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实验中有毒废弃物处理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杜凯欣[1](2020)在《在广州镇属初中开展生物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常用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形式,能很好的锻炼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本研究主要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践法对初中生探究性学习与科学探究能力进行了调查、实验与分析。以新课标为标准,基于广州镇属中学的教学环境与资源,使用历年来与生物探究相关的《关于学生的生物学习态度和兴趣》、《初中学生对生物探究的态度及认识调查问卷》、《生物学兴趣与探究式实验课程的接受度调查问卷》、《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问卷》、《探究性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测评》的这五份问卷,对广州镇属中学的学生开展调查。本研究主要以讲授法、实验法、科学史、课外实践这四种新课教学模式来构建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课型,以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材为例,并将这四种教学模式与实践演练课课型结合,其流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探究性学习对广州镇属初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对生物更感兴趣。而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养成好习惯,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究性学习对课堂教学效果也有较好的提升。探究性学习,可以丰富课堂的形式,在自主探究中,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对于较难以理解知识点或者内容,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后,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几点建议:⑴探究性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⑵了解探究性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匹配;⑶同一探究性学习内容不宜反复出现;⑷了解学生的学情后,再决定是否开展探究性学习;⑸倡导探究性学习,落实实践。总之,传统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对于广州镇属中学的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均有益处。但两者对比,更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效果,还是要开展探究性学习。
丁乔[2](2020)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习评价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为例》文中提出新时代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是对人才有更高期待的时代,因此“核心素养”概念应运而生。着力加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指南针,指引着学科教学的方向。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落实初中生核心素养应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宗旨。学习评价正是衡量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情况的有效途径,发挥着促进素养发展的功能。本研究选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册》教材,从深入分析高中新课标(2017年版)与初中课标(2011年版)入手,积极优化以理解性学习六个维度为基础的研究框架,努力创设以真实-复杂情境为载体的评价路径,统筹提炼以更哲学、更上位为核心的基本问题,试图将学生的隐性素养转化为外显行为从而进行评估。为考量“落实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习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本研究以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为例进行实际教学应用,将问题清单、教师访谈等具体数据作为分析的依据,并对实践结果进行多维度更全面的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落实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内化知识、强化隐性科学态度、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在多个维度的水平均有提升,证明教师将评价体系融入教学中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将评价学生标准从单一化变为多元化更能客观、全面、深度的测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徐妞[3](2019)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文中认为工业化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解决环境问题,新的化学化工理念——绿色化学,应运而生。高中化学新课标和高中教材中都体现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绿色化学理念的提出为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更符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所以,绿色化学进入教育领域是一种必然。目前,我国的绿色化学教育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但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能够借鉴的经验相对较少,按新课改的要求发挥绿色化学教育的价值和功能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个崭新的课题。本研究讨论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探索了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相关问题以及培养高中生绿色化学理念和环保意识的教学策略,以增强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可实施性。首先,以问卷的形式,对开封、周口、郑州的高一阶段学生和教师实施调查,学生方面,了解高中生对绿色化学的认知程度、实验处理情况以及生活中的环保行为情况;教师方面,了解教师对绿色化学的认知程度、绿色化学教育的现状以及教师对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中生对绿色化学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从环保行为的反馈,总体上高中生的环保意识较强,但部分学生的绿色观念需要进一步提升;绿色化学教学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但由于升学等压力使隐含在教材中的绿色化学素材没有被充分挖掘,教师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意识较弱。其次,本文通过认真分析学习国内外有关绿色化学教育研究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成果,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内容,按照实验相关要求,基于调查结果中发现的绿色化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构建课堂渗透、实验渗透、化学史渗透、课外活动渗透的教学策略。再次,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讨论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教学步骤,实现教学策略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的运用,以突出环境保护的《二氧化硫的性质与用途》和《氨》为例,制定出实践案例。最后,在开封A中学高一年级进行教学实践,并对教学实践进行后测,以绿色化学专题和综合题的形式检测绿色化学教学效果,通过实验班实验前后成绩的对比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对比,说明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绿色化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树立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并且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该教学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绿色环保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贡献,同时丰富了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为高中化学老师提供一些教学思路。
