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常压辉光等离子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常压辉光放电,光化学蒸气发生,原子发射光谱,铁
常压辉光等离子体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姚思琪,郑洪涛,朱振利[1](2019)在《常压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激发源与光化学蒸气发生联用检测水体中的痕量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原子发射光谱法原理(AES),通过常压辉光放电(APGD)与光化学蒸气发生(PVG)联用发展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水体中痕量铁的方法。含Fe溶液与甲酸混合后进入紫外灯(UV lamp)反应生成Fe的挥发性物种,然后被载气带入到APGD激发源激发并由Maya 2000 pro微型光谱仪检测。为了获得最佳的分析性能,实验优化了氩气流速,样品流速,甲酸浓度, pH值以及放电电流等系列实验参数。Fe的发射信号强度随着氩气流速,样品流速和pH值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其中,氩气流速,样品流速和pH值分别为300 mL·min~(-1), 2.6 mL·min~(-1)和3.5时Fe发射信号最佳;甲酸浓度在10%~50%(V/V)范围内,随着甲酸浓度升高Fe的发射信号不断增强,但甲酸浓度过高会使APGD激发源稳定性变差,综合考虑甲酸浓度选择为40%(V/V);放电电流在10~35 mA范围内随着放电电流升高Fe的发射信号不断降低,但放电电流低于10 mA时APGD产生放电等离子体会不稳定甚至熄灭,综合考虑放电电流选择为12 mA。在最优实验条件下, PVG-APGD-AES方法检测Fe(249.8 nm)的检出限(DL)达2.1μg·L~(-1),并且方法稳定性良好,多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n=9)。实验还评估了Cd~(2+), Mg~(2+), Ca~(2+), Au~+, Zn~(2+), Mn~(2+), K~+, As~(5+), Al~(3+), Cr~(3+), Ni~(2+)和Cu~(2+)等一系列干扰元素对PVG-APGD-AES方法检测Fe的干扰,回收率在87.6%~107.2%之间,结果表明了这些共存离子不会显着干扰Fe的测定。此外,实验还通过测定Fe的标准参考物质(GSB 07-1188-2000)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测定值与参考值一致证明PVG-APGD-AES测定Fe是准确可靠的。上述这些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简单,可靠,廉价的PVG-APGD-AES方法有望用于野外痕量Fe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5期)
邓绮思,杨春,朱振利[2](2018)在《电热蒸发钨丝捕获固体进样-常压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大米中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30多种有毒金属元素中,镉(Cd)被列为最有毒的金属元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镉污染日益严重,"镉大米"事件层出不穷。目前,传统的Cd检测分析方法以液体进样的光谱方法为主,但这些方法不仅仪器体积大、成本高,而且样品前处理耗时、费力。因此,发展一种快速可靠的大米Cd检测分析方法对大米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环节监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微等离子体作为激发源在原子光谱分析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常压辉光放电~([1])(APGD)激发源因其体积小、功耗低、灵敏度高、供电电源简单等特点在便携式微型仪器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电热蒸发进样~([2])(ETV)因其样品引进效率高、进样量少、可实现基质分离和固体样品直接进样等优势成为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一种良好的进样方式。本文采用电热蒸发钨丝捕获固体进样与常压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联用,建立了直接固体进样灵敏检测大米中Cd的方法。实验中探讨了灰化时间等条件的影响;考察了常见共存离子及有机基体对镉测定的干扰。该方法对大米中的Cd检出限为2.6 pg,加标回收率在94.0%~109.3%,多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7.7%,可满足国家标准(GB2762-2017)对大米粮食中Cd限量的检测要求。通过对实际大米样和国家标准物质的对比检测,发现该方法检测结果与微波消解ICP-MS方法测试值无显着差别,证实了建立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方法无需样品消解和基体改进剂及其他试剂,绿色环保,且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用于食品中重金属检测的微等离子体激发源便携式发射光谱仪器的技术方案。(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20)
丁薛璐,段忆翔[3](2014)在《微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常压质谱离子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常压开源质谱(Ambient Mass Spectrometry)的概念是由R.G.Cooks于2004.年首次提出的[1],由于其有无需真空条件的限制,无需进行样品预处理,可在常压的检测环境中直接对样品进行快速分析等特点,近年来该类离子化技术已作为质谱分析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而蓬勃发展。根据离子化过程的不同,可将常压质谱离子化技术分为喷雾技术、等离子体电离技术、光致电离技术,以及热辅助电离/解吸技术[2,3],其中基于等离子体的离子化技术由于其无溶剂化、清洁、高效、高灵敏度等优点而受到学者的追捧。最近,我们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基于微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的常压质谱离子源(Microfabricated Glow Discharge Plasma,MFGDP)(图1)[4]。以常压微辉光放电为基础,MFGDP采用一种双电极放电构型,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1mm,用以维持氦、氩微等离子体的直流电功率低于4W。用MFGDP源产生的等离子羽清晰可见,等离子体气体温度接近室温,将等离子羽与样品表面直接接触也不会灼伤样品,因而MFGDP可达成对样品的无损伤分析。MFGDP具有优越的定性分析能力,可用于分析气态、液态、固态的纯样或复杂试剂样品,如非处方药品和香烟烟叶(图2)。在不与色谱联用,直接在开源环境下手动进样的条件下,以MFGDP对非那西丁、扑热息痛等样品做标线可得R~2值大于0.98,各样品8-10次重复手动进样所得RSD值在10%左右。我们相信,通过精确进样条件、优化等离子气体状态等一系列措施,MFGDP的定量分析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同时,以MFGDP检测果蔬中的农药、有机挥发性气体等多方面的应用也正在拓展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首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04-26)
