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论文-李亚洲,王晓菡,柳炳康

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论文-李亚洲,王晓菡,柳炳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改性再生混凝土,复合受扭试件,承载能力,滞回性能

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洲,王晓菡,柳炳康[1](2014)在《低周反复荷载下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2根再生混凝土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扭转试验,以粉煤灰取代水泥率为变化参数,研究在不同胶凝材料下再生混凝土弯剪扭复合受力构件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和延性性能等问题。研究表明,掺加15%粉煤灰的改性再生混凝土弯剪扭试件与普通再生混凝土试件相比,承载能力变化不大,延性指标和耗能能力基本相同。(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闫天泽[2](2012)在《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混凝土应用的日益广泛性,废弃的混凝土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再生混凝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是其推广应用上的关键。本课题以再生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来研究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的力学性能。通过前期制作六组分别在粗骨料取代率、配箍率上变化的再生混凝土构件,对全部12根试件进行了扭转破坏试验,得到了完整的扭矩-转角曲线、扭矩-纵筋应变曲线、扭矩-箍筋应变曲线、扭矩-混凝土主应变倾角曲线,并且通过对曲线和数据的对比研究,评定了粗骨料取代率和配箍率对受扭构件性能的影响。对再生混凝土构件的扭转破坏形态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了裂缝的开展规律和破坏特征,研究了在不同取代率和配箍率下破坏形态的变化情况。利用现行的混凝土扭转破坏分析理论和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粗骨料取代率和配箍率下的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进行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在ANSYS分析中如何更好地拟合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进行了一些探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07-01)

王晓菡,柳炳康,陆国,陈丽华[3](2012)在《再生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弯剪扭复合受力下,对2根普通混凝土构件和2根再生混凝土构件进行抗震性能试验,对再生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耗能能力、延性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抗震性能比普通混凝土的稍差,但基本能够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2年04期)

王晓菡,柳炳康,周徽,秦一如[4](2012)在《低周反复扭矩下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两根再生混凝土试件(再生骨料替代率为100%)在低周反复纯扭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对再生混凝土纯扭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能力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受扭试件在低周反复扭矩作用下滞回环呈反S形,延性系数在3.67~4.14之间,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推导了抗扭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其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2年01期)

周徽[5](2009)在《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混凝土就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经裂解、破碎、清理、筛分后制成混凝土集料,全部或部分代替天然集料配置而成的新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技术能很好地解决废弃集料无法处理与天然砂石资源的相对短缺这一矛盾,对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再生混凝土技术的推广应用会带来显着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己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研究课题,被称作21世纪发展绿色混凝土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两根普通混凝土梁和两根再生混凝土梁在低周反复纯扭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深入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梁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并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了再生混凝土梁和普通混凝土梁的受力情况。本文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梁具有良好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9-03-01)

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混凝土应用的日益广泛性,废弃的混凝土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再生混凝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是其推广应用上的关键。本课题以再生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来研究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的力学性能。通过前期制作六组分别在粗骨料取代率、配箍率上变化的再生混凝土构件,对全部12根试件进行了扭转破坏试验,得到了完整的扭矩-转角曲线、扭矩-纵筋应变曲线、扭矩-箍筋应变曲线、扭矩-混凝土主应变倾角曲线,并且通过对曲线和数据的对比研究,评定了粗骨料取代率和配箍率对受扭构件性能的影响。对再生混凝土构件的扭转破坏形态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了裂缝的开展规律和破坏特征,研究了在不同取代率和配箍率下破坏形态的变化情况。利用现行的混凝土扭转破坏分析理论和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粗骨料取代率和配箍率下的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进行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在ANSYS分析中如何更好地拟合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进行了一些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亚洲,王晓菡,柳炳康.低周反复荷载下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受力性能研究[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4

[2].闫天泽.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3].王晓菡,柳炳康,陆国,陈丽华.再生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2

[4].王晓菡,柳炳康,周徽,秦一如.低周反复扭矩下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

[5].周徽.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标签:;  ;  ;  ;  

再生混凝土受扭构件论文-李亚洲,王晓菡,柳炳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