郭佳平[4](2019)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习评价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为例》文中指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明确提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要求,然而如何评定和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过去的评价大多是根据试卷的成绩评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成绩的高低并不能评定学生的能力及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为了真正的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评价体系的改革即为改革的核心问题。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复杂情境问题的设置,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为例高度凝练出有机化学的核心概念“结构决定性质”,并以每课时为小单位设置教学目标及具有复杂情境的内容问题,并借助威金斯的理解性学习的六大维度为工具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完成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利用理解性学习的六大维度可以更好的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在六大维度下设置多个情境问题。情境问题的设置中包含了生活情境,观念情境,社会时事情境,复杂问题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5大类,是当前新课程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新思路,将学生隐形的观念、情感与思维通过情境性问题而外显化,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刘娜[5](2018)在《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的设计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教育需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个核心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信息时代,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挑战,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世界课程改革聚焦到学习方式的变革。当前化学教育的现状是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的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学中,通过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基于生活社会中真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逐步习得知识、技能、关键品格,打破过于单一的注重知识记忆的学习现状。本研究对化学研究性学习作出了界定:就其本质是化学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学习化学转向“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化学,以解决化学问题盘活知识、方法和情感。本研究首先构建了研究性学习的整体理论框架,梳理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流程、研究性学习开发的策略(包括选题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本文提炼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如联系实际原则、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等;提炼了评价策略,如基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评价、多元化评价等。在上述理论构想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开发了一定数量的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如实验室重金属废弃物的毒性探究及污染处理、工厂水污染问题的实证研究、创新实验装置设计——证明同温同压等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其体积相同,开发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综合性、可推广性。案例的开发围绕研究背景、实施过程、研究成果、反思感悟展开。最后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探讨了化学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炼了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策略(基于学生兴趣、联系社会生活、渗透德育、鼓励跨学科等)。本研究对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障碍点进行了审视,并提出了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对策:变革教师观念、评价制度、社会文化。综合实践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和实施的难点,结合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一定程度破解研究性学习缺乏指导教师和研究时间的困境。本研究开发的案例和总结的策略对解决当前化学教育中讲授占主导的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其他教师结合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研究性学习常态化实施有现实意义。笔者边研究边撰写日志,形成微成果,探索出的“撰写研究日志”,并通过信息手段分享的方法希望能对一线教师开展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胡君[6](2014)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实验部分解读》文中研究指明着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形成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缜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是的价值观。将2012年沪教版化学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的实验
李春兰[7](2013)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地方资源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文中指出高速发展的世界经济给人类社会提供了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空间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被重视。目前,环境教育被世界各国视为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高中生的素质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刻不容缓,意义重大。而且高中化学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符合我国教育的现状和社会需求。目前,我国正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这正好为环境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契机。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并阐述了环境、环境问题、环境教育等概念,以及环境教育及其途径、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环境教育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概述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素养的目标、所遵循的原则(区域重点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原则、示范性原则、实践参与性原则)和采用的方法(讲授法、材料阅读法、实验法、角色扮演法、环境考察法);第四部分为新课程理念下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学生环境素养的实践研究,主要从化学新课程理念、乌海市环境资源概况、基于地方资源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结合真实素材,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实地考察提高环保意识、开展课外活动延伸环境教育、开发校本课程实施环境教育、通过化学习题进行环境教育、利用专题讲座开展环境教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五部分列举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案例(校本课程:废旧电池的处理、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六部分为对本课题的反思。
周蕻[8](2007)在《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已在全国部分省市展开,甘肃省也将从2008年开始,在全省普通高中推广实施,而研究性学习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的生长点,有许多问题还都存在争议,比如研究性学习究竟是什么样的课程?它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居于什么位置?它如何改变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如何处理好与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学校一级如何有效地创造性地实施这种课程?等等。作为一名兼职中学教务管理的生物教师,正是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不把结论告诉学生,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部分呈现出来的。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为了切实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本文就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本课题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在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笔者组织开展了高中生物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从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实践体验阶段、研究成果的表达和交流阶段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等四个方面作了实践探索,从“学习主动性、自信心、潜能”“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自信心和学习潜能,增强学生对于生物的情感,树立科学的生物学观点,加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认识。2.研究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学生的生物学习方式,提高了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习与实践能力和质疑与创新能力。3.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将合作技能应用到学习中和生活中。通过将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高中生物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生物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势在必行。