王达望,徐勇,张家良,马腾才[4](2010)在《常压辉光等离子体催化CH_4转化制C_2烃在线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发射光谱原位技术对旋转电极辉光等离子体作用下CH4-H2转化反应进行诊断研究,在300~700 nm波长范围内检测到了C,CH,C2,H和H2等激发态物种的发射谱线。利用H原子发射光谱,通过Boltzmann图解法计算了等离子体的激发温度,该激发温度在6 300~6 600 K之间。同时由谱线展宽计算了电子密度,其数量级在1020m-3。(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0年10期)
宋铭炜,吴瑜,赵玲利,王守国[5](2010)在《常压宽间距辉光等离子体改性醋酸纤维》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宽间距常压空气辉光等离子体对香烟滤嘴用的醋酸纤维束进行了表面处理研究。通过对醋酸纤维毛细效应的测试以及电子扫描显微镜的观察和分析,发现醋酸纤维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其毛细效应(简称毛效)有显着的提高,表面经等离子体刻蚀后出现明显的褶皱痕迹,该实验结果表明:醋酸纤维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其表面积增大,吸附性能增强。(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王守国[6](2009)在《纳秒脉冲常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及薄膜表面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纳秒脉冲的辉光等离子体采用半导体断路开关的纳秒脉冲高压电源,在两个大面积金属电极之间产生放电区间为1600×100×25 mm~3的常压辉光空气等离子体,该放电区间的等离子体不像常压介质阻挡放电,没有明显的微弧存在,采用电流和电压探针研究了该新型等离子体(本文来源于《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8-15)
万军,杨景华,张朝前,王守国[7](2009)在《纳秒脉冲常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导体断路开关的纳秒脉冲高压电源,在两个金属电极之间产生放电区间为1600×100×25 mm~3的常压辉光空气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发生器阴极采用针电极阵列,针的直径为1 mm,针的长度为20 mm,针与针之间的间隔为20 mm,针尖与平板阳极之(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期刊2009-07-20)
石建军,蔡叶青,魏卡亚,张菁[8](2009)在《常压脉冲调制射频辉光等离子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压低温辉光等离子体由于不需要真空系统,使等离子体能方便的直接应用于在线工业生产,特别在新型功能材料的合成和表面处理、生物灭菌消毒和环境净化等领域都已经显示出其优越性。当前国内外都在致力于发展常压下新型低温辉光等离子体源技术并研究其的放电机理和放电特性,这将为常压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研究提高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也成为等离子体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期刊2009-07-20)
过凯[9](2007)在《射频常压介质阻挡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表面改性PET纤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纤纺织品的表面改性是一项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课题。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清洁的干式改性工艺,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但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在改性纺织品的时候容易造成损伤,而常用的低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改性技术由于需要真空设备而很难获得推广。为了使化纤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实现工业化,近年来,常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Atmospheric PressureGlow Discharge Plasma)及其对纺织品的改性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自行研制了射频常压介质阻挡辉光放电装置,并使用氩气作为放电气体,成功实现在常压稳定等离子体放电。其次对装置的放电特性进行了分析,从放电的现象看,随着放电功率的提高,放电颜色由开始的暗紫色过渡到亮白色;从电流-电压波形曲线图发现所有的放电电流和电压曲线都是正弦曲线,放电的周期达到上百个纳秒;从电流—电压曲线分析,电流随着电压的增长而增长,并没有发现任何的突变现象;从电压—电流相位角来看,随着电流的增大,相位角基本保持不变,整个电路表现出容性放电性质,但是电阻性成分已经很强,属于反常辉光放电区域。接着我们用该装置对涤纶(PET)进行连续处理改性,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和丙烯酸溶液进行接枝处理研究,处理前后纤维的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简单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还是柠檬酸和丙烯酸的接枝,都使得处理过后的纤维接触角下降,亲水性得到提高;亲水性大体上随着接枝溶液的浓度增加而增加,相比较而言,丙烯酸接枝对纤维亲水性的提高效果最好,经过等离子体预处理的效果要比未预处理的效果要好。