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冷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葡萄,冷胁迫,miRNA,降解组
冷响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飞,杨阳,赵艳侠,王珊,尹向田[1](2019)在《冷响应miRNA在山葡萄和栽培葡萄中的不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葡萄比欧亚种栽培葡萄具有更强的冷耐受能力。本研究中采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山葡萄和栽培葡萄mi RNA在冷胁迫下的表达动态进行了研究。鉴定了栽培葡萄中已知的186个miRNA和山葡萄中已知的427个miRNA。山葡萄中有59种miRNA在栽培葡萄中可以找到对应的直系同源miRNA,其他miRNA为各自特异性的miRNA。此外,在栽培葡萄和山葡萄中分别鉴定出105个和129个新型miRNA。在栽培葡萄中,发现在冷处理下,41个已知的栽培葡萄miRNA显着上调,33个显着下调。30个新型栽培葡萄miRNA在冷处理下显着上调,1个显着下调。在山葡萄中发现在冷处理下,116个已知的山葡萄miRNA显着上调,109个显着下调。6个新型山葡萄miRNA在冷处理下显着上调,2个显着下调。利用降解组测序鉴定这些栽培葡萄与山葡萄miRNA的靶基因。在栽培葡萄中,总共141个靶基因及145对miRNA-mRNA调控单元被鉴定。在山葡萄中,共359个靶基因及375对miRNA-mRNA调控单元被鉴定。降解组测序显示,山葡萄和栽培葡萄中很多冷胁迫响应的miRNA可以靶向应激反应相关的基因,如MYB、WRKY、bHLH转录因子基因和热休克蛋白基因。然而,在冷胁迫处理下,栽培葡萄和山葡萄中许多同源miRNA的表达趋势不同。这些同源miRNA靶向的基因很多都与应激反应相关,例如NAC结构域包含蛋白基因(NAC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genes)等。KEGGpathway注释分析结果显示,栽培葡萄中38个冷胁迫下差异表达mi RNA的靶基因基因涉及环境适应,而山葡萄中有多达461个冷胁迫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涉及环境适应。二者冷胁迫下差异表达miRNA对于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和淀粉、糖代谢途径中基因的调控是不同的。根据研究结果推断,导致栽培葡萄和山葡萄冷耐受能力不同的原因可能有3个:(1)栽培葡萄和山葡萄中一些直系同源miRNA表达模式存在差异。(2)山葡萄和葡萄中存在物种特异性miRNA或靶基因。(3)栽培葡萄和山葡萄miRNA在某些关键途径中的对靶基因的调控模式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张慧琳,朱婉,田丽,张蔚[2](2019)在《矮牵牛冷响应转录因子PhZPT2-12的特性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矮牵牛‘H’自交系中分离获得1个响应低温胁迫的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PhZPT2-12,其开放阅读框为525 bp,编码1条含有两个典型的C2H2型保守结构域,长度为174 aa的氨基酸多肽链。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hZPT2-12与已报道的Sl ZF3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活性分析显示,Ph ZPT2-12定位于细胞核,是一种核蛋白,并且其全长在酵母细胞中不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PhZPT2-12在矮牵牛根、茎、叶中表达量较高,而在成熟的花中仅有微弱表达;在低温、高盐和干旱胁迫处理下PhZPT2-1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对低温胁迫最为敏感,上调倍数最高,初步推测该基因与矮牵牛应答低温、高盐等非生物逆境相关。(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靳宏沛[3](2018)在《11个水稻冷响应相关基因的筛选与突变体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重要的单子叶模式作物,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生长发育中,低温冷害是常见的问题。研究水稻耐冷性的分子生理机制对我国水稻高产高效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低温在水稻中的作用机制,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就是构建水稻突变体,基因敲除是实现该目标的最有效方法。本研究从水稻低温表达芯片中挑选了11个受低温胁迫诱导表达的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了8个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体,以及3个购自RISD(Rice T-DNA Insertion Sequence Database)的T-DNA突变体,研究这些基因与耐冷性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水稻低温响应基因的筛选:根据日本晴幼苗低温芯片基因表达谱筛选出11个低温响应基因(Metall、UL、WRKY45、WI12、ADT、RBP、OS2、POT、PRP、CP12和RCI2-6)。qRT-PCR检测了这11个基因在4℃条件下诱导表达水平,发现PRP基因的表达受诱导最为显着;WRKY45和WI12基因在4℃诱导表达也明显;ADT、RBP、OS2和POT基因受低温诱导水平较低;而Metall、UL、CP12和RCI2-6基因在4℃低温条件下有一定变化。初步说明这些基因与低温有一定的关系。2.CRISPR/Cas9缺失突变体的创建: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WI12、ADT、RBP、OS2、POT和PRP基因的CRISPR/Cas9双靶位点载体。