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段接收系统论文-杨跃华

波段接收系统论文-杨跃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段接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波段,双矩阵架构

波段接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杨跃华[1](2019)在《L波段双矩阵架构卫星接收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讲述L波段矩阵的技术架构和技术特点,并在单矩阵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L波段双矩阵架构的卫星接收调度系统,并对L波段矩阵和跳线盘进行测试和分析,其结果对实际的运维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广播与电视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陈勇,王冰[2](2018)在《一种X波段宽带接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一种接收系统设计。该接收系统采用4通道干涉仪获取目标方位信息。通过优化接收系统的设计方案,对接收系统动态、增益、噪声系数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接收机实测指标说明该接收机具有灵敏度高、测向精度高、截获概率大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火控雷达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胡滨,肖建波[3](2018)在《光传输在L波段卫星接收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光传输技术迅速发展,在信息传输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光传输的方式来传输L波段信号解决了传统电缆短距离传输的诸多弊端。相对于传统的电缆传输来说,光传输系统在L波段信号传输中具有更多优势,特别是智能化的光传输系统管控性更强、传输效果更好。因此,OE-LB(光电转换-L波段传输)的中频信号传输模型在很多电视台都得以推广应用。本文结合贵州广播电视台在L波段信号通过光传输系统设计应用为实例,以功能稳定性、传输效率、冗余备份等方面为要点,对OE-LB系统的信号转换、传输设计和流程监控的具体内容作详细介绍。(本文来源于《广播与电视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叶飞,银莲,王志伟[4](2018)在《L波段探空雷达接收系统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L波段雷达接收系统故障案例,结合雷达天控单元、终端单元、探空通道单元和发射显示单元等组成部分,按照探空雷达接收系统信号流程,通过对雷达关键部位的电信号和脉冲波形进行测试,详细阐述了故障排查过程和雷达参数测试方法,并进行了归纳总结,对L波段雷达故障排查维修具有一定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气象》期刊2018年01期)

吴志华,王生旺,汪名峰,刘文其,赵毅[5](2017)在《深空测控系统X波段低温接收组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探月工程及火星探测等深空测控的需求,开展具有极低噪声和发射频率功率强抑制双重要求的X波段低温接收组件的研制。采用隔热技术和阻抗匹配技术实现了隔热传输线从常温(300K)到低温(12K)的良好隔热和极低损耗;采用超导滤波器实现低的引入噪声的同时实现对发射频率的强抑制,避免其对接收频段的干扰;通过场效应管参数提取及源极负反馈等电路设计方法实现了极低噪声低温放大器的研制。通过热仿真设计将低温工作部件降至所需温度,以降低其引入的噪声温度。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解决,实现了接收组件在8.4-8.5GHz频率范围内:噪声温度≤11.4K;增益≥56.1dB;发射频率抑制≥141dB。很好满足了深空测控系统极低噪声和发射频率强抑制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7年11期)

梁建平,韦丽英,覃晓玲[6](2017)在《L波段探空系统应急备份接收设备探测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GTC2型L波段探空数据接收机是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探空系统的应急备份接收设备,它是L波段雷达系统出现严重故障而无法正常工作时唯一可避免探空资料缺测的替代观测设备。本文对GTC2型探测系统在台站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列举和分析,给出相应的设备架设准备、记录整理以及报文处理的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8 气象雷达探测新技术与数据质控的业务应用论文集》期刊2017-09-27)

胡孟林[7](2017)在《V波段阵列接收实验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孔径微波辐射成像技术的研究需要实验系统提供硬件支持,本文设计了V波段阵列接收实验系统作为实验平台。V波段阵列接收实验系统可通过机械平台搭载接收前端阵列,并由天线阵列接收微波信号,再由服务器进行离线数据处理,得到场景的亮温分布图像。该系统可以支持多种天线阵型的综合孔径成像实验。本文根据实验需求,提出了V波段阵列接收实验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实验系统由V波段接收前端阵列、信号采集系统、外部校正源、数据存储与处理服务器以及机械平台组成。本文确定了系统各部件的性能指标,并给出了接收前端阵列、天线、单接收通道、信号采集系统、数据存储与处理服务器和机械平台的设计方案。本文还根据设计方案实现了实验系统,并对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进行了改进。本文最后对实验系统中的天线、接收前端阵列进行了参数测试,并对实验系统接收通道进行了稳定性测试。之后进行了点源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可以用于综合孔径微波辐射成像技术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逄淑蕾,李帅[8](2016)在《多波段可重构雷达接收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波段可重构雷达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雷达系统,其接收机的传统人工测试弊端很多,由于多波段的指标很多,各个功能的实现指标都需要测试,如果人工逐一测试,需要花费的时间和费用非常巨大,这样将导致雷达的开发成本非常高。在研究多波段可重构雷达接收机结构系统的基础上,提出设计了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多波段可重构雷达接收机的测试系统实现自动化、可视化,系统测试数据图形化,该系统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测试效率高、测试精度高等优点,在其他系统的自动测试设计上也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11期)

袁同力,束永江,伍小保[9](2016)在《一体化X波段机载雷达接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体化X波段无人机载雷达接收系统,阐述了该接收系统的组成和实现方法,论述了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给出了该接收系统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对抗》期刊2016年01期)

刘敏,刘小龙,晏峰,刘瑛,熊正锋[10](2015)在《小型L波段高功率微波辐射场测量系统接收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电-磁振子组合型天线结构,设计了一种基于同轴传输结构的小型L波段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场测量系统接收天线,解决了L波段传统波导型测量系统中接收天线体积大、使用不便的问题。通过仿真研究分析了天线结构尺寸与天线增益、驻波和方向图等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优化设计了用于L波段HPM辐射场测量的接收天线结构,并对加工的天线实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天线口面尺寸与长度相等时,其边长与工作的中心频率对应波长存在着两倍的关系;选择边长为100mm可满足在1.2~1.8GHz频段内,天线驻波系数小于1.5,增益从2.8dB单调增大至6.1dB,方向图主瓣宽度大于70°,辐射主轴与天线几何主轴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5年04期)

波段接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给出了一种接收系统设计。该接收系统采用4通道干涉仪获取目标方位信息。通过优化接收系统的设计方案,对接收系统动态、增益、噪声系数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接收机实测指标说明该接收机具有灵敏度高、测向精度高、截获概率大等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段接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杨跃华.L波段双矩阵架构卫星接收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9

[2].陈勇,王冰.一种X波段宽带接收系统设计[J].火控雷达技术.2018

[3].胡滨,肖建波.光传输在L波段卫星接收系统中的应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8

[4].叶飞,银莲,王志伟.L波段探空雷达接收系统故障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8

[5].吴志华,王生旺,汪名峰,刘文其,赵毅.深空测控系统X波段低温接收组件[J].低温与超导.2017

[6].梁建平,韦丽英,覃晓玲.L波段探空系统应急备份接收设备探测问题分析[C].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8气象雷达探测新技术与数据质控的业务应用论文集.2017

[7].胡孟林.V波段阵列接收实验系统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7

[8].逄淑蕾,李帅.多波段可重构雷达接收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6

[9].袁同力,束永江,伍小保.一体化X波段机载雷达接收系统[J].舰船电子对抗.2016

[10].刘敏,刘小龙,晏峰,刘瑛,熊正锋.小型L波段高功率微波辐射场测量系统接收天线[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

标签:;  ;  

波段接收系统论文-杨跃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