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冠修复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Ⅰ.垂直集中载荷对种植体、天然牙骨界面应力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缑小蕊[1](2021)在《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不同骨质类型Kennedy Ⅰ类缺失的生物力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探索常用于修复下颌kennedyⅠ类缺失的种植覆盖义齿的Locator附着体、Magfit磁性附着体与不同骨质类型之间的应力关系,以期为不同骨质类型匹配更适附着体。方法:建立双侧第一磨牙位点种植体支持的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缺失的三维实体模型。根据骨质类型(Ⅰ、Ⅱ、Ⅲ、Ⅳ)及附着体类型(Locator、Magfit)构建为8类模型:L-Ⅰ、L-Ⅱ、L-Ⅲ、L-Ⅳ、M-Ⅰ、M-Ⅱ、M-Ⅲ、M-Ⅳ。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及边界条件设定,定义接触条件,选择下颌人工双侧前磨牙、磨牙的颊尖舌斜面、颊尖颊斜面和□面中央窝为加力点,加力方向分别为颊向45°(B)、舌向45°(L)、垂直向(V),采用双侧静态载荷,两侧对称,每颗牙10 N,双侧共计80N。分析可摘局部义齿、种植体、颌骨、天然牙等各部件的应力分布情况,得到应力分布云图、最大等效应力值、最大剪应力值及总位移值。结果:1.建立了含有牙体组织、牙周组织、皮质骨、松质骨、黏骨膜、种植体、附着体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实体模型及三维有限元模型。2.下颌皮质骨、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的最大等效应力值、最大剪应力值随颌骨骨质密度变疏松而逐渐增大,而松质骨的最大等效应力值、最大剪应力值则随骨质密度降低而减小,均不受附着体类型及载荷方向影响。在受到垂直向力时,在每一种骨质中都有Magfit附着体组的皮质骨、种植体-骨结合界面、松质骨最大等效应力值大于Locator附着体组,而在非垂直方向时相反。3.当义齿受到力的作用时,义齿金属支架的应力主要集中在义齿舌杆及卡环等金属薄弱区域。在两种附着体类型中,无论力的加载方向如何,不同骨质类型间的金属支架最大等效应力值及剪应力值无明显差异。但在同一骨质类型中,两种附着体间的差别较大:Magfit附着体组在非垂直向受力时,其金属薄弱区所受的剪应力值最大,约是Locator附着体组的3.2倍;而在垂直向受力时其义齿所受剪应力值最小,约自身非垂直向受力的7%,Locator附着体组的66%。Locator附着体组不同加载方式下的金属支架薄弱区的最大剪切应力值相差不大,其比值为B:L:V=1.46:1.33:1。4.在同一附着体的不同骨质类型间的义齿游离端位移、基牙牙周膜等效应力、黏骨膜总位移及最大等效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同一骨质类型中,不同附着体之间存在差异:在垂直向加载时,Magfit附着体义齿组的义齿游离端位移,基牙牙周膜等效应力,黏骨膜总位移、最大等效应力值小于Locator附着体义齿组,与非垂直向加载时相反。结论:基于本项实验研究结果可知:1.Locator附着体与Magfit磁性附着体的力学传导作用在不同骨质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同一附着类型中,颌骨皮质骨、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及剪应力值随骨质变疏松而增大,颌骨松质骨的应力值随骨质变疏松而减小。2.在受到非垂直向力时,Magfit附着体修复的义齿在舌杆及卡环等金属薄弱区形成的不良应力集中明显大于Locator附着体体修复的义齿。3.与Locator附着体相比,Magfit磁性附着体可保护种植体免受侧向力的影响,更适用于疏松骨质类型的种植覆盖义齿。
白布加甫·叶力思[2](2021)在《联冠种植修复体在不同咬合方式中的三维有限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与分析上颌中切牙联冠种植修复体的三种咬合关系中不同咬合接触方式对修复体、种植体、修复基台、固位螺丝、骨组织、粘结剂及修复体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从数据库中提取1例上颌中切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运用Mimics软件建立上颌骨模型。将颌骨模型导入Solidworks软件后,构建上颌中切牙联冠修复体模型。(1)使用ANSYS软件模拟分析上中切牙联冠在不同加载方式影响下种植修复体内部各结构与骨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2)ANSYS软件中输入Ti-6Al-4V疲劳曲线,分别模拟各加载点在种植修复体内部固位螺丝的循环使用次数。(3)ANSYS软件中利用软件的二次开发平台设计了骨重建数值仿真程序,对上中切牙区牙槽骨三维模型的内部结构形态及密度分布进行了模拟重建。结果:(1)在正常牙合与对刃牙合中加载点位于近中可以减小等效应力峰值,深覆牙合远中加载等效应力峰值最低。(2)正常牙合与对刃牙合加载点位于近中可延长种植修复体固位螺丝的循环使用次数,深覆牙合远中加载循环使用次数最长。(3)不同咬合关系影响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密度分布。结论:本研究表明(1)咬合接触点位于联冠种植修复体近中时可以达到减小应力峰值的目的(2)不能将适用于正常牙合的咬合接触方式用于深覆牙合可能会影响固位螺丝使用寿命的因素。(3)不同咬合关系会改变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密度。