另外,CP12和RCI2-6基因各选取一个靶位点,构建了这两个基因的共同双靶位点载体。利用农杆菌遗传转化法获得了52株基因编辑突变体。其中,WI12、RBP、OS2、POT和PRP基因转基因株系已筛选到纯合突变体,ADT基因已筛选到杂合突变体,而CP12和RCI2-6基因已筛选到杂合双突变体。其中,POT基因转基因株系P-56,编辑比较特殊,发生了不在靶位点(在两个靶位点之外)编辑的大片段缺失。3.Metall、UL和WRKY45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构建了3个基因(Metall、UL和WRKY45)的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分别转化到水稻原生质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Metall定位在细胞质中,UL定位在叶绿体中,WRKY45定位在细胞核中。4.Metall、UL和WRKY45基因T-DNA纯合突变体株系农艺性状调查:共分离检测筛选获得了3个T-DNA纯合突变体,qRT-PCR检测T-DNA纯合突变体目的基因表达均比野生型低。Metall、UL和WRKY45 T-DNA纯合突变体株系的结实率、穗长、1-4级节间长度、株高和有效分蘖数等指标均比野生型DJ显着下降,说明这3个基因缺失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5.T-DNA纯合突变体耐冷性鉴定:水稻纯合突变体和野生型株系的叁叶期幼苗4℃胁迫处理。Metall纯合突变体4℃处理4d,UL和WRKY45纯合突变体4℃处理5d,恢复生长后发现Metall、UL和WRKY45基因的T-DNA突变体株系均对低温比较敏感,这3个基因可能正调控水稻的耐冷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曹馨文[4](2018)在《玉米冷响应基因ZmNAP1功能分析及遗传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Z Mays L.)是喜温作物,但在我国粮食重要产地的东北地区,由于高纬度原因,造成冷害现象多有发生,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1])。因此开展玉米耐冷相关基因及冷响应机制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此目的,本研究开展了耐冷基因克隆、功能验证,及其遗传转化的相关研究,为培育玉米新种质新品种奠定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耐冷玉米自交系W9816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克隆冷胁迫下表达上调的蛋白ZmNAP1(玉米核小体组装蛋白),其片段长度为1292bp。分析表明ZmNAP1编码370个氨基酸,并发现ZmNAP1蛋白具有较高的保守性。2.对玉米自交系W9816进行4℃低温处理,结果表明ZmNAP1基因在根、茎、叶中的表达量不同,对冷胁迫的应答速度不同,但均受冷诱导表达。3.构建了ZmNAP1基因过表达载体pCAMBIA-3301-35s-ZmNAP1,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T_3代过表达拟南芥株系。4℃低温萌发和NaCl处理鉴定该基因功能,结果表明ZmNAP1过表达可以提高拟南芥对冷胁迫及盐的耐受性,也表现出较高的抗冻性。对脯氨酸含量、POD及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过表达ZmNAP1基因提高了拟南芥植株耐冷性。4.优化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侵染前对体细胞胚胎进行高渗培养0h、4h、8h处理,与对照相比,经高渗培养的再生植株阳性率从2.4%升高到6.3%。5.根据玉米转化体系优化条件,ZmNAP1基因过表达载体菌液对玉米自交系Y423进行遗传转化,获得阳性植株共151棵。(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马宁[5](2018)在《玉米冷响应基因ZmRanBP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谷类作物之一。在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占有很大的比重,玉米的产量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玉米是短日照的作物,在生长季节需要一定的温度。中国东北地区春季温度较低,玉米容易被冷害条件的影响,导致萎蔫,甚至死亡,最终减产,尤其在发生较严重冷害的年份,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仅为原来的80%左右,玉米的质量也因寒冷损害而减少。因此,提高玉米的冷胁迫适应能力,对于其适应东北地区的气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对玉米冷响应基因ZmRanBP1(RanBP1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进行克隆及功能验证。研究结果如下:1.从抗冷玉米自交系W9816中成功克隆到1467bp的ZmRanBP1编码序列,其编码含488个氨基酸的功能蛋白。对多种植物的ZmRanBP1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Zm RanBP1蛋白具有较强的保守性,玉米与高粱的同源性为83%,与拟南芥的同源性为44.79%。2.成功构建过表达载体pCAMBIA-3301-35 s-ZmRanBP1,将其转化拟南芥,获得了叁个T_3代转基因拟南芥株系,与野生型、突变体共同进行低温、高盐表型鉴定,结果发现:突变体植株在冷胁迫和盐胁迫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发芽率,并且发芽率显着高于野生型。生理指标的测定也表现出突变体对逆境胁迫的耐受力更强。所以初步预测在拟南芥中过表达ZmRanBP1降低了拟南芥的耐冷性,增加了拟南芥的盐敏感性。3.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该目的基因进行玉米的遗传转化。农杆菌介导法侵染幼胚共获再生植株710株,PCR检测阳性植株有22株,阳性率为3.09%;侵染愈伤组织共获再生植株846株,PCR检测阳性植株有35株,阳性转化率为4.13%。