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第一小提琴奏鸣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声部,连音线
第一小提琴奏鸣曲论文文献综述
高嘉[1](2019)在《浅析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中钢琴协作部分演奏技巧——以《莫扎特小提琴KV378》第一乐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欧洲着名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1756年出生于奥地利,在幼年时被誉为"音乐神童",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留下了大量经典的歌剧作品,如《费加罗婚礼》《唐璜》和《魔笛》等等。他的钢琴作品也非常丰富多彩:包括18首钢琴奏鸣曲,27首钢琴协奏曲,35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等等。本文是对于此作品中钢琴协作部分的钢琴演奏技巧做一定的浅析。在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KV378中,由于钢琴伴奏在整首作品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情感和难度远超过小提琴部分,所以我们可以不单单只称之为小提琴奏鸣曲,亦可称之为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9期)
高一寒[2](2019)在《贝多芬《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和演奏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9部交响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以及10首小提琴钢琴奏鸣曲。贝多芬虽然作为古典主义时期代表性的作曲家,同时他也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开辟出了路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忠实的实践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强力的开拓者。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和声不协和因素与调性不稳定的范围逐渐扩大,以及他音乐中那种革命性的因素、自由冲动的戏剧性效果,夸张的力度变化,使他成为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同时他也开启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大门,启发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作为贝多芬十首小提琴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小提琴作品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这首作品创作于1801年,属于贝多芬的早期音乐作品。作品的风格继承了海顿与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传统,音乐走向充满朝气,一副春意盎然的景象。旋律乐观甜美,犹如灿烂的春光一般,因此此曲也被后人命名为“春天。”本篇文章将贝多芬《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作为研究对象,对作品的分析以及演奏过程中的体会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深入研究,将个人对于《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多次演奏过程中的经验以及体会融入文章当中,从而更直观的认识作品,深入的认识早期贝多芬音乐的风格,以及剖析作品的演奏技巧方法和在奏鸣曲音乐体裁中所体现的二重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对这篇文章的研究,可以提高本人对于这首作品的认知,以及对贝多芬早期音乐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演奏过程当中,可以更正确理解作品、诠释作品的含义。同时也希望本篇文章对于其他音乐工作者在对于贝多芬这首作品和贝多芬早期音乐的研究过程中提供有益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亭霆[3](2019)在《贝多芬《D大调第一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中钢琴声部的演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Op.12,No.1)是贝多芬10首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中的首部作品,创作于1797-1798年,1799年在维也纳正式出版,这部奏鸣曲在贝多芬早期的室内乐创作中具有非常显着的地位。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笔者自身的研习及与俄罗斯小提琴家Elena Markina合作之后的感悟,尝试分析和总结出一套关于此部作品的,既符合作曲家原笔原意的创作动机又有笔者自身思考的演奏风格,其中包括:1.对于这部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及与贝多芬同时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比较;2.钢琴声部实际演奏技巧的分析;3.钢琴与小提琴声部的二重配合叁个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音乐学院》期刊2019-05-28)
李帛璇[4](2019)在《拉威尔《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特征及钢琴演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拉威尔是德彪西印象主义的直接继承者与创新者,他的音乐风格在印象主义的基础上不断的开拓,形成自己的特色,拉威尔的创作在晚期的技法更为多样,已经突破了印象主义风格的界限,更多的音乐元素在拉威尔这里被使用、融合,才让他的音乐充满魅力。《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拉威尔创作晚期的作品,也是唯一一部小提琴奏鸣曲,他在这一作品中,突破了奏鸣曲结构与调性上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展开部尝试了双调性的创作技法,使得音乐音响在听觉上既相对独立又可形成统一的音响效果。本文在通过对这部作品第一乐章的分析上,将双调性与布鲁斯音乐元素进行分析,来探讨拉威尔在这部作品中的音乐风格的具体表现,以便更精确的把握其音乐风格,进行更好的演奏。在演奏过程中,钢琴的音色,技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演奏的难点在于钢琴演奏的技巧点与拉威尔音乐风格的无缝贴合,在第一乐章中,前倚音的运用、同音反复的演奏技巧以及琶音的大量出现,还有节奏的频繁转换与强弱记号的精准把控,成为弹好这首作品的关键点所在。(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期刊2019-05-01)
罗浠匀[5](2019)在《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K.304第一乐章作曲技术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中和谐、对称、重逻辑和分寸的艺术特点是古典主义美学的最好体现。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技法清晰明了,分析研究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是每个作曲专业初学者的必经之路。因此,选择该作品分析研究,学习该作品中的基础作曲技法。(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9期)
徐悦[6](2018)在《贝多芬《F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与创作风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研究贝多芬的生活背景与其性格特征,对贝多芬不同时期创作的音乐风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对F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着重对乐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进行探索研究,为此曲的演奏技巧和风格把握提出一定的可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19期)