梁佳越[3](2020)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组织在三种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创建下颌前牙区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模型,分析三种牙弓形态中种植体周围骨皮质应力的分布特点,从而为下前牙连续缺失的情况提供更符合生物力学分布的种植修复方式。材料和方法:1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锥形束CBCT扫描机(Philips Company荷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为:华硕Windows7,处理器为Intel(R)CPU B820@1.70GHz,8G内存,1TB硬盘。使用的软件为:Mimics(Materialise Software Company,比利时);Geomagic Studio(3D System Company,美国);Solid Works(Dassault Company法国);Ansys Workbench19.0(Swanson Analysis Company美国)。2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创建运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获取下颌骨DICOM形式数据,将CBCT扫描获取的牙齿、颌骨初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通过Geomagic、Solidworks三维软件重建生成左下尖牙(33)至右下尖牙(43)连续缺失的下颌骨块、种植体、基台、牙冠的三维有限元部件并进行组合与装配,得到以下三种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模型:有限元模型1,左下尖牙(33)和右下尖牙(43)位点植入2枚种植体;有限元模型2,左下尖牙(33)和右下尖牙(43)位点植入2枚种植体,右下中切牙(41)植入1枚种植体;有限元模型3,左下尖牙(33)和右下尖牙(43)位点植入2枚种植体,两侧中切牙位点(31、41)植入2枚种植体。3有限元模型与在三种牙弓形态中拟合将3M公司成品MBTTM系统3型牙弓函数导入计算机,分别将模型1、模型2、模型3与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牙弓组合,共获得9组模型。将9组模型导入Workbench中进行网格划分。4测试加载应力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19.0(Swanson Analysis Company美国)进行模型力的加载和分析。为了模仿下颌牙齿在一般咀嚼运动时的受力形式,采用2种加载方式,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求解,运用静态分析对模型施加作用力。结果:1、建立了三种牙弓形态中下颌前牙区连续缺失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的有限元模型;2、种植体周围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颈部皮质骨层;种植体周围骨质应力大小与加载方式密切相关,同一模型的同种牙弓形态中,斜向加载时种植体周围骨皮质最大应力总是大于平行牙体长轴加载方式。在模型1中,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应力最大值在斜向加载时分别为垂直向加载的1.26、1.80、1.65倍;在模型2中,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应力最大值在斜向加载时分别为垂直向加载的1.10、1.43、1.65倍;在模型3中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应力最大值在斜向加载时分别为垂直向加载的1.56、1.55、1.65倍;3、垂直向加载时,方圆形牙弓中种植体周围应力最大值在模型1、模型2、模型3中呈递减趋势(87.13MPa>67.49MPa>39.57MPa),卵圆形牙弓中在模型1、模型2、模型3中呈递减趋势(91.98MPa>37.02MPa>28.62MPa),尖圆形牙弓中在模型1、模型2、模型3中呈递减趋势(112.02MPa>40.69MPa>22.93MPa)。方圆形牙弓中,模型1与模型2、模型2与模型3的绝对值差值分别为19.64、27.92;卵圆形牙弓中,模型1与模型2、模型2与模型3的绝对差值为54.96、8.40;尖圆形牙弓中,模型1与模型2、模型2与模型3的绝对差值为71.33、17.76。通过对比以上差值,可以发现种植体数目对应力大小的影响在三种牙弓形态中有明显差异:在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选择3颗种植体较2颗种植体时应力明显减小(54.96、71.33),在方圆形牙弓中,这种差异明显小于其他两种牙弓形态(19.64);在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选择4颗种植体与3颗种植体时应力变化较小(8.40、17.76)。斜向加载时,在同种牙弓形态中遵从同种规律。4、模型1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在模型1中,垂直向与斜向加载时,种植体周围应力在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递增,方圆形牙弓中应力值最小。同时在应力分布图中,尖圆形牙弓种植体周围骨质红色与黄色的范围也更大,应力分布不均匀。根据实验数据也可观察到,在3种牙弓形态与3种种植固定桥的模型的排列组合中,尖圆形牙弓在模型1的种植体周围应力值最大。5、模型3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在模型3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值较模型1中显着降低,种植体周围应力在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递减(39.57MPa>28.621MPa>22.933MPa);在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图中,3种牙弓形态均以绿色、蓝色为主,表明应力分布较均匀,应力集中区域较少。在模型3中,相比于种植基牙排列较直、分布相对集中的方圆形牙弓,尖圆形的牙弓曲率在同种加载方式下通过种植体的传导优于其他两种牙弓形态。