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根际论文-童琪,陈玫婷,龙菁琦,童方平,李贵

非根际论文-童琪,陈玫婷,龙菁琦,童方平,李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根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酸枣,根际土,非根际土,土壤养分

非根际论文文献综述

童琪,陈玫婷,龙菁琦,童方平,李贵[1](2019)在《不同龄组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龄组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差异进行研究,探明南酸枣根际养分的差异及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情况,为培育南酸枣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3年生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之间仅全氮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15年生南酸枣与30年生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之间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显着性差异。2)3年生南酸枣根际土壤仅全氮存在富集作用,15年生南酸枣与30年生南酸枣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均存在富集作用。3)根际全氮与水解氮、全磷呈极显着正相关(P <0.01);全氮与全钾呈显着正相关(P <0.05),全磷与有效磷、全钾呈极显着正相关(P <0.01),全钾与速效钾呈显着正相关(P <0.05)。非根际全氮与全钾呈极显着正相关(P <0.01);全氮与水解氮呈显着正相关(P <0.05),水解氮与速效钾呈显着正相关(P <0.05),全钾与速效钾呈显着正相关(P <0.05)。随着树龄与胸径的增加,南酸枣根际效应更加明显,个体间根际土壤的差异性也越大;根际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是相互影响的,叁者同时增加或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怡,曾春,肖福平,况小宝,余林[2](2019)在《毛竹林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结构及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西省瑞金市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林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毛竹林地土壤细菌群落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林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结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毛竹林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种类在门、纲、目、科分类水平上较相似,但不同分类水平的优势菌群及各菌群丰度值均存在较大差异。毛竹根际土壤中的特有属种类远超过非根际土壤,其中包括许多功能菌属,如Zoogloea、Pelomonas、Thauera、Rhizobium等。(本文来源于《南方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马志良,赵文强,刘美[3](2019)在《高寒灌丛生长季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高寒灌丛生长季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增温(1.3℃)的响应,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高寒灌丛根际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中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显着高于生长季初期和末期;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非根际土壤中随生长季节逐步提高,在根际土壤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非根际土壤中,增温使生长季末期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和生长季中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提高17.5%和2.2%,而在其他时期对2种土壤酶活性没有显着影响.而在根际土壤中,增温仅在生长季初期使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提高6.5%和1.3%.在整个生长季,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正根际效应,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根际效应不明显,而增温仅在生长季末期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根际效应显着降低15.2%.这表明,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生态系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将发生不同的变化,进而影响高寒灌丛根际土壤生态过程.(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叶钰倩,赵家豪,刘畅,关庆伟[4](2019)在《间伐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性糖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间伐强度下马尾松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性糖为含量、组成和来源,以更好了解间伐后林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稳定性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法,设置4种处理,各处理重复3次,共12块20 m×20 m固定样地,包括对照(0%)、轻度间伐(25%)、中度间伐(45%)和强度间伐(65%),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枯落物和土壤中性糖的含量及组成。