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损失论文-余永定

财富损失论文-余永定

导读:本文包含了财富损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储,国民财富,套利空间,资本外逃

财富损失论文文献综述

余永定[1](2016)在《外储减少是否造成国民财富损失》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人民币正进入贬值过程,市场参与者开始向央行卖出人民币,换取美元。当人民币充分贬值后,市场参与者将买回它们卖给央行的人民币。由于存在汇率套利空间(姑且不谈套息交易),那些先将美元卖给央行、现在又将人民币卖给央行的人将获得巨大利润(如果他们赌对了的话(本文来源于《企业家日报》期刊2016-03-04)

余永定[2](2016)在《某些外储减少造成国民财富损失》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容辑要:政府必须在保存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稳定之间做出选择。目前政府的选择是汇率稳定,停止干预外汇市场,让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应该是一种更好的选择。自2015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迅速下降。最近几个月以来又有加快的趋势。这是十分令人担忧(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导报》期刊2016-02-19)

李福夺,杨兴洪[3](2015)在《农业旱灾实际国民财富损失计量: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基于鲁西北地区旱灾数据的实例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鲁西北地区农业旱灾发生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给该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破坏。特别是2002年,该地又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在这种情势下,对农业旱灾造成的实际国民财富损失进行全面而有效地计量,对于深入认识灾害形成的机理和影响以及依此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意义重大。但是,我国现行计量方法侧重直接经济损失,而忽略了灾害导致的潜在损失,这就使得计量数据严重偏离实际损失状况。本研究在继承传统观点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以物质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制度价值资本为指标的新型农业旱灾实际国民财富损失计量模型,并通过对2002年鲁西北地区特大旱灾历史数据的计量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农业旱灾损失计量同样应该在关注潜在效应的基础上要进行全面计量的结论,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从而为今后的旱灾实际损失计量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提高计量的精确性。(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5年09期)

米辉,张曙光[4](2013)在《财富约束条件下损失厌恶投资者的动态投资组合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完全市场框架下,假定投资者是损失厌恶的,研究了财富非负和带有基准下限约束条件下一般情形的动态投资组合选择模型.利用鞅方法,分别获得了投资者的最优期末财富水平,证明了相应的拉格朗日乘子的存在唯一性.分析了这些解的性质,并且和传统风险厌恶投资者的最优解进行了比较.最后讨论了一个具体例子,给出了最优财富过程和最优投资策略的解析表达式.通过理论的结果和图形的显示,可以发现损失厌恶投资者的最优财富随着市场状态的变化会出现突变,如果考虑基准下限约束,则其投资策略相对保守,可以避免由于突变所造成的大的损失.(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05期)

李宏[5](2013)在《自然灾害国民财富损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影响,其实不仅仅在于"直接经济损失",其归根结底造成的是"国民财富损失"。按照曾经提出的"基于国民财富视角的灾害经济成本分析框架",对1998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国民财富损失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除了物质资本损失以外,自然资本损失和人力资本损失同样不可小觑;(2)自然资本中耕地损失占了绝对比重;(3)即便仅仅依据劳动力对产出和经济增长的贡献来推算,人力资本价值损失已经占到了整个国民财富损失的1/3左右;(4)从自然灾害国民财富损失的构成情况来看,大部分时候物质财富损失都是主要的,人力资本损失次之。因此,我们认为应当以"模糊"的"正确"去取代"精确"的"错误"。(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吴成良,颜欢[6](2012)在《新兴市场国家增持黄金储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月21日发布的月度统计报告显示,巴西、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国央行纷纷在10月份增持黄金,特别是巴西黄金储备创新高。新兴市场国家黄金储备连续几个月呈上升趋势,而欧元区整体黄金储备有所下降。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和西方各大央行竞相贬值本币的担(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2-11-23)

陈斌[7](2012)在《控烟:拯救每年一万亿的财富净损失》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向在媒体面前很低调的中烟被稍稍露了一下家底,就让人“羡慕嫉妒恨”不已。2012年3月初,兴业银行披露,中烟2010年营收7704亿元,净利润1177亿元,利润率高达15.3%。与中石油的指标相比较:2010年中石油营收1.73万亿元,净利润1676亿元(本文来源于《南方周末》期刊2012-04-19)

