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氧聚氨酯涂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氧,聚氨酯涂层,腐蚀,加速试验,劣化机制
环氧聚氨酯涂层论文文献综述
白思洁,鞠鹏飞,赵旭辉,唐聿明,左禹[1](2018)在《环氧富锌/聚氨酯涂层在3种不同加速腐蚀试验条件下的性能劣化过程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室加速试验是广泛采用的评价涂层体系保护性能的方法,但关于涂层在不同试验方法作用下的劣化机制缺少研究。采用盐雾、紫外/冷凝以及循环老化试验方法研究了环氧富锌/聚氨酯涂层体系在3种试验条件下的涂层劣化机制。结果表明:盐雾条件下电解质渗透速度最快,加速效果最明显,循环加速条件下次之,紫外/冷凝过程电解质渗透作用小,涂层阻抗下降不明显。紫外/冷凝与循环加速试验中面漆发生水解、光降解与热氧降解,涂层表面出现微小孔洞和裂纹,光泽度下降,涂层的剥离主要发生在底漆与面漆之间的界面。盐雾条件下,面漆仅发生水解,表面形貌变化不大,涂层的剥离发生在基材与底漆之间的界面。循环试验中,紫外/冷凝阶段延缓了电解质溶液的渗透进程,但紫外辐射一定时间后,聚氨酯面漆的老化降解使涂层表面出现孔洞或裂纹,此后涂层阻抗快速下降。根据上述结果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腐蚀环境和不同的涂层体系设计更合理的加速试验方法。(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8年11期)
胡明涛,鞠鹏飞,赵旭辉,唐聿明,左禹[2](2018)在《不同加速试验对环氧/聚氨酯涂层失效机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模拟南海海洋大气环境下铝合金表面环氧锌黄/丙烯酸聚氨酯涂层体系的失效过程,通过循环加速、紫外/冷凝和中性盐雾的对比试验,探讨了在循环加速试验中紫外-冷凝试验和盐雾试验分别对复合涂层失效过程以及对聚氨酯面漆和环氧底漆失效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冷凝过程对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但对复合涂层体系整体的阻抗变化影响较小;紫外-冷凝过程中,位于面漆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内的试验温度,以及紫外光对氨基甲酸酯基团的破坏作用,是导致面漆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盐雾试验对面漆的失光率和色差变化影响不大,但连续的盐雾渗透对涂层体系的阻抗下降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同时导致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显着降低。相比单独的紫外-冷凝试验或盐雾试验,循环加速试验综合考虑了南海海洋大气中强太阳辐射、高温高湿、高盐分和温差等环境因素,能更准确反映南海大气环境中复合涂层的失效过程。(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沈志聪,杨华,石文明,吴贤官[3](2016)在《环氧云铁与聚氨酯涂层间剥离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剖析沿海某大型工程钢结构环氧云铁与聚氨酯涂层间剥离的原因。方法采用质谱分析仪剖析该聚氨酯涂料的成分,采用离子色谱仪及电导率仪检测所形成聚氨酯氟碳涂膜表面的铵基盐分,环境扫描电镜对剥离涂膜表面观察。结果聚氨酯涂料中含有高沸点溶剂叁甲苯、四甲苯,在聚氨酯氟碳复合涂膜与环氧云铁界面之间存在铵基盐物质,通过电镜微观观察发现涂膜固化不完全和微孔存在。结论聚氨酯氟碳涂膜发生可剥离的原因有以下方面,由于聚氨酯涂料中含有高沸点溶剂,挥发时在涂膜中形成微孔;环氧云铁由于低温下环氧固化反应滞缓,与环境中的CO2,H2O反应,生成了氨基甲酸铵盐;氨基甲酸盐在海洋环境下形成水溶物,富集于环氧云铁涂膜和聚氨酯涂膜相粘结的界面处,降低了附着力,从而产生聚氨酯氟碳涂膜严重可剥离现象。(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庞然,左禹,唐聿明,熊金平,初必旺[4](2010)在《环氧/聚氨酯涂层在4种环境中失效行为的EIS》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这一涂层体系在3.5%NaCl溶液、3.5%NaCl溶液+紫外辐射、湿热和盐雾这4种环境中的失效行为,探讨了特征频率下的相位角和涂层电阻值之间对应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频区10Hz处涂层相位角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和涂层电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有良好的相似性,据此可以对所研究的涂层体系失效程度进行快速评价;所试验的4种腐蚀环境对所研究的涂层体系的破坏作用由小到大依次为:3.5%NaCl溶液<盐雾<湿热<3.5%NaCl溶液+紫外辐射。(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周雅,陈希挺,许海东,文庆杰,王力强[5](2009)在《金属表面环氧聚氨酯涂层的去除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飞机上常用的环氧、聚氨酯涂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溶剂对涂层的作用、红外光谱测试和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水溶性去漆剂对金属表面交联固化涂层的去除机理。