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外核层论文-陈禹橦,刘贤洁,刘美丹,马小力

视网膜外核层论文-陈禹橦,刘贤洁,刘美丹,马小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网膜外核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核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高度近视,视网膜厚度

视网膜外核层论文文献综述

陈禹橦,刘贤洁,刘美丹,马小力[1](2018)在《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外核层厚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D-OCT)定量观察高度近视患者与正视者黄斑区视网膜外核层(ONL)厚度的差异,分析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ONL厚度的变化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受检者78例78眼,根据其等效球镜(SE)分为2组,其中正视组(-0.25D~+0.25D)24例24眼,高度近视组(SE<-6.00D)54例54眼。通过海德堡Spectralis SD-OCT的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模式对受检者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以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标准将黄斑区进行分区,通过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区域高度近视患者与正视者视网膜ONL厚度的差异。结果黄斑中央区视网膜ONL厚度高于黄斑区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黄斑区下方视网膜ONL厚度低于中央、上方、鼻侧、颞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各分区之间比较ONL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组中央、上方、鼻侧、下方、颞侧视网膜ONL厚度均低于正视组对应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ONL厚度分布存在区域性特征,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ONL厚度变薄。(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禹橦[2](2018)在《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D-OCT)定量观察近视眼患者与正视者黄斑区视网膜外核层(ONL)厚度的差异,分析近视眼患者视网膜ONL厚度的变化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受检者92例92眼,根据其等效球镜(SE)分为4组,其中正视组(-0.50D≤SE≤0.50D)17例17眼,低度近视组(-3.00D≤SE<-0.50D)26例26眼,中度近视组(-6.00D≤SE<-3.00D)24例24眼,高度近视组(SE<-6.00D)25例25眼。通过海德堡Spectralis SD-OCT的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模式,对受检者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以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标准将黄斑区进行分区,通过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区域近视患者与正视者视网膜ONL厚度的差异,及厚度变化与等效球镜及眼轴长度的相关性。结果:黄斑中央区视网膜ONL厚度均高于其他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黄斑内环各区视网膜ONL厚度均高于外环对应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黄斑区外环各区视网膜ONL厚度两两相比较,除外环鼻侧与外环颞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6)外,其余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外环上方视网膜ONL厚度最厚,外环下方视网膜ONL厚度最薄。黄斑区内环各区视网膜ONL厚度两两相比较,除内环上方与内环颞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外,其余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内环鼻侧视网膜ONL厚度最厚,内环下方视网膜ONL厚度最薄。黄斑区视网膜各区域中,中央区、外环鼻侧、内环鼻侧ONL厚度与等效球镜呈正相关(r=0.3071,0.3217,0.3721,P<0.05),其余各区域ONL厚度与等效球镜无相关性(P>0.05)。黄斑区视网膜各区域中,外环鼻侧、内环鼻侧、内环下方ONL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r=-0.3919,-0.3686,-0.3145,P<0.05),其余各区域ONL厚度与眼轴无相关性(P>0.05)。正视组与低度近视组黄斑区视网膜ONL厚度相比较,正视组外环鼻侧视网膜ONL厚度高于低度近视组对应区域视网膜ON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视组与中度近视组黄斑区视网膜ONL厚度相比较,正视组内外环鼻侧及外环上方视网膜ONL厚度均高于中度近视组对应区域视网膜ON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视组与高度近视组黄斑区视网膜ONL厚度相比较,正视组内外环鼻侧、内环下方及中央区视网膜ONL厚度均高于高度近视组对应区域视网膜ON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黄斑区视网膜ONL厚度相比较,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黄斑区视网膜ONL厚度相比较,低度近视组内环鼻侧视网膜ONL厚度高于高度近视组对应区域视网膜ON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近视组与高度度近视组黄斑区视网膜ONL厚度相比较,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视网膜ONL厚度分布存在区域性特征。2、随着近视度数增加及眼轴增长,黄斑鼻侧视网膜ONL厚度变薄。3、随着近视度数增加及眼轴增长,黄斑区外环鼻侧视网膜ONL厚度最先受累变薄,逐渐影响内环鼻侧及中央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胡敏娜[3](2017)在《滋阴明目丸对视网膜光损伤大鼠外核层厚度及凋亡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建立视网膜光损伤大鼠模型,以滋阴明目丸进行干预,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检测视网膜外核层的厚度及细胞凋亡指数,探讨滋阴明目丸对视网膜光损伤大鼠的防护作用。方法:6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杞菊地黄丸组(阳性对照组)、滋阴明目丸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滋阴明目丸中剂量组(中剂量组)、滋阴明目丸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所有SD大鼠均在12h明(20~50Lux)和12h暗(0~12Lux)的循环光和白色荧光灯的环境下适应10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大鼠均建立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光损伤处理后3天开始灌胃,连续灌胃15天后处死大鼠并摘取眼球,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光镜下观察经TUNEL法标记的凋亡视细胞切片,测量视细胞凋亡指数。