李宏[8](2011)在《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自古就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作为少数遭受自然灾害侵袭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除了火山活动以外,我国境内几乎囊括了所有类型的自然灾害。诸如洪涝、干旱、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灾害以及海洋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始终都在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长期以来严重地制约着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根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统计,建国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农作物受害面积年均超过4000万公顷,受灾人口年均超过2亿。我国遭受水灾的袭击非常频繁,自1949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水灾发生,据统计资料显示已经累计造成了27万人死亡:累计倒塌房屋达1.1亿间;平均每年受灾农作物面积则达913万公顷,成灾农作物面积510万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0%和5%左右。在最近的一般灾害程度年份中,我国仅水旱灾害损失就要占到GDP总量的3%左右,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更是常高达20-30%。近两年来,从“四川汶川地震”到“青海玉树地震”,再到“西南地区干旱”、“南方地区暴雨洪涝”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新近发生的一连串自然灾害事件,更是时时刻刻牵动着亿万国人的每一根神经。尽管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人类社会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灾后重建恢复方面,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但自然灾害的经济成本及其多维度的影响,也正在随着人口膨胀、经济活动和财产密集度等因素的增加而增加。无论是从全世界的范围内来看,还是单就我国一国而言,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的规模都正在不断地扩大。另一方面,鉴于自然灾害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自然灾害防灾减灾问题,并始终都在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措施以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已经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然而,面对各种潜在而又威力十分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我们无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始终密切地关注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种种损失以及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并积极推进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力求将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最小化,早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和公众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自然灾害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比研究自然灾害发生机理以及如何采取工程防范措施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而言,从更为广阔的社会科学的研究视角,来探索自然灾害与国民财富之间的关系,同样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从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来看,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是灾害影响的最为直接和集中的表现。然而,目前我国的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研究通常过于注重物质损失,而忽视了同样属于国民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方面损失的影响。如果说对于物质资本损失的衡量可以不断地接近“精确”的地步,那么相对而言,对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损失的评估,往往会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和有效的工具,而显得比较“模糊”。但是,我们认为,由于自然灾害损失不仅在于,并且主要不在于直接导致的有形的物质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充其量只能作为一个损失评估的“下限”。另外,自然灾害损失始终都是灾害管理和防灾减灾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因此有必要扩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范围,用“模糊的正确”去取代“精确的错误”,以正确地衡量自然灾害的真正损失与影响。因此,本文尝试基于国民财富损失的视角来看待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与影响,也就是从一种宏观的整体视角来深入分析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与影响的本质。从研究内容上来说,本文主要包括了叁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经济影响与国民财富损失的基本问题研究,包括对国内外的自然灾害经济研究成果的回顾,对我国的自然灾害及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的概括和趋势分析,以及对自然灾害损失的国民财富观的阐释等;二是应用基本理论展开对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力资产、自然资产和社会资产损失研究,即具体分析我国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国民财富损失情况,对由于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界定范围狭窄所导致的损失漏估情况,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叁是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灾害管理政策评估与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包括对既有的自然灾害管理和防灾减灾政策的影响与效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以及资源与环境的具体发展态势,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给出防灾减灾对策思路和若干具体政策建议。本研究的总体思路是: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是灾害影响的最集中表现,它不仅在于并且主要不在于直接的经济损失,而是应当从国民财富管理的框架下来认识和谋求解决之道。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灾害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才能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消除其给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的抑制与威胁。具体行文和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为理论回顾与研究综述,包括了国外灾害经济研究的发展和国内灾害经济研究的状况,以及国外自然灾害经济研究进展给我们的启示与借鉴。对国外灾害经济研究状况的概括包括了自然灾害经济研究的缘起,自然灾害的经济后果,自然灾害与经济发展关系,以及自然灾害防御应对策略与机制的研究;国内则主要是自然灾害经济损失问题研究和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关于启示与借鉴,我们主要从学科交叉、政府主导、对灾害影响复杂性的认识和灾害基础数据的可得性等方面进行了归纳。