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命特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逆反心理,人格特质,自我概念清晰性,生命意义感
生命特质论文文献综述
林嘉元,何宁[1](2019)在《初中生人格特质对逆反心理的影响——自我概念清晰性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当个体认为自己的自由或自主权受到威胁或被剥夺时所产生的不顺从的内在心理倾向或动机状态,表现为对立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是预测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键指标。大量研究证明,人格特质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神经质和外倾性是最为核心和稳定的维度。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同一性建立以及生命意义探索的重要时期。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初中生人格特质对逆反心理的影响,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和生命意义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950名初一、初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HPRS)中文版、青少年生命意义量表(PIL)、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SCC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外倾性、自我概念清晰性、生命意义感与逆反心理呈显着负相关,神经质与逆反心理呈显着正相关;(2)神经质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逆反心理,自我概念清晰性和生命意义感在神经质和逆反心理的关系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3)外倾性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逆反心理,自我概念清晰性和生命意义感在外倾性对逆反心理的影响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但这种中介效应是一种遮掩效应;(4)上述中介模型均存在性别差异,其中,男性样本数据中同时存在简单中介效应与链式中介效应,女性样本数据只存在简单中介效应。结论:(1)神经质越强的个体,自我概念清晰性度越低,进而降低了其生命意义感,造成较强的逆反心理;(2)外倾性强的个体,自我概念更为清晰,但生命意义感的遮掩效应削弱了外倾性对逆反心理的影响;(3)本研究使用的工具SCCS侧重于考察独立于他人评价的自我认识,而初中阶段的女生比男生更注重通过他人的评价了解自己,由此产生了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差异,所以人格对逆反心理的影响机制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即通过组织教学与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提升其生命意义感,从而有效预防由于逆反心理所可能带来的心理行为问题。(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维[2](2019)在《生命节点与女性欲望——盛可以《息壤》写作特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盛可以是近年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国当代女作家之一,她新近发表在《收获》上的长篇小说《息壤》将女性的现实境遇与历史变动联系起来书写,延续了其小说表达女性身体、子宫、欲望、命运的主题,不过写作方式有所变化和突破。尝试以生命节点为线索,从女性意识出发,梳理女性欲望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抑扬消长,探讨《息壤》中所展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生育带给女性带来的无法弥合的创伤。《息壤》所表现的普通人家的故事,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女性,也折射出在社会规范的变化中每一个中国家庭可能经受的演变轨迹。(本文来源于《写作》期刊2019年05期)
吴海伦[3](2019)在《重返生命的本真:北宋文人生活审美特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生活美学是本土特质的美学,生活美学理论的建构应该溯源于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智慧。重返生命的本真意即人在自由的状态,而不是被占有的状态实现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生命的本质,北宋文人之所以能实现其生命的本真也是由其审美特质所决定的。与其他朝代的文人相比,北宋文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北宋文人的美学相较于其他朝代更多地趋向于生活化、精神化,具有倡导自然、追求风雅、注重心性的审美特质。倡导自然之自然是指山水林泉之自然,也有从自然所得的自由之意。风雅特质主要体现在北宋文人的生活之物、生活之事以及生活之境叁个方面,"物"为衣、食、住、游、娱之物,物可感、可玩,在物中发现性理之趣,"寓意于物"是北宋文人对生活之物的追求;"事"为游、娱之事,"心充体逸则乐生"是其对生活之事的追求;生活之境包括生活环境、生活情境、生活意境,"我适物自闲"是其对生活之境的追求。注重心性是指北宋文人追求内在心性的修养与自我沉潜,由此可获得超然物外的生活审美境界,这也即自在生命的本真生活境界。(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纪梅红[4](2019)在《基于生命特质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起点,也是呵护与保卫儿童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然而其现状却令人堪忧。本文详尽地分析了当下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基于生命特质的小学低段"童wei"("童位""童味""童为")阅读教学的主张,并阐明了其内涵与价值,介绍了具体可行的实践策略。(本文来源于《生活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崔荣[5](2019)在《生命诗学:新时期以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特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诗学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本质特征。生命意识复归与生命空间建构是生命诗学发生的逻辑起点,共生同感的文学世界建构与渲染原始生命强力是生命诗学展开的基本维度,直面生命鄙陋与现代性痼疾标志生命诗学的历史承担;召唤敬畏、激发生命内在神性是消释生命苦难之方,也启示生命存在之最深意义与根本价值。(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许涵[6](2019)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两性特质融合与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昆德拉以探寻的目光讨论了多种人生哲理,包括生死、灵肉、两性等。在女性主义视角下看,小说中的两个女性形象——萨比娜和特蕾莎,分别体现着两种不同的性别姿态:对两性特质的融合和超越以及两性特质的冲突。与多数研究不同的是,这里侧重分析两种性别姿态及结局,并由此探讨在昆德拉看来,性别超越实现是否可能。(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6期)
