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信任模型论文-谢晓兰,刘亮,赵鹏

双层信任模型论文-谢晓兰,刘亮,赵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层信任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云计算信任,双层激励,欺骗检测,信任模型

双层信任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谢晓兰,刘亮,赵鹏[1](2012)在《面向云计算基于双层激励和欺骗检测的信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云计算环境下存在的信任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双层激励和欺骗检测的信任模型(CCIDTM)。该模型提出了一组云计算服务属性评价指标,引入了信任度随时间衰减的动态信任机制,建立了对服务提供商服务行为和用户评价行为的双层激励机制,提出了一个共谋欺骗检测算法,提高了模型的动态适应性和评价的综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信任模型相比,该模型评估的结果更接近服务提供商的真实服务行为,能够有效地抵抗各种恶意行为的攻击,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魏增[2](2011)在《P2P网络中双层结构信任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P2P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不断扩大的同时,P2P网络固有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也为提供虚假文件、恶意攻击等恶意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恶意行为严重影响了P2P网络的发展。目前,P2P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影响P2P应用的主要障碍,通过构建有效、可靠、完善的信任管理机制解决P2P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P2P技术和信任机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相关信任模型。针对完全分布式信任模型信息洪泛量大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层次信任模型管理层结构信誉值查找效率不高的不足,对层次结构的信任模型进行研究。层次信任模型的结构可以避免查找信息洪泛,但仍然存在上层节点失效易导致管理信息丢失,节点负载不均衡,信任值计算片面等问题。本文提出了RTBTTM信任模型,通过加入线索环和构造交叉覆盖的监视区域,解决上层节点失效造成的信息丢失问题,同时也进一步保证了全局信誉值计算的准确度。提出了信誉值查询算法,使得查询信息沿着线索环与树形结构转发,降低了根节点负担。提出了信誉值计算算法,强化信誉值随时间衰减的特性,采用周期计算机制,可减小计算节点可信性的开销,在本地信誉与全局信誉联合计算综合信誉的方式中根据本地交易的时间密度动态调整构成比例,进一步提高信誉值计算的准确度。最后,通过性能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了RTBTTM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节点失效造成管理信息丢失的问题,降低根节点的负载,提高信誉值计算的准确度,具有较强的抗恶意节点攻击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1-02-27)

张玉[3](2010)在《基于双层结构的P2P信任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2P作为一种新的传输模式,它为网络用户提供了隐私保护及匿名通信,使网络中用户间的交易更加开放灵活,但由于P2P的分散性质却给网络带来了安全隐患。对现有P2P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有身份认证、授权以及引入信任机制等。信任模型作为信任机制的重要构件,是解决P2P安全问题的热点问题。目前,有很多信任模型在设计原则和方法方面并没有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致使信任模型的可扩展性及节点在系统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差。因此,本文通过对现有信任模型的分析与研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主要完成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针对现有的P2P网络中单层信任模型容易发生的通信瓶颈及可扩展性差等问题,建立了基于簇的双层信任模型,该模型将P2P网络分为若干个簇,根据节点所在位置的不同,将信任关系分成簇内与簇外两种信任关系。该信任模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计算信任关系的复杂度,提高了网络性能及系统的可扩展性。(2)针对现有簇首选取算法存在的误差性以及忽视了由于恶意节点的频繁加入、退出网络等影响网络稳定性的缺点,本文提出了有候选簇首机制的、并在欺负算法基础上改进了的簇首选择算法。该算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中簇首的质量,使P2P系统更加安全、稳定。(3)根据网络中节点所处位置不同所致的不同信任关系,将各节点信誉度计算方法分为簇内和簇间信誉度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结构简单并且可靠性较强。(4)为了规范网络节点行为、提高交易成功率,提出了抑制网络中恶意节点,鼓励善意节点等安全机制,该安全机制可使信任模型能够适合多种P2P应用环境。在仿真实验中,通过对簇首选取算法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改进后的簇首选取算法有助于提高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以文件共享系统为背景的实验,验证了模型中恶意节点、节点间交易量以及簇的大小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对抑制恶意节点行为以及对改善网络性能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通过各种模型对比仿真验证了本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0-05-01)

