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说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小说,西方小说,小说理论,叙事美学
小说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顾明栋[1](2019)在《论中西小说理论的哲学和美学根基》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研究是当前的国际性课题,但是,小说理论的研究一般以西方的概念为指导,使用诸如摹仿说、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基本不关心非西方的小说理论,甚至视不合西方小说理论的创作方法为缺憾。因此,很有必要从比较的视角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概念性探索,审视其哲学和美学的基础。本文试图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下从比较的视角关注中西小说的基础性概念问题,从其与哲学的关联之处探索中西小说的美学基础。在将西方小说和中国小说的美学基础予以比较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小说美学是哲学的诗性表现,在中国传统中,是"道"在语言艺术层面上的诗性表现,在西方传统中是希腊哲学的"理念"及其变体通过摹仿而获得的诗性显现,在两大传统中都是融历史、哲学和诗歌为一体的叙事学存在。(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11期)
尔雅[2](2019)在《关于“重写”的哲学与小说学(评论)——评《暮色下的小红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下年轻的一代作家之间,哲学氛围空前浓厚。这篇取开头一句即题目的小说中,可以看到作者牛利利构建的这种双重身份和努力。一种另外的秩序,卡尔维诺在《哲学与文学》中指出:哲学家将存在的多样性简化为由普遍性概念之间关系构成的一张蜘蛛网,小说家则用具有名称、确定的形状、真实属性取代这份抽象。在抽象与具体、简单与复杂之间,作者给出一个词:重写。这是一篇探讨命名的小说,旨在命名一种存在,以词语的方式:以"重写",以"脱离上下文",在此之前是"他者、纯洁、轨迹、空白、散点透视……"。当小说的女主角如同《恶心》的主人公,注视着镜子里自己的脸的时候,在这一刻,对存在的思考就生发了。然后,小说讲述了一个不愿给出真实姓名的女人"小红帽",她有着不幸的童年、堪忧的身体和财政状况,在人世间无所谓地游荡、寻找自我的救赎方式。就"重写"一词所具有的救赎意味来说,是在一次聚会中,对喧闹的逃离重写这个无趣浮躁的夜晚,是发现怪癖可以(本文来源于《青海湖》期刊2019年08期)
倪学礼,张琪[3](2019)在《生命的“终极悖论”——张翎近期小说的哲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应该阐明,在‘终极悖论’的前提下,所有的存在范畴如何突然改变了意义。"[1]世界在根本层面是一个充满意义又无限荒谬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终极悖论"。伟大的小说家应以小说特有的方式揭示出在意义与荒谬间浮沉的人之存在的不同状态,这是有关人生永恒命题的体悟,也是对存在之根本意义的思考。张翎作为北美华文文学的扛鼎作家,不论是《雁过藻溪》中的人性扭曲与世事悲凉,还是《余震》中的满目疮痍与心灵救赎,抑或是《金山》中的沧桑历史与款款温情,都给人印象深刻,她的小说有(本文来源于《长江文艺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张紫漾[4](2019)在《从《死亡与指南针》看博尔赫斯小说的哲学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经典的玄学侦探小说,博尔赫斯的《死亡与罗盘针》在保留了传统侦探小说严谨的的特点的同时又加入了自身的哲思,再次深度地挖掘了哲学的"文学形式"。本文将从伦罗特的自由选择而确证的存在,世界的荒谬,时间与自我的关系来探寻博尔赫斯小说的哲学思想。(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8期)
李彦全,李庆生[5](2019)在《小说的哲学,哲学的小说——《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书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米兰·昆德拉的文字,至今仍然是令人炫目而困惑的,甚至难以令人把握。小说中处处用一条微弱,而几乎是不可说,不可视之线串起。故事在其中的地位,就好像议论文里为了自我辩白才会用上的例子一般,几乎每一个都被哲学概念与论述浸透。这使得这篇本来像维吉尔所写的牧歌一样温煦的文字,突然带上了某种苏格拉底在反驳弟子观点时才会显露上的狡黠与智慧的目光。这种目光震慑了读者,使他们丧失了从故事本身直接攀援而上去把(本文来源于《语文月刊》期刊2019年04期)
程旸[6](2019)在《弄堂里的生活哲学——王安忆小说人物的里外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54年到今天的六十五年,除去插队和徐州十年,王安忆在上海弄堂居住了五十多年。对一个作家来说,这个极其宝贵的生活素材宝库,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她小说创作的观念~①。如此看,弄堂生活哲学不光涉及作品人物,还暧昧曲折地折射着作家看世界和生活的角度。她在纵横交错的弄堂里发现了它,点燃了那些弄堂人物灵魂的火焰,似乎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种矛盾现象,是作家通过文学作品重新塑造世界时异于普通人的地方。(本文来源于《南方文坛》期刊2019年02期)
