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动态能力论文-杜俊义,崔海龙

组织动态能力论文-杜俊义,崔海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动态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补知识,知识资产,技术创新,动态能力

组织动态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杜俊义,崔海龙[1](2019)在《互补知识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以组织学习作为调节变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知识资产是企业技术创新中需要的重要资产,而互补知识资产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与核心知识资产配套使用的各种知识资产,包括互补技术知识、顾客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为了深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基于企业资源基础观中资源决定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补知识资产和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根据假设构建了概念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方法,以308家创新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并进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互补知识资产能够积极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组织学习正向调节互补知识资产和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任小艳,傅佩缮[2](2019)在《动态能力、微观能动主体与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急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只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才能巩固党的基层执政根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不但依赖于政治组织力,还有赖于管理组织力的提升。动态能力为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提供了一个分析视角。本文分析了基层党组织提升动态能力的关键要素,阐释了领导干部作为动态能力微观主体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具有指导性的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框架。(本文来源于《党政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立娜,于渤[3](2019)在《知识和组织惯例互动演化视角下后发企业动态能力的微观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追踪后发企业动态能力的微观基础,探究后发企业动态能力的来源、形成机制及其演进规律,构架一个基于知识和组织惯例互动演化视角的动态能力形成和演化的理论框架。依据这一研究框架,对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简称哈电集团)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表明:后发企业动态能力的微观基础,是由利用式动态能力和探索式动态能力两个维度以及每个维度下特定的过程和惯例构成;后发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是知识和组织惯例互动演化的结果;在知识和组织惯例互动演化的过程中,后发企业动态能力呈现出利用式动态能力向探索式动态能力演化的演进规律。(本文来源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笑晗[4](2019)在《创新型企业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是我国十叁五规划的核心,规划提出,我国要在2020年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习主席在第十叁届人大会议上更是强调,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可见创新型企业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知识是创新的基础,获取知识就要通过持续有效的学习。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创新型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学习保持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绩效。同时,市场竞争环境是动态的,也是瞬息万变的。企业具备应对动态环境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能力便是一种动态能力。企业通过组织学习系统的获取资源,而后整合、重构内外部环境资源,在动荡复杂的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将使企业始终利于不败之地。因此,本研究在系统阅读前人文献的基础上,以创新型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探究组织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构建LDP(学习-能力-绩效)范式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已有成熟量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发展现状,修改并制定了新量表。将组织学习分解为学习承诺、共同愿景、开放心智叁个维度;动态能力分为环境洞察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组织柔性能力叁个维度来考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力争收集涵盖多个行业创新型企业的数据,地域上,重点放在笔者较为熟悉的且近几年在全国创新型企业数量上排名靠前的京津冀、上海、青岛地区,使获得的问卷结果较为真实可靠。将回收的232份有效问卷通过SPSS23.0软件对模型和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及其叁个维度均对创新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而动态能力中只有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柔性能力两个维度对创新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环境洞察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未得到数据支持。同时,动态能力及其叁个维度可以在组织学习和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文章根据实证研究结果,结合本次研究目的和意义,针对创新型企业提高其创新绩效提出了若干管理学建议。企业要定时组织员工培训,加大组织学习培养力度,引导员工拓展自己的开放性思维,也要注重增强员工与中高层管理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员工在企业的各项事务中有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同时,企业要建立灵活的机制来应对迅速变革的外界环境,及时吸纳外界信息和资源,将内外部资源整合为自己所用。最后对研究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希望能对该领域的智库研究贡献力量,为我国创新型企业实践发展带来一定启示。(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28)

张雨晨[5](2019)在《实体经济企业二次创业的“动态能力—组织知识”演进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体经济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奉行传统发展模式的实体经济企业,其固有的价值创造模式在当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新常态这一新环境中优势尽失,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以要素驱动发展、依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资源禀赋去获取竞争优势的老路不能满足处在快速变化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企业竞争需要,进行二次创业是这类企业焕发新生的关键途径。目前学术界对实体经济企业二次创业研究的成果较少,需要对其进一步探索。对于这些已经取得过成果的企业,其二次创业的实质是什么,企业又是如何启动、如何引导二次创业过程,才能突破旧有力量的惯性束缚、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从而重新获得优势,是学界和企业界急需关注的重要议题,因此,对实体经济企业二次创业演进机制的相关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二次创业、动态能力和组织知识的相关研究,对实体经济企业二次创业的概念做出了界定,即成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实现能力升级的系列组合行为,以组织知识体系创新和动态能力的协同演化过程驱动成熟企业走出现有能力在经济新常态大环境中的能力失灵困境,这一过程主要涉及到,对企业产生实质性潜在影响的各种内外部力量,所以,从组织知识和动态能力共同演化的视角对实体经济企业二次创业进行分析论证更为妥帖。根据案例研究的方法要求,审慎选取了海尔集团作为实体经济企业二次创业的经典研究对象。事实证明,海尔集团从1999年至2018年所进行的多次二次创业过程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对其进行详尽的案例分析,能够归集出海尔集团二次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最终结合理论分析得出本研究对于实体经济企业二次创业机制构建的理论模型。本文利用组织知识与动态能力协同演化的产生变异、内部选择、传播和保留四个阶段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结合海尔集团二次创业行为分析实体经济企业二次创业过程中动态能力与组织知识协同演化机制。对海尔集团二次创业的案例分析过程也遵循变异过程、选择过程、传播过程和保留过程,分别论述了在每个过程中海尔集团的组织知识和动态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和过程,确定海尔应对内外部刺激时更新知识和能力的管理载体。经研究分析,本文认为实体经济企业二次创业过程就是企业的能力改造问题,企业在动态环境中不断接受外界刺激,旧有的能力不能快速有效的对变化进行回应,导致企业无法紧随市场变化,丧失原有的竞争优势,而从动态能力的知识观来看,动态能力的形成变化是以组织新旧知识体系的循环更替过程为载体的,企业的二次创业活动就是沿着知识与能力的共同演化轨迹不断向前推进的,而这一知识和能力的协同演化过程是以企业战略演进、组织架构变革、管理模式演进和运用机制演进为载体的。本文从组织知识和动态能力协同演化的视角切入二次创业领域的研究,构建出了实体经济企业二次创业过程的理论模型,打开了企业为了获取持久竞争优势而进行二次创业的黑箱,既是对动态能力理论的丰富和拓展,也是对二次创业领域研究的一些深化。(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5-01)