第叁章对我国的自然灾害概况和灾害经济损失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根据已有的损失统计资料,我国的自然灾害损失主要呈现出了如下的发展趋势:一是因灾死亡人口趋于下降,受影响人口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二是农作物受灾面积和成灾率逐步上升,或许存在长度为3.6年的“灾害周期”;叁是直接经济损失绝对规模趋于扩大,其所占GDP比重平均为3%左右;四是救灾支出水平逐步增长,增速基本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持平。最后,我们根据已有的统计资料利用ARIMA模型对相关指标进行了预测。第四章分析自然灾害的经济影响。我们分别从宏观经济影响和微观经济影响两个角度进行了自然灾害影响分析。在宏观经济影响分析部分,我们总结了20世纪的全球自然灾害损失概况,并以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与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为依托,并利用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等14个国家在1970-2008年间的灾害损失数据,进行了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模型分析。最后,我们基于社会易损性的观点,利用我国的灾害损失数据,进行了自然灾害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第五章提出了自然灾害损失的国民财富观,这是本文的主要理论观点和立论基础。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对国民财富的概念与衡量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着重总结了国民财富与国民核算问题。以世界银行等所提出的国民财富核算理论与方法为基础,我们提出了自然灾害国民财富损失的概念及其衡量方法,包括物质资本损失、人力资本损失、自然资本损失和社会资本损失等。最后,我们依据国内的部分灾害损失统计资料,对1998年以来我国的自然灾害国民财富损失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每年平均因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国民财富损失至少在5500亿元左右,其中物质资本损失约占54%,人力资本损失所占比重约为29%,而自然资本损失约占17%。2008年汶川地震灾害则导致了大约27750亿元的国民财富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2.36倍。第六章为我国自然灾害管理与防灾减灾政策分析,对我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管理,主要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背景下的“荒政”思想和措施,进行了回顾,并基于对建国以来的自然灾害管理状况的分析,指出了我国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机制的缺陷与不足。它们主要表现在这样四个大的方面:一是自然灾害管理体制的缺陷,如分散管理导致的职能交叉和缺位等;二是自然灾害灾前防范的不足,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监测与预警体系、防灾减灾意识等方面的落后;叁是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的滞后,主要表现在部门联动与协作、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保障以及社会力量的有效组织等方面;四是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存在缺漏,即自然灾害损失范围界定的狭隘、统计指标的缺省以及影响评估的遗漏。这实质上是一种短视行为,它既是导致前述一些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又可能会引发防灾减灾政策出现方向性的偏差。第七章提出了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防灾减灾对策。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政策,就是要把对国民财富损失的控制作为自然灾害管理和防灾减灾政策制定的根本性目标,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采用行政、经济、法律以及文化等多种手段,利用各种工程和非工程减灾措施,在自然灾害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预防、控制和减少包括人力资本、物资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内的自然灾害国民财富损失。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防灾减灾政策的总体特征,主要体现在统一性、综合性、区域性以及科学性等四个方面。具体地:一是应尽快理顺自然灾害管理部门的权限与职责;二是不断提高自然灾害的防范与防御能力;叁是切实加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四是科学规划和实施灾后的恢复与重建;五是进行自然灾害国民财富损失评估;六是深入动员和有效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第八章为全文结论部分,主要是对全文的内容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综观全文,主要的创新之处可以归结为叁个方面:一是拓展了自然灾害损失的内涵,从而扩展了自然灾害损失研究的范围。为了将对自然灾害损失的研究,由通常所探讨的直接经济损失,拓展至本文所提出来的“国民财富损失”,本文设立了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灾害经济分析与研究目标。这其实可以说就是,尝试绘制一个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所提出的“概念性图式”,并以之为“中轴”,使得我们能够既统领防灾减灾各种具体目标的要义,又得以把经济资产损失和自然资产损失结合起来,更为全面地分析和评估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与影响问题。同时,又由于对“国民财富”重新进行界定,从而得以把经济资产损失和自然资产损失结合起来全面评估自然灾害的经济损失与影响。二是尝试在灾害经济与灾害管理等不同分支学科之间进行交叉与整合。本文采用了更为综合性的视角,以尝试在不同的灾害分支学科之间进行交叉和整合。即,基于经济研究视角综合不同学科的,主要是公共管理、灾害经济以及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从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角度,对防灾减灾战略和措施进行研究,从而避免了单一学科研究视角和思路所造成的局限性。叁是提出了自然灾害国民财富损失的基本核算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核算并得到了初步结果。本文不但提出了国民财富管理框架下,自然灾害损失分类与计量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了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分类与计量之中,从而得到了不同于以往单纯注重直接经济损失计量而得到的结果。如2008年由于汶川特大地震,当年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约为3.9%,但我们基于国民财富损失的考察所得到的比重则为9.23%,“国民财富损失”则达到了27753亿元,约是直接经济损失的2.4倍。单从自然资产损失衡量的角度来说,本题研究可以作为全面反映环境—经济关系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一个初步的小范围的尝试,而同时又不同于既有的单独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而是统一到作为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然资产之中。有关这一点,恰巧与联合国(UN)、世界银行(WB)以及欧洲委员会(EC)等国际组织联合出版的《SEEA2003》中曾提及的将来把灾害也纳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之中的想法殊途同归。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主观方面的不足。自然灾害影响是多方面的,经济影响作为其主要方面同样也是涵盖范围极为广泛的,而且往往具有动态发展的性质。在把握自然灾害经济影响范围和构成等方面,尽管力争有所突破,但是在涉及到难以计量的损失与影响部分之时,我们仍然时常感到难以明白晓畅地揭示问题的实质。二是相关的资料数据搜集困难以及时间上的仓促,即客观方面原因导致的不足。自然灾害种类繁多,统计口径在不同的时间段上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更详细的资料又往往是难以获得的。尤其是当我们涉及到难以计量部分的时候,许多难以准确计量的自然灾害损失与影响事实上非常重要,甚至还是主要的,这部分资料的缺失或者人为忽略,有可能会导致明显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1-12-01)

