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甚低频电磁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甚低频,地-电离层波导,解析方法,IRI模型
甚低频电磁波论文文献综述
辛楠[1](2019)在《甚低频电磁波在地-电离层波导中的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甚低频(VLF,Very Low Frequency)无线电波频率范围在3kHz~30kHz,此频段因具有波长长、损耗小、幅度和相位稳定、渗透性强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授时、导航、地震预测等方面。基于VLF 复杂的传播机理与传播环境,对其进行高精度实时预测困难。研究甚低频电波的传播机理并构建甚低频电波传播高精度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本文在甚低频解析方法的理论基础上,针对其传播机理及传播特性展开研究,并将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IRI)和NRLMSISE-00(U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 Mass Spectrometer and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 Extended)大气模型引入解析方法中,对其高精度实时预测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具体工作如下:第一,采用解析方法,对甚低频在波导中的传播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垂直电偶极子在地-电离层波导中的辐射场进行了推导计算和编程实现,并介绍了波导中的电离层和地层的媒质特性及电参量。第二,结合电离层指数模型,对甚低频在地-电离层波导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仿真分析。具体从场强随距离的衰减特性、多模干涉现象、辐射源参数和波导媒质参数对传播特性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第叁,将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和NRLMSISE-00大气模型相结合,获取更接近实际环境的电离层参量信息,在解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VLF场强的日变化预测模型。此模型可以有效实现对VLF场强在一日内不同时刻变化特性的预测及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并且对电离层电子密度、电子温度、中性粒子密度发生扰动时的VLF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本文所做研究目的在于为VLF传播特性的高精度预测探索理论方法,为VLF导航授时以及地震预测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刘子剑[2](2019)在《非均匀介质中低频电磁波的散射与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随钻测井以及随钻测量技术在测井工程中的普及,其中的关键问题:测量信号的高速传输、快速高效的对测井数据进行解释评估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重点。而这些技术问题的本质即是非均匀介质中电频电磁波的散射与传输问题。由于背景介质的复杂非均匀性,使得对其中的电磁问题进行数值建模以及理论分析变得更加复杂。不仅如此,由于非均匀介质背景引起的多径效应,会对无线传输的信号产生干扰,大大降低接收信号的质量。本文的工作主要聚焦于井上和井下之间信号的无线传输技术研究,以及电磁感应测井技术的高效数值建模和成像算法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非均匀介质背景中正演问题时用到的数值建模方法。对于二维正演问题,使用数值模式匹配方法进行求解,本文详细介绍了其算法原理和求解过程。对于叁维正演问题,首先建立体积分方程,然后使用矩量法进行求解,其主要过程也在本文中给出了具体的介绍。由于传统数值模式匹配方法在求解低损耗和无耗介质中电磁问题时精度较差,本文提出了将数值模式匹配方法与分裂场理想匹配层相结合来提升求解精度。通过推导柱面电磁波入射到理想匹配层分界面时在边界处无反射的条件,给出了理想匹配层的电参数的设计方案,在低损耗和无耗介质中实现了电磁问题的高精度模拟。然后,针对井下随钻测量信号无线传输时面临的诸多挑战,本文提出使用多中继协同无线传输的思路。在对比度比较弱的地层中,使用先接收再同相转发的多中继协同传输策略,该方法借鉴了均匀介质中行波阵列的原理,实现了不同中继发射的多路信号在接收位置处的近似同相迭加,降低了不同路信号之间的干扰。对于对比度较强的地层,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场聚焦的协同传输策略,该方法需要先进行一次预测试,然后根据互易原理,在地层电参数未知的情况下,实现不同中继发射的信号在接收位置处同相迭加。这种多中继协同无线传输方法可以弥补井下信号传输距离不够远的弱点。不仅如此,在上传或下传信号的同时,可以抑制反向传输的信号强度,来减少反向传输信号对正向传输信号的干扰,能够进一步提升接收信号的质量。文中,使用前文提出的与理想匹配层结合的数值模式匹配方法,对井下随钻测量信号多中继协同传输方案进行数值建模,验证了提出的多中继协同传输方法在不同地层环境下的有效性。为了实现利用电磁感应测井数据对地层电参数的高效反演,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体积分方程的高效反演新框架。新框架中使用均匀介质背景格林函数作为体积分方程的积分核,其他所有与均匀介质背景电参数不同的区域被当做散射体。