结论:1、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在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形态中存在明显差别;2、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是模拟计算不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在不同牙弓形态中应力分布情况的有效方法;3、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应力分布与加载方式密切相关,载荷相同时斜向加载时种植体周围骨应力大于垂直加载;4、下颌3343连续缺失时,无论何种牙弓形态,随着种植体数目的增加,种植术后安全性均增加;5、下颌3343连续缺失,仅于双侧尖牙区植入2颗种植体时,方圆形牙弓种植安全性高于卵圆形、尖圆形牙弓;6、下颌3343连续缺失时,对于卵圆形、尖圆形牙弓形态,选择3颗或4颗种植体较2颗可明显增加种植安全性;但4颗种植体较3颗在种植安全性增加上意义不大;7、本实验为各种牙弓形态提供临床优化参考,具体选择应结合临床。
姚立敏[4](2020)在《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在3年以上随访时间内,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Pub Med,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作为电子检索的补充。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8月。使用Endnote软件导入文献并去除重复文献,根据标题和摘要进行文献的初步筛选,随后获取经初步筛选的文献全文,由两名独立研究者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文献全文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纳入文献。由两名独立研究者根据预先制定的数据提取表进行文献的数据提取,最终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局为种植体失败率,次要结局为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结果】通过检索得到1 632篇文献,最终12项报道了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所有研究的随访时间均为3年或3年以上。共计纳入1 357名接受All-on-4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涉及5 596颗种植体,其中倾斜种植体和轴向种植体均为2 798颗。结果显示,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在种植体失败率上无显着差异(RR=1.24,95%CI:[0.85,1.83],P=0.27)。在种植体边缘骨丧失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之间也无显着差异(MD=0.01,95%CI:[-0.04,0.05],P=0.81)。【结论】随访3年以上,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在种植体失败率和种植体边缘骨丧失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两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因此,联合应用轴向种植体和倾斜种植体共同支持无牙颌固定修复的All-on-4种植修复方案是安全可靠的。未来需要更多长期随访的高质量研究对本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佐证。第二部分【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5年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完成上颌和(或)下颌All-on-4种植修复治疗的病例资料,术后5年对患者进行回访,进行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术后5年回访时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不同倾斜角度的倾斜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边缘骨丧失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牙周炎病史、种植体尺寸、种植体植入方向、种植体植入颌骨、种植体植入位点的拔牙创愈合情况、对颌牙情况以及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针对上述因素对All-on-4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纳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共收集26例病例资料,涉及120颗种植体,其中倾斜种植体60颗,轴向种植体60颗。(2)All-on-4种植修复中种植体总体5年存留率为98.33%,倾斜种植体5年存留率为96.67%,轴向种植体5年存留率为100%,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3)负载5年后,倾斜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平均(1.16±0.98)mm,轴向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平均(1.11±0.76)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4)按照倾斜角度将倾斜种植体分为三组(25°30°,30°35°,35°40°),三组之间种植体存留率(P=0.441)及边缘骨丧失量(P=0.982)均无统计学差异。(5)在单因素分析中,种植体植入颌骨(P=0.041)和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P<0.001)是影响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的危险因素。