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区域资本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本配置效率,区域资本流动,面板数据回归
跨区域资本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朱亚男[1](2018)在《区域资本流动对资本配置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任何区域的实体经济发展都需要资本的支持和参与,资本是扩大社会再生产的关键动力和源泉,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财富积累的重要因素。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量的不断增加和扩张上,更体现在配置效率的持续提升和优化上。因此,资本通过不同的渠道和路径进行流动和配置,以期实现自身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充分发挥自身的绩效和功能。而当今我们国家也正处于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资源的稀缺性也表现地尤为突出,因而,提升资本的配置效率,淘汰落后产能,无疑会加快转变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并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整体的经济实力。要想提升整体的资本配置效率和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需要统筹和协调各个区域的均衡发展,但是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国家财政、产业政策的倾斜,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因而合理地分配东部、西部、中部的资本并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已成为近年来经济领域讨论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本文以我国29个省份2006-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并将这29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叁大区域,运用Jeffrey Wurgler在2000年提出的弹性系数法计算国家层面、区域层面以及省际层面的资本配置效率,并研究区域资本流动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从2006年到2015年这十年间,我国整体的资本配置效率呈现波动变化的状态,整体上很不稳定;其中东部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在国家层面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因素中,银行金融中介的资本流动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有负向影响,代表直接融资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总筹资额,体现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动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作用,有较显着的正相关性,票据市场的资本流动对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外商投资的资本流动也有利于提升区域的资本配置效率,地区国有化程度对资本配置效率有负面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越高,城镇化水平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同时,从东部区域来看,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动,外商投资的资本流动,财政渠道的资本流动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银行金融中介的资本流动,票据市场的资本流动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为负向,国有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对资本配置效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从中部区域来看,具体的影响因素较少,国有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对资本配置效率有显着的负向影响。从西部区域来看,银行金融中介的资本流动、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动以及外商投资的资本流动对资本配置效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财政渠道的资本流动和票据市场的资本流动促进了整体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国有化程度、城镇化水平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会阻碍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对此,本文针对不同区域,从资本市场,财政政策,外商投资,国有投资比例,教育发展水平,城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同角度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统筹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提升国家整体资本配置效率。(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9)
李威毅[2](2018)在《区域金融风险对区域资本流动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经济学和区域经济领域的研究中将其视为带动经济增长的蒸汽机。资本的存量大小及使用效率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会改变一个地区的资本存量大小,影响其使用效率,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引起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据新古典理论的研究结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是由经济发达国家流向经济欠发达国家,遵循这一逻辑,资本在一个国家内部的流动也应该由发达地区流向相对落后的地区。然而在大部分对我国内部省域之间的资本流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区域资本流动主要是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向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一现象与新古典理论的预期截然相反,而这样的资本流动现状更加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这种资本流动的”卢卡斯悖论”现象应当引起重视。现有的研究文献在研究我国区域资本流动的方向时,大多是从资本追逐高回报率的角度进行解释,即资本逐利角度,然而风险也是影响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一个地区的金融风险,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更为直接。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引起资本流动的主导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单一的政府部门主导逐渐扩大到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及个体,其中还包括一些国外投资机构和投资商,资本流动渠道越来越多样。那么不同的渠道下的资本流动应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反应是否相同呢?对待区域金融风险的反应是规避还是追逐?在我国的东中西叁大区域间有没有差异?