由于不需要求解非均匀介质背景对应的格林函数,大大提高了数值求解效率。不仅如此,散射体数量的增加,并没有使得待反演未知量的个数增加,反演待求的未知量个数与使用非均匀介质背景情况下的待反演的未知量个数相同。然后,本文在新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叁种反演策略,其中前两种策略分别具有稳定性强和迭代收敛快的优势,第叁种策略作为一种混合策略结合了二者的优势,使得其在求解有噪声干扰时的电磁逆散射问题时具有更大的优势。文中用数值算例验证说明了新框架求解复杂环境中电磁逆散射问题的优势,并对比了不同反演策略的优缺点。另外,针对实际反演问题中混有噪声干扰的情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波恩迭代方法的用于求解噪声干扰下反演问题的新迭代策略。在新的迭代策略中,引入平衡因子这一新参数,研究了平衡因子的不同取值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在已知接收测量信号的信噪比的情况下,确定一个相对较好平衡因子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和数值验证,新的迭代策略可以在保证迭代收敛的同时具备更快的收敛速度,不仅如此,其还可以与前文提出的反演新框架相结合,高效求解非均匀介质背景中的电磁逆散射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的变分波恩迭代方法,该方法是将基于子空间的优化方法和变分波恩迭代方法相结合。在新方法中,散射体内部的总场近似相比于变分波恩迭代方法中对总场的近似精度更高,因此新方法的收敛速度比变分波恩迭代方法更快,成像质量也更高。(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25)
陈洪明[3](2019)在《低频电磁波无线通信技术及在油田动态长期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时获得井下动态数据,方便技术人员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井下生产工具或优化设计方案等,提出了低频电磁波井下通信技术。通过对该技术工作原理和传输信道的理论分析,设计了低频电磁波无线通信设备,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表明,基于该技术的井下无线通信系统,在下入过程及下入后上传的温度和压力数据稳定,误码率低,数据真实可靠,具有传输可靠、设备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鲁芬,徐凯[4](2018)在《水下低频电磁波的传播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导出低频电磁波在近似均匀海水中的模型,分析并研究了在近似均匀海水中低频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得出结论:低频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其衰减速度与入水深度、海水的电阻率以及海底介质的种类及电阻率有关。(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8年07期)
唐伟浩[5](2018)在《基于负压波与超低频电磁波的管道泄漏检测定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道在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保障油气的安全运输是必不可少的措施。然而实际中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原因,导致管道时有泄漏发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因此针对管道泄漏检测与泄漏点定位方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基于负压波和超低频电磁波实现管道实时泄漏检测和精确定位的方法,利用负压波检测实时检测管道运行状况,如发生管道泄漏则及时报警以及粗略给出泄漏位置,然后采用超低频电磁波实现管道泄漏精确定位。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原始信号球检测费时费工、定位困难的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分析了减压波在管道内部形成的原因,建立了减压波在管道内部的传播模型,分析了影响原油传播波速的几个因素。接着根据超低频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确定了管道示踪定位方法。之后建立了超低频电磁波的磁场分布模型,根据超低频电磁波在空间中的分布特点,确定跟踪定位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之后介绍了磁场测量的常用方法并进行横向比,选择电磁感应法作为磁场检测手段。在完成理论分析后给出了管道泄漏检测定位系统方案,分析了小波变换在压力信号降噪和信号奇异点提取的原理和优点。接着分别对基于负压波泄漏检测系统和超低频电磁波检测系统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设计。对于负压波检测系统,设计了基于STM32F]03ZET6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结合信号调理电路、数据传输电路实现压力数据的采样。与此同时记录压力数据和时间信息,利用小波变换提取信号的奇异点,提高检测精度和减少误报率。同时基于Qt开发框架设计了上位机软件,实现数据存储、泄漏分析、泄漏定位以及泄漏报警等功能设计。对于超低频电磁波检测系统,设计了基于嵌入式处理器Exynos4412的硬件系统,结合信号调理电路,实现对超低频交变磁场的场强测量。