纳入上述两个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种植体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大于10 mm(P=0.001,β=0.309)是种植体发生边缘骨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6)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之间生物学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500)。【结论】在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具有相似的较长期临床效果。在25°至40°范围内倾斜角度的变化不会影响远端种植体的较长期临床效果。在All-on-4种植修复中,种植体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大于10 mm是种植体发生边缘骨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本研究结果,All-on-4种植修复中远端倾斜种植体的应用具有良好的负载5年临床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远端种植体倾斜角度,缩短悬臂梁长度有利于维持All-on-4种植修复长期稳定临床效果。
戴雯婕[5](2019)在《含种植体的下颌咬合生物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人体口腔内部结构复杂,颌骨与软组织为不规则形状,下颌运动系统牵涉整个口腔,实验要求复杂严苛。论文从测量咬合力入手,建立完整的下颌骨模型,模拟下颌运动进行有限元分析,并考虑接触面积、过盈量等因素对含种植体下颌骨的影响。有限元仿真可以模拟医学上有些对人体有伤害性的实验,为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医疗器械的优化设计等提供理论依据,并加快口腔生物力学的发展,提高大众对口腔病症的注重以及对种植体的需求。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口腔生物力学试验方法,设计并制作了咬合力测量装置,相比临床中的测量仪器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高的特点。对8名受试者进行单颗牙和正中咬合(两颗中切牙)咬合力测量,并验证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分别按性别、左右侧、咬合位置进行统计分析,并为后续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参考数据。(2)利用逆向建模软件Mimics与Geomagic从CT片中提取出颌骨与牙列,并进行进一步的组织与骨骼分割、形态优化,最终得到符合人体口腔的精确三维模型,包含皮质骨、松质骨、牙周膜、牙齿、关节盘的完整下颌骨。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与材料属性设置,为后续的有限元分析提供模型基础。(3)有限元模拟咬合力测量实验,根据下颌运动的原理设置并简化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通过参考文献,细化适合模拟咬合实验的边界条件参数,使有限元模型更加接近实验条件。分析各组织应力分布特点,得到与实际咬合较为相符的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咬合时牙冠上受到的接触压力与摩擦力以及两者的合力与方向,牙冠主要受到长轴方向的正压力以及少许垂直长轴方向的切向力。(4)将具有方向和大小的咬合力加载在局部口腔模型上,探究第一磨牙种植牙与天然邻牙的接触面积以及过盈量对颌骨的影响,并得出接触关系的优化方案。应力分析发现,接触面积与接触过盈量对颌骨应力分布基本没有影响,但接触面积对应力值影响较大,而接触过盈量对应力值影响很小。建议第一磨牙种植牙与天然邻牙有小面积接触(与第二前磨牙接触面积在1.772 mm25.295 mm2,与第二磨牙接触面积在2.095mm26.58 mm2),能够有效的分散传递到种植牙骨组织附近的载荷,特别是减少由于种植以及咀嚼等活动引起的垂直牙长轴方向的载荷,并避免天然邻牙区域骨组织与牙周膜的应力过高;而两者之间紧密程度不宜过大(过盈量在00.03 mm),可减少食物塞嵌机率,又不增加种植体区域骨组织应力。
张浩[6](2018)在《复合基台种植体的有限元分析与疲劳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种植牙由种植体和人工牙冠组成,而种植体由固位体和基台组成,其中固位体深埋于颌骨内并与骨组织产生骨结合,起到牙根的作用;人工牙冠镶嵌于基台顶部,固位体与骨结合的面积是种植体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实际的种植手术中,在患者的颌骨骨板比较薄或下颌神经管到牙槽嵴顶距离比较短的情况下,经常需要将固位体倾斜种植,以保证固位体与骨结合面积足量,而倾斜种植为保证牙冠的直立需要种植体具有角度调整功能;另外,在半口和整体种植中,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植体配合使用,所以须保证种植体之间的平行度,这要求种植体具有灵活的角度调整功能。复合基台种植体在结构上很好的解决了牙齿种植过程中角度和高度的调整问题,但其结构的复杂化是否会引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变化目前还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故对复合基台种植体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种植体及下颌骨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根据种植体和颌骨的结构特点,基于两段式种植体及复合基台种植体的部分技术参数,运用SolidWorks建立两段式种植体和不同角度的复合基台种植体三维实体模型;利用CBCT图像,结合逆向建模软件Mimics建立具有高度几何相似度的下颌骨(无牙列)三维实体模型,并使用Geomagic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优化。