郭传恩[9](2006)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研究性学习这种旨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理念倍受教育界青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和亮点。作者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经验,根据研究性学习理论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实践。探讨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模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主要的工作有:1、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对研究性学习产生的背景和目前在化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2、通过查阅文献和调研活动,综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基本特点和教师定位等基本理论。3、以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对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辨证的反思,分析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设计了问题研究模式和课题研究模式并分别进行了教学实践,列举了一些成功的案例。4、以教学实践和调查问卷为基础,对研究性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研究性教学具有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等优点,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
高卫[10](2005)在《中学化学新课程理念下实验教学功能的探索》文中认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由此说明,化学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认识论、方法论、教学论三个方面探索了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旨在增强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改革现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建立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能,为中学化学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发挥作用。
二、化学实验中有毒废弃物处理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实验中有毒废弃物处理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在广州镇属初中开展生物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镇属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现状 |
1.1.2 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探究性学习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探究性学习在国内的应用综述 |
1.2.2 探究性学习在国外的应用综述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问卷调查法 |
1.6.3 访谈法 |
1.6.4 实践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镇属中学 |
2.1.2 探究式教学 |
2.1.3 课型 |
2.2 理论依据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动机理论 |
第三章 广州镇属中学的生物探究性学习现状调查 |
3.1 调查内容 |
3.1.1 调查的预测试 |
3.1.2 问卷调查 |
3.1.3 教师访谈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教师访谈 |
3.2.2 问卷分析 |
3.3 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
3.3.1 存在的问题 |
3.3.2 应对的措施 |
第四章 广州镇属中学生物探究性学习实践研究 |
4.1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
4.2 课型的建构 |
4.3 教学方法的分类 |
4.3.1 理论新课 |
4.3.2 实践环节 |
4.4 探究性学习素材筛选与相应教学方法的选择 |
4.5 实验目的和对象 |
4.6 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具体案例及分析 |
4.6.1 理论新课教学案例及分析 |
4.6.2 实践环节教学案例及分析 |
4.7 实证研究结果和分析 |
4.7.1 实验后学生生物成绩的比较 |
4.7.2 实验后优良率、及格率的比较 |
4.7.3 实验研究前、后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差异性比较 |
4.7.4 实验研究前、后学生探究能力差异性比较 |
4.8 教学反思 |
4.8.1 教师访谈与分析 |
4.8.2 学生访谈与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广州镇属中学的学生探究能力的影响 |
5.1.2 探究性学习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
5.2 讨论 |
5.3 建议 |
5.3.1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建议 |
5.3.2 利用探究性学习培养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建议 |
5.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的生物学习态度和兴趣调查问卷 |
附录2 初中生对生物探究态度与认识调查问卷 |
附录3 生物学探究式实验课程的接受度调查问卷 |
附录4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问卷 |
附录5 探究性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测评 |
附录6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考试卷 |
附录7 八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
附录8 学生孢子印作品集 |
致谢 |
(2)落实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习评价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2 核心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2 文献综述 |
3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
3.3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3.4 价值澄清理论 |
4 评价体系的设计 |
4.1 理论模型的构建 |
4.2 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示例 |
5 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
5.1 设计单元基本问题 |
5.2 促进学生理解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设计 |
5.3 融入情境性问题的教学活动 |
5.4 教学结果及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学实录 |
附录2 教师访谈 |
附录3 第六单元问题清单 |
致谢 |
(3)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利于课程理念的落实 |
1.2.2 有助于环保意识的提高 |
1.2.3 有助于绿色社会的建立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现状反思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2 理论依据与核心概念界定 |
2.1 理论依据 |
2.1.1 “建构主义”理论 |
2.1.2 “生活教育”理论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2.1 绿色化学 |
2.2.2 绿色化学教育 |
3 绿色化学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
3.1 问卷 |
3.1.1 问卷设计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目的 |
3.2 数据分析 |
3.2.1 学生问卷分析 |
3.2.2 教师问卷分析 |
3.3 调查结果 |
4 绿色化学教育现状问题浅析 |
