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李雷申

郑州颐和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间的2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装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采用了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方剂实施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对照组为79.7%,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0.5%,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不如治疗组降幅大,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患者中均未发现其他脏器出血和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联合中药方剂的治疗方法,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能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良好,致残率大大降低,操作方便且价格低廉,特别对多次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优势明显,在临床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效果观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它包括缺性脑血栓形成、脑栓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大多数是因血栓扩散所致,是导致死亡、丧失正常生活能力最常见的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间的2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296例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并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男210例,女86例;年龄36~78岁.平均64.5岁;有高血压病史者156例,合并糖尿病84例,高脂血症50例,冠心病36例;发病均在48d时以内;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气短乏力,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弦或弦滑;排除脑肿瘤、冠心病、风心病、代谢障碍、冠心病合并房颤。按照随机原则,设为治疗组148例和对照组1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发病情况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乃O.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阿司匹林160mg,日1次,终身服用;再根据患者情况稳定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并以支持疗法(能量合剂,补充电解质)等常规治疗。同时配合运动疗法,针灸治疗等常规康复疗法,每日1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黄芪45g,桃仁6g,红花6g,当归9g,赤芍9g,川芎6g,牛膝12g。兼神志不清者加石菖蒲10g;兼大便不通者加大黄10g(后下);兼痰浊者加半夏、胆南星各1Og;兼头晕烦躁者加白芍1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先煎);兼目赤尿黄者加龙胆草1Og、黄芩15g、山栀子10g;兼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者加川断15g,怀牛膝15g,桂枝10g。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均禁用其他抗凝溶栓药。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nStrokSeale,SSS)脑卒中量表进行评定。疗效评定标准:基本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语言恢复、肌力正常、生活完全自理;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语言基本恢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0%,生活部分自理;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减轻,语言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或增加不足5分;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不显、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或增加不足5分。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显效十有效。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均以?X±s表示,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O.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降幅更大,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发现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等不良反应。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多见于中老年人,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在缺血性脑卒中时,病灶产生细胞毒性因子,导致神经元坏死,表现神经毒性作用。炎症反应产生一系列毒性物质诱导凋亡,加重脑损害。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的“中风”、“卒中”等病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是由脉络痹阻、阳亢风动所致。其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火、痰、瘀,其病理特征为气虚血瘀。积极的药物治疗和肢体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病情和促进康复。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脑缺血后形成的“半暗区”。希望将其转变为正常组织。其中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防止新的血栓形成,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周围动脉内阻塞性血栓形成。脑复康激活、保护及修复神经元细胞。但是。由于抗凝、溶栓等治疗继发颅内出血机会大大增加,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而中医学醒脑开窍、祛风通络、养肝息风、活血祛瘀等均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补阳还五汤.方中黄芪益气养血,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黄芪含多糖,黄酮类具有抗凝、降低血小板黏附力、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应急能力的作用15;当归、赤芍、桃仁、红花、鸡血藤养血活血,起辅助散瘀及兼制作用;川芎行气活血、通经活络、逐瘀生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大黄行瘀破积、通腑泻浊,直挫上逆之肝阳;半夏、胆南星清热化痰开窍:生龙骨、生牡蛎养血、活血、化瘀。以上诸药相配,共奏益气活血.化痰通络。去瘀生新之功。故治疗肢体瘫痪、言语不利、头目眩晕有较好的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对缺氧的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功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并能改善血小板表面电荷分布.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丹参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滞性,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纤维蛋白的生成,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增强记忆,扩张脑血管。增强脑的血流量,改善脑的血流循环,调节脑缺血所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的紊乱,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尤其是丹参具有保护脑细胞的功能。

标签:;  ;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