徐萍[4](2008)在《多Agent分布式协同环境下基于多维信任向量和双层信用模型的信任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网络上的节点向着智能化和服务性方向发展,智能Agent(IntelligentAgent,IA)和多Agent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成为支持开放的、可重构的和可伸缩的新型分布式协同计算的重要技术。在多Agent系统中,信任和信誉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智能Agent找到可靠、可信赖的服务协作伙伴,保证分布式协同工作正常和高效的进展,对Agent管理日益复杂和规模扩大的分布式系统有着积极作用。近几年的信任和信誉机制的研究提出各种基于不同原理和针对不同情境的信任和信誉模型,但是,目前的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协作系统中的信任和信誉模型不能很好解决不公平评价、低动机评价、串通欺骗和信任的个性需求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信任和信誉机制的实际应用。因此,本文研究了多Agent系统中的基于多维信任向量表示和双层信用框架的信任体系结构(VBPD DLTA,Vector-Based Personal Decision Double-Layer Trust Architecture),建立和完善了该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框架。针对传统的只考虑事务层信任的单层模型不能很好地解决不公平评价、随意评价、串通欺骗等利用不正确的评价信息扰乱和攻击信任计算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双层信用模型(Double-Layer Trust Model,DLTM)。模型区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信用,事务信用(TT Transaction Trust)和评价信用(RT,Rating Trust),并提出了基于事务层和评价层的双层可信度的体系结构,依靠两层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的连接关系来动态地维护事务和评价的可信度。实验证明在解决传统信任问题的同时,该模型也能很好地应对对评价系统的攻击行为。针对传统的基于单值信任量的计算模式在许多应用情况下不能很好地表达信任的多维含义,不能丰富准确地表示出被评价者的可信状况,也不能支持应用域和个体倾向相关的信用决策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维信任向量的信任表示。用多维信任向量取代传统的单值信任量表示可信度,得到在每个维度上都准确的信任值,支持Agent对服务的个性化需求的表达及个性化决策的判断。结果证明,多维信任向量的引入提高了Agent做个性化的决策判断的正确性。针对传统的依赖单值信任量的信用决策机制一般采用简单的阈值判别方法,不能满足应用中复杂要求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信任向量的个性化决策机制。在多维信用模型的支持下,得到对可信度进行细致分类的多维信任向量值,同时结合考虑应用域相关和个体倾向的因素,计算包含丰富的个性化信息的可信度值,帮助做更有效的信用决策。结果证明,基于多维信任向量的个性化决策机制提高了Agent对服务提供者选择的正确性,解决了个性化需求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多维信任向量和双层信用的VBPD DLTA信任体系。综合基于多维信任向量的信用模型和个性化决策层建立的VBPD-DLTA信任系统,包括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内部的组成部分的介绍和相互间的交互。与当前的信任系统相比,基于多维信任向量和双层信用框架的VBPD-DLTA信任体系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公平评价、随意评价、串通欺骗等扰乱和攻击信任计算的问题,并能满足应用域相关和个体倾向的信任决策的需求。VBPD-DLTA信任系统支持更加准确和可靠的信用值计算和信任决策,使得信任机制本身更加的可信,增强了信任系统的坚固性和实用性,从而推进信任模型和系统在分布式环境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11-01)

张会娜[5](2008)在《基于信任度系数的双层规划OD矩阵估计模型与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OD矩阵是交通运输规划研究的基础资料,是城市交通规划、控制与管理等工作的基础,它能揭示出城市交通症结的原因,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经济活动等相互关系的规律。传统的获取OD矩阵的方法是采用大规模的人工抽样调查,这项工作需要消耗极大的人力、财力和时间资源,代价十分高昂。目前,通过观测到的路段交通量和先验OD矩阵来估计未知的OD矩阵,是一种效率高、周期短的OD矩阵获取技术。本论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OD矩阵估计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出OD矩阵估计的主要研究方向,并按照不同标准对OD矩阵估计方法进行了分类对比研究。在深入研究双层规划OD矩阵估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任度系数的双层规划OD矩阵估计模型。该模型上层在广义最小二乘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引入信任度系数,下层模型采用成熟的Wardrop用户均衡配流模型。本文提出的信任度系数λ是指由于双层规划OD矩阵估计模型的上层目标函数两个误差项产生的原因和误差值大小不同,导致两个误差项可靠性不同。信任度系数λ为先验OD矩阵与估计矩阵误差的可靠性,其可靠性越大,信任度值就高,反之亦然。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信任度系数因素,给出了确定信任度系数的德尔菲法和试算法,并在研究双层规划OD矩阵估计模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任度系数的双层规划OD矩阵估计模型算法。本文最后用实例说明基于信任度系数双层规划OD矩阵估计模型的优势,并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期刊2008-03-01)

