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气虚湿浊证论文-张莺朔

脾肾气虚湿浊证论文-张莺朔

导读:本文包含了脾肾气虚湿浊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位一体中医治疗,CKD3期,脾肾气虚,湿浊血瘀

脾肾气虚湿浊证论文文献综述

张莺朔[1](2019)在《叁位一体中医治疗CKD3期脾肾气虚兼湿浊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叁位一体中医治疗CKD3期脾肾气虚兼湿浊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探讨该疗法的特点及优势,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证据。资料与方法:对2017年10月~2018年8月期间在辽宁中医肾内科进行住院治疗,并明确诊断为CKD3期脾肾气虚兼湿浊血瘀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本研究制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选取符合条件者90例。其中采用单纯口服肾衰方治疗的患者纳入甲组,共计28例;采用口服肾衰方联合降氮煎剂保留灌肠治疗的患者纳入乙组,共计30例;采用叁位一体中医治疗(即为口服肾衰方联合降氮煎剂保留灌肠、结肠途径透析)的患者纳入丙组,共计32例。叁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以连续用药两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叁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相关实验室指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比较叁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1.叁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比较疾病疗效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叁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P<0.05),甲组总有效率为57.14%,乙组总有效率为60%,丙组总有效率为87.50%,以丙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67)。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叁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均有好转(P<0.05),甲组总有效率53.57%,乙组总有效率56.67%,丙组总有效率87.50%,以丙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67)。2.叁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与治疗前相比较,叁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有降低(P<0.05),表明叁组治疗均有效果。治疗前后叁组间差异比较,丙组分别与甲乙两组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组与乙组组间比较,ΔP﹥0.05(无统计学意义),以丙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3.叁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叁组患者治疗后的Scr、BUN水平均有降低(P<0.05),Ccr水平增加(P<0.05)。治疗前后叁组间Scr值差异比较,丙组分别与甲乙两组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组与乙组比较ΔP>0.05(无统计学意义),以丙组Scr值下降幅度最大,甲乙两组间无差异;治疗前后叁组间BUN值差异比较,丙组分别与甲乙两组组间比较,*P=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组与乙组比较ΔP=0.049<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丙组BUN值下降幅度最大,乙组次之;治疗前后叁组间Ccr值差异比较,丙组分别与甲乙两组组间比较,*P=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组与乙组比较ΔP=0.012<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丙组Ccr值上升幅度最大,乙组次之。结论:叁位一体中医治疗能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大幅度降低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延缓慢性肾脏病发展进度,是治疗CKD3期脾肾气虚兼湿浊血瘀型患者的最优选择。(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周生群,卢良锦,刘明生,胡建春,廖冬莲[2](2018)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肾气虚湿浊内蕴型慢性肾脏病4期4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肾气虚湿浊内蕴型慢性肾脏病(CKD) 4期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脾肾气虚湿浊内蕴型CKD 4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大黄碳酸氢钠口服,观察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口服及中药灌肠。15 d为1个疗程,共持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评分,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恶心呕吐、颜面四肢浮肿、痞闷纳呆、倦怠乏力、腰膝酸软以及皮肤瘙痒)及肾功能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血尿素、血清磷)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着;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灌肠疗法治疗脾肾气虚湿浊内蕴型CKD4期,可改善患者肾功能情况及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期刊2018年06期)

陈虹,陈敏,郑京[3](2018)在《益肾降浊冲剂对脾肾气虚夹湿浊型慢性肾脏病患者IFGF23、CFGF23及血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益肾降浊冲剂对脾肾气虚夹湿浊型慢性肾脏病(CKD) 3~5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GF23、CFGF23及血磷的变化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择76例2015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CKD 3~5期患者,均为脾肾气虚夹湿浊证,其中CKD 3期37例,CKD 4期30例,CKD 5期9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降浊冲剂,疗程4周,对照组无需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IFGF23、CFGF23,BECKMAN—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磷(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根据简化MDRD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IFGF23、CFGF23均明显升高(P均<0.05);CKD3~5期同期治疗前后比较,IFGF23、CFGF23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IFGF23、CFGF23均随着肾功能下降而逐渐升高(P<0.05)。(2) CKD 3~5期治疗后Scr、BU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Ccr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益肾降浊冲剂短期内不能改善CKD 3~5期患者血清IFGF23及CFGF23水平,但可以改善其肾功能,降低P水平。(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期刊2018年06期)

