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修纂论文-吴航

明史修纂论文-吴航

导读:本文包含了明史修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朝,科举,策问,《明史》修纂

明史修纂论文文献综述

吴航[1](2016)在《清朝科举策问与官方《明史》修纂》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科举考试策问官方《明史》修纂,始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顺天乡试;但到乾隆朝殿本《明史》刊布之后,科举策问仍试及官修《明史》。官修《明史》的时政内容大规模地进入科举策问,旨在使广大士子深入了解官方政治,积极阐发有关《明史》修纂的史学见解,提出有益于《明史》修纂的建议和意见,说明当时国家对此重大"文治"工程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当然,清朝官方主导下的科举策问与《明史》修纂,以及对士子策答《明史》修纂之建议和意见的吸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官私双方在《明史》修纂上的弥合程度,对稳定和巩固清朝统治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16年01期)

周学熙[2](2015)在《乾隆帝的正统观与明史修纂》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位热衷学术的帝王,乾隆皇帝对于王朝正统观念有独到的见解。在其执政期间告成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及相关上谕中存在着关于历史上大一统时期、分裂时期及易代之际王朝正统性的完整认识,而其中关于南明政权正统性的评价则导致在官修《明史》等文献前后对明朝诸臣的评价迥然有别。自此,乾隆帝的正统观念及其所衍生出对明代史事的评判也随着《明史》修讫而成为清代官方史学话语的统一标准。(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5年10期)

马怀云[3](2013)在《论万斯同在《明史》修纂中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史》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时间最长的一部,因结构严密,文字精练,深受学界称赞。现在能够见到的《明史》主要有叁个本子,即万斯同的《明史稿》、王鸿绪的《明史稿》和张廷玉的《明史》。这叁个本子记录了《明史》修纂过程的叁个阶段,在内容上既有前后承袭,又有某些差异,有的内容甚至差异甚大。万斯同作为事实上的总编,经他审定的《明史稿》,起点高,规模大,内容翔实,持论公允,为《明史》的成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尤学工[4](2011)在《“明史”修纂群体与清初文化秩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有重视修史的传统,修史活动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学术活动,而是一种政治行为和社会行为。这在易代之际表现得尤为明显。新王朝需要通过修史阐释继承大统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掌握历史解释权,重塑历史观念和史学观念,以建立和稳固新的文化秩序。史家们往往会借助修史来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1-02-10)

段润秀[5](2010)在《姜宸英与《明史》修纂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叁十一年,姜宸英曾参与《明史》修纂,他在史馆主要分撰《刑法志》及相关传记。南京图书馆藏有姜宸英《大明刑法志》、《拟明史传》两种稿本,检其内容,均残缺不全,且为孤本。姜宸英《大明刑法志》、《拟明史传》历来未被学者研究和称引,因此很有必要系统地考察姜宸英修史情况及其两种稿本的价值,以便更深入地认识姜宸英对《明史》修纂所作出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段润秀[6](2009)在《易代修史中的史学批评问题探论——以清朝《明史》修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素有易代修史的传统,清官修《明史》便是易代修史的产物。清朝《明史》修纂断续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至乾隆四年殿本《明史》刊刻成书,历时大约为九十五年,前后参与人数达一百九十余人。乔治忠先生在《清朝官方史学研究》中将清朝《明史》修纂大体分为四个阶段:顺治二年至康熙六年,《明史》纂修的准备阶段;康熙十八年至康熙四十八年,《明史》纂修的奠基阶段;(本文来源于《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期刊2009-03-01)

段润秀[7](2009)在《毛奇龄与《明史》修纂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康熙十八年至康熙二十四年,毛奇龄参与《明史》修纂,他在史馆草拟弘治、正德朝纪、传及诸杂传二百余篇。考毛奇龄《西河集》中的《传》十一卷其实并非全是他在史馆时所拟的史稿,其中还杂有他撰写的部分清人传记。毛奇龄出史馆后,仍然继续关注《明史》修纂,进一步阐释了对"大礼议"的见解及《梁储传》的辨证。毛奇龄还撰成《胜朝彤史拾遗记》六卷,经王鸿绪审定后,收入他的《明史稿.后妃传》中,而殿本《明史.后妃传》的取材主要依据王鸿绪《明史稿.后妃传》,毛奇龄是殿本《明史.后妃传》的实际修纂者,他对《明史》修纂的贡献应该给予充分肯定。(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段润秀[8](2008)在《易代修史中的史学批评问题探论——以清朝《明史》修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官修《明史》过程中,监修、总裁和纂修人员十分注意将史学批评和修史实践结合起来,他们不仅发表对明代历史的看法,而且还对诸多问题积极地进行评论。殿本《明史》大多吸收或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殿本《明史》的质量。(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白云[9](2008)在《《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万斯同与《明史》修纂是明清史学史的一个重大课题,自清末以来已发表过不少论着。但以往研究论着明显存在叁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所用材料遗漏甚多;二是对《明史》纂修的全过程缺乏贯通和综合研究;叁是万斯同到底如何修史并未落实。朱端强先生着《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2008年01期)

白云[10](2007)在《明清史学史研究的新作——读朱端强着《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一文中研究指出万斯同与《明史》修纂问题是明清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前后研究者甚众,但以往研究论着明显存在叁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所用材料遗漏甚多;二是对《明史》修纂的全过程缺乏贯通和综合研究;叁是万斯同到底如何修史并未落实。朱瑞强先生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的研究,成果丰厚,新近推出的《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中华书局,2004年6月),更堪称耕耘多年之力作,是一部体例严谨、资料宏富、考证精详、深具传统考据法特点的学术着作,较好地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种种缺憾和不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明史修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位热衷学术的帝王,乾隆皇帝对于王朝正统观念有独到的见解。在其执政期间告成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及相关上谕中存在着关于历史上大一统时期、分裂时期及易代之际王朝正统性的完整认识,而其中关于南明政权正统性的评价则导致在官修《明史》等文献前后对明朝诸臣的评价迥然有别。自此,乾隆帝的正统观念及其所衍生出对明代史事的评判也随着《明史》修讫而成为清代官方史学话语的统一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史修纂论文参考文献

[1].吴航.清朝科举策问与官方《明史》修纂[J].安徽史学.2016

[2].周学熙.乾隆帝的正统观与明史修纂[J].文化学刊.2015

[3].马怀云.论万斯同在《明史》修纂中的贡献[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

[4].尤学工.“明史”修纂群体与清初文化秩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5].段润秀.姜宸英与《明史》修纂考述[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段润秀.易代修史中的史学批评问题探论——以清朝《明史》修纂为例[C].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2009

[7].段润秀.毛奇龄与《明史》修纂新探[J].红河学院学报.2009

[8].段润秀.易代修史中的史学批评问题探论——以清朝《明史》修纂为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9].白云.《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

[10].白云.明清史学史研究的新作——读朱端强着《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J].红河学院学报.2007

标签:;  ;  ;  ;  

明史修纂论文-吴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