【结果】根际土壤中性糖含量(4.55~7.89 mg·g~(-1))显着高于非根际土壤(2.67~4.18 mg·g~(-1));间伐可显着降低根际土壤中性糖含量,且各处理间差异显着(P<0.05),分别低于对照15.34%、27.25%和42.33%;非根际土壤中性糖含量仅在强度间伐下显着降低(P<0.05);非根际土壤中8种中性单糖含量在不同间伐强度间差异不显着,均以葡萄糖含量最高,占中性糖总量的33.21%~41.39%,其次为甘露糖(占中性糖总量的18.34%~25.09%)、半乳糖(占中性糖总量的13.87%~16.99%)、阿拉伯糖(占中性糖总量的8.45%~11.34%)、木糖(占中性糖总量的6.22%~7.91%)、鼠李糖(占中性糖总量的4.37%~6.06%)、岩藻糖(占中性糖总量的2.71%~3.26%)和核糖(含量最少,占中性糖总量的比例不到1%);根际土壤中8种中性单糖分布规律与非根际土壤一致,且随间伐强度增加各中性单糖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除葡萄糖外均未达到显着水平;间伐可增加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六碳糖(半乳糖+甘露糖)和五碳糖(木糖+阿拉伯糖)含量的比值,且间伐后该比值均大于2;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性糖在总有机碳中的比例分别为16.65%~17.36%和16.75%~23.21%,且该比值均随间伐强度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中度间伐时达到最低值。【结论】间伐可降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性糖总量,但对土壤中8种中性单糖含量影响不显着;间伐后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从而可增加土壤中性糖的微生物来源;中度间伐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性糖和总有机碳的比值最低,表明中度间伐有利于土壤碳库的稳定,对马尾松近熟林实施45%的间伐强度较为适宜。(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徐丽霞,何永吉[5](2019)在《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的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根际土壤(RS)与非根际土壤(NR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养分含量;并比较了土壤细菌多样性。结果显示,与RS相比,NRS中裂解氮(AN)、有效磷(AP)和有机碳(SOC)的含量以及碳氮比(C/N)均较高;在门的水平,有3个门的相对丰度较低,4个门的相对丰度则较高;在属水平,37个属的相对丰度较低,7个属的相对丰度较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Bacillus、Chitinophaga、Pseudomonas、Lysobacter、Nocardioides、Balneimonas、Saccharothrix和Streptomyces的相对丰度与AN和SOC的含量及C/N呈正相关;Gemmata和Planctomyces的丰度与AP含量呈正相关;Bradyrhizobium的丰度与AK含量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马源,李林芝,张德罡,杨洁,姚玉娇[6](2019)在《退化高寒草甸优势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根际是一类特殊的微生态系统,对研究土壤与植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和微生物量分布特征,以及优势植物根际养分富集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条件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磷和养分含量显着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且随退化程度加剧呈逐渐下降趋势;随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根际微生物量的碳、氮、磷和养分均出现富集效应,其富集率表现为重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未退化草地;由相关分析可知,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与全磷、全氮和有机碳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所述,草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的有效养分和微生物量在植物根际存在富集和活化现象,这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调控根际的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胡彦婷,王雅娜,崔丽婷,孙文,程辉彩[7](2019)在《轮作和连作对胡萝卜根际和非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是土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对土壤的健康至关重要,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胡萝卜的长年连作导致其产量低、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连作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本研究通过H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了玉米胡萝卜轮作种植和胡萝卜连作种植中胡萝卜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的组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胡萝卜连作,玉米胡萝卜轮作种植改变了胡萝卜根际土壤细菌的组成和群落多样性。RM.M (玉米胡萝卜轮作根际土壤样品)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RM.R (胡萝卜连作根际土壤样品)的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有益菌如芽孢杆菌属和根瘤菌属在玉米胡萝卜轮作种植中的胡萝卜根际富集。RM.M与RM.R的细菌类群差异显着,群落多样性较低;NRM.M(玉米胡萝卜轮作非根际土壤样品)和NRM.R (胡萝卜连作非根际土壤样)的细菌类群差异不明显,群落多样性较高。与连作根际土壤相比,轮作根际土壤中有益菌的相对丰度较大,细菌相对丰度明显增加。本研究结果对通过调节根际土壤细菌组成来保证胡萝卜产量和质量的稳定,解决连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5期)