吴国安[6](2007)在《网格环境下基于行为的双层信任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格是随着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它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为用户提供透明的优质服务。网格技术的出现,使得对用户的管理已经不再是集中的、封闭的、可控的管理方式。网格系统面临着各种威胁,包括来自系统外部的威胁和内部的威胁。传统计算机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外部威胁,即通过密码技术抵御外部入侵,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然而,针对内部威胁,传统方法却显得束手无策。这样就需要对用户在网格环境中的行为进行评价,反映出该用户网络行为的可信程度。了解决网格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我们引入了信任机制。信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表示实体的可靠性、诚实性或能力等属性的可信度,是一种有效处理信息不确定和风险的机制。网格环境中的信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网格安全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研究了现有网格安全技术和信任关系的基础上,针对网格的结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行为的双层信任模型来处理网格环境中实体之间的信任关系,该模型对域内信任关系和域间信任关系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利用推荐信任值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中,给出了一种可行的推荐信任值综合处理方法。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加精确地评估网格环境中实体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网格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07-04-20)

余杰,李舟军,李梦君[7](2006)在《一种网格中的时间相关双层信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1 引言网格的分布性、动态性、异构性和可扩展性对网格安全(Grid Security)提出了一系列挑战。网格在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和专家资源全面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本文来源于《2006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08-01)

王珊,高迎,程涛远,张坤龙[8](2005)在《服务网格环境下基于行为的双层信任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开放的服务网格中,为不同管理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并以此实现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是当前服务网格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安全问题。为了提高服务网格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文中提出了一个服务网格环境下基于行为的分层信任模型,用以解决处于不同管理域的实体之间协同工作的安全问题。模型上层建立和维护具有不同安全策略管理域之间的推荐信任关系,下层负责处理管理者对域内实体的信任评估问题。在利用推荐信任值建立管理域间关系的过程中,给出了一种根据实际交往经验调整管理域间推荐信任值的算法。同时,给出了一种可行的推荐信任值综合处理方法。实验表明,分层行为信任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扩展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5年09期)

双层信任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P2P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不断扩大的同时,P2P网络固有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也为提供虚假文件、恶意攻击等恶意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恶意行为严重影响了P2P网络的发展。目前,P2P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影响P2P应用的主要障碍,通过构建有效、可靠、完善的信任管理机制解决P2P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P2P技术和信任机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相关信任模型。针对完全分布式信任模型信息洪泛量大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层次信任模型管理层结构信誉值查找效率不高的不足,对层次结构的信任模型进行研究。层次信任模型的结构可以避免查找信息洪泛,但仍然存在上层节点失效易导致管理信息丢失,节点负载不均衡,信任值计算片面等问题。本文提出了RTBTTM信任模型,通过加入线索环和构造交叉覆盖的监视区域,解决上层节点失效造成的信息丢失问题,同时也进一步保证了全局信誉值计算的准确度。提出了信誉值查询算法,使得查询信息沿着线索环与树形结构转发,降低了根节点负担。提出了信誉值计算算法,强化信誉值随时间衰减的特性,采用周期计算机制,可减小计算节点可信性的开销,在本地信誉与全局信誉联合计算综合信誉的方式中根据本地交易的时间密度动态调整构成比例,进一步提高信誉值计算的准确度。最后,通过性能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了RTBTTM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节点失效造成管理信息丢失的问题,降低根节点的负载,提高信誉值计算的准确度,具有较强的抗恶意节点攻击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层信任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谢晓兰,刘亮,赵鹏.面向云计算基于双层激励和欺骗检测的信任模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

[2].魏增.P2P网络中双层结构信任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3].张玉.基于双层结构的P2P信任模型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

[4].徐萍.多Agent分布式协同环境下基于多维信任向量和双层信用模型的信任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

[5].张会娜.基于信任度系数的双层规划OD矩阵估计模型与算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

[6].吴国安.网格环境下基于行为的双层信任模型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

[7].余杰,李舟军,李梦君.一种网格中的时间相关双层信任模型[C].2006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8].王珊,高迎,程涛远,张坤龙.服务网格环境下基于行为的双层信任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5

标签:;  ;  ;  ;  

双层信任模型论文-谢晓兰,刘亮,赵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