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探究区域金融风险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首先通过对区域资本流动主要渠道分析,将我国区域资本流动分为以国内金融口径和外资口径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资本流动和以财政口径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资本流动;然后运用熵值法构建区域金融风险综合评价指数,测度我国各省份金融风险状况,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风险呈现“西高东低”的局面;基于2005-2015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叁个回归模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金融风险与叁口径下的区域资本流动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市场主导型资本流动与区域金融风险呈负相关,政府主导型资本流动与区域金融风险无相关关系,即市场主导型资本流动对区域金融风险是规避态度,而政府主导型资本流动和区域金融风险无线性相关关系。从回归系数可看出,外资口径的资本比国内金融口径的资本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反应更剧烈,即厌恶程度更高。我国区域资本流动的总趋势是市场主导型资与政府主导型资本流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市场主导型资本流动的规模要比政府主导型的大很多,因此我国区域资本流动的流向最终由市场主导型流向决定。所以我国区域金融风险加剧了资本由西向东流动的走势。本文基于此对我国区域资本流动存在的“卢卡斯悖论”进行了区域金融风险角度下的解释。文章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的基础上,为缩小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8)
王喜[3](2018)在《FDI流入下中国区域资本流动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Feldstein-Horioka方法,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测度考虑FDI以后的区域资本流动情况。结果表明:2004~2015年间,我国区域资本流动程度较高。叁个地区比较表明:东部地区的区域资本流动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资本流动程度也高于中部地区。(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陈韦嫚[4](2016)在《区域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区域经济差距较大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建立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在经济发展中,资本流动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如何正确认识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解决资本流动和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环渤海经济区叁省(河北、辽宁和山东)为例,运用采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以及经验总结的研究方法,分析环渤海经济区资本流动情况、经济增长情况及其二者的关系,利用实证分析发现叁省区域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制约条件,并提出关于该区域的发展战略建议。环渤海经济区是我国的第叁大经济发展区域,深入探索分析其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影响因素、未来方向等,不仅对区域的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我国整体经济协调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环渤海经济区的叁个省的资本流动要素的现状、特征、规律、成因等,发现环渤海经济区在财政收入与支出、固定资产投资、FDI、银行存款与贷款余额五个的资本流动要素均存在区域差异,并通过分析经济结构和外资利用情况,发现各省经济的发展呈现较大差异。另外,利用二十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的实证检验证明:叁个省份的资本流动对其经济增长均有显着的带动影响,其中财政预算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另外,资本流动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总之,整体来说,当前我国环渤海地区各个省份量化出的资本流动数据显示其能很好的促进当地的区域经济增长,不仅如此,综合指标同样反映出资本流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区域差异性,其作用大小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王喜,蒋薇薇[5](2016)在《财政分权对区域资本流动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流动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基础设施建设、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以及地方政府的"攫取之手"分析财政分权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机理,并利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和区域资本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抑制了区域资本流动,有必要通过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来缓解其负面效应,以促进区域资本流动和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改革与战略》期刊2016年04期)
孙凯,苏剑[6](2016)在《基于我国区域资本流动的Feldstein-Horioka之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对于资本流动性的测算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计算Feldstein-Horioka方程的投资储蓄系数,如果该系数较小,就认为资本流动性较大。本文应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我国西部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前后两个时期的对比、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在同一个时期的对比,发现当资本流动性增大的时候,投资储蓄系数不是减少,而是增大。这说明我国出现了国外所说的Feldstein-Horioka之谜现象,它意味着我国上述常见的测算资本流动性大小的方法可能存在错误。(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6年01期)
许周港,柳江[7](2015)在《中国区域资本流动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确调节区域资本流动以促进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已成为当前许多学者致力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引起资本流动的原因、资本流动的规律、资本流动配置效率,以及资本流动对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进而发现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动态分阶段的研究、定量研究及空间关联特征等发面的不足。从动态分阶段研究入手,引入地方政府异质性、干预行为差异化以及政府间策略性交互关系等因素,尝试从区域资本流动空间关联角度构建一个我国区域非平衡发展的经济学模型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将是我们今后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孙凯,任丽明[8](2014)在《对我国区域资本流动Feldstein-Horioka之迷的再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学者在应用Feldstein-Horioka测度衡量资本流动性大小时,往往默认流动性越大,储蓄留存系数越小,很少有人检验这一理论假设在现实中是否正确。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误差修正模型,通过我国西部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前后两个时期的对比、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在同一个时期的对比,发现当资本流动性大的时候,储蓄留存系数不是小,而是大,从而得到与国外大量同类研究相同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4年32期)