最后,模拟种植体与颌骨的骨结合,建立种植体与颌骨的装配模型,为有限元分析提供模型基础。2、基于复合基台种植体的有限元分析。通过在Hypermesh软件对有限元模型设置材料属性、划分网格、定义约束和接触、施加载荷等步骤,定义基于种植体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Abaqus软件中分析两段式种植体及多种角度的复合基台种植体在咬合力的作用下的应力分布;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每种种植体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对相同载荷条件下,竖直两段式种植体和竖直复合基台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基台角度的变化对复合基台种植体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探究复合基台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特性。3、种植体疲劳实验分析研究。搭建了模拟种植体疲劳加载实验平台,对不同角度的复合基台种植体和两段式种植体进行疲劳加载,使用电镜扫描方法扫描实验种植体加载前后的表面形态;通过疲劳试验机输出的位置数据及电镜扫描图片分析对比两段式种植体与竖直复合基台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特性,进一步探索角度变化对复合基台种植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验证种植体有限元分析的结果。
朱岩峰[7](2015)在《上中切牙种植不同基台方式修复后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运用软件Proe Wildfire5.0构建右上中切牙包含相应种植体和种植体上部配件及骨组织的三维数字模型,然后导入ANSYS workbench中研究上中切牙种植修复后在切对切咬牙合、正常咬牙合、深覆牙合咬牙合三种载荷时基台不同材料、不同位置、不同角度时种植各部件应力散布特性及应力变化趋势,为后期上前牙种植修复基台选择方面准备适当的生物力学理论参考。方法:运用高精度激光扫描仪扫描种植体及其上部配件和牙冠标本模型后转化为stl格式数据后导入proe制图软件,运用程序Proe Wildfire分别构建包含相应种植体和种植体上部配套结构及骨组织有限元数学模型,行使装配模块组合装配体,按iges.方式保留。然后在ANSYS workbench14.5中分别划分网格,设定材料参数以及相邻界面的接触关系,对牙槽骨的底部和唇舌侧进行固定约束,模拟切对切咬牙合、正常咬牙合、深覆牙合咬牙合时施以200N静态力,计算装配体构件的应力和应力集中位置的变化,并绘制图表,探讨基台不同材料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对种植体和配件及周围牙槽骨的影响。结果:1.使用激光扫描仪扫描同比例标本所得数据特征精确且未破坏实体的完整性。由Proe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这些模型符合样品的几何和力学特性,可正确反映本实验研究的问题。2.在同等大小不同方向受力情况下,使用钛基台时不论基台处于牙体长轴或舌隆突处模型最大应力在切对切咬牙合和正常咬牙合时均出现在基台螺丝上,深覆牙合时最大应力在牙冠上。深覆牙合时等效应力峰值最大。3.实验应力云图和数据显示前牙冠种植冠修复后在斜向力作用下各部件应力均大于垂直向力作用下各部件应力。4.骨松质等效应力均在很大程度上低于骨皮质。骨中应力大多聚集于种植体颈部的附近。5.和钛基台时的应力云图及数据比较,氧化锆瓷基台时应力在骨组织的散布及应力峰值并没有多大变化。6.正常咬牙合和切对切咬牙合使用钛基台时,种植修复整个装配体上的最大应力峰值位于基台螺丝上,而在使用氧化锆瓷基台时,种植修复整个装配体上的最大应力峰值位于瓷基台上。7.和基台在牙体长轴方向时比较,基台在舌隆突位置时各结构应力峰值几乎不同程度的增大。8.和第一部分直基台实验比较,使用角度基台时装配体中基台的应力峰值在三个载荷作用下均小于直基台时装配体中基台的应力峰值。使用角度基台时装配体中皮质骨和种植体的应力峰值在三个载荷作用下均大于直基台时装配体中皮质骨和种植体的应力峰值。使用角度基台时装配体中最大应力峰值在三个载荷作用下均大于直基台时装配体的最大应力峰值。9.联冠修复可以减少使用角度基台种植修复各部件所受应力。结论:1.借助激光扫面仪和Proe Wildfire5.0软件可获得高精确符合研究分析需要的颌骨骨块和种植修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2.种植前牙固定修复深覆牙合时牙冠损坏风险大于正常咬牙合。3.种植体附近区域出现的牙槽嵴顶吸收与其附近范围内皮质骨应力集中有极大关系。4.临床前牙种植修复设计时应该尽量减少侧向力,这样可以减小牙冠崩瓷、基台螺丝松动折断、种植体松动的机率。5.使用钛基台时,位于基台与种植体链接处的螺丝折裂风险较大,而使用氧化锆瓷基台时,基台损坏风险较大。6.相对于基台位于舌隆突位置,有条件尽量将基台设置于牙冠牙体长轴位置,可以减小各结构的应力。7.使用角度基台时骨组织和种植体负担较大。8.为减少使用角度基台各部件应力可以考虑使用联冠修复。
崔勇,余飞,黄雪梅,李凤贞,谢素贞[8](2014)在《种植牙与天然牙联合支持固定桥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种植牙与天然牙联合支持固定桥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口腔科2010年8月~2012年1月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30例共47颗种植体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口腔修复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0例口腔修复患者的47颗种植体中,修复效果为稳定33颗,一般13颗,无效1颗,总有效率为97.87%(46/47)。患者在观察期间未出现明显不适情况,在0.5~2年的随访中,所有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整合,固位力及咀嚼效率都较为理想,未出现松动、折断的修复体。