余燕娜,汤水福[4](2018)在《升清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湿浊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升清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湿浊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06月~2017年05月收治的50例中医辨证为慢性脾肾气虚湿浊证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毒清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升清降浊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钾(K)、血磷(P~(3-))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各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过敏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升清降浊胶囊能有效缓解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湿浊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显着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血肌酐,提高e GFR,达到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临床疗效显着,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修静,马晓燕[5](2018)在《参芪化浊饮对脾肾气虚湿浊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参芪化浊饮对脾肾气虚湿浊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8例,参照病例对照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金水宝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参芪化浊饮加减治疗,两组共持续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肘静脉血,评定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同时对比两组间临床疗效,记录两组间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常见中医症状如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恶心呕吐、水肿等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4.36%低于实验组总有效率92.31%,有差异(P<0.05)。结论:参芪化浊饮对脾肾气虚湿浊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延缓肾衰竭的进程,且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修静,马晓燕,远方,赵万超[6](2018)在《肾衰方对脾肾气虚湿浊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钙磷及肾纤维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衰方对脾肾气虚湿浊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钙、磷及肾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肾衰方加减治疗,2组共持续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采肘静脉血,测定肾功能、肾纤维化及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等指标,同时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cr、BUN、Cys C较低,Ccr较高,治疗后血钙、血磷、PTH水平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有效率69.23%低于治疗组有效率84.62%(P<0.05)。结论肾衰方对脾肾气虚湿浊型慢性肾衰竭患者,能够调节血清钙、磷水平,延缓肾纤维化。(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林小双[7](2016)在《益肾降浊冲剂对脾肾气虚湿浊型CKD3期患者血清FGF23及iPTH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肾降浊冲剂对脾肾气虚兼湿浊型CKD3期患者血清FGF23及iPTH的影响,分析观察指标相关性,试讨论中药制剂益肾降浊冲剂对CKD3期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从而为益肾降浊冲剂治疗CKD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可能路径提供依据。方法:将诊断为慢性肾脏病3期同时中医辨证属脾肾气虚湿浊型的96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划分法分为西药对症治疗组(A组)、尿毒清组(B组)、益肾降浊冲剂组(C组)。A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加用尿毒清颗粒,C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加用益肾降浊冲剂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检测外周血中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肌酐(Scr)、Ca, P的变化,根据MDRD简化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观察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中医症状总积分等方面的区别。结果:1、A组、B组、C组治疗后,Scr、eGFR, P均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性差异(均P<0.01),B组、C组与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A组、B组、C组治疗前FGF23与正常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A组、B组、C组治疗后血FGF23水平方面较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B组、C组与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A组、B组、C组治疗后,PTH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性差异(均P<0.01),但A组、B组、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A组、B组、C组治疗后Ca较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相关分析:血FGF23水平与Scr, P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1),与Ca, iPTH未见明显相关(P>0.05);6、在临床总疗效方面,B组、C组与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方面,A组与B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组间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B组与C组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A组、B组、C组组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均P<0.01);在治疗前后疗效(即差值)方面,A组与B组、C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均P<0.01),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脾肾气虚湿浊型CKD3期患者的血清FGF23水平高于正常值;2、FGF23与肾功能密切相关,肾功能越差,体内FGF23水平越高,因此抑制FGF23在CKD患者的表达至关重要;3、配合益肾降浊冲剂或尿毒清治疗在改善患者血FGF23水平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考虑益肾降浊冲剂或尿毒清可能通过改善其肾功能,而起到改善钙磷代谢紊乱的作用;4、配合益肾降浊冲剂或尿毒清治疗在临床总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方面,益肾降浊冲剂优于尿毒清颗粒,是治疗慢性肾衰的一个有效的方剂,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6-01)