结果:1、HE染色检测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空白对照组视网膜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完整,染色均匀,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排列整齐,细胞形态规整,核染色深,外核层厚度为(54.59±7.42)μm;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模糊,分界不清,ONL细胞核减少,排列稀疏紊乱,厚度变薄,部分核染色变淡,外核层厚度为(16.64±5.76)μm,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00);低剂量组视网膜结构排列紊乱,外核层厚度薄,外核层厚度为(17.97±6.52)μm,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446);中剂量、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视网膜结构排列基本有序,层次较分明,外核层厚度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叁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P=0.965,中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739,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758)。2、经TUNEL染色标记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空白对照组外核层无细胞核被标记;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外核层中有阳性细胞核被标记,被标记的阳性细胞核呈棕黄色,核着色不均匀,细胞膜完整,染色质边聚成“新月形核”或“环形核”,核染色质浓缩在中央形成“眼球形核”;低剂量组视网膜外核层中被标记的细胞核减少;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外核层中被标记的细胞核明显减少。空白对照组的AI值为1.5439%±1.5154%,模型对照组AI值远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为61.0855±4.9529%,低剂量组AI值58.7048±7.1547%,与模型对照组数值接近(P=0.527);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AI值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值均<0.01),该叁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明目丸可以增加视网膜光损伤大鼠的外核层厚度,抑制光损伤大鼠的视细胞凋亡,对视网膜光损伤大鼠具有防护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明杰,扈月萍,王惠梅[4](2015)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凹外核层厚度与视功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凹外核层厚度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经FFA及OCT检查确诊的CSC初发初诊患者42例42只眼根据黄斑区中心凹外核层厚度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昼条件下5个空间频率视觉对比敏感度(CS)的差别。结果 A组和B组的BCVA分别为(4.87±0.13)、(4.61±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频率1.5c/d的A组和B组CS分别为(66.18±16.37)、(62.40±17.89),3.0c/d的CS分别为(101.86±26.79)、(97.35±25.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频率6.0c/d的A组和B组CS分别为(100.54±29.80)、(82.35±27.48),12.0c/d的CS分别为(42.64±19.21)、(31.55±13.78),18.0c/d的CS分别为(13.32±5.97)、(8.20±5.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C中心凹外核层厚度不同的患者中、高空间频率视觉敏感度有差异,提示黄斑区外层视网膜结构改变和视功能变化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孔祥斌,谢伯林,朱丽,邓海波[5](2007)在《不同光照射方式对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连续性光照射与间歇性光照射对大鼠视网膜的影响,探讨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雌性,8~10wk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连续性与间歇性损伤组,用强度为2380±569lx绿色荧光灯为致伤光源,连续光照射24h建立连续性光损伤模型;光照射3h,暗适应3h,反复8次建立间歇性光损伤模型。光照射后3,7,14d取材,石蜡包埋、HE染色,图像分析仪测量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结果:正常Wistar大鼠视网膜形态正常,结构层次分明,内外节排列整齐,分界清晰,内外核层排列紧密,外核层厚度为43.5±1.4μm;经过24h光照射后,各个时段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内外节结构紊乱,分界不清,外核层细胞核间隙增大,外丛状层及外核层均变薄。连续性损伤后3,7,14d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分别较正常减少13.9%,34.0%,35.8%;间歇性损伤后3,7,14d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分别较正常减少20.6%,40.8%,47.1%。间歇组与连续组同一时间段外核层厚度相比均有显着差异。结论:间歇性光照射对视网膜损伤较连续性光照射重;视紫红质可能参与并介导了视网膜光损伤。(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邓新国,胡世兴,薛黎萍,张清炯,郭向明[6](2007)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生后5周内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光镜和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在出生后5周内视网膜外核层细胞的光镜和超微结构变化,为进一步应用rds小鼠进行实验研究提供数据。方法rds新生鼠42只,在0d、3d、7d、14d、21d、28d、35d分别取11个眼球,立即经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眼球水平位视网膜赤道部外核层细胞的厚度;另取1个眼球经体积分数2.5%戊二醛溶液固定,电镜观察外核层细胞及其盘膜。结果光镜观查结果显示:0d、3d视网膜的外核层和内核层未分开;7d的rds小鼠外核层和内核层已能区分,外核层光感受器细胞层数为(9.55±0.69)层;14d稍有增加为(10.09±0.70)层;21d后逐渐减少,为(9.00±0.63)层;28d为(8.27±0.65)层;35d为(7.91±0.70)层。电镜结果显示,rds小鼠视网膜的外核层细胞从出生后第14天凋亡细胞增加;第21天盘膜初步形成,但部分被破坏;线粒体在出生当天、第3天和7天丰富,第14天破坏较重;外界膜从第14天发展为不连续;从7d开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出现多层和吞噬泡增多。结论rds小鼠从21d后视网膜外核层细胞逐渐减少,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外段的线粒体和外界膜破坏逐渐加重。这一结果为进一步开展rds小鼠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07年01期)