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获得T_0代玉米8穗,共计2346粒。T_0代植株经Basta筛选和PCR鉴定,共获阳性植株5株。对T_0代植株进行自交授粉,现已收获T_1代种子254粒。(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郭春艳,刘宏魁,吴颖,单晓辉,苏胜忠[6](2018)在《玉米冷响应基因ZmCyp40克隆及其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抗冷玉米自交系W9816中克隆冷响应基因ZmCyp40,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其编码389个氨基酸,与高粱中的同源基因亲缘关系较近。qRT-PCR分析玉米自交系W9816低温(4℃)处理0 h、3 h、6 h、12 h、24 h和48 h后其根、茎、叶中基因ZmCyp40表达情况,发现ZmCyp40在玉米不同部位冷响应表达趋势不同,但均受冷诱导表达。构建ZmCyp40过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优良自交系Y423的幼胚和愈伤。PCR检测转化植株,ZmCyp40阳性植株率为5.9%。qRT-PCR分析发现部分阳性植株中ZmCyp40基因的表达量有极显着的升高,可用于进一步的功能分析及玉米抗冷性状的遗传改良。(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02期)
郭春艳[7](2017)在《玉米冷响应基因ZmCyp40的功能分析及遗传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Zea mays L.)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低温冷害已成为威胁玉米早期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并且限制其地域的分布,因此需要深入开展玉米抗冷性的研究,了解玉米在低温胁迫时的生理生化和分子遗传机制,从而通过遗传改良提高玉米抗冷性。基于此目的,本研究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从抗冷玉米自交系W9816中成功克隆ZmCyp40基因(玉米亲环蛋白40基因),片段长度为1396bp。开放阅读框分析表明ZmCyp40的完整阅读框包含1170bp,编码389个氨基酸。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ZmCyp40定位于6号染色体,横跨8454bp,包含8个外显子。保守域预测发现ZmCyp40蛋白含有PPIase和TPR保守结构域,表明其属于典型的Cyp40蛋白家族成员。多重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ZmCyp40蛋白保守性较高,与高粱中该基因的同源性最高。蛋白结构预测发现该蛋白N端由一个β折叠形成的β桶,上下游各连接一个α螺旋组成,C端则由一系列α螺旋组成,两端通过柔性环连接。2.W9816自交系玉米低温(4℃)处理0 h、3 h、6 h、12 h、24 h和48 h后,对根、茎、叶中ZmCyp40的表达量进行了q RT-PCR检测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玉米不同部位冷响应表达趋势不同,但均受冷诱导表达。3.构建了ZmCyp40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 CAMBIA-3301-35s-ZmCyp40,并获得了ZmCyp40基因过表达拟南芥株系。拟南芥种子萌发分析表明过表达拟南芥对4℃处理不敏感,说明ZmCyp40过表达拟南芥在萌发阶段耐冷性高于突变体和野生型拟南芥。抗冻性分析表明过表达拟南芥相比野生型和突变体有更强的抗冻性。冷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过表达ZmCyp40基因提高了拟南芥植株对冷胁迫的耐受力。4.利用玉米骨干自交系Y423的遗传转化体系,对ZmCyp40基因进行了遗传转化。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获得1401棵再生植株,PCR检测为阳性的有82棵。对ZmCyp40阳性植株的叶片进行q RT-PCR分析,发现阳性植株C1的叶片内ZmCyp40基因表达量极显着升高。5.对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骨干自交系Y423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包括热激处理及添加葡萄糖,与对照相比,转化时42℃热激处理、重悬液和共培养基加葡萄糖时,再生植株阳性率分别从5.1%升高到5.9%,4.4%升到了5.2%。(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王晓宇[8](2016)在《玉米冷响应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鉴定及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生物胁迫,如低温、干旱和盐胁迫等严重限制了植物的生长与产量。其中低温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空间分布和作物产量。许多重要的粮食作物,如玉米、水稻、大豆、番茄等,对冷比较敏感,冷适应性差。中国东北地区是玉米的主要产区,由于地理条件等因素,春季经常遭受冷害的侵袭,导致玉米大面积减产。随着玉米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玉米的综合产量成为当务之急。传统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的有效结合能够选育出抗逆和广泛适应性的玉米新品种。为了挖掘参与低温响应的潜在基因和揭示逆境响应机制,本研究以玉米抗冷自交系W9816为实验材料,选取叁叶期的叶片和根部组织,采用c DNA-AFLP(c DNA amplified fragments length polymorphism)的方法,利用174对引物组合,比较低温处理前后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根据c DNA-AFLP分析,叶片中发现6829条TDFs(Transcript-derived fragments),根部6955条TDFs。