对样品的接枝效果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发现无论是经过丙烯酸接枝处理,还是柠檬酸接枝处理,处理前后纤维的红外吸收光谱图都没有明显的区别,说明接枝前后纤维的主体性质没变,但是,二者在3100cm~(-1)处都出现了羟基的特征吸收峰,说明柠檬酸和丙烯酸都已经接枝上了PET纤维表面。从3lOOcm~(-1)峰的面积上看,两种溶液处理过后的面积都不大,接枝上的数量都不多,二者比较,丙烯酸的面积更大。扫描电镜照片的结果表明各种处理条件下的纤维表面形貌发生了变化,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纤维表面变的凹凸不平,接枝后纤维表面的变化更明显,其中变化最大的是经过丙烯酸接枝过的纤维表面,从图中明显能看到纤维表面包覆了一层薄膜,这也是丙烯酸接枝上PET纤维表面的最好证明。相比之下,柠檬酸接枝前后,纤维表面没有明显变化。从总体上看,该装置能够很好的对PET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经过表面接枝处理过后的PET纤维亲水性显着增强,整个过程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具有连续化处理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纤维连续表面改性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07-12-01)
黄广友,周翔,沈安京[10](2006)在《纺织品常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理论和应用;重点阐述大气压下辉光放电(APGD)技术的现状,解释了电子雪崩模型和流注放电理论,并以电压-电流波形图和电压-电荷李萨育图鉴别介质阻挡放电与大气压下辉光放电。通过对这叁种放电形式的应用分析,确定了大气压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最适合处理纺织材料,并对其面临的问题及前景作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06年21期)
常压辉光等离子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30多种有毒金属元素中,镉(Cd)被列为最有毒的金属元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镉污染日益严重,"镉大米"事件层出不穷。目前,传统的Cd检测分析方法以液体进样的光谱方法为主,但这些方法不仅仪器体积大、成本高,而且样品前处理耗时、费力。因此,发展一种快速可靠的大米Cd检测分析方法对大米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环节监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微等离子体作为激发源在原子光谱分析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常压辉光放电~([1])(APGD)激发源因其体积小、功耗低、灵敏度高、供电电源简单等特点在便携式微型仪器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电热蒸发进样~([2])(ETV)因其样品引进效率高、进样量少、可实现基质分离和固体样品直接进样等优势成为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一种良好的进样方式。本文采用电热蒸发钨丝捕获固体进样与常压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联用,建立了直接固体进样灵敏检测大米中Cd的方法。实验中探讨了灰化时间等条件的影响;考察了常见共存离子及有机基体对镉测定的干扰。该方法对大米中的Cd检出限为2.6 pg,加标回收率在94.0%~109.3%,多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7.7%,可满足国家标准(GB2762-2017)对大米粮食中Cd限量的检测要求。通过对实际大米样和国家标准物质的对比检测,发现该方法检测结果与微波消解ICP-MS方法测试值无显着差别,证实了建立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方法无需样品消解和基体改进剂及其他试剂,绿色环保,且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用于食品中重金属检测的微等离子体激发源便携式发射光谱仪器的技术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常压辉光等离子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杨春,姚思琪,郑洪涛,朱振利.常压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激发源与光化学蒸气发生联用检测水体中的痕量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邓绮思,杨春,朱振利.电热蒸发钨丝捕获固体进样-常压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大米中镉[C].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3].丁薛璐,段忆翔.微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常压质谱离子源[C].中国化学会首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4
[4].王达望,徐勇,张家良,马腾才.常压辉光等离子体催化CH_4转化制C_2烃在线诊断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
[5].宋铭炜,吴瑜,赵玲利,王守国.常压宽间距辉光等离子体改性醋酸纤维[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
[6].王守国.纳秒脉冲常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及薄膜表面改性研究[C].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9
[7].万军,杨景华,张朝前,王守国.纳秒脉冲常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及应用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2009
[8].石建军,蔡叶青,魏卡亚,张菁.常压脉冲调制射频辉光等离子体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2009
[9].过凯.射频常压介质阻挡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表面改性PET纤维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7
[10].黄广友,周翔,沈安京.纺织品常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技术[J].印染.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