苑波[7](2019)在《高中生校园排斥及其与冲动性特质、生命意义感、自杀意念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辽宁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在建构青少年校园排斥测量结构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和适用于青少年的测评工具,并进一步探究青少年校园排斥行为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究高中生冲动性特质、校园被排斥和生命意义感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自编的《青少年校园排斥问卷》包括2个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指标。校园排斥分量表由拒绝、中伤和差别对待3个因子构成;校园被排斥分量表由被拒绝、被忽视、被中伤和被差别对待4个因子构成。(2)男生校园排斥得分、中伤、差别对待得分及校园被排斥、被中伤、被差别对待得分显着高于女生,被忽视得分显着低于女生,拒绝及被拒绝得分在性别上没有显着性差异。(3)高一、高二年级拒绝得分显着高于初二、初一、六年级和五年级;初二年级中伤和被中伤得分均显着高于高一年级;六年级差别对待和被差别对待得分均显着高于高一和高二年级,被忽视得分显着高于五年级和初一年级;六年级校园被排斥得分显着高于五年级、初一、高一和高二年级。(4)冲动性特质和校园被排斥均能正向预测高中生自杀意念,即个体的冲动性特质水平越高,产生的自杀意念越多,且个体遭受越多的校园排斥,其自杀意念水平越高。(5)高中生的冲动性特质通过校园被排斥间接地影响自杀意念,而生命意义感调节了这一中介路径的后半段,起到了缓冲作用。(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5)
杨芳,王剑华[8](2019)在《生命的探索与成长——论艾丽丝·门罗《红裙子1946》的叙事特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早期短篇小说《红裙子1946》对于现实世界的关注、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对于日常生活细节化的真实描写展现出作家鲜明的现实主义叙事特质。通过线性结构下的个性化叙事、第一人称视角下的心理现实主义叙事、写实与虚构之间的自我叙事叁个视角切入,分析作品的现实主义叙事特征,并揭示文本如何透过叙事手法表现现实世界中人的生存困境与成长历程,反映现代社会的生活状况,有助于把握门罗的创作艺术,对于认识作家创作的发展与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嘉兴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文树,程友华[9](2019)在《安全文化的生命特质与培育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全文化是企业和个人在从事生产经营、工作生活和事务管理活动时免受威胁的重要保障,具有最深沉的影响力、最持久的生命力。安全文化的生命特质与人类的生命特征有些不同。人类的生命特征可用温度、血压、寿命等指标衡量,具有有限性;而文化则是脱离生命特征,又具有时代(本文来源于《班组天地》期刊2019年02期)
刘育豪,龚彩霞[10](2018)在《中国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生命满足感及希望特质现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初步探究中国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的生命满足感及希望特质现状,为唇腭裂临床心理干预的发展方向及优化策略提供指导。研究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250例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就诊的9~18岁唇腭裂患者作为患者组,以及262例就读于成都市中小学的9~18岁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患者组和对照组中各自随机抽取一半人数完成生命满足感问卷(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另一半人数完成希望特质量表(Hope Scale, HS)。对患者组和对照组的两量表总分及希望特质量表的两子量表(动力子量表、方法子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在患者组中按性别(男/女)、居住地(城市/农村)、教育水平(小学/中学)和患病类型(唇裂/腭裂/唇腭裂)进行亚组分析。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在生命满足感问卷得分、希望特质量表总分及方法子量表得分上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希望特质量表的动力子量表得分明显较低(P<0.05)。在患者亚组中,不同性别的患者在各项得分上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居住地的患者,在生命满足感问卷总分及希望特质量表总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教育水平的患者,在希望特质量表的动力子量表得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患病类型的患者,在希望特质量表总分及两子量表得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唇腭裂患者与健康青少年相比,其积极心理学水平总体而言相对较好,未见其存在明显的积极心理学障碍。然而,对于来自农村、中学阶段或同时患有唇裂与腭裂的青少年患者,仍需重视其积极心理学状态,并采取适当的积极心理干预。(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生命特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盛可以是近年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国当代女作家之一,她新近发表在《收获》上的长篇小说《息壤》将女性的现实境遇与历史变动联系起来书写,延续了其小说表达女性身体、子宫、欲望、命运的主题,不过写作方式有所变化和突破。尝试以生命节点为线索,从女性意识出发,梳理女性欲望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抑扬消长,探讨《息壤》中所展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生育带给女性带来的无法弥合的创伤。《息壤》所表现的普通人家的故事,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女性,也折射出在社会规范的变化中每一个中国家庭可能经受的演变轨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命特质论文参考文献
[1].林嘉元,何宁.初中生人格特质对逆反心理的影响——自我概念清晰性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王维.生命节点与女性欲望——盛可以《息壤》写作特质探析[J].写作.2019
[3].吴海伦.重返生命的本真:北宋文人生活审美特质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纪梅红.基于生命特质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生活教育.2019
[5].崔荣.生命诗学:新时期以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特质论[J].民族文学研究.2019
[6].许涵.《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两性特质融合与冲突[J].文学教育(上).2019
[7].苑波.高中生校园排斥及其与冲动性特质、生命意义感、自杀意念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9
[8].杨芳,王剑华.生命的探索与成长——论艾丽丝·门罗《红裙子1946》的叙事特质[J].嘉兴学院学报.2019
[9].李文树,程友华.安全文化的生命特质与培育探讨[J].班组天地.2019
[10].刘育豪,龚彩霞.中国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生命满足感及希望特质现状探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