1例患者1颗种植体出现周围炎,其他修复体牙龈未出现明显红肿或退缩现象;修复体美观,患者无明显异物感;X线复查结果显示在种植体周围未见明显透影区,垂直向骨吸收量不超过0.2 mm。结论在减少侧向力和避免悬臂梁的情况下,种植牙与天然牙联合支持固定桥具有稳固性高,异物感弱,咀嚼效率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卫剑颖,聂文忠,黄远亮[9](2011)在《种植体长度对天然牙.种植体联合修复体应力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不同种植体长度对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的修复体上部结构、天然牙等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对模型施加200N垂直向集中的力和200N颊舌向集中的力,运用CT扫描、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等手段,对比观察不同长度的种植体对天然牙及其修复体上部结构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在垂直向和颊舌向加载时,种植体受力随着种植体长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基台在颊舌向的应力最大值是垂直向的4~6倍。结论: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修复中,种植体长度的增加可以降低修复体上部结构机械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应选用足够长的种植体,同时还应提高基台的结构强度以及减少侧向力。
张士剑,赵宝红[10](2010)在《有限元法在种植修复中应用进展》文中提出有限元法是一种重要的力学研究工具,与实验应力分析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因此广泛应用在口腔生物力学研究中。本文对有限元法在种植修复中应用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二、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冠修复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Ⅰ.垂直集中载荷对种植体、天然牙骨界面应力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冠修复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Ⅰ.垂直集中载荷对种植体、天然牙骨界面应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不同骨质类型Kennedy Ⅰ类缺失的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词表 |
第一章 前言(Introduction)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Meterial and Methods) |
1.材料及设备 |
2.实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Results) |
1.右侧义齿游离端的总位移比较 |
2.基托下黏骨膜的应力分布及位移 |
3.活动义齿金属支架应力分布 |
4.基牙牙周膜的应力分布 |
5.种植体-骨结合界面应力分布 |
6.种植体周皮质骨和松质骨的应力分布 |
第四章 讨论(Discussion) |
第五章 结论(Conclusion)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Deficiencies and Prospects)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综述(Literature Review) 三维有限元方法在末端游离缺失修复中的应用现状 |
1.活动义齿修复 |
2.固定义齿修复 |
3.固定-活动联合修复 |
4.结语 |
参考文献(Reference) |
致谢(Acknowledgment) |
作者简介(Author Biography) |
在学期间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 |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获奖情况 |
导师评阅表 |
(2)联冠种植修复体在不同咬合方式中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设备与软件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 |
3.2 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口腔种植修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3)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组织在三种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在临床的应用 |
3 下前牙美学区特点及牙弓形态的分型 |
4 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设备 |
2 数据的获取 |
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1 下颌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 种植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3 牙冠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4 有限元模型与在三种牙弓形态中拟合 |
4 三维有限元模型材料属性 |
5 三维有限元模型接触面设定 |
6 测试加载应力 |
7 有限元模型划分单元数和节点数 |
8 测量分析指标与方法 |
结果 |
1 提取种植体周围Von-Mises值 |
2 模型1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 |