每对引物组合30-50个AFLP扩增带,其大小介于70-600 bp之间。尽管大多数条带在冷胁迫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在叶片中仍然检测到620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根部531个DEGs。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显示出不同的表达模式。其中,仅61个上调的DEGs和32个下调的DEGs在两种组织中同时具有一致的表达趋势。大多数DEGs冷胁迫后在两种组织中体现出不同的表达趋势。通过NCBI BLASTX和Maize GDB数据库分析,根据其功能将差异表达基因分为5类:信号转导(10,15%)、转录调控(9,13%)、翻译和翻译后修饰(10,15%)、细胞代谢与组织(24,36%),6个DEGs推测为编码蛋白(9%),8个DEGs在数据库中没有匹配(12%)。利用q RT-PCR的方法验证了16个玉米抗冷相关的候选基因。Sec14-like蛋白参与必要的生物学过程,例如磷脂代谢、信号转导、膜运输以及逆境响应。本研究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PCR的方法首次成功克隆了一个磷脂酰肌醇转运相关蛋白Zm SEC14p(accession no.KT932998)。Zm SEC14p基因全长包括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295个氨基酸。染色体定位表明Zm SEC14p基因定位于玉米基因组1号染色体上,横跨3420 bp,包括5个外显子。多重序列比对表明玉米Zm SEC14p与高粱Sb SEC14p氨基酸同源性最高;进化树分析表明Zm SEC14p属于UCSH的一个成员,仅仅包含一个SEC14 domain。I-TASSER结构预测表明Zm SEC14p蛋白包括10个α螺旋、5个β折叠、3个310螺旋,其中,7个α螺旋、5个β折叠以及2个310螺旋可形成磷脂结合口袋。基因表达模式研究发现,Zm SEC14p基因转录受低温、盐以及ABA诱导表达;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Zm SEC14p在玉米叶片中表达最高。亚细胞定位表明Zm SEC14p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对过表达Zm SEC14p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抗逆表型鉴定发现:在种子萌发阶段,转基因植株能够显着降低对低温的敏感性,提高了对Na Cl和ABA的敏感性;在苗期,转基因植株在低温胁迫下具有更快的初生根生长速率;对生殖生长发育时期Zm SEC14p转基因株系的抗冷表型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较野生型株系存活率提高了约38%。活性氧组织定位以及抗氧化酶(SOD、POD)活性测定实验表明,低温胁迫后,相比于野生型株系,转基因株系能够显着提高POD和SOD抗氧化酶的活性,酶活的提高与Zm SEC14p调控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脯氨酸含量测定实验表明,低温处理48 h后,Zm SEC14p转基因株系的脯氨酸含量分别是野生型的1.35和1.61倍。低温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中一些逆境胁迫应答基因(如CBF3、COR6.6、RD29B)的表达量较野生型显着上调。上调表达的逆境响应基因推测与Zm SEC14p调节磷脂酶C(PLC)基因的表达与酶的活性相关。利用i TRAQ(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低温处理前后玉米叶片蛋白质丰度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共鉴定到173个差异丰度蛋白(Differential abundance protein species,DAPS)。这些DAPS被分为以下功能类别:碳和能量代谢(38,22.0%)、转录后调节(13,7.51%)、翻译、核糖体的结构与合成(15,8.67%)、翻译后修饰、蛋白折迭与分子伴侣(14,8.09%)、氨基酸转运和代谢(13,7.51%)、逆境响应(12,6.94%)、信号转导(9,5.20%)、脂类代谢(5,2.90%)、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6,3.47%)、无机离子的转运和代谢(2,1.16%)、复制、重组和修复(2,1.16%)、其它生物学过程(22,12.71%)和未知生物学过程(22,12.71%)。生物信息分析表明159个DAPS被注释到38个GO(Gene Ontology)功能组;108个DAPS被分为20个COG(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类别;99个DAPS参与60个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代谢通路。抗氧化实验证明了i TRAQ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转录谱与蛋白谱的关联分析表明低温胁迫玉米叶片中存在转录后调节和翻译后修饰等过程。基于蛋白的功能性分析,玉米苗期低温胁迫响应的适应性机制可能包括缓解由于叶绿体膜能量过剩引起的光损伤;通过糖酵解产生更多的能量;增加逆境响应蛋白的丰度;提高清除ROS的整体能力。转录后调节和翻译后修饰在玉米低温胁迫响应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还未见到有关玉米苗期低温胁迫蛋白质丰度变化的研究报道。综合以上研究表明,Zm SEC14p作为逆境胁迫响应基因在逆境调控网络中起正向调控作用,同时,本研究从转录水平、蛋白质水平进行研究,增加了对玉米冷响应机制的理解,为今后通过基因工程改良玉米抗逆性提供了重要的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12-01)