夏心愉[9](2011)在《主权财富基金遇袭欧美银行业风暴:新加坡GIC投资瑞银损失74亿美元》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是平的。    当欧美的债务危机蔓延出欧美银行业危机,欧美银行业危机又再次产生连锁反应,使其大股东——各国主权财富基金受到殃及。其中,新加坡GIC(政府投资集团)就因投资瑞银而正遭受后者股价暴跌带来的巨额损失。    据彭博社报道,作为瑞银集(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1-09-28)

[10](2010)在《治理交通拥堵究竟路在何方?》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提示:     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我们研究中国百万人以上的50座主要城市,这些城市的居民平均单行上班时间要花39分钟。”有关专家介绍,按照人口来算,中国15座城市居民每天上班单行比欧洲多消耗288亿分(本文来源于《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期刊2010-11-02)

财富损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内容辑要:政府必须在保存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稳定之间做出选择。目前政府的选择是汇率稳定,停止干预外汇市场,让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应该是一种更好的选择。自2015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迅速下降。最近几个月以来又有加快的趋势。这是十分令人担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财富损失论文参考文献

[1].余永定.外储减少是否造成国民财富损失[N].企业家日报.2016

[2].余永定.某些外储减少造成国民财富损失[N].中国经济导报.2016

[3].李福夺,杨兴洪.农业旱灾实际国民财富损失计量: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基于鲁西北地区旱灾数据的实例验证[J].节水灌溉.2015

[4].米辉,张曙光.财富约束条件下损失厌恶投资者的动态投资组合选择[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

[5].李宏.自然灾害国民财富损失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吴成良,颜欢.新兴市场国家增持黄金储备[N].人民日报.2012

[7].陈斌.控烟:拯救每年一万亿的财富净损失[N].南方周末.2012

[8].李宏.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9].夏心愉.主权财富基金遇袭欧美银行业风暴:新加坡GIC投资瑞银损失74亿美元[N].第一财经日报.2011

[10]..治理交通拥堵究竟路在何方?[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0

标签:;  ;  ;  ;  

财富损失论文-余永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