同时基于Exynos4412,完成Linux系统移植和嵌入式软件开发,实现电磁场信号采集任务,完成了基于超低频电磁的内检测器定位功能。最后在实验室条件下搭建了实验系统,完成了系统调试与测试。通过初步实验可知,本课题设计的基于负压波和超低频电磁波检测系统能够实现管道泄漏检测定位。(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殷思雨[6](2018)在《甚低频电磁波透地通信中语音信号传输方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是天然赋存的宝贵资源。在我国,煤炭的总量大、分布范围广。2018年3月,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为整治环境污染,71%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以推进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有所提升,煤炭所占比重降低8.1个百分点。尽管煤炭比重有所减少,但煤炭能源仍是我国的当家能源。在煤炭生产过程中,通信联络系统采用了多种手段有效地传送信息,对于煤矿生产和运行调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1年,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国家煤矿安监局共同下发了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通知要求的安全避难“六大系统”中包括了通讯联络系统。通知明确指出矿井通讯联络系统应能在灾变期间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而目前矿井中井上、井下的通信主要是依靠传统的有线调度电话系统实现的,在突发事故发生时有线通信设备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系统瘫痪,无法起到正常通讯的作用,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为了弥补有线通讯的不足,对无线透地通信系统的研究应运而生。但由于矿井透地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情况复杂,且信道资源紧张,理论研究举步维艰,远不及地面无线通信发展迅猛。本论文从无线透地通信系统相关原理入手,同时分析了透地通信与传统地面通信的区别在于前者中的信道以构成复杂的岩层为主,信号在恶劣的信道环境中传播会发生很大衰减。同时,在信道中还存在着干扰,并且这些干扰的类型是非单一的。为了降低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影响,除了要对语音信号进行压缩处理外(所在课题组已对语音信号压缩处理部分进行了研究),还需要对信号的传输方式进行选取,因为合适的传输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使语音信号能够实现有效地传输,进而被接收端识别,为井下安全等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保障。为了选取合适的语音信号传输方案,本文首先对数字信号传输方式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适用场合进行了分析,初步选定了对语音信号较为有效的传输方式,接着利用System View仿真软件搭建系统模型,并对其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得到了几种数字调制方式的误码率对比分析结果,最后又模拟仿真了透地传输中存在的多径效应问题,提出了将信号视为随相信号时,2FSK(Binary Frequency Shift Keying,2FSK)非相干解调方式更能满足无线透地通信系统的传输要求,是透地通信中一种较为有效的、相对理想的语音信号传输模式。(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戚海员[7](2017)在《水下低频电磁波传播与内波海面电磁散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各国军事科技的发展,海洋资源的争夺愈发成为战略性的趋势。军事技术不仅包含核武器等硬实力装备的更新及研制,而且在海洋通信、水下探测以及航海航空等方面也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研究了水下电磁波的传播与散射特性,选择在30Hz~300KHz频段范围内,对水下目标产生的感应磁场以及均匀半空间界面处磁偶极子的低频场特性进行研究,对存在内波的海况,分别从散射系数和多普勒谱的变化来观察它对海面电磁散射的影响。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从电磁波的基本物理特性出发,阐述了其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包括一些基本电磁参数:感生电磁场、趋肤深度、场强衰减等。在两层海水分界面处研究了电导率分布及其透射特性。其次简要介绍了海水中内波的产生条件与运动特征。接着,考虑在低频电磁波照射条件下,水下导体目标产生的感应电磁场。从建立入射场模型开始,到研究感应磁场的变化特性,再评估目标表面感应电流的分布。对于由有耗和无耗介质组成的均匀半空间分界面,从推导Sommerfeld积分表达式开始,研究磁偶极子的近区低频场传播特性,并与NBS(National Bureau Standards)文献给出的结果作对比。最后研究了内波对海面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关于内波对散射系数和海面多普勒谱的影响国内外少有相关研究,作者以KdV方程为基础,建立孤立内波传播模型,结合双尺度方法的面元模型,考虑内波的存在对海面表面波谱的调制修正作用,计算内波的存在对海面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海况、不同内波参数对海面散射系数和多普勒谱的影响。