邓新国,张清炯,胡世兴,林少春,罗琳[7](2006)在《rd小鼠出生后5周内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及其外段的光镜和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层的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为进一步应用rd小鼠进行实验研究提供数据。方法rd新生鼠42只,分别在第0、3、7、14、21、28、35d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眼球水平位视网膜赤道部外核层细胞的厚度;另取眼球经2.5%戊二醛溶液固定,电镜观察。结果病理结果显示,rd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层数或密度从第14d开始减少2.14层±0.60层,第21d减至近单层1.30层±0.37层,第35d减至0.57层±0.25层。电镜结果显示,rd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生后第14d出现凋亡;外段盘膜部位线粒体从第7d开始出现部分溶解、减少,逐渐加重;外界膜也从第7d开始变为较连续,第21d后不连续。结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外段的线粒体和外界膜对于视网膜盘膜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这一结果为进一步开展rd小鼠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眼科研究》期刊2006年01期)

视网膜外核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D-OCT)定量观察近视眼患者与正视者黄斑区视网膜外核层(ONL)厚度的差异,分析近视眼患者视网膜ONL厚度的变化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受检者92例92眼,根据其等效球镜(SE)分为4组,其中正视组(-0.50D≤SE≤0.50D)17例17眼,低度近视组(-3.00D≤SE<-0.50D)26例26眼,中度近视组(-6.00D≤SE<-3.00D)24例24眼,高度近视组(SE<-6.00D)25例25眼。通过海德堡Spectralis SD-OCT的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模式,对受检者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以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标准将黄斑区进行分区,通过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区域近视患者与正视者视网膜ONL厚度的差异,及厚度变化与等效球镜及眼轴长度的相关性。结果:黄斑中央区视网膜ONL厚度均高于其他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黄斑内环各区视网膜ONL厚度均高于外环对应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黄斑区外环各区视网膜ONL厚度两两相比较,除外环鼻侧与外环颞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6)外,其余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外环上方视网膜ONL厚度最厚,外环下方视网膜ONL厚度最薄。黄斑区内环各区视网膜ONL厚度两两相比较,除内环上方与内环颞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外,其余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内环鼻侧视网膜ONL厚度最厚,内环下方视网膜ONL厚度最薄。黄斑区视网膜各区域中,中央区、外环鼻侧、内环鼻侧ONL厚度与等效球镜呈正相关(r=0.3071,0.3217,0.3721,P<0.05),其余各区域ONL厚度与等效球镜无相关性(P>0.05)。黄斑区视网膜各区域中,外环鼻侧、内环鼻侧、内环下方ONL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r=-0.3919,-0.3686,-0.3145,P<0.05),其余各区域ONL厚度与眼轴无相关性(P>0.05)。正视组与低度近视组黄斑区视网膜ONL厚度相比较,正视组外环鼻侧视网膜ONL厚度高于低度近视组对应区域视网膜ON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视组与中度近视组黄斑区视网膜ONL厚度相比较,正视组内外环鼻侧及外环上方视网膜ONL厚度均高于中度近视组对应区域视网膜ON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视组与高度近视组黄斑区视网膜ONL厚度相比较,正视组内外环鼻侧、内环下方及中央区视网膜ONL厚度均高于高度近视组对应区域视网膜ON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黄斑区视网膜ONL厚度相比较,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黄斑区视网膜ONL厚度相比较,低度近视组内环鼻侧视网膜ONL厚度高于高度近视组对应区域视网膜ON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近视组与高度度近视组黄斑区视网膜ONL厚度相比较,各区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视网膜ONL厚度分布存在区域性特征。2、随着近视度数增加及眼轴增长,黄斑鼻侧视网膜ONL厚度变薄。3、随着近视度数增加及眼轴增长,黄斑区外环鼻侧视网膜ONL厚度最先受累变薄,逐渐影响内环鼻侧及中央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网膜外核层论文参考文献

[1].陈禹橦,刘贤洁,刘美丹,马小力.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外核层厚度[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8

[2].陈禹橦.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3].胡敏娜.滋阴明目丸对视网膜光损伤大鼠外核层厚度及凋亡指数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

[4].刘明杰,扈月萍,王惠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凹外核层厚度与视功能的关系[J].中国医药科学.2015

[5].孔祥斌,谢伯林,朱丽,邓海波.不同光照射方式对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07

[6].邓新国,胡世兴,薛黎萍,张清炯,郭向明.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生后5周内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光镜和电镜观察[J].眼科新进展.2007

[7].邓新国,张清炯,胡世兴,林少春,罗琳.rd小鼠出生后5周内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及其外段的光镜和电镜观察[J].眼科研究.2006

标签:;  ;  ;  ;  

视网膜外核层论文-陈禹橦,刘贤洁,刘美丹,马小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