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子职业教育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群英,职业教育,女子职业教育,女子职业教育思想
女子职业教育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任菲菲[1](2017)在《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总结其在女子职业教育层面的重要思想和主要实践,有助于理解其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构建及对近代女性解放事业的重要贡献。本文主要从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兴起背景、思想内容、教育实践,及其思想和实践的评价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清朝后期,随着西方势力强势入侵,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迫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晚清女学的兴起,打破了传统观念-制度对女性教育的束缚,使女性开始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实现主体独立,奠定了先决条件。清末实业思潮的兴起,在社会上掀起了实业教育的发展高潮。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源于当时中国社会从封建旧时代向近代转型的时代需要,也离不开唐群英自身所具有的反抗传统礼俗,争取女性解放的精神。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首先包括对女子职业教育现状的批判。她指出了中国传统封建教育对女子思想的禁锢和早期女子职业思想的局限性。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更多包含了女子自身独立全面发展的人文理想,实现女性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体制设想,以及更迎合女性需求的教育内容、更为人性化的课程设置和构建女子职业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内容。唐群英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宣传女子进步思想,创办女子进步报刊,鼓励女性接受教育,争取男女平权,实现自我发展;建立女子实业学校,培养女性职业人才,推进女性社会公共化。笔者认为,唐群英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内容及实践对民国中后期开展的职业教育事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她提升了社会对女子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并且为后来明确女子职业教育基本目标,推动女子职业教育体系改进提供了现实启发。本文以唐群英为中心,对其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进行整体研究,有利于对唐群英教育思想及实践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丰富唐群英女权解放事业的研究,弥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不足,同时为当今女性职业化研究提供了某些借鉴。(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王志兵[2](2015)在《民国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之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受各种新教育思想的影响,清末的实业教育顺应时代要求,实现了职业教育的重大转型。女子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在社会变革时期,为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以及获得独立解放,发挥了向前推动的积极作用。但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一直处于自我矛盾交织的不稳定发展状态。叁十年代初起,女子职业教育又转向家事教育。由于职业教育界人士对女子职业教育认识的局限性、对女子从事职业内涵的曲解、传统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社会环境的现实影响等原因,女子职业教育向家事教育转变是必然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陆慧[3](2014)在《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变迁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大体经历了1840—1899年的萌芽期、1900—1911年的兴盛期和1912—1927年的飞跃期叁个历史阶段。它萌芽于民族危亡、西学东进的社会背景下,兴盛于实业救国、经济强国的时代要求下,又在科学民主、男女平等的呼唤下实现了质的飞跃。每个阶段的变迁都是社会进步、主流教育思潮和国人觉醒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影响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变迁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当代女子职业教育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李红梅,谢长法[4](2014)在《杨卫玉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卫玉是我国近现代着名的职业教育家,作为我国早期职业教育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在积极从事于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他致力于女子职业教育理论的探讨,重视女学校家事教育,钟情女子职业指导,并最早对我国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梳理,引入东西方发达国家女子职业教育,从而形成了其颇具特色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本文来源于《职教论坛》期刊2014年25期)
吴国荣[5](2014)在《清末民初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之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是伴随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及女子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经历了发轫、曲折发展及逐渐成熟叁个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由以"贤妻良母"为培养目标的"母职"教育观向以谋个性发展之"完全人格"为旨归的教育理念转化,现代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基本确立。(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杨蕊,左嘉琳[6](2013)在《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产生的源流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时期女子职业教育因民间提倡而兴起,正是在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作用下,中国妇女开始走向社会,投身自身及民族解放的洪流之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女子职业的多样化、专门化发展,都与晚清时期女子的职业教育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3年36期)
王林钢[7](2010)在《吴贻芳女子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吴贻芳是金陵女子大学的首位华人校长。在她诸多的教育思想中,体现出了一种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女性教育为特色,以加强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女子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在此思想的指导下,金女大培养了一大批对社会有用的职业女性人才和妇女领袖,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0年09期)
沙银芬[8](2007)在《张謇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謇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其"女子有学邦家之隆"、"普及教育以生计为先"等思想超越了同时代的女子教育思想。他要求学生"技能、知识、道德叁者无所缺憾",强调道德的实践性、办学的世界观念,在教学上采取技能培训与工业生产、商业销售紧密结合的形式,为中国近代妇女解放开辟了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龙凤姣[9](2007)在《清末民初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教育思想的影响,重视女权,提倡女子教育成为中国有识之士的呼声。随着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女子教育问题更是被提到富国强种之本的高度,形成了清末兴女学运动。同时,清末又兴起了实业教育思潮,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外国传教士深入中国,于其宗教学校中吸收女童,其兴办的教会女子学校首倡中国女子职业教育之风,大大促进了女子职业的发展,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清末民初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家以康有为、梁启超、黄炎培、蔡元培、吕碧城、陆费逵、罗振玉、吕碧城、张謇、罗振玉、程谪凡、邹韬奋为代表,他们分别从开展女子职业教育的意义、兴办方式、毕业生的出路等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清末民初思想家的关于女子职业教育理论基本上形成了较完整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体系。这些思想有利于妇女解放和社会观念的改变,为清末民初女子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当今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现代女子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独立自主的新型女性,这种独立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这种独立决定了女子与男子平等参与社会的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应大力拓展适合女子的专业教育。(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7-11-01)
李路[10](2007)在《吕凤子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吕凤子一生办了许多学校,最典型的当数叁办正则女子职业学校。1912年,为反对封建、提倡女权,他创办了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期刊2007年08期)
女子职业教育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初,受各种新教育思想的影响,清末的实业教育顺应时代要求,实现了职业教育的重大转型。女子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在社会变革时期,为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以及获得独立解放,发挥了向前推动的积极作用。但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一直处于自我矛盾交织的不稳定发展状态。叁十年代初起,女子职业教育又转向家事教育。由于职业教育界人士对女子职业教育认识的局限性、对女子从事职业内涵的曲解、传统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社会环境的现实影响等原因,女子职业教育向家事教育转变是必然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子职业教育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任菲菲.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2].王志兵.民国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之嬗变[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陆慧.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变迁与启示[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
[4].李红梅,谢长法.杨卫玉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J].职教论坛.2014
[5].吴国荣.清末民初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之嬗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6].杨蕊,左嘉琳.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产生的源流及影响[J].兰台世界.2013
[7].王林钢.吴贻芳女子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
[8].沙银芬.张謇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探微[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9].龙凤姣.清末民初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
[10].李路.吕凤子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