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犯罪成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融犯罪,互联网,罪名,犯罪所得,公众存款,定性问题,刑法分则,金融诈骗罪,集资诈骗,成因分析
犯罪成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鑫,郭永胜[1](2020)在《互联网金融犯罪“定性难”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在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定性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厘清与明确的问题。实践中,一些案件应当定性为互联网金融犯罪而没有认定,一些案件在此罪与彼罪之间摇摆不定、做法不一。考察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金融创新”变异增加了认定难度。近年来(本文来源于《江苏法制报》期刊2020-01-13)
王钦颢[2](2019)在《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与应对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现阶段社会上经常发生大学生犯罪的危险事件,大学生犯罪主要是由于外在环境、心理因素等原因导致的,不仅仅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导致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现象出现,不利于社会稳定及发展。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应总结归纳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事件,针对大学生犯罪事件发生的心理成因进行探究及分析,真正了解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形成过程,继而提出针对性的应对解决对策,最大程度上减少大学生犯罪事件的发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维护学校及社会稳定,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等,还应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社会观念,帮助其正确的处理与同学、教师、朋友及家人的关系。为了分析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与相应的应对策略,笔者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犯罪现状及犯罪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8期)
王晨[3](2019)在《试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体现出不成熟的现象,所以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出现错误的价值认知或者是个人行为,甚至会出现犯罪现象。青少年是国家实现和谐建设的基础,如果青少年不能养成正确的价值认知或者是情感态度,那么就会对社会以及国家建设造成影响。所以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保障青少年实现健康成长,通过思想教育等方式强化青少年的思想认知,避免他们出现犯罪行为。所以本文主要分析青少年出现犯罪活动的各种成因,然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从而给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6期)
孙向荣,王秀梅,籍红娟[4](2019)在《网络金融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防控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经济日新月异,尤其是网络金融业务对传统金融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但网络金融业务也出现了犯罪案件频发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网络金融犯罪案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防控措施展开研究。一、网络金融犯罪的常见类型(一)网络非法集资网络非法集资是指个人或单位未依照法定程序报请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债券、投资基金证券、彩票、股票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通过论坛、博客、网站等网络平台和MSN、微(本文来源于《检察调研与指导》期刊2019年04期)
吕娜[5](2019)在《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现象逐渐增多,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还影响了高校声誉,为了消除大学生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普及,同时加强校园管理制度,对大学生犯罪起到有效监督和预防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犯罪现状以及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应对大学生犯罪的方法,从建立应对大学生犯罪防御机制、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加强对学生心理引导作用几方面进行预防,有效减少大学生犯罪机会,为学生构建健康安全的校园。(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3期)
刘国华,沈杨[6](2019)在《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罪名、入罪的前提条件、行为方式、法定刑以及法定刑升格条件等作出了重大修改,但现实生活中公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的事件仍屡见不鲜。从现阶段本罪存在的特点出发,着重分析犯罪所需个人信息来源多样、内部人员屡屡犯案、相关监管体系存在漏洞、公民防范意识及维权意识弱等方面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切实有效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明乐齐[7](2019)在《网络相约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防控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络违法犯罪日益猖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中的各种通信群组肆意进行网络相约违法犯罪活动。敲诈勒索、绑架抢劫、雇凶杀人等严重网络相约犯罪行为与日俱增。加强网络相约犯罪的源头治理,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章规制,构建各方联动协作的配合机制,加大网约犯罪的打击惩处力度势在必行,重拳整治网络违法犯罪迫在眉睫。(本文来源于《河南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远煌,赵炜佳[8](2019)在《民营企业行贿犯罪的特征与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行贿犯罪是现代社会久治不愈的顽疾,也是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的主要形态,并呈现出刑罚处罚相对较轻、案发环节分布广泛与犯罪潜伏期较长等典型特征。立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元视角解释民营企业家行贿犯罪的典型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民营企业行贿犯罪多发频发的诱因,而且更是寻求科学治理对策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传统反腐败理论与实践,主要聚焦于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腐败治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深入研究民营企业行贿犯罪的特征与成因,无论是基于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还是出于推动全面反腐的深入开展都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熊予晴[9](2019)在《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刻不容缓。青少年犯罪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要有效对青少年犯罪进行预防,必须探究其成因。(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0期)
明乐齐[10](2019)在《被害人学视角下网络传销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防控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和互联网络的蓬勃发展,网络传销打着慈善义举、扶贫济困、创新战略、民生工程等幌子,扭曲国家的相关政策,肆意进行网络犯罪活动。其不仅给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造成了严重侵害和损失,还影响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一大毒瘤。因此,从被害人学的角度研究、探讨、防控和打击网络传销犯罪,阻断和割离被害人与网络传销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传播联系渠道,有效遏制网络传销犯罪快速蔓延的趋势,已成当务之急。(本文来源于《警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犯罪成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现阶段社会上经常发生大学生犯罪的危险事件,大学生犯罪主要是由于外在环境、心理因素等原因导致的,不仅仅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导致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现象出现,不利于社会稳定及发展。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应总结归纳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事件,针对大学生犯罪事件发生的心理成因进行探究及分析,真正了解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形成过程,继而提出针对性的应对解决对策,最大程度上减少大学生犯罪事件的发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维护学校及社会稳定,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等,还应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社会观念,帮助其正确的处理与同学、教师、朋友及家人的关系。为了分析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与相应的应对策略,笔者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犯罪现状及犯罪特点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犯罪成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刘鑫,郭永胜.互联网金融犯罪“定性难”成因分析[N].江苏法制报.2020
[2].王钦颢.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与应对策略分析[J].心理月刊.2019
[3].王晨.试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法制博览.2019
[4].孙向荣,王秀梅,籍红娟.网络金融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防控措施[J].检察调研与指导.2019
[5].吕娜.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方法[J].法制博览.2019
[6].刘国华,沈杨.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7].明乐齐.网络相约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防控对策[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9
[8].张远煌,赵炜佳.民营企业行贿犯罪的特征与成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9
[9].熊予晴.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9
[10].明乐齐.被害人学视角下网络传销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防控对策[J].警学研究.2019
标签:金融犯罪; 互联网; 罪名; 犯罪所得; 公众存款; 定性问题; 刑法分则; 金融诈骗罪; 集资诈骗; 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