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衍射论文-何传王,汪利华,黄鹏,董小春,范斌

光学衍射论文-何传王,汪利华,黄鹏,董小春,范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学衍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学设计,衍射成像,离轴,四反射镜

光学衍射论文文献综述

何传王,汪利华,黄鹏,董小春,范斌[1](2019)在《离轴四反射镜衍射成像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Schupmann消色差理论,介绍了一种离轴四反射镜衍射成像光学系统设计方法。设计了口径1 m、F数为8、视场0.12°、波段582.8nm?682.8nm的离轴四反射镜衍射成像光学系统。设计结果表明,该光学系统的色差得到有效校正,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在50 lp/mm范围内优于0.53,弥散斑半径的均方根值小于艾里斑半径,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分析了平面衍射物镜和曲面衍射校正镜可分别采用二元光刻工艺和金刚石车削技术制作的原因。对设计结构进行公差分析,确定公差误差主要来源于中继反射镜的倾斜角度,为装调过程提供指导。设计的系统为宽波段、高像质的反射式衍射成像光学系统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乔凯,智喜洋,杨冬,于頔,王达伟[2](2019)在《衍射光学系统波前反演误差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相位差异法的衍射光学系统波前反演误差分析方法。从衍射光学系统波前反演模型出发,分析了产生波前反演误差的物理因素;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建模,建立了衍射光学系统波前反演误差分析方法。以某衍射光学系统为应用实例,分析了各因素对波前反演误差的影响规律,并验证了误差分析模型与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误差之间的平均偏差小于13.5%,可为衍射光学系统的空间应用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于浩,张志利[3](2019)在《衍射光学可变图像表面缺陷检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人工检测衍射光学可变图像表面缺陷时,受主观因素、天气、光照等影响较大,存在检测率较低、误检率、漏检率不高,检测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衍射光学可变图像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利于具备线阵CCD摄像头的照明装置检测图像表面缺陷,以来采集目标表面缺陷图像数据,将采集的图像数据经系统服务器传送给图像处理模块;系统图像处理模块先后对目标产品衍射光学可变图像作预处理、图像表面缺陷初步检测、图像表面缺陷精确定位,以及图像表面缺陷分类,最终完成衍射光学可变图像检测系统总体架构。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系统能够实现衍射光学可变图像表面缺陷的高效、准确检测。(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拉斐尔·匹斯通[4](2019)在《打破光学成像的衍射和多散射极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计算成像旨在通过照明、光路、探测器以及重建算法等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实现新的功能。讨论了两个值得关注的计算成像例子:超越衍射极限的光学成像和复杂媒介成像。第一个例子也被称为超分辨成像,研究者们打破了保持了130多年的阿贝衍射极限,为纳米尺度的光学成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将基于光激活和光转换蛋白的荧光成像技术和计算光学成像系统相结合,可以提供宽场单分子检测能力;将叁维点扩散函数工程和最优重建算法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叁维分辨能力。第二个例子是关于透过强散射介质的聚焦和成像,是近年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使用反馈系统和光学调制来实现波前控制,可以克服介质传播中的多散射效应。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将相位控制全息技术跟微机电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散射介质状态的高速评估,从而能够在动态强散射介质样品上实现聚焦。(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高子涵,蔡晓晴,孙龙,周志涛[5](2019)在《基于重组蛛丝蛋白的多层级瞬态衍射光学传感元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衍射光学元件(DOE)与MEMS加工工艺难以兼容、传感应用方面灵敏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因重组蛛丝蛋白材料、利用热纳米压印工艺制成的多层级瞬态可溶DOE。重组蛛丝蛋白性能可按需定制,重复性高,具有极佳的生物相容性,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纳米压印工艺可实现DOE的快速制备,同时控制其降解速率。纳米压印工艺制备的重组蛛丝蛋白DOE最小特征尺寸可达2μm,衍射图案强度为杂散光强度的12倍。随着元件的降解,DOE的衍射图案效率降低,说明了DOE所携带信息随其可控溶解而溶毁,从而可以实现信息的多层级溶毁及生物传感领域的多层级药物实时释放监测。(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杨亮亮,赵勇兵,陈凤,袁得银[6](2019)在《含有双层衍射光学元件的中波/长波消热差光学系统的设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工作在一定入射角度范围内的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复合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分析模型。基于衍射光学元件所具有的独特的消色差和消热差性质,设计了一个含有双层衍射光学元件的工作在(3.7~4.8)μm和(7.7~9.5)μm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的焦距为200 mm,F#为2。采用像元数为320×256、间距为30μm的制冷型探测器。该系统在空间频率17 lp/mm时,中、长波红外MTF分别高于0.66和0.54;最大RMS半径小于11.702μm;波前像差小于0.191 7λ;最大离焦量小于焦深;在-55℃~71℃范围内实现了无热化设计。入射到衍射面上的角度为0°~5.19°,该双层衍射光学元件在中波和长波波段的复合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分别为99.81%和97.36%。含有双层衍射光学元件的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结构简单,像质优良,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探测系统中。(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9年05期)