刘畅[7](2018)在《《勃拉姆斯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勃拉姆斯这位具有古典精神的作曲家,在浪漫主义的大环境下,他的创作追求内在情感的深刻体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他用质朴的风格创作了众多体裁类型的作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艺术歌曲、室内乐作品等。(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13期)
段婷婷[8](2018)在《勃拉姆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音乐特征分析——以第一乐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勃拉姆斯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在浪漫主义中期,他的创作手法独树一帜。他使用的音乐创作手法,包括和声语言、结构布局等都体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风格,同时在他的音乐语言中还留有古典风格的痕迹。由于勃拉姆斯是位非常出色、独具个性的钢琴家,因此在他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中,钢琴声部同样具有相(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期刊2018年06期)
王宇歆[9](2018)在《感受舒曼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的茨维考小镇,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身于富商家庭,因为家庭的偏见,从小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由于他执着的追求,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钢琴家。舒曼因为错误的练琴方法导致手指受伤,在无法继续完成演奏家的梦想的情况(本文来源于《剧作家》期刊2018年03期)
宋子薇[10](2018)在《论贝多芬《第九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钢琴声部的演奏心得》一文中研究指出路德维希-冯-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伟大音乐家。本文主要通过对在校期间学习演奏的贝多芬《第九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进行作品分析,共分为叁个部分,本文着力于从第一乐章对钢琴与小提琴的配合进行全面的演奏分析,以及阐述演奏心得。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极具代表性的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又称“克鲁采奏鸣曲”,可以说是十首小提琴奏鸣曲中最出色的一首,贝多芬曾描述这首作品“近乎一首协奏曲”,他赋予钢琴声部交响乐式的庞大规模。这首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多的了解和掌握贝多芬所创作的室内乐作品,帮助我们认知其演奏风格,钢琴与小提琴这种合作形式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这首曲子的分析,能为今后演奏这首作品的演奏者提供一些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期刊2018-04-01)
第一小提琴奏鸣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9部交响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以及10首小提琴钢琴奏鸣曲。贝多芬虽然作为古典主义时期代表性的作曲家,同时他也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开辟出了路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忠实的实践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强力的开拓者。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和声不协和因素与调性不稳定的范围逐渐扩大,以及他音乐中那种革命性的因素、自由冲动的戏剧性效果,夸张的力度变化,使他成为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同时他也开启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大门,启发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作为贝多芬十首小提琴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小提琴作品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这首作品创作于1801年,属于贝多芬的早期音乐作品。作品的风格继承了海顿与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传统,音乐走向充满朝气,一副春意盎然的景象。旋律乐观甜美,犹如灿烂的春光一般,因此此曲也被后人命名为“春天。”本篇文章将贝多芬《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作为研究对象,对作品的分析以及演奏过程中的体会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深入研究,将个人对于《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多次演奏过程中的经验以及体会融入文章当中,从而更直观的认识作品,深入的认识早期贝多芬音乐的风格,以及剖析作品的演奏技巧方法和在奏鸣曲音乐体裁中所体现的二重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对这篇文章的研究,可以提高本人对于这首作品的认知,以及对贝多芬早期音乐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演奏过程当中,可以更正确理解作品、诠释作品的含义。同时也希望本篇文章对于其他音乐工作者在对于贝多芬这首作品和贝多芬早期音乐的研究过程中提供有益的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第一小提琴奏鸣曲论文参考文献
[1].高嘉.浅析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中钢琴协作部分演奏技巧——以《莫扎特小提琴KV378》第一乐章为例[J].大众文艺.2019
[2].高一寒.贝多芬《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和演奏体会[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李亭霆.贝多芬《D大调第一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中钢琴声部的演奏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9
[4].李帛璇.拉威尔《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特征及钢琴演奏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9
[5].罗浠匀.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K.304第一乐章作曲技术理论分析[J].农家参谋.2019
[6].徐悦.贝多芬《F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与创作风格研究[J].黄河之声.2018
[7].刘畅.《勃拉姆斯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J].黄河之声.2018
[8].段婷婷.勃拉姆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音乐特征分析——以第一乐章为例[J].音乐天地.2018
[9].王宇歆.感受舒曼第一小提琴奏鸣曲[J].剧作家.2018
[10].宋子薇.论贝多芬《第九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钢琴声部的演奏心得[D].中央音乐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