吕刚[7](2019)在《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的生命哲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揭示了极其深刻的生命哲理,即人应始终充满希望,并不断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要勇敢与命运抗争,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个人存在的价值,找到生存的根本意义。史铁生从人性心灵的视角讲述盲人与命运进行斗争、努力追求人生价值的励志故事,充分突出了其在创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从生命的悲怆、生命的诗性、生命的希望阐释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的生命哲学。(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莉沅[8](2019)在《赫勒日常生活哲学视野下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真正起源发展是明清时期。从"四大奇书"到《儒林外史》、《红楼梦》,小说艺术发展呈现出"日常美"的趋势。表现题材从着眼于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的国家大事到关注现实日常生活;描写人物从非凡的历代英雄怪杰到普通的平民百姓;创作意识从借历史演义到面对现实人生。总体上看其呈现出由宏大历史叙事回归人物个体和日常生活的特点,彰显日常生活的平凡之美。赫勒曾提出通过微观构建道德美学,由此观来,两者不谋而合。(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2期)
杨素梅,高寒[9](2019)在《试论列昂诺夫的森林哲学观——读《俄罗斯森林》及其哲理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当代作家列昂尼德·马克西莫维奇·列昂诺夫的长篇小说《俄罗斯森林》具有深刻的哲理内容,在今日更具有现实意义。作者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哲学思想,表达对现在和未来的高度责任感。他把俄罗斯人民的命运与森林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哲理的深度思考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问题。这部长篇小说是俄罗斯生态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保护大自然的宣言书。(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02期)
李然,温玉霞[10](2018)在《小说《我们》中的数学隐喻及其宗教哲学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扎米亚京的"反乌托邦"小说《我们》描述了一个一切以数学法则为准的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的一切问题都以数学方式得到解决。小说中的数学是一种指代性的隐喻,象征西方理性主义与科技文明。数学、科学理性作为西方社会的文化基因,具有普遍性、有限性、外在性的特征,如果人类社会将数学、理性视为终极真理,必然导致自身的异化与自由的丧失。在俄罗斯本土东正教背景下,小说以个体性、无限性、内在性观念对抗西方文明的上述特质。(本文来源于《西伯利亚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小说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下年轻的一代作家之间,哲学氛围空前浓厚。这篇取开头一句即题目的小说中,可以看到作者牛利利构建的这种双重身份和努力。一种另外的秩序,卡尔维诺在《哲学与文学》中指出:哲学家将存在的多样性简化为由普遍性概念之间关系构成的一张蜘蛛网,小说家则用具有名称、确定的形状、真实属性取代这份抽象。在抽象与具体、简单与复杂之间,作者给出一个词:重写。这是一篇探讨命名的小说,旨在命名一种存在,以词语的方式:以"重写",以"脱离上下文",在此之前是"他者、纯洁、轨迹、空白、散点透视……"。当小说的女主角如同《恶心》的主人公,注视着镜子里自己的脸的时候,在这一刻,对存在的思考就生发了。然后,小说讲述了一个不愿给出真实姓名的女人"小红帽",她有着不幸的童年、堪忧的身体和财政状况,在人世间无所谓地游荡、寻找自我的救赎方式。就"重写"一词所具有的救赎意味来说,是在一次聚会中,对喧闹的逃离重写这个无趣浮躁的夜晚,是发现怪癖可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说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顾明栋.论中西小说理论的哲学和美学根基[J].学术月刊.2019
[2].尔雅.关于“重写”的哲学与小说学(评论)——评《暮色下的小红帽》[J].青海湖.2019
[3].倪学礼,张琪.生命的“终极悖论”——张翎近期小说的哲学解读[J].长江文艺评论.2019
[4].张紫漾.从《死亡与指南针》看博尔赫斯小说的哲学主题[J].大众文艺.2019
[5].李彦全,李庆生.小说的哲学,哲学的小说——《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书评[J].语文月刊.2019
[6].程旸.弄堂里的生活哲学——王安忆小说人物的里外观察[J].南方文坛.2019
[7].吕刚.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的生命哲学思考[J].黑河学院学报.2019
[8].张莉沅.赫勒日常生活哲学视野下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9
[9].杨素梅,高寒.试论列昂诺夫的森林哲学观——读《俄罗斯森林》及其哲理小说[J].名作欣赏.2019
[10].李然,温玉霞.小说《我们》中的数学隐喻及其宗教哲学内涵[J].西伯利亚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