等参数为主。然而锂离子单体电池性能差异受内、外部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和相互耦合使得不同的均衡判断依据存在分歧,均衡控制目标的模糊和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均衡系统的效果和稳定性,阻碍了均衡技术的发展。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端电压和SOC为综合均衡目标,提出了新型的均衡方法。首先研究了锂离子电池性能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分析了动力电池不一致性问题的成因、表现及解决方法。针对不一致性判断问题,分析了常用的均衡目标变量的特点,选取以端电压和SOC作为综合均衡目标。其次在分析了传统均衡方法的基础上,把端电压和SOC的差异量化为统计量,提出了不均衡可信度的概念,并通过可信度推理,将端电压和SOC的差异相结合,通过可信度推理得到电池组不均衡可信度来表征电池组的整体能量状态,并以此判别电池的不一致性状态,提出了面向全过程的均衡控制策略:在充放电过程中,检测单体电池的电压和SOC,通过控制电池组不均衡可信度来减小电池组的电压和SOC差异,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利用率。然后通过对现有主动均衡拓扑结构的总结分析,制定了以单磁芯变压器和双向Cuk电路为基础的分组均衡结构。将均衡操作分为组内均衡和组间均衡两层,以不均衡可信度和模组系数确定模组和单体状态,规划顶层均衡操作和底层均衡操作,实现分组均衡。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均衡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对比实验说明了本文设计的均衡方法的可行性,能够降低电池组的电压和SOC的差异,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严爱军,赵辉,王普[5](2016)在《基于可信度阈值优化的案例推理评价分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案例推理(CBR)分类器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可信度阈值优化的CBR评价分类方法.首先,通过一种可降低时间复杂度的改进型可信度评价策略对案例重用得到的建议解的可信度进行计算;然后,通过遗传算法(GA)对可信度阈值进行迭代寻优;接着,根据得到的优化阈值将目标案例及其建议解划分为可信集或不可信集;最后,对不可信集按多数重用原则进行分类结论的调整,从而实现可信的CBR评价分类.对比实验表明,改进的可信度评价策略能有效提高分类性能,从而可提高CBR分类器的决策与学习能力.(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16年07期)

李强,牛文生[6](2014)在《基于可信度量的认证系统不确定推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份认证是确定登录用户是否可信的首道屏障,安全操作系统要求必须要实现"多重身份认证"功能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多重身份认证"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身份认证的有效性和用户的可信性。本文用可信度的概念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度量,利用模糊推理理论提出了单机制和多机制多规则认证模式下的推理模型,以及推理传播公式和多机制、多规则合成公式,有效地解决了认证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操作系统在多重身份认证下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4年18期)

李慧芳,张平,黄鸿,胡耀光[7](2013)在《基于可信度本体模型及不确定性推理的情境感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强本体对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与推理支持,将可信度方法与本体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度的本体建模与不确定性推理方法,根据证据源的可靠性修正知识的可信度值,并通过改进结论不确定性合成方法,使推理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家庭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的应用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关海鸥,杜松怀,马晓丹,苏娟[8](2013)在《基于证据可信度不确定推理的大豆病害诊断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豆病害专家系统中诊断特征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将病害证据可信度和不确定性推理的传递算法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可信度不确定推理的大豆病害诊断方法。由植保知识库的专家先验知识和作物病害发生时期、部位和症状等表现特征,构成可信度权重作为推理依据;利用该文提出的基于证据可信度的不确定推理方法及推理规则,实现了大豆病害的自动诊断与决策。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易于实现,对大豆病害的诊断准确率达到87.62%,为植物病害的智能远程诊断和科学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S1期)

罗钧旻,李何,闫谦时[9](2013)在《证据相关对推理结果可信度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可信度模型中,其结论不确定性合成公式要求两规则的证据是相互独立的,而在开发专家系统的实际过程中往往会碰到一些证据相关的情况,这就出现了公式不适用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文中首先给出证据间相关性的定义,对证据间相关性进行数量化,然后把定义的相关性度量引入到原公式中,对可信度模型的结论不确定性合成公式进行了改进,之后给出了一个例子进行验证,将改进后的公式与可信度模型的结论不确定性合成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说明了我们的改进是有效的,这样就解决了原公式的不适应问题,使推理的结果变得相对准确,提高了专家系统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张红日[10](2012)在《基于可信度区间的不确定性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不确定性推理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点,基于此首先阐述了不确定性推理规则的组成及其含义,然后提出了不确定性推理的通用模型,给出了一种基于可信度区间的推理方法,通过引入可信度区间、区间匹配函数来进行不确定性推理,在推理结果中通过引入权重系数来进行区间排序,从而衡量各个结果,使得推理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通过实例算法验证,该方法简单有效。(本文来源于《山西电子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可信度推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不确定性推理中的可信度估值不精确的问题,将犹豫模糊集引入可信度不确定性推理中。提出犹豫模糊可信度的定义,并基于可信度的知识表示给出犹豫模糊可信度的知识表示方式。为解决专家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缺失问题,提出求解平均值的信息补全方法。构建犹豫模糊可信度的单条规则和多条规则并行关系的运算法则,并给出基于犹豫模糊可信度的知识表示与推理的具体步骤。最后,运用实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信度推理论文参考文献

[1].刘征宇,王雪松,汤伟,严鹏.基于可信度因子推理模型的电池组均衡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9

[2].郑宏亮,侯雪辉,宋笑迎,庞阔,邹丽.基于犹豫模糊可信度的知识推理[J].计算机科学.2019

[3].陈水平,刘雁伶,周蔓,胡竹菁.证据顺序和证词可信度对学前末期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8

[4].王雪松.基于可信度推理的电动汽车电池组均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

[5].严爱军,赵辉,王普.基于可信度阈值优化的案例推理评价分类方法[J].控制与决策.2016

[6].李强,牛文生.基于可信度量的认证系统不确定推理模型[J].中国科技信息.2014

[7].李慧芳,张平,黄鸿,胡耀光.基于可信度本体模型及不确定性推理的情境感知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

[8].关海鸥,杜松怀,马晓丹,苏娟.基于证据可信度不确定推理的大豆病害诊断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3

[9].罗钧旻,李何,闫谦时.证据相关对推理结果可信度影响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3

[10].张红日.基于可信度区间的不确定性推理[J].山西电子技术.2012

标签:;  ;  ;  ;  

可信度推理论文-刘征宇,王雪松,汤伟,严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