常会庆,郑彩杰,李兆君,焦常锋,朱晓辉[8](2019)在《污泥施用对根际和非根际石灰性土壤中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污泥施用对石灰性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在连续2年种植夏玉米大田系统中,施用不同量的腐熟污泥,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进行16S rDNA-V3-V4区高通量测序,分析污泥施用对石灰性土壤细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功能基因在代谢途径的影响,同时对细菌群落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泥用量分别在3.5~37.5 t·hm~(-2)和3.5~7.5 t·hm~(-2)有利于非根际和根际土壤OTU数量增加;但污泥在75 t·hm~(-2)过量施用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着降低,Simpson指数显着增加,Ace,Chao丰富度指数显着降低。主成分和门水平物种丰度分析表明:污泥施用量不同会造成根际和非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并且当污泥施用量为75 t·hm~(-2)时,明显降低了非根际土壤放线菌门的丰度;污泥施用量在3.75~37.5 t·hm~(-2)时,非根际土壤中拟杆菌门丰度会明显增加。与对照相比,当污泥用量为75 t·hm~(-2)时,根际土壤拟杆菌门有明显的增加,增加丰度达1.45倍,但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降低了49.74%和80.57%。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TN、Cd、Cu、TP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最主要的因素,其中TN、Cd、Cu和细菌Shannon、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现显着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连续过量施入污泥会对根际和非根际石灰性土壤中细菌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上述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可作为污泥合理施用的判断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吴杨潇影,姜振辉,杨京平,林景东,刘益珍[9](2019)在《玉米-水稻轮作和水稻连作土壤根际和非根际氮含量及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水稻连作为对照,研究玉米-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对稻田作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氮素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稻田系统玉米-水稻轮作对土壤氮素转化与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根际袋盆栽试验进行水稻连作与玉米-水稻轮作,在玉米喇叭口期、抽穗期及成熟期,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及成熟期分别采取根际与非根际土样,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含量与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结果】两种种植模式及作物生育期对土壤氮素含量和酶活性均有显着影响。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与水稻连作相比,玉米-水稻轮作土壤铵态氮减少了24.7%;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了153.4%,主要表现在第一季。与水稻连作相比,玉米-水稻轮作条件下两季作物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降低,土壤脲酶活性整体提高24.3%,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整体降低34.6%。水旱轮作对各个指标的影响可持续到第二季。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及脲酶活性整体低于非根际土壤,玉米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非根际,水稻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结论】在本试验中,轮作在第一季对土壤氮素及酶活性的影响可持续至第二季。与水稻连作相比,玉米-水稻轮作可以提高作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脲酶活性及硝态氮含量,有利于氮素有效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宸,石森林[10](2019)在《浙麦冬根际及非根际细菌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慈溪和桐庐两个产地浙麦冬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研究浙麦冬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结构与多样性差异,为浙麦冬根际微生态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浙麦冬对根际微生态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1材料与方法1.1样本采集:于2018年9月在慈溪(CX)和桐庐(TL)浙麦冬产区进行样品采集,在二年生浙麦冬种植区域均匀选取3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通过五点取样法采集样(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非根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江西省瑞金市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林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毛竹林地土壤细菌群落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林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结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毛竹林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种类在门、纲、目、科分类水平上较相似,但不同分类水平的优势菌群及各菌群丰度值均存在较大差异。毛竹根际土壤中的特有属种类远超过非根际土壤,其中包括许多功能菌属,如Zoogloea、Pelomonas、Thauera、Rhizobium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根际论文参考文献

[1].童琪,陈玫婷,龙菁琦,童方平,李贵.不同龄组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

[2].李怡,曾春,肖福平,况小宝,余林.毛竹林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结构及多样性[J].南方林业科学.2019

[3].马志良,赵文强,刘美.高寒灌丛生长季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9

[4].叶钰倩,赵家豪,刘畅,关庆伟.间伐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性糖特征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9

[5].徐丽霞,何永吉.基于16SrDNA高通量测序的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比较[J].山西农业科学.2019

[6].马源,李林芝,张德罡,杨洁,姚玉娇.退化高寒草甸优势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J].草地学报.2019

[7].胡彦婷,王雅娜,崔丽婷,孙文,程辉彩.轮作和连作对胡萝卜根际和非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8].常会庆,郑彩杰,李兆君,焦常锋,朱晓辉.污泥施用对根际和非根际石灰性土壤中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9

[9].吴杨潇影,姜振辉,杨京平,林景东,刘益珍.玉米-水稻轮作和水稻连作土壤根际和非根际氮含量及酶活性[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10].陈宸,石森林.浙麦冬根际及非根际细菌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9

标签:;  ;  ;  ;  

非根际论文-童琪,陈玫婷,龙菁琦,童方平,李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