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剧论文-汪楷淇

佛教剧论文-汪楷淇

导读:本文包含了佛教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代佛教剧,禅净合流思想,结社念佛

佛教剧论文文献综述

汪楷淇[1](2018)在《浅论禅净合流思想对元代佛教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崇佛风气之盛莫过元代,虽然就元代戏曲创作而言,道教的影响远胜于佛教,但从戏曲中凸显宗教发展的时代特征来说,元代佛教剧中体现的"禅净合流思想",不仅使元代佛教剧在中国戏剧史中独树一帆,而且对宗教与戏曲相互关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35期)

崔慧慧[2](2015)在《元杂剧中的佛教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是中国戏曲大放异彩的时期,杂剧艺术日臻成熟,诸如公案、历史、婚恋、神仙道化等题材内容,丰富了元代的文化与世俗生活。宗教文化在元朝也发展到了繁盛时期。元朝统治者崇尚释师,佛教地位居于高位,扩大了戏曲创作者的创作范围,出现了众多的“神仙道化”剧目,而这一类题材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深入细致研究元代佛教剧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特质,特选取《元曲选》和《元曲选外编》中现存完整的以宣扬佛教思想的10部剧目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传统的案头阅读法为基础,从宗教文化角度对佛教剧的发展及其界定、主题思想、文化精神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叁部分构成,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主要确定佛教剧的划分标准和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并对佛教剧的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整理和爬梳。正文的第一章叙述元代佛教剧兴盛的原因,即统治者的崇佛政策和汉地佛教的崛起以及创作文人的心理状态为佛教剧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此外对佛教剧的发展流变做了简单的陈述。第二章着重分析佛教剧中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和普度众生的救世情怀在具体剧目中的体现。第叁章论述佛教剧中体现的众生平等的生命观和创作者恋世与愤世的现实批判的文化精神。第四章结合前后佛教剧的发展简单阐述对佛教剧的文学接受影响以及佛教止恶扬善的社会影响。(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郑传寅[3](2013)在《论元杂剧中的佛教剧》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中的佛教剧远比道教剧少,而且,当时政治地位最高的藏传佛教缺位,这与藏传佛教大多在宫廷活动而且不用汉语、杂剧作家大多为汉人有关。元杂剧中的佛教剧主要表现禅宗南宗曹洞、临济两个支派的生活,这与当时汉地的佛教生态大体一致。元杂剧佛教剧面向世俗大众,具有鲜明的游戏品格。(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李学清[4](2009)在《论元杂剧中的佛教剧》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中的佛教剧,是无杂剧中有关宗教剧的一种。元杂剧作家们借助佛教剧,宣扬佛教思想,展示佛教在元代的发展状况和佛教对元杂剧的影响,彰显出佛教剧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围绕元杂剧中的佛教剧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佛教剧产生于元代的原因、佛教剧对佛教思想的背离、佛道二教与度脱剧、佛教剧的价值。佛教剧产生于元代的原因。元杂剧中的佛教剧的产生,与元代法律存在漏洞有关。元统治者针对佛教和杂剧所制定的法律宽严不同,给佛教剧作家创作佛教剧提供了可乘之机。佛教剧对佛经本义的背离。以佛教思想为参照物,结合儒道思想,分析佛教剧所表现的因果报应思想表现为道教的神佛奖惩思想的表现、忍辱思想表现为儒家的复仇思想的表现,分析产生这种背离的原因,挖掘佛教剧的思想价值所在。佛教剧中的度脱剧。分析佛道之争和融合在度脱剧中的表现,进一步分析佛道之争和融合对度脱剧的影响。元杂剧中的佛教剧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揭露批判了元代重利轻义的世风,具有劝善戒恶的社会教化作用。佛教剧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佛教剧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反映了佛教在元代的发展状况。(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09-06-15)

姜涛[5](2008)在《论元曲佛教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认为佛教是元杂剧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存元杂剧中,有15种与佛教相关联。元曲佛教剧里,弘扬佛教普度众生、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救苦救难教化人心、佛教也爱国反抗外侮、佛寺成为了爱情圣地,反映了佛教宽容和追求和谐的思想。(本文来源于《长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赵杏根[6](2004)在《元初山西佛教剧二种》一文中研究指出吴昌龄杂剧《花间四友东坡梦》写知识分子入世与出世的矛盾,最终以出世思想胜利为结局,是元代知识分子入世思想幻灭、出世思想滋长的一种反映,这自然与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生存状态不佳的严峻现实有很大的关系。李寿卿《月明和尚度柳翠》以神仙度化剧的模式,宣扬了消除俗念、超越生死轮回的佛教思想。此剧又为后来的戏剧作家、小说作家所改编。(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佛教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代是中国戏曲大放异彩的时期,杂剧艺术日臻成熟,诸如公案、历史、婚恋、神仙道化等题材内容,丰富了元代的文化与世俗生活。宗教文化在元朝也发展到了繁盛时期。元朝统治者崇尚释师,佛教地位居于高位,扩大了戏曲创作者的创作范围,出现了众多的“神仙道化”剧目,而这一类题材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深入细致研究元代佛教剧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特质,特选取《元曲选》和《元曲选外编》中现存完整的以宣扬佛教思想的10部剧目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传统的案头阅读法为基础,从宗教文化角度对佛教剧的发展及其界定、主题思想、文化精神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叁部分构成,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主要确定佛教剧的划分标准和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并对佛教剧的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整理和爬梳。正文的第一章叙述元代佛教剧兴盛的原因,即统治者的崇佛政策和汉地佛教的崛起以及创作文人的心理状态为佛教剧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此外对佛教剧的发展流变做了简单的陈述。第二章着重分析佛教剧中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和普度众生的救世情怀在具体剧目中的体现。第叁章论述佛教剧中体现的众生平等的生命观和创作者恋世与愤世的现实批判的文化精神。第四章结合前后佛教剧的发展简单阐述对佛教剧的文学接受影响以及佛教止恶扬善的社会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教剧论文参考文献

[1].汪楷淇.浅论禅净合流思想对元代佛教剧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8

[2].崔慧慧.元杂剧中的佛教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3].郑传寅.论元杂剧中的佛教剧[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

[4].李学清.论元杂剧中的佛教剧[D].新疆师范大学.2009

[5].姜涛.论元曲佛教剧[J].长治学院学报.2008

[6].赵杏根.元初山西佛教剧二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标签:;  ;  ;  

佛教剧论文-汪楷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