4.1 教师绿色化学知识的欠缺 |
4.2 绿色化学教学方式单一 |
4.3 高考制度成为渗透瓶颈 |
4.4 绿色化学教学策略有待完善 |
5 教学策略 |
5.1 策略构建依据 |
5.1.1 课标内容分析 |
5.1.2 教材内容分析 |
5.1.3 实验内容要求 |
5.2 课堂渗透 |
5.2.1 教材绿色素材的挖掘 |
5.2.2 化学化工实例的应用 |
5.3 实验渗透 |
5.3.1 实验微型化 |
5.3.2 实验封闭化 |
5.3.3 实验合并化 |
5.3.4 减少对玻璃仪器的依赖 |
5.3.5 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 |
5.4 化学史渗透 |
5.5 课外活动渗透 |
5.5.1 主题班会 |
5.5.2 能力测试 |
5.5.3 实地调查 |
6 案例设计及实践 |
6.1 教学步骤 |
6.2 案例设计 |
6.2.1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用途》教学设计 |
6.2.2 《氨》教学设计 |
6.3 实践 |
6.3.1 实践过程 |
6.3.2 实践结果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落实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习评价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 |
1.5.1 研究的重点 |
1.5.2 研究的难点 |
2 关键概念界定和相关研究综述 |
2.1 关键概念界定 |
2.1.1 化学核心素养 |
2.1.2 理解性学习 |
2.1.3 理解性学习评价设计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2.2.2 学习评价的研究现状 |
2.3 理解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
2.3.1 国外理解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理解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
2.3.3 本模块的教学研究现状 |
3 理论依据 |
3.1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3.2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4 价值澄清理论 |
4 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 |
4.1 理论模型的构建 |
4.1.1 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 |
4.1.2 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
4.1.3 学习评价体系设计的特征 |
4.1.4 理解性学习评价标准的内涵 |
4.2 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示例 |
4.2.1 学习评价情境的设计 |
4.2.2 核心概念的提炼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
4.2.3 评价建议 |
4.2.4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示例 |
4.3 学习评价体系的专家意见征询 |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学习评价体系对理解性学习的体现 |
5.1.2 学习评价体系对核心素养的体现 |
5.1.3 学习评价问题的设计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羧酸》教学设计 |
附录2 理解性学习评价体系专家评审意见单 |
致谢 |
(5)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时代发展的需要 |
1.2 世界课程改革共同的关注 |
1.3 当前化学教育存在不足 |
2 文献综述 |
2.1 研究性学习文献综述 |
2.2 化学研究性学习文献综述 |
3 研究目的、任务、方法和思路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任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思路 |
4 研究的理论构想 |
4.1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
4.2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
4.3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
4.4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
4.5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流程 |
4.6 研究性学习的开发策略 |
5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的开发 |
5.1 从学科问题出发开发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 |
5.2 从学科间问题出发开发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 |
5.3 从生活问题出发开发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 |
5.4 从社会问题出发开发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 |
6 教学效果与评价 |
6.1 获奖教学案例等研究成果 |
6.2 学生访谈 |
6.3 问卷调查 |
7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建议 |
7.1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建议 |
7.2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 |
7.3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推进的几个关键性思考 |
8 反思与展望 |
8.1 反思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
致谢 |
(6)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实验部分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紧贴新课标, 凸显实验重要性 |
二、删除、变更实验, 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 |
三、增加绿色化学文字表述, 渗透环保意识, 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
四、增加实验活动的文字表述, 注重实验过程对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帮助 |
(7)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地方资源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环境教育,一个全世界关注的热点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1.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环境 |
1.3 环境问题 |
1.4 化学与环境问题 |
1.5 环境教育及其主要途径 |
1.5.1 环境教育的概念 |
1.5.2 中学环境教育的途径 |
1.6 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 环境教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2.1 环境教育的发展 |
2.1.1 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 |
2.1.2 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 |
2.2 国外环境教育的状况 |
2.3 国内环境教育的状况 |
3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素养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
3.1 目标 |
3.2 原则 |
3.2.1 遵循科学性原则 |
3.2.2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3.2.3 遵循实践参与性原则 |
3.2.4 遵循示范性原则 |
3.2.5 遵循区域重点性原则 |
3.3 方法 |
3.3.1 讲授法 |
3.3.2 材料阅读法 |
3.3.3 实验法 |
3.3.4 环境考察法 |
3.3.5 角色扮演法 |
4 新课程理念下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学生环境素养的实践研究 |
4.1 化学新课程理念 |
4.2 乌海市环境资源概况 |
4.2.1 乌海市资源状况 |
4.2.2 乌海市环境现状 |
4.3 基于地方资源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 |
4.3.1 结合真实素材,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 |
4.3.2 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 |
4.3.3 实地考查,增长环保意识 |
4.3.4 开展课外化学活动延伸环境教育 |
4.3.5 利用专题讲座开展环境教育 |
4.3.6 通过化学习题进行环境教育 |
4.3.7 开发校本课程实施环境教育 |
5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案例 |
5.1 案例一:硫和氮的氧化物 |
5.2 案例二 |
5.3 案例三 校本课程:废旧电池的处理 |
6 反思 |
6.1 教育效果 |
6.2 存在的问题 |
6.3 解决办法 |
6.3.1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端正对高中环境教育的态度 |
6.3.2 提高化学教师自身的环境素质 |
6.3.3 建立教育目标评价体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环境知识竞赛试题 |
附录 2:关于中学生废旧电池回收的调查报告 |
附录 3:问卷调查 |
附录 4:与环境教育有关的习题 |
(8)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综述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渊源及发展 |
1.3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简介 |