当然本文只是针对理想化的模型做了一些理论分析计算,而实际的辐射源和介质都是非常复杂的,为了与实际应用更接近,还有待对目标导体、分层界面、内波特性作进一步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到实战中。(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肖晖[8](2017)在《地球磁层右旋低频电磁波的色散关系与共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磁声波是广泛存在于空间等离子体中的一种右旋低频电磁波,其频率高于质子回旋频率,低于低混杂频率,不同于磁流体力学意义上的快磁声波,一般分布在磁赤道面附近±10°以内L = 2-9的区域,在远离磁赤道面的区域,快磁声波的出现几率和强度都非常低。近年来的观测和数值模拟表明,快磁声波能够有效的影响辐射带高能带电粒子的动态过程:在不同的磁层条件下,快磁声波既有可能将外辐射带高能电子从约十万电子伏特加速到几百万电子伏特,又有可能导致辐射带高能电子的投掷角扩散损失,还能导致几千电子伏特能量质子的投掷角扩散,使其快速沉降到大气层并形成质子极光。因此,快磁声波的不稳定性、传播特性及全球分布特征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本文主要针对叁种不同的等离子体空间环境以及两种特殊的等离子体成分比,初步分析了 Stix参数D,S的数值以及其正负取向对折射率的影响,然后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下(完整色散关系和高密度近似色散关系)具体计算了快磁声波的色散曲线以及最小共振能量曲线。我们发现了快磁声波色散关系的一个特点:当等离子背景参数ρ≥1时,两种计算关系下的色散曲线几乎一致,随着波频的增大,折射率μ缓慢下降。而当ρ≤0.1时,高密度近似情况下折射率μ随着波的传播角度θ的增高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而在完整色散关系下,折射率μ不仅随地磁活动的增强而逐渐增大,而且随着传播角度的增大折射率μ的增幅也越来越大。这说明斜传播的快磁声波在高密度近似情况下不能很好的适应较高的地磁活动,这一点发现是不同于单离子等离子体中的快磁声波的。说明等离子体空间环境是决定快磁声波的色散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然后我们详细计算分析了 H+、He+和O+叁种离子的最小共振能量曲线特征。计算表明,这叁种离子的最小共振能量曲线在相同的环境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具体的最小共振能量数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对于其变化趋势分析来说:当ρ = 1,ρ=1 时,对于共振阶数-2≤n≤2,所有波段的最小共振能量曲线随波频增加而平缓上升,说明在很宽的波频范围内都存在快磁声波的最小共振能量,但是随着传播角度的增大,又会慢慢出现平缓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当ρ = 0.1时,最小共振能量的数值从104 MeV数量级别可迅速降到几个,而且在此波频范围内甚至看不到高密度近似情况下的最小共振能量,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高密度近似情况下的色散关系来计算最小共振能量会带来很大的误差。(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罗旭东,杤应煓[9](2016)在《甚低频电磁波特征参数变化对辐射带电子扩散系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系统地研究甚低频电磁波各参数变化对地球自然辐射带高能电子扩散的影响,基于准线性扩散理论,利用赤道投掷角扩散系数计算模型,模拟计算甚低频电磁波与辐射带高能电子相互作用引起的扩散系数,研究分析在不同能量、不同磁壳参数情况下,改变甚低频电磁波参数对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显示:赤道投掷角扩散系数对甚低频电磁波中心频率、中心传播角、半角宽等参数比较敏感,扩散系数与波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半波宽参数对扩散系数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2016第八届全国计算物理会议报告文集》期刊2016-10-31)
徐维东,张学民,李忠,赵庶凡,张伟[10](2016)在《基于人工源的甚低频电磁波空间传播特征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DEMETER卫星记录的NWC发射站的VLF电场功率谱数据,采用指数拟合的方法,分析了VLF电磁波在卫星高度激发的电场空间分布和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VLF电场在发射站上空及其磁共轭区有着很强的对应关系,存在南、北2个强电场中心涡;(2)相对于发射站的位置,VLF电场中心点具有经度和纬度偏移,日侧地磁经度偏移均值大于夜侧,而地磁纬度偏移均值则小于夜侧;(3)日侧VLF电场强度呈现出周期性的年变化;(4)在VLF电场中心10°范围内,电场强度随距离快速衰减,衰减常数b在长达6年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初步构建的卫星高度人工源电磁波空间分布特征,将为研究地表-电离层电磁波传播机理提供基础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甚低频电磁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随钻测井以及随钻测量技术在测井工程中的普及,其中的关键问题:测量信号的高速传输、快速高效的对测井数据进行解释评估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重点。