3 模型2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 |
4 模型3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 |
讨论 |
1 实验选用加载力 |
2 实验选择的材料属性 |
3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 不同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病例汇报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4)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All-on-4 的概念及优缺点 |
1.2 相关生物力学研究 |
1.3 All-on-4 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评价 |
1.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比较All-on-4 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系统评价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比较All-on-4 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总结 |
致谢 |
附录 临床病例报告 |
病例一 |
参考文献 |
病例二 |
参考文献 |
病例三 |
参考文献 |
病例四 |
参考文献 |
病例五 |
参考文献 |
病例六 |
参考文献 |
病例七 |
参考文献 |
病例八 |
参考文献 |
病例九 |
参考文献 |
病例十 |
4. 主要参考文献 |
(5)含种植体的下颌咬合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建模 |
1.2.2 材料属性 |
1.2.3 种植体与临床医学 |
1.2.4 下颌运动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咬合力的测量与分析 |
2.1 (牙合)的简介与特点 |
2.2 咬合力测量方法 |
2.3 简易咬合力测量装置 |
2.3.1 T-Scan咬合分析仪原理与特点 |
2.3.2 实验特制夹具 |
2.3.3 基于压力薄膜传感器的咬合力测量装置 |
2.4 实验 |
2.4.1 实验对象 |
2.4.2 实验仪器 |
2.4.3 实验步骤 |
2.5 实验数据处理及讨论 |
2.5.1 数据处理 |
2.5.2 数据统计与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维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1 下颌运动系统 |
3.1.1 牙体 |
3.1.2 牙周膜 |
3.1.3 下颌骨 |
3.1.4 颞下颌关节 |
3.1.5 咀嚼肌 |
3.2 Mimics提取三维几何模型 |
3.2.1 Mimics原理 |
3.2.2 几何模型的建立 |
3.3 Geomagic优化形态 |
3.3.1 Geomagic简介 |
3.3.2 优化形态 |
3.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完整下颌骨有限元模型准确性验证及力学分析 |
4.1 有限元模型前处理 |
4.1.1 研究模型 |
4.1.2 材料属性 |
4.1.3 载荷设置 |
4.1.4 约束设置 |
4.2 模型与实验对比 |
4.2.1 咬合力对比 |
4.2.2 变形量对比 |
4.3 有限元结果分析与讨论 |
4.3.1 牙槽骨区域应力分析与讨论 |
4.3.2 牙周膜应力分析与讨论 |
4.3.3 牙体与髁突应力分析与讨论 |
4.3.4 牙体受力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种植牙与天然邻牙接触关系的口腔局部模型力学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模型 |
5.1.2 材料属性 |
5.1.3 边界条件 |
5.2 接触面积对颌骨的影响 |
5.2.1 种植牙及其骨组织区域应力对比 |
5.2.2 天然邻牙骨组织及其牙周膜应力对比 |
5.2.3 分析与讨论 |
5.3 过盈量对颌骨的影响 |
5.3.1 有限元结果 |
5.3.2 分析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复合基台种植体的有限元分析与疲劳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种植体生物力学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种植体及口腔颌骨三维模型的研究现状 |
1.2.2 种植体模型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现状 |
1.2.3 种植体的疲劳力学实验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口腔种植体的理论基础 |
2.1 种植体及牙周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 |
2.1.1 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特性 |
2.1.2 牙周组织及颌骨的力学特性 |
2.2 种植体的结构及分类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复合基台种植体及下颌骨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3.1 种植体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3.2 下颌骨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3.2.1 下颌骨模型的建立方法 |
3.2.2 建立下颌骨模型的软件选用 |
3.2.3 下颌骨模型的建立 |
3.3 下颌骨种植体装配模型的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种植体在下颌骨中的有限元分析 |