李惠惠,袁丹[9](2014)在《区域资本流动对广西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我国广西省1995~2011年的经济数据研究广西省五个指标与广西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并通过其他基本检验来检验模型的合理性与结论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同样是资本流动变量,但是对GDP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4年14期)
王曦,杨扬,余壮雄,陈中飞[10](2014)在《中央投资对中国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地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剖析了中央投资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包括"资本增量效应"和"互补替代效应";并基于1997—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以上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中国大部分省份而言,中央投资对进入地的资本产生了"挤入效应",但是对北京、内蒙古、黑龙江、青海和新疆产生了"挤出效应",对天津的影响为中性;"挤入效应"与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正相关;内蒙古、黑龙江、青海和新疆等地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在于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中央投资抢夺了地区资本的投资机会,而北京和天津主要由于政府投资过量。该研究对确定中央投资的区域投资方向和反思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所启示:在保障投资效率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高"挤入效应"地区的中央投资;应控制对北京、天津的政策性投资规模;若忽略了对西部地区市场软环境的培育,中央投资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负面作用,这意味着在这些地区"改革"应先行于"投资"。(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期刊2014年04期)
跨区域资本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资本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经济学和区域经济领域的研究中将其视为带动经济增长的蒸汽机。资本的存量大小及使用效率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会改变一个地区的资本存量大小,影响其使用效率,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引起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据新古典理论的研究结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是由经济发达国家流向经济欠发达国家,遵循这一逻辑,资本在一个国家内部的流动也应该由发达地区流向相对落后的地区。然而在大部分对我国内部省域之间的资本流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区域资本流动主要是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向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一现象与新古典理论的预期截然相反,而这样的资本流动现状更加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这种资本流动的”卢卡斯悖论”现象应当引起重视。现有的研究文献在研究我国区域资本流动的方向时,大多是从资本追逐高回报率的角度进行解释,即资本逐利角度,然而风险也是影响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一个地区的金融风险,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更为直接。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引起资本流动的主导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单一的政府部门主导逐渐扩大到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及个体,其中还包括一些国外投资机构和投资商,资本流动渠道越来越多样。那么不同的渠道下的资本流动应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反应是否相同呢?对待区域金融风险的反应是规避还是追逐?在我国的东中西叁大区域间有没有差异?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探究区域金融风险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首先通过对区域资本流动主要渠道分析,将我国区域资本流动分为以国内金融口径和外资口径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资本流动和以财政口径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资本流动;然后运用熵值法构建区域金融风险综合评价指数,测度我国各省份金融风险状况,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风险呈现“西高东低”的局面;基于2005-2015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叁个回归模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金融风险与叁口径下的区域资本流动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市场主导型资本流动与区域金融风险呈负相关,政府主导型资本流动与区域金融风险无相关关系,即市场主导型资本流动对区域金融风险是规避态度,而政府主导型资本流动和区域金融风险无线性相关关系。从回归系数可看出,外资口径的资本比国内金融口径的资本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反应更剧烈,即厌恶程度更高。我国区域资本流动的总趋势是市场主导型资与政府主导型资本流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市场主导型资本流动的规模要比政府主导型的大很多,因此我国区域资本流动的流向最终由市场主导型流向决定。所以我国区域金融风险加剧了资本由西向东流动的走势。本文基于此对我国区域资本流动存在的“卢卡斯悖论”进行了区域金融风险角度下的解释。文章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的基础上,为缩小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区域资本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朱亚男.区域资本流动对资本配置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8
[2].李威毅.区域金融风险对区域资本流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8
[3].王喜.FDI流入下中国区域资本流动差异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
[4].陈韦嫚.区域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6
[5].王喜,蒋薇薇.财政分权对区域资本流动影响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
[6].孙凯,苏剑.基于我国区域资本流动的Feldstein-Horioka之谜分析[J].上海金融.2016
[7].许周港,柳江.中国区域资本流动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
[8].孙凯,任丽明.对我国区域资本流动Feldstein-Horioka之迷的再考察[J].商业时代.2014
[9].李惠惠,袁丹.区域资本流动对广西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4
[10].王曦,杨扬,余壮雄,陈中飞.中央投资对中国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