而这些技术问题的本质即是非均匀介质中电频电磁波的散射与传输问题。由于背景介质的复杂非均匀性,使得对其中的电磁问题进行数值建模以及理论分析变得更加复杂。不仅如此,由于非均匀介质背景引起的多径效应,会对无线传输的信号产生干扰,大大降低接收信号的质量。本文的工作主要聚焦于井上和井下之间信号的无线传输技术研究,以及电磁感应测井技术的高效数值建模和成像算法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非均匀介质背景中正演问题时用到的数值建模方法。对于二维正演问题,使用数值模式匹配方法进行求解,本文详细介绍了其算法原理和求解过程。对于叁维正演问题,首先建立体积分方程,然后使用矩量法进行求解,其主要过程也在本文中给出了具体的介绍。由于传统数值模式匹配方法在求解低损耗和无耗介质中电磁问题时精度较差,本文提出了将数值模式匹配方法与分裂场理想匹配层相结合来提升求解精度。通过推导柱面电磁波入射到理想匹配层分界面时在边界处无反射的条件,给出了理想匹配层的电参数的设计方案,在低损耗和无耗介质中实现了电磁问题的高精度模拟。然后,针对井下随钻测量信号无线传输时面临的诸多挑战,本文提出使用多中继协同无线传输的思路。在对比度比较弱的地层中,使用先接收再同相转发的多中继协同传输策略,该方法借鉴了均匀介质中行波阵列的原理,实现了不同中继发射的多路信号在接收位置处的近似同相迭加,降低了不同路信号之间的干扰。对于对比度较强的地层,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场聚焦的协同传输策略,该方法需要先进行一次预测试,然后根据互易原理,在地层电参数未知的情况下,实现不同中继发射的信号在接收位置处同相迭加。这种多中继协同无线传输方法可以弥补井下信号传输距离不够远的弱点。不仅如此,在上传或下传信号的同时,可以抑制反向传输的信号强度,来减少反向传输信号对正向传输信号的干扰,能够进一步提升接收信号的质量。文中,使用前文提出的与理想匹配层结合的数值模式匹配方法,对井下随钻测量信号多中继协同传输方案进行数值建模,验证了提出的多中继协同传输方法在不同地层环境下的有效性。为了实现利用电磁感应测井数据对地层电参数的高效反演,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体积分方程的高效反演新框架。新框架中使用均匀介质背景格林函数作为体积分方程的积分核,其他所有与均匀介质背景电参数不同的区域被当做散射体。由于不需要求解非均匀介质背景对应的格林函数,大大提高了数值求解效率。不仅如此,散射体数量的增加,并没有使得待反演未知量的个数增加,反演待求的未知量个数与使用非均匀介质背景情况下的待反演的未知量个数相同。然后,本文在新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叁种反演策略,其中前两种策略分别具有稳定性强和迭代收敛快的优势,第叁种策略作为一种混合策略结合了二者的优势,使得其在求解有噪声干扰时的电磁逆散射问题时具有更大的优势。文中用数值算例验证说明了新框架求解复杂环境中电磁逆散射问题的优势,并对比了不同反演策略的优缺点。另外,针对实际反演问题中混有噪声干扰的情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波恩迭代方法的用于求解噪声干扰下反演问题的新迭代策略。在新的迭代策略中,引入平衡因子这一新参数,研究了平衡因子的不同取值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在已知接收测量信号的信噪比的情况下,确定一个相对较好平衡因子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和数值验证,新的迭代策略可以在保证迭代收敛的同时具备更快的收敛速度,不仅如此,其还可以与前文提出的反演新框架相结合,高效求解非均匀介质背景中的电磁逆散射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的变分波恩迭代方法,该方法是将基于子空间的优化方法和变分波恩迭代方法相结合。在新方法中,散射体内部的总场近似相比于变分波恩迭代方法中对总场的近似精度更高,因此新方法的收敛速度比变分波恩迭代方法更快,成像质量也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甚低频电磁波论文参考文献
[1].辛楠.甚低频电磁波在地-电离层波导中的传播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2].刘子剑.非均匀介质中低频电磁波的散射与传输[D].电子科技大学.2019
[3].陈洪明.低频电磁波无线通信技术及在油田动态长期监测中的应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9
[4].鲁芬,徐凯.水下低频电磁波的传播规律研究[J].家庭生活指南.2018
[5].唐伟浩.基于负压波与超低频电磁波的管道泄漏检测定位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6].殷思雨.甚低频电磁波透地通信中语音信号传输方式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7].戚海员.水下低频电磁波传播与内波海面电磁散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8].肖晖.地球磁层右旋低频电磁波的色散关系与共振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
[9].罗旭东,杤应煓.甚低频电磁波特征参数变化对辐射带电子扩散系数的影响[C].2016第八届全国计算物理会议报告文集.2016
[10].徐维东,张学民,李忠,赵庶凡,张伟.基于人工源的甚低频电磁波空间传播特征统计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