郭慧静,赵刚[8](2016)在《脾肾气虚兼湿浊血瘀型慢性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目的]分析脾肾气虚兼湿浊血瘀型慢性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脾肾气虚兼湿浊血瘀型CRF患者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临床观察,资料较完整。2研究对象:a.原有CRF(肾功能失代偿期,SCr:178-442μmol/L);b.短期血肌酐(SCr)升高50%和(或)肌酐清除率(CCr)下降15%。3评价指标:年龄、肾衰危险因素、临床疗效。排除中医四诊资料不全;患者住院期间未遵医嘱要求;依从性差,或失访者。共95例住院病历。[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基础肾脏病、肾功能恶化相关因素。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疗效,χ2检验构成比。采用Excel2013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基础肾脏疾病及活动情况。[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60岁组严重感染、血容量不足、肾毒性药物为主要因素,<60岁组以原发病复发或进展、恶性高血压为主要原因。导致CRF基础肾脏疾病,老年组以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中青年组以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为主。临床疗效中青年组优于老年组(P<0.05)。[未来展望]扩大临床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调查,积极预防,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李光显[9](2016)在《多途径治疗CKD3-4期脾肾气虚、湿浊瘀阻证型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多途径治疗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CKD3-4期患者的疗效情况,探讨该疗法对实验室指标及中医临床症状的影响,为进一步指导中医临床治疗实践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所有患者全部为近一年我院肾内科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依照所制定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满足者共80例,并依据是否使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将全部病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多因个人原因拒绝接受使用中医外治法治疗。2.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时采用非参数检验,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两组结果95%CI无重迭具有统计意义。结果:1.疾病疗效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7例,稳定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3例,稳定4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4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5例,有效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17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45%。结论:“一般疗法+外治法”与“一般疗法”两种方案均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CKD患者的理化指标水平,并缓解中医临床症状。“一般疗法+外治法”较“一般疗法”治疗效果更佳,显示了多途径治疗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的优势。(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3-01)

王立冲[10](2015)在《补肾降浊汤治疗脾肾气虚、湿浊血瘀型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补肾降浊汤对脾肾气虚、湿浊血瘀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而对中药补肾降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客观的评价。方法:1、选取65例脾肾气虚、湿浊血瘀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补肾降浊汤,每日一剂,用500ml水冲服,每次250ml,早晚分服;对照组口服肾衰宁胶囊,一次6粒,一日3次。2、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肾功、血清胱抑素C(Gys C)、血清钾(K)、血红蛋白(HGB)、血红细胞(RBC)等进行比较,确定两组具有可比性。3、疗程为8周,分别于治疗后第4周、第8周观察患者中医症状变化,进行症状积分;并检测患者肾功、血清胱抑素C、血清钾、血红蛋白、血红细胞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65例患者,剔除3例,2例脱落,故60例病例被纳入本研究。2、两组的症状总积分、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治疗4周后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下降更加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血红蛋白、血红细胞治疗4周后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上升更加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钾均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1、补肾降浊汤治疗脾肾气虚、湿浊血瘀型慢性肾衰竭,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且效果较肾衰宁胶囊对照组明显;2、补肾降浊汤治疗脾肾气虚、湿浊血瘀型慢性肾衰竭,能明显提高患者血红蛋白、血红细胞水平,补肾降浊汤的临床效果优于肾衰宁胶囊对照组;3、补肾降浊汤治疗脾肾气虚、湿浊血瘀型慢性肾衰竭,能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发挥了很大的临床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期刊2015-06-01)

脾肾气虚湿浊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肾气虚湿浊内蕴型慢性肾脏病(CKD) 4期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脾肾气虚湿浊内蕴型CKD 4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大黄碳酸氢钠口服,观察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口服及中药灌肠。15 d为1个疗程,共持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评分,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恶心呕吐、颜面四肢浮肿、痞闷纳呆、倦怠乏力、腰膝酸软以及皮肤瘙痒)及肾功能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血尿素、血清磷)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着;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灌肠疗法治疗脾肾气虚湿浊内蕴型CKD4期,可改善患者肾功能情况及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脾肾气虚湿浊证论文参考文献

[1].张莺朔.叁位一体中医治疗CKD3期脾肾气虚兼湿浊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

[2].周生群,卢良锦,刘明生,胡建春,廖冬莲.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肾气虚湿浊内蕴型慢性肾脏病4期42例[J].福建中医药.2018

[3].陈虹,陈敏,郑京.益肾降浊冲剂对脾肾气虚夹湿浊型慢性肾脏病患者IFGF23、CFGF23及血磷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18

[4].余燕娜,汤水福.升清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湿浊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

[5].修静,马晓燕.参芪化浊饮对脾肾气虚湿浊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6].修静,马晓燕,远方,赵万超.肾衰方对脾肾气虚湿浊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钙磷及肾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7].林小双.益肾降浊冲剂对脾肾气虚湿浊型CKD3期患者血清FGF23及iPTH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

[8].郭慧静,赵刚.脾肾气虚兼湿浊血瘀型慢性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

[9].李光显.多途径治疗CKD3-4期脾肾气虚、湿浊瘀阻证型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

[10].王立冲.补肾降浊汤治疗脾肾气虚、湿浊血瘀型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5

标签:;  ;  ;  ;  

脾肾气虚湿浊证论文-张莺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