1.3.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
1.3.2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辨析 |
1.3.3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
1.3.4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
1.3.5 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
1.4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价值定位 |
1.4.1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
1.4.2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 |
2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2 研究思路的确定 |
2.3 研究方法 |
2.3.1 研究对象 |
2.3.2 实验变量 |
2.3.3 具体研究方法 |
2.3.4 实验流程 |
2.4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 |
2.4.1 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
2.4.2 指导学生选题 |
2.4.3 指导学生开题 |
2.4.4 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要注意的问题 |
2.5 实践体验阶段 |
2.5.1 相关理论研究与文字信息资料搜集 |
2.5.2 调查研究 |
2.5.3 实验 |
2.5.4 分析、归纳与整理资料 |
2.6 表达和交流阶段 |
2.6.1 研究成果的表达 |
2.6.2 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
2.7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
2.7.1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 |
2.7.2 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评价 |
2.7.3 对研究性学习个人的评价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学习主动性、自信心、潜能分析 |
3.2 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分析 |
3.3 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分析 |
4 结论与思考 |
4.1 结论 |
4.2 思考 |
结束语 |
附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9)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研究性学习综述 |
(一) 引言 |
(二)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
二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 |
(一)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
1. 研究性学习——一种学习方式 |
2. 研究性学习——一门必修的课程 |
(二) 研究性学习概念探析 |
1. 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联系 |
2. 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区别 |
(三)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四)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
(五)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
1.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失去了对知识的垄断 |
2. 研究性学习给广大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
3.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
三 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
(一)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反思 |
(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
1. 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要求 |
2. 初中化学实验设置的分析 |
(三)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 |
1. 课堂上化学实验的研究性学习——问题探究模式 |
2. 课外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模式 |
四 研究性教学效果评价 |
(一)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 |
(二) 研究性学习效果评价 |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
4.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树立了科学价值观 |
5.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三)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再思考 |
1. 教师的困惑 |
2. 时间的限制 |
3. 评价体系不完善 |
4. 选好研究性学习的题目 |
5. 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10)中学化学新课程理念下实验教学功能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问题的提出 |
2. 本项研究的目的、任务、方法 |
2.1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2.2 化学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
2.3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科学探究的主要表现形式 |
3. 北学实验教学功能的研究 |
3.1 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 |
3.1.1 化学实验有丰富人的感性认识的功能 |
3.1.2 化学实验能为学生认识化学概念和理论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
3.1.3 化学实验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
3.2 化学实验的方法论功能 |
3.3 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 |
3.3.1 化学实验的动机功能 |
3.3.1.2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
3.3.2 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化学学习方式 |
3.3.3 化学实验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
3.3.3.1 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
3.3.4 化学实验是落实科学素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
3.3.5 化学实验的环保教育功能 |
3.3.5.1 加强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
3.3.5.2 在化学实验中开展环保教育的方法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化学实验中有毒废弃物处理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在广州镇属初中开展生物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D]. 杜凯欣. 广州大学, 2020(02)
- [2]落实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习评价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为例[D]. 丁乔.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3]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D]. 徐妞. 河南大学, 2019(01)
- [4]落实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习评价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为例[D]. 郭佳平.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5]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的设计与实践[D]. 刘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6]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实验部分解读[J]. 胡君.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4(12)
- [7]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地方资源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D]. 李春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01)
- [8]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D]. 周蕻. 西北师范大学, 2007(07)
- [9]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初探[D]. 郭传恩. 山东师范大学, 2006(09)
- [10]中学化学新课程理念下实验教学功能的探索[D]. 高卫. 云南师范大学, 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