苏昕,张辉,周升师[6](2019)在《结构嵌入、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一个混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供应链企业对外部关系网络的结构性嵌入,有利于其获取更多异质性资源,这为组织绩效提升奠定了基础。在构建结构嵌入、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混合模型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结构嵌入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嵌入与组织绩效间存在显着的倒"U"型关系,即结构嵌入具有"拐点"效应,过高水平的结构嵌入不利于组织绩效提升;环境动态性在结构嵌入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中发挥有中介的调节作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结构嵌入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中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9年10期)

金昕,陈松,邵俊岗[7](2019)在《双元创新战略、组织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多维度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验证了双元创新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动态能力在两者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探索式创新战略和利用式创新战略均对企业绩效有显着正向影响,其中探索式创新战略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大于利用式创新战略对其的影响;(2)双元创新平衡战略对企业绩效无显着正向影响;(3)资本重置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在双元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4)环境感知能力仅能够正向调节探索式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间关系。(本文来源于《预测》期刊2019年01期)

陈建军,王正沛,李国鑫[8](2018)在《中国宇航企业组织结构与创新绩效:动态能力和创新氛围的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晰宇航企业组织结构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本文引入了动态能力和创新氛围两个中介变量。通过对我国宇航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宇航企业组织集权和组织规范维度都对其创新绩效产生了消极作用,此外,创新氛围、动态能力分别在组织集权与创新绩效,以及组织规范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曹庆楼,刘思萌,沈洋,姜泰元[9](2018)在《中国青年创业企业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国青年创业企业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收集302份有效问卷,发现组织学习通过企业的技术柔性能力和变革更新能力来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出青年创业企业需要不断的积累知识、提高技术柔性以及变革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并保持竞争水平,增强企业的创新绩效。(本文来源于《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薛刘洋[10](2018)在《动态能力视角下平台组织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得传统企业的组织分工和运行逻辑受到挑战,传统的组织分工理论建立的组织结构已明显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甚至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组织和个人成长的桎梏。互联网平台对目前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日益重视如何利用平台这一核心资源使得企业具备创新能力,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探索向平台组织转型。基于平台企业产生较多的创新产品的事实,探讨平台组织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回顾可以发现回答此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对平台组织结构与传统层级组织结构的要素差异和要素关系认知不清晰;其次,平台组织结构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不明。本文选取海尔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采取案例研究方法,从动态能力视角研究平台组织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构建平台组织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的关系模型。首先,对本文研究问题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梳理组织结构相关研究、动态能力相关研究以及组织结构与创新的关系研究,明确现有研究的理论缺口,确定本文的研究问题,分析并提取本文的主要构念。其次,我们通过访谈、实地调研、网络搜集、查阅文献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取与海尔相关的丰富的资料,并对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再次,对本文选取的典型案例企业海尔的平台组织结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现有研究和案例资料,探讨平台组织结构与传统的层级组织结构的要素差异以及平台组织结构对组织创新的影响机制,通过理论与数据的迭代得出本研究的观点和结论构建出平台组织结构对组织创新的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本文的案例研究结果发现:(1)平台企业组织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层级结构,组织结构要素表现出不同的内涵特征。(2)平台组织结构可以提高创新创业主体的动态能力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本文通过将动态能力理论引入平台组织结构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的关系研究中,揭示了平台组织结构要素特点并丰富了平台组织结构要素内涵,更加深入地挖掘了平台组织结构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弥补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丰富了平台组织结构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视角及理论解释,体现了平台组织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内生作用所具有的理论重要性和实践必要性,也为企业管理者适时进行组织结构的平台化以维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8-10-01)

组织动态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急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只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才能巩固党的基层执政根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不但依赖于政治组织力,还有赖于管理组织力的提升。动态能力为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提供了一个分析视角。本文分析了基层党组织提升动态能力的关键要素,阐释了领导干部作为动态能力微观主体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具有指导性的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框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动态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杜俊义,崔海龙.互补知识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以组织学习作为调节变量[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2].任小艳,傅佩缮.动态能力、微观能动主体与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J].党政研究.2019

[3].刘立娜,于渤.知识和组织惯例互动演化视角下后发企业动态能力的微观基础[J].管理学报.2019

[4].王笑晗.创新型企业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张雨晨.实体经济企业二次创业的“动态能力—组织知识”演进机制[D].广西大学.2019

[6].苏昕,张辉,周升师.结构嵌入、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一个混合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

[7].金昕,陈松,邵俊岗.双元创新战略、组织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多维度影响[J].预测.2019

[8].陈建军,王正沛,李国鑫.中国宇航企业组织结构与创新绩效:动态能力和创新氛围的中介效应[J].中国软科学.2018

[9].曹庆楼,刘思萌,沈洋,姜泰元.中国青年创业企业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

[10].薛刘洋.动态能力视角下平台组织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D].东北财经大学.2018

标签:;  ;  ;  ;  

组织动态能力论文-杜俊义,崔海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