杨亮亮,沈法华,刘成林,童巧英[7](2019)在《含有双层衍射光学元件的红外双波段无热化光学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工作在一定入射角度范围内的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复合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分析模型。基于衍射光学元件所具有的独特的消色差和消热差性质,设计了一个含有双层衍射光学元件的工作在3.7~4.8mm和7.7~9.5mm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的焦距为100mm,F#为2,采用像元数为640×512、间距为15mm的制冷型探测器。该系统在空间频率33lp/mm时,中、长波红外MTF分别高于0.52和0.16,最大RMS半径小于9.88mm,波前像差小于0.0705λ,最大离焦量小于焦深,在-40℃~71℃范围内实现了无热化设计。系统中采用的双层衍射光学元件在红外双波段的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高于99.15%。入射到衍射面上的角度为0°~10°,该双层衍射光学元件在中波和长波波段的复合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分别为97.70%和96.95%。(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李昕颖,钱晓凡,孟妮妮[8](2019)在《光束整形衍射光学元件的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几何映射理论不考虑衍射效应,无法得到精确的输出光束,且输出光束存在严重振铃效应的问题,提出一种设计衍射光学元件的新算法。设置一个用于反映衍射效应的参量,通过迭代的方法确定该参量的最佳取值,再用改进的Gerchberg-Saxton(GS)算法对初始相位进行修正,最终得到所需衍射光学元件的相位分布。该算法与传统GS算法相比,能有效抑制散斑和振铃效应,得到均匀性更好的输出光束。(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安玲,刘福平[9](2019)在《几种不同形状光学衍射孔的场分布及其仿真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几种不同形状光学衍射孔,利用MATLAB的GUIDE(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环境)开发了光学衍射孔衍射场分布的仿真模拟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实现了矩形孔、叁角形孔、园孔等不同形状光学衍射孔的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场的仿真模拟计算,系统可以方便地显示不同孔径大小、不同孔径形状的场分布模拟结果,实现了光学孔衍射场分布的可视化,对人们了解和应用不同形状光学孔衍射场提供了可视化的手段和方法,为利用不同形状光学衍射孔的衍射场来实现复杂衍射体的全息计算提供了计算仿真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美萱,李宏,张斯淇,张文颖,郭明[10](2019)在《基于离散抽样加密算法的衍射光学元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浸没式光刻照明系统对掩模面高均匀性和不同照明模式的要求,对照明系统中的照明模式变换器进行了研究。采用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DOE)来产生各种照明模式,从光栅结构出发,经两步变换分析了光栅转变为DOE的过程。并提出一种离散抽样加密算法,以抽样线宽1~5μm的四极照明DOE为例,揭示了DOE特征尺寸、衍射效率和光强分布非均匀性的实际对应关系。设计结果表明:随着抽样线宽的减小,整形光束的衍射效率和均匀性将得到较大提高。利用接触式光刻工艺完成了特征尺寸为1.76μm×1.76μm的16台阶照明模式变换DOE的制作,通过搭建光学测试平台对不同照明模式下DOE的光强非均匀性和衍射效率进行了测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离散抽样加密算法能够有效指导照明模式变换系统DOE的设计。(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光学衍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基于相位差异法的衍射光学系统波前反演误差分析方法。从衍射光学系统波前反演模型出发,分析了产生波前反演误差的物理因素;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建模,建立了衍射光学系统波前反演误差分析方法。以某衍射光学系统为应用实例,分析了各因素对波前反演误差的影响规律,并验证了误差分析模型与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误差之间的平均偏差小于13.5%,可为衍射光学系统的空间应用提供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学衍射论文参考文献

[1].何传王,汪利华,黄鹏,董小春,范斌.离轴四反射镜衍射成像光学系统设计[J].光电工程.2019

[2].乔凯,智喜洋,杨冬,于頔,王达伟.衍射光学系统波前反演误差分析方法[J].光学学报.2019

[3].于浩,张志利.衍射光学可变图像表面缺陷检测系统设计[J].激光杂志.2019

[4].拉斐尔·匹斯通.打破光学成像的衍射和多散射极限[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9

[5].高子涵,蔡晓晴,孙龙,周志涛.基于重组蛛丝蛋白的多层级瞬态衍射光学传感元件[J].微纳电子技术.2019

[6].杨亮亮,赵勇兵,陈凤,袁得银.含有双层衍射光学元件的中波/长波消热差光学系统的设计(英文)[J].应用光学.2019

[7].杨亮亮,沈法华,刘成林,童巧英.含有双层衍射光学元件的红外双波段无热化光学系统的设计[J].红外技术.2019

[8].李昕颖,钱晓凡,孟妮妮.光束整形衍射光学元件的优化算法[J].光学学报.2019

[9].王安玲,刘福平.几种不同形状光学衍射孔的场分布及其仿真模拟[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

[10].李美萱,李宏,张斯淇,张文颖,郭明.基于离散抽样加密算法的衍射光学元件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标签:;  ;  ;  ;  

光学衍射论文-何传王,汪利华,黄鹏,董小春,范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