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经济新闻报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普利策新闻奖,经济新闻,内容分析,价值选择
美国经济新闻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马云飞[1](2016)在《美国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以2005~2015年普利策经济新闻获奖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传媒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媒体在国际传播中也举足轻重。就经济新闻报道而言,普利策经济新闻获奖作品对某些经济现象报道的频率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反应值得研究。同时,该获奖作品对经济新闻报料的选择往往多有取舍,这与传播者对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密切相关。该文选取2005~2015年普利策经济新闻报道获奖作品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报道数量、报道议题、报道倾向性等方面,据以研究美国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以及对我国媒体经济新闻报道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6年04期)
赵亚楠[2](2012)在《美国之音涉华经济新闻报道的隐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事实有不依赖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基本特性,新闻报道要如实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呈现新闻的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却往往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即通过传递和普及消息,影响民众的情感和态度。在信息化时代,公众依赖传媒获取信息,无形中也接受了媒体赋予新闻的隐含价值观。新闻本应做到中立,客观,公正,但是媒体通过新闻语言,包括隐喻手法的运用,影响公众的态度及价值观。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合着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开始了认知语言学领域中的隐喻研究。可以说,隐喻是一种隐含的比喻。不仅仅是日常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人们的认知现象。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种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实际上,隐喻广泛的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话语中,也存在于经济报道的语篇中。本文首先对隐喻的研究进行阐释,涉及到隐喻研究的传统观点如对比说,替代说及互动说。此外,本文也对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研究简短阐述。然后描述了概念隐喻理论及批评性隐喻分析方法。批评隐喻分析包括隐喻识别,阐释和说明叁个步骤,通过对隐喻选择和使用的分析,揭示隐喻与认知理解和社会知识的关系,从而揭示隐喻选择后所隐藏的情感和与行为动机。本文所用语料选自美国之音官方网站关于中国经济新闻的报道。通过总结分析概念隐喻在美国之音对有关中国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情况,揭示美国之音在隐喻使用及选择上的倾向,并探索隐藏在隐喻之中的态度及价值观。由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之音对于隐喻的选择往往代表政府立场,维护本国利益。由此作者认为隐喻可以揭露出新闻报道中隐含的意识,进行隐喻研究可以揭示隐喻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11-01)
黄河渊[3](2008)在《对美国经济新闻报道中评价语言的批评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批评语篇分析中费克劳的叁维理论框架和马丁的评价理论对美国媒体对中国经济和环境的报道进行分析,研究美国媒体经济新闻报道中评价资源的特点,其使用频率,及分布情况,从而从探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本文选取了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的十篇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系列报道。作者根据评价理论,系统地对经济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介入资源,级差资源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发现评价资源的特点,探讨语篇反映的民族意识形态。研究得出结论是:一,美国新闻在报道中国经济问题时存在大量评价语言,其中负面评价语言多于正面评价语言。二,在态度系统中,运用了大量鉴赏系统和判断系统,情感系统则少量出现。态度资源中大部分是负面资源,并处于强语势的级差系统中。叁,在介入系统中,外声资源与对话开放资源的数量在报道中普遍多于内声资源与封闭性资源的使用。外声资源与对话开放资源用以表达文章的客观性及声援。内声资源与封闭性资源用作说服读者并表达出文章的主观性从而实现新闻评论的语篇功能。四,在级差系统中,多数负面态度资源和介入资源都处于强语势,正面评价资源处于弱语势一端。五,评价语言在美国经济新闻报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功能。批评语言学家费克劳强调语言与意识形态,及语言和权力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评价语言探讨出美国新闻对中国经济和环境问题的负面评价,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发展的敌视和反感。作为一项尝试性研究,本文有以下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本文结合费克劳的叁维理论框架和马丁的评价理论,丰富了传统的以功能语法叁大元语言功能为主的批评语篇分析工具,拓展了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范围。第二,本文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得了解美国经济新闻报道中的评价用语和西方媒体对华的意识形态。(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08-04-25)
美国经济新闻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闻事实有不依赖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基本特性,新闻报道要如实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呈现新闻的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却往往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即通过传递和普及消息,影响民众的情感和态度。在信息化时代,公众依赖传媒获取信息,无形中也接受了媒体赋予新闻的隐含价值观。新闻本应做到中立,客观,公正,但是媒体通过新闻语言,包括隐喻手法的运用,影响公众的态度及价值观。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合着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开始了认知语言学领域中的隐喻研究。可以说,隐喻是一种隐含的比喻。不仅仅是日常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人们的认知现象。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种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实际上,隐喻广泛的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话语中,也存在于经济报道的语篇中。本文首先对隐喻的研究进行阐释,涉及到隐喻研究的传统观点如对比说,替代说及互动说。此外,本文也对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研究简短阐述。然后描述了概念隐喻理论及批评性隐喻分析方法。批评隐喻分析包括隐喻识别,阐释和说明叁个步骤,通过对隐喻选择和使用的分析,揭示隐喻与认知理解和社会知识的关系,从而揭示隐喻选择后所隐藏的情感和与行为动机。本文所用语料选自美国之音官方网站关于中国经济新闻的报道。通过总结分析概念隐喻在美国之音对有关中国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情况,揭示美国之音在隐喻使用及选择上的倾向,并探索隐藏在隐喻之中的态度及价值观。由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之音对于隐喻的选择往往代表政府立场,维护本国利益。由此作者认为隐喻可以揭露出新闻报道中隐含的意识,进行隐喻研究可以揭示隐喻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经济新闻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1].马云飞.美国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以2005~2015年普利策经济新闻获奖作品为例[J].今传媒.2016
[2].赵亚楠.美国之音涉华经济新闻报道的隐喻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黄河渊.对美国经济新闻报道中评价语言的批评性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