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清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清地区,成岩作用,储集相,储层孔隙度
双清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王鑫[1](2014)在《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有利储集相及孔隙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的区域地质情况及该区域沉积相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研究地区的构造和沉积特征进行了描述。不同类型盆地中的各类油气藏都处于有利相带中,“相控”是其具有的普遍特性,沉积相和成岩相是对油气储存积累起控制作用的主要“储集相”。本文借助目前现有的孔隙度实测资料,通过对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结合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得出在纵向上有利储集相的分布情况,并对有利储集相形成的沉积相、成岩相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通过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探究,归纳综合在地质构造过程中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对油气储层孔隙度的影响情况,建立双清地区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并对有利储集相在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的分布情况进行了预测,对储层的孔隙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双清地区对储集相发育有利的沉积相分别是:扇叁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其前缘的席状砂和湖底扇的辫状沟道以及前缘外扇;溶蚀成岩相是有利储集相形成的最佳成岩相,溶蚀及部分再胶结成岩相次之。共同发育有利沉积相和有利成岩相的区域即为有利储集相发育区。双清地区沙河街组从上到下有利储集相的发育区面积逐渐减小。在横向上,由西北向东南,同一层位的储层孔隙度在总体上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在纵向上,各层储层的孔隙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高孔隙度储层和低孔隙度储层的分布范围分别向西北逐步减小和向东南方向逐步增大。(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4-03-05)
李江,陈露,陈欣,周健楠,王玫[2](2012)在《北京地区一罕见双清蛋白血症家系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清蛋白血症(bisalbuminemia或alloalbuminemia)以血清蛋白质电泳时出现两条清蛋白(Alb)区带或2个Alb峰为特征,与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有关,也可能与遗传无关。1955年Scheurlen[1]首次报道双Alb血症,1957年Knedel[2]首次从遗传学角度明确双Alb血症。双Alb血症是由基因点(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孟元林,王又春,姜文亚,张景军,刘德来[3](2009)在《辽河坳陷双清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孔隙度演化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度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油气储集层的分布范围。孔隙度预测结果表明,有效油、气储集层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孔隙度大于5.8%的地区。孔隙演化史的模拟结果表明,储集层孔隙度在埋藏早期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在晚期则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储集层预测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的绝对误差为2.7%,而研究区储集层的填隙物含量在1.0%~40.0%之间,平均为21.7%,由此可见,所建预测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储集层钻前孔隙度预测和孔隙演化史模拟。(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吴巍[4](2009)在《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成岩作用研究与有利储集相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范围内的统计表明,约有叁分之一的油气资源分布在埋深大于3500m的深层。然而,随埋深的增加,储层的物性变差,直至失去工业价值。所以,在深层油气勘探中,地质家们迫切需要了解深部储层的成岩状态和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本文试图通过成岩作用研究与储层综合评价技术,预测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深层有利储层的平面展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砂砾岩体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技术。成岩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双清地区新生界碎屑岩储层可划分为早成岩和中成岩两个阶段,共五个亚期,主要发育早期压实胶结相、溶蚀相、溶蚀及部分再胶结相和紧密压实相四种成岩相。纵向上储层发育叁个高孔带,主要分布在扇叁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前缘席状砂、湖底扇的辫状沟道和前缘-外扇等相带。第Ⅰ异常高孔带由大气水淋滤和有机酸对储层的溶蚀共同形成,第Ⅱ、Ⅲ异常高孔带则主要由有机酸的溶蚀作用和粘土矿物脱水作用形成。通过迭加沉积相图和成岩相图预测了有利储集相的分布,平面上圈定出有利储层、较有利储层发育区。建议在有利储层和较有利储层发育区寻找圈闭,进行隐蔽油气藏勘探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09-03-10)
李娜[5](2009)在《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及孔隙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前人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和成岩相预测的软件系统,完成了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的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和成岩相预测;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建立了该地区不同沉积微相储层孔隙度与成岩指数的相关模型,预测了储层的孔隙度,并确定了有效储层的分布范围。研究表明,各层段的油气藏主要形成时期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不同层位主成藏期次不同。沙四段在沙一期进入中成岩阶段A2亚期,油气藏开始大规模形成,沙叁段的主成藏期在Es1~Ed,沙一、二段则在Ed~现今这段时间内。各层的成岩强度均有从凹陷边部到凹陷中心(也就是从NW到SE方向)逐渐增强的趋势,并随着成岩强度的增加从凹陷边部到中心有规律地发育一系列的成岩相;在纵向上,同一地区从上到下成岩阶段逐渐增强,并依次发育一定的成岩相。双清地区沙一段储层成岩作用较弱,全区储层孔隙度大于工业天然气储层的孔隙度下限(5.8%),砂体均为有效储层;沙二段大部分地区孔隙度>5.8%,仅在工区东南部有小部分孔隙度低于5.8%,有效油气储层和有效天然气储层约占全区的50%;沙叁段仅在斜坡带发育孔隙度大于5.8%的有效油气储层,面积约占工区面积的30%;沙四段成岩作用最强,仅在工区北部发育有效油气和有效油气储层和有效天然气储层,面积约占全区1/4。(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09-03-10)
孟元林,姜文亚,刘德来,牛嘉玉,孙洪斌[6](2008)在《储层孔隙度预测与孔隙演化史模拟方法探讨——以辽河拗陷双清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成岩作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辽河拗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的相关模型,预测了该地区古近系Es3下储层的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有效油、气储层的分布范围。孔隙度预测的结果表明,有效油、气储层分布于孔隙度大于8.5%和5.8%的斜坡区。储层预测平均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之间的绝对误差为2.8%,而研究区储层的填隙物含量在1.2%~45.0%之间,平均为16.9%。由此可见,这种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储层的钻前孔隙度预测和孔隙演化史模拟。孔隙演化史的模拟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度在埋藏早期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在晚期则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孟元林,吴巍,姜文亚,刘德来,牛嘉玉[7](2008)在《双清地区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储层实测孔隙度、测井孔隙度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研究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储层异常高孔带的分布特征及成因。研究区储层纵向上发育3个异常高孔带,其形成主要受岩性、岩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与控制。异常高孔带主要分布在扇叁角洲和湖底扇的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辫状分流沟道和前缘—外扇的砂体中,这些砂体均为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高的长石砂岩;影响异常高孔带形成的成岩因素主要有大气水淋滤、有机酸溶蚀和粘土矿物脱水作用。双清地区储层异常高孔带的深度下限为3 850m,这也是该区油气勘探的深度下限。(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08年03期)
双清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清蛋白血症(bisalbuminemia或alloalbuminemia)以血清蛋白质电泳时出现两条清蛋白(Alb)区带或2个Alb峰为特征,与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有关,也可能与遗传无关。1955年Scheurlen[1]首次报道双Alb血症,1957年Knedel[2]首次从遗传学角度明确双Alb血症。双Alb血症是由基因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清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王鑫.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有利储集相及孔隙度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4
[2].李江,陈露,陈欣,周健楠,王玫.北京地区一罕见双清蛋白血症家系报道[J].临床检验杂志.2012
[3].孟元林,王又春,姜文亚,张景军,刘德来.辽河坳陷双清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孔隙度演化模拟[J].古地理学报.2009
[4].吴巍.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成岩作用研究与有利储集相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09
[5].李娜.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及孔隙度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09
[6].孟元林,姜文亚,刘德来,牛嘉玉,孙洪斌.储层孔隙度预测与孔隙演化史模拟方法探讨——以辽河拗陷双清地区为例[J].沉积学报.2008
[7].孟元林,吴巍,姜文亚,刘德来,牛嘉玉.双清地区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