实验及研究结果发现,去漆剂去除涂层要有溶胀涂层的溶剂,还要有渗透力强的溶剂;涂层脱除过程中,去漆剂的溶剂分子与涂层高分子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去漆剂对涂层高分子链段无降解破坏作用,而是使高分子链段网状结构扩大,使涂层膨胀鼓起,与金属基材分离;根据溶解度参数原则,固化后涂层的溶解度参数与固化前树脂的溶解度参数及去漆剂的溶解度参数相比较,得出应该根据涂层固化后的溶解度参数来选择溶胀涂层的溶剂,而不是沿用涂层固化前树脂的溶解度参数来设计去漆剂。(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缪克在,楼白杨[6](2009)在《镁合金/环氧聚氨酯涂层体系的耐腐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聚氨酯(ER/PU)涂层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腐蚀性以及与金属基体的附着力,能够有效地阻挡或缓解Cl-,NO3-,SO24-,H2O和O2等对镁合金基材的侵蚀,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为此,采用附着力、铅笔硬度测试,浸泡、失重法、盐雾及电化学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聚氨酯(PU)涂层及环氧聚氨酯(ER/PU)涂层对镁合金的腐蚀保护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2种涂层体系都显着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与基材附着良好、且硬度高,但后者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09年04期)
许敬[7](2002)在《用于管线涂层修复及修补的环氧和聚氨酯涂层》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多数埋地管线都使用了专门研究的保护涂层 ,通常再配以阴极保护。然而 ,当涂层失效到一定程度后 ,就需要修复 ,而这种修复材料要与原涂层兼容。环氧和聚氨酯这两种涂层主要用于管线涂层的修复。(本文来源于《国外油田工程》期刊2002年07期)
李炎章,杨素英[8](1989)在《环氧聚氨酯涂层抗张强度和耐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两种不同环氧树脂的环氧开环方法;四官能度异氰酸酯预聚物的研制路线;环氧聚氨酯涂层抗张强度和耐水性的测定。 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开环度越大,抗张强度越高,而耐水性则在2/5开环度出现最优值。并在理论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天津化工》期刊1989年03期)
环氧聚氨酯涂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模拟南海海洋大气环境下铝合金表面环氧锌黄/丙烯酸聚氨酯涂层体系的失效过程,通过循环加速、紫外/冷凝和中性盐雾的对比试验,探讨了在循环加速试验中紫外-冷凝试验和盐雾试验分别对复合涂层失效过程以及对聚氨酯面漆和环氧底漆失效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冷凝过程对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但对复合涂层体系整体的阻抗变化影响较小;紫外-冷凝过程中,位于面漆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内的试验温度,以及紫外光对氨基甲酸酯基团的破坏作用,是导致面漆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盐雾试验对面漆的失光率和色差变化影响不大,但连续的盐雾渗透对涂层体系的阻抗下降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同时导致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显着降低。相比单独的紫外-冷凝试验或盐雾试验,循环加速试验综合考虑了南海海洋大气中强太阳辐射、高温高湿、高盐分和温差等环境因素,能更准确反映南海大气环境中复合涂层的失效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氧聚氨酯涂层论文参考文献
[1].白思洁,鞠鹏飞,赵旭辉,唐聿明,左禹.环氧富锌/聚氨酯涂层在3种不同加速腐蚀试验条件下的性能劣化过程与机制[J].材料保护.2018
[2].胡明涛,鞠鹏飞,赵旭辉,唐聿明,左禹.不同加速试验对环氧/聚氨酯涂层失效机制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8
[3].沈志聪,杨华,石文明,吴贤官.环氧云铁与聚氨酯涂层间剥离原因分析[J].装备环境工程.2016
[4].庞然,左禹,唐聿明,熊金平,初必旺.环氧/聚氨酯涂层在4种环境中失效行为的EIS[J].化工学报.2010
[5].周雅,陈希挺,许海东,文庆杰,王力强.金属表面环氧聚氨酯涂层的去除机理研究[J].表面技术.2009
[6].缪克在,楼白杨.镁合金/环氧聚氨酯涂层体系的耐腐蚀性能[J].材料保护.2009
[7].许敬.用于管线涂层修复及修补的环氧和聚氨酯涂层[J].国外油田工程.2002
[8].李炎章,杨素英.环氧聚氨酯涂层抗张强度和耐水性研究[J].天津化工.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