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附着生长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刺参,育苗工艺,附着基,更换频率
附着生长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印庚,张文泽,廖梅杰,李彬,荣小军[1](2016)在《刺参苗期附着基更换频率对刺参生长及其养殖系统菌群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刺参(Apoasichopus japonicus)保苗阶段(7–9月)最佳的附着基更换频率(changing frequency,CF),本实验在夏季保苗期设置5个附着基更换频率组,即CF10、CF20、CF_(30)、CF40和CF_(50)。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并结合传统细菌培养法和16S r DNA细菌鉴定技术对上述不同实验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F20组刺参整池增重和个体增重幅度最大,CF_(30)次之,CF_(50)组由于死亡率高,整池重量为负增长。CF20组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分别为(5.986±0.135)%/d和(95.231±0.265)/%,且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CF_(30)次之,而CF_(50)组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最低,且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养殖用水中4NH+-N、2NO--N和COD随着附着基更换频率的降低而升高,并在第50天时分别达到0.53 mg/L、0.28 mg/L、0.18 mg/L。各实验组水体中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随附着基更换频率变化不明显,而附着基上的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随附着基更换频率的降低而升高,CF_(50)组异养细菌总数在第50天时达到1.38×105 cfu/cm2,弧菌数量达到1.5×104 cfu/cm2,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附着基上优势菌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dyticus)、需钠弧菌(V.natriegens)、马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quor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其中,溶藻弧菌为刺参条件致病菌,且一直存在于养殖系统中并逐步占据绝对优势。这与CF_(50)组在实验进行到43 d时开始出现化皮,50 d时开始出现死亡现象有一定的关系。同时,附着基长时间未更换,会滋生大量玻璃海鞘、日本毛壶、内刺盘管虫等敌害生物,争夺栖息空间和食物,导致刺参苗种生长减慢。综上,由实验结果显示,在7–9月高温季节每20 d更换一次附着基最佳。考虑到生产成本,附着基更换频率一般为20~30 d为宜。本研究结果为刺参苗种培育工艺的优化及刺参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姜峰[2](2005)在《附着与悬浮生长组合SBR系统处理废水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以聚丙烯酸酯类高分子材料为载体的附着与悬浮生长SBR 工艺处理人工合成废水的性能;并将其与传统活性污泥SBR 工艺在COD、NH_4~+-N 去除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由于有生物膜附着于载体上,附着与悬浮生长SBR 工艺又称生物膜SBR(BSBR)工艺。本BSBR 工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 小时曝气,曝气量0.4m3/h,1 小时沉淀,可较好处理COD 浓度约为1200mg/L 的实验配置废水,COD 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NH_4~+-N 去除率也可达到70%以上。影响COD 去除率的最主要因素为曝气量,曝气时间、沉淀时间也有一定影响。影响NH_4~+-N 去除率的最主要因素为曝气时间,溶解氧(DO)浓度对NH_4~+-N 硝化反应的影响要比对COD 去除的影响大。当悬浮物浓度(SS)较低时,附着与悬浮生长SBR 工艺仍有比较好的处理效果,即该法能适应较低微生物浓度条件。BSBR 工艺系统承受冲击负荷实验时恢复很快,表现出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实验中探索了曝气、搅拌、静置叁个阶段按不同的组合模式的处理效果。采用先缺氧搅拌1 小时,然后曝气3 小时,再静置1 小时后排放的模式处理效果最理想。在碳氮比对处理效果的研究中发现,当COD/NH_4~+-N 比维持在10~25 范围,无论COD或NH_4~+-N 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硝化过程的最佳pH 值范围为8~9,反硝化过程的最佳pH 值是7~9。维持硝化、反硝化阶段合理的pH 值范围对生物脱氮有一定作用。附着与悬浮生长SBR 工艺与活性污泥SBR 工艺在COD 处理方面的表现类似。附着与悬浮生长SBR 工艺COD 平均去除率为91.8%,活性污泥SBR 工艺COD 平均去除率为89.6%。这说明在完成溶解性有机物去除及碳氧化方面,附着与悬浮生长工艺比活性污泥SBR 工艺具有一些优势。附着与悬浮生长SBR 工(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5-01)
王伟,刘志强,苗群,赵衍美,韩利良[3](2004)在《附着生长系统中短程反硝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现有的关于短程反硝化的理论,通过膜法A/O工艺试验,探讨了在附着生长系统中实现短程反硝化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附着生长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以聚丙烯酸酯类高分子材料为载体的附着与悬浮生长SBR 工艺处理人工合成废水的性能;并将其与传统活性污泥SBR 工艺在COD、NH_4~+-N 去除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由于有生物膜附着于载体上,附着与悬浮生长SBR 工艺又称生物膜SBR(BSBR)工艺。本BSBR 工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 小时曝气,曝气量0.4m3/h,1 小时沉淀,可较好处理COD 浓度约为1200mg/L 的实验配置废水,COD 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NH_4~+-N 去除率也可达到70%以上。影响COD 去除率的最主要因素为曝气量,曝气时间、沉淀时间也有一定影响。影响NH_4~+-N 去除率的最主要因素为曝气时间,溶解氧(DO)浓度对NH_4~+-N 硝化反应的影响要比对COD 去除的影响大。当悬浮物浓度(SS)较低时,附着与悬浮生长SBR 工艺仍有比较好的处理效果,即该法能适应较低微生物浓度条件。BSBR 工艺系统承受冲击负荷实验时恢复很快,表现出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实验中探索了曝气、搅拌、静置叁个阶段按不同的组合模式的处理效果。采用先缺氧搅拌1 小时,然后曝气3 小时,再静置1 小时后排放的模式处理效果最理想。在碳氮比对处理效果的研究中发现,当COD/NH_4~+-N 比维持在10~25 范围,无论COD或NH_4~+-N 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硝化过程的最佳pH 值范围为8~9,反硝化过程的最佳pH 值是7~9。维持硝化、反硝化阶段合理的pH 值范围对生物脱氮有一定作用。附着与悬浮生长SBR 工艺与活性污泥SBR 工艺在COD 处理方面的表现类似。附着与悬浮生长SBR 工艺COD 平均去除率为91.8%,活性污泥SBR 工艺COD 平均去除率为89.6%。这说明在完成溶解性有机物去除及碳氧化方面,附着与悬浮生长工艺比活性污泥SBR 工艺具有一些优势。附着与悬浮生长SBR 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附着生长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印庚,张文泽,廖梅杰,李彬,荣小军.刺参苗期附着基更换频率对刺参生长及其养殖系统菌群结构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6
[2].姜峰.附着与悬浮生长组合SBR系统处理废水的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5
[3].王伟,刘志强,苗群,赵衍美,韩利良.附着生长系统中短程反硝化试验研究[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