宁露云,李蓓,包满珠,张蔚[9](2015)在《矮牵牛冷响应锌指蛋白基因PhTZF1的分离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矮牵牛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出应答低温胁迫的关键基因,从中发现1个CCCH型的锌指蛋白基因PhTZF1。通过RT-PCR分离获得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2 085bp,预测其编码694个氨基酸,含有2个CCCH型锌指蛋白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hTZF1与拟南芥AtSZF1相似度最高。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其在根、茎、叶和花中的表达特性发现,正常生长条件下该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都较弱;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在低温、干旱、ABA、MeJA、高盐和高渗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情况发现,PhTZF1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对低温胁迫最为敏感且上调倍数最高,初步推测该基因与矮牵牛应答低温、干旱等非生物逆境相关。(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胡晟泰[10](2014)在《荠菜冷响应基因(COR15)启动子功能分析以及与拟南芥CBF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限制了作物的的种植区域,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对植物抗冷机制的研宂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农作物的的抗冷性,是植物科学研究领域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通过网站The PLANTCARE在线分析了荠菜冷响应基因CbCOR15a和CbCOR15b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在实验室已获得了转CbCORI5a与CbCORI5b启动子的基础上,筛选出了CbC0R15a与CbC0R15b启动子转拟南芥的T2代阳性植株,并通过GUS染色分析研宄了CbCOR15a与CbC0R15b启动子在不同温度及激素刺激下的表达特性。同时,通过酵母双杂交筛库的方法,构建了含有拟南芥CBF1/2/3全长序列的诱饵质粒及CBF3截短序列的诱饵质粒,筛选获得了能够与拟南芥CBF3截短蛋白相互作用的四个蛋A,为进一步深入研宂拟南芥屮Clii?’途径对植物的影响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CBF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冷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矮牵牛‘H’自交系中分离获得1个响应低温胁迫的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PhZPT2-12,其开放阅读框为525 bp,编码1条含有两个典型的C2H2型保守结构域,长度为174 aa的氨基酸多肽链。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hZPT2-12与已报道的Sl ZF3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活性分析显示,Ph ZPT2-12定位于细胞核,是一种核蛋白,并且其全长在酵母细胞中不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PhZPT2-12在矮牵牛根、茎、叶中表达量较高,而在成熟的花中仅有微弱表达;在低温、高盐和干旱胁迫处理下PhZPT2-1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对低温胁迫最为敏感,上调倍数最高,初步推测该基因与矮牵牛应答低温、高盐等非生物逆境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响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鹏飞,杨阳,赵艳侠,王珊,尹向田.冷响应miRNA在山葡萄和栽培葡萄中的不同作用[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张慧琳,朱婉,田丽,张蔚.矮牵牛冷响应转录因子PhZPT2-12的特性及表达分析[J].园艺学报.2019
[3].靳宏沛.11个水稻冷响应相关基因的筛选与突变体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8
[4].曹馨文.玉米冷响应基因ZmNAP1功能分析及遗传转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8
[5].马宁.玉米冷响应基因ZmRanBP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18
[6].郭春艳,刘宏魁,吴颖,单晓辉,苏胜忠.玉米冷响应基因ZmCyp40克隆及其遗传转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8
[7].郭春艳.玉米冷响应基因ZmCyp40的功能分析及遗传转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7
[8].王晓宇.玉米冷响应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鉴定及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
[9].宁露云,李蓓,包满珠,张蔚.矮牵牛冷响应锌指蛋白基因PhTZF1的分离与表达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
[10].胡晟泰.荠菜冷响应基因(COR15)启动子功能分析以及与拟南芥CBF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D].上海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