4.1 种植体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4.1.1 生物力学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
4.1.2 有限元分析的原理及步骤 |
4.1.3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选用 |
4.2 种植体有限元分析前处理 |
4.2.1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条件假设 |
4.2.2 模型的导入 |
4.2.3 设置材料属性 |
4.2.4 网格的划分 |
4.2.5 定义约束和接触 |
4.2.6 施加载荷 |
4.2.7 导入ABAQUS进行有限元计算 |
4.3 两段式种植体有限元分析结果 |
4.4 复合基台种植体有限元分析结果 |
4.4.1 竖直复合基台种植体在静力学下的分析结果 |
4.4.2 15度倾角复合基台种植体在静力学下的分析结果 |
4.4.3 30度倾角复合基台种植体在静力学下的分析结果 |
4.4.4 45度倾角复合基台种植体在静力学下的分析结果 |
4.5 结果的讨论 |
4.5.1 两段式种植体与竖直复合基台种植体结果的讨论 |
4.5.2 不同角度的复合基台种植体结果的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复合基台种植体的力学分析实验 |
5.1 种植体力学实验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5.2 实验前预处理 |
5.3 模拟种植系统装备的制备 |
5.3.1 种植模具的制备 |
5.3.2 种植体的预紧 |
5.4 种植体的疲劳加载 |
5.4.1 种植体的夹具的设计 |
5.4.2 种植体的加载 |
5.5 加载实验后处理 |
5.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上中切牙种植不同基台方式修复后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一 不同方向作用下右上中切牙种植修复使用直基台的有限元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实验二 不同基台材料右上中切牙种植修复使用直基台的有限元分析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实验三 不同基台位置右上中切牙种植修复使用直基台的有限元分析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实验四 不同基台角度右上中切牙种植修复使用直基台的有限元分析 |
实验四-1 右上中切牙单冠种植修复采用直基台和角度基台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实验四-2 上中切牙单冠种植修复采用角度基台时单冠和连冠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全文总结 |
一.研究结果总结 |
二.研究方法总结 |
三.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三维限元法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种植牙与天然牙联合支持固定桥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手术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4种植体修复牙齿效果 |
2.2 患者口腔修复情况 |
3 讨论 |
(10)有限元法在种植修复中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仿生种植牙的研究 |
2 种植体外部形态与颌骨质量 |
2.1 种植体的长度与直径 |
2.2 螺纹形态 |
2.3 颌骨质量 |
3 上部结构修复 |
3.1 牙尖斜度 |
3.2 角度基台 |
3.3 单个牙缺失修复 |
3.4 种植体-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 |
3.5 种植全口义齿 |
3.5.1 固定义齿 |
3.5.2 覆盖义齿 |
四、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冠修复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Ⅰ.垂直集中载荷对种植体、天然牙骨界面应力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不同骨质类型Kennedy Ⅰ类缺失的生物力学分析[D]. 缑小蕊.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联冠种植修复体在不同咬合方式中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 白布加甫·叶力思.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组织在三种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D]. 梁佳越. 青岛大学, 2020(01)
- [4]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比较[D]. 姚立敏. 南京大学, 2020(02)
- [5]含种植体的下颌咬合生物力学分析[D]. 戴雯婕. 东南大学, 2019(06)
- [6]复合基台种植体的有限元分析与疲劳实验研究[D]. 张浩. 福州大学, 2018(03)
- [7]上中切牙种植不同基台方式修复后有限元分析[D]. 朱岩峰. 福建医科大学, 2015(03)
- [8]种植牙与天然牙联合支持固定桥的临床效果观察[J]. 崔勇,余飞,黄雪梅,李凤贞,谢素贞. 慢性病学杂志, 2014(04)
- [9]种植体长度对天然牙.种植体联合修复体应力影响的研究[J]. 卫剑颖,聂文忠,黄远亮.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1(06)
- [10]有限元法在种植修复中应用进展[J]. 张士剑,赵宝红.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