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耦合论文-续朋,潘中良

延时耦合论文-续朋,潘中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延时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规模集成电路,互连耦合,串扰延时,解耦技术

延时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续朋,潘中良[1](2018)在《基于多线耦合的互连串扰延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半导体的生产技术进入纳米级,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集成度不断被提高。由于互连线之间的间距被迅速缩少,故互连线的耦合串扰效应已经严重影响了VLSI的整体性能。首先,提出一个叁线耦合的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结合了耦合电容和互感电感;其次,在该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解耦技术和ABCD参数矩阵的方法构造一个精确计算叁线耦合的互连串扰延时模型;此外,还对比和分析了双线耦合和叁线耦合的延时性能;最后,研究互连间距对串扰延时的影响。实验数据结果显示,采用非并行布线规则和增大互连间距均能有效降低串扰延时,提出的多根互连线的串扰延时模型和Spice仿真结果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祝新华[2](2017)在《基于延时的耦合混沌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注入或光反馈等的光混沌方案能够产生高维度的混沌信号,在保密通信、高速随机数发生器以及混沌雷达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这类混沌构造的输出中会产生延时特征(Time delay signature,TDS),该特征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提取出来,对保密通信应用的安全性构成了威胁,也限制了高速随机数发生器等的取样周期选择并影响其统计特性。作为混沌应用的密钥,延时特征隐藏得到广泛研究,许多不同的消除延时特征的方案被提出,其中,耦合混沌系统以其独特优势成为研究热点,这类方案能够同时产生多路延时特征完全隐藏的光混沌信号,同时应用这种耦合机制使得同步方案易于设计,然而,相应研究中的延时特征分析都只关注单路输出序列的分析,基于多路输出的互统计特征常被忽略,这些方案是否安全仍旧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耦合混沌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耦合混沌系统多路输出安全性问题,采用互统计分析方法对耦合混沌系统这一类光混沌系统的多路输出的延时特征进行分析。对互耦合半导体激光器混沌系统、强度耦合电光混沌系统以及相位耦合电光混沌系统进行了互相关(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CCF)和延时互信息(Delayed mutual information,DMI)分析。在耦合强度、频率失谐等参数变化情况下,研究了多路输出延时隐藏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互统计分析方法,耦合混沌系统的延时特征仍旧可以被提取出来。该工作对混沌系统的设计有指导意义并且提供了一种分析这类混沌动力学的新角度。(2)针对强度耦合电光混沌系统在互统计特征分析下延时特征不能隐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引入叁路相位调制电光非线性环路和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OC)的光耦合混沌系统,详细研究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延时特征隐藏性能,数值结果表明延时特征不仅能在单路输出的统计分析下隐藏,也能在对多路输出的互统计分析下隐藏,在合适的频率失谐条件下,系统的延时特征更容易隐藏。与强度耦合电光混沌方案相比,提出的系统有着更简单的构造,成本更低,同时有着更小的内部噪声,系统性能更优良。(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李俊驰[3](2016)在《基于延时矢量方差算法的车桥耦合振动响应非线性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桥梁作为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经济具有重要作用。车辆通过桥梁时会引起车桥之间的耦合振动效应,通过移动车辆激励下车桥系统耦合振动响应的分析实现桥梁损伤的识别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只有了解桥梁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性能,才能针对性的提出车辆激励及测试方案,进而对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的桥梁损伤识别。而充分认识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的非线性特征并摸清引起其非线性的原因是实现损伤识别的前提。目前对公路桥梁车桥耦合动力响应研究主要集中在完好桥梁,而且大多以分析桥梁位移或者加速度的冲击系数来研究桥梁动力特性。采用桥梁振动冲击系数描述车桥耦合作用的动力特性关系式过于简化且实际不符合,冲击系数只反映了最大值的动力效应不能表现整体情况。而实际桥梁,动态位移的测量难度大,精度低。因此,本文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获得的损伤桥梁振动加速度响应时程为对象,基于延时矢量方差算法系统的分析了桥梁动态响应的非线性特征。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采用延时矢量方差(Delay Vector Variance,DVV)算法对车桥耦合振动响应进行分析,研究了基于路面不平顺和损伤引起的桥梁振动加速度时程响应的非线性规律,并提出了四个非线性程度量化指标,以定量的描述桥梁振动的非线性特征。2、以简支梁为例,采用延时矢量方差算法分析损伤桥梁车桥耦合的加速度响应,研究了车辆行驶速度、车辆重量、路面粗糙度及损伤程度对损伤桥梁振动加速度响应的非线性影响。对比分析1/4跨和跨中节点的加速度响应的非线性规律变化,发现随车速的增大,加速度响应的非线性呈现增大-减小-增大的规律。随车重和路面粗糙度等级的增大,加速度响应的非线性增大,而损伤程度的变化对加速度响应的非线性影响较小。3、对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叁跨连续箱梁桥在主梁开裂后的车桥耦合振动进行数值分析,对比了有限元刚度折减、开口裂缝和呼吸裂缝叁种不同损伤模拟方法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了桥梁边跨跨中节点和主跨跨中节点加速度响应的非线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损伤的增大,桥梁加速度响应非线性程度增大;在损伤程度相同时,叁种不同损伤模型下获得的桥梁加速度响应非线性程度依次是:呼吸裂缝>开口裂缝>有限元刚度折减;主跨跨中节点的加速度响应非线性大于边跨跨中节点;非线性度量化指标S能够准确的描述不同工况下非线性程度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邓乐来,彭名书[4](2015)在《非线性耦合下延时复杂网络系统的牵制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一类由Lur’e系统组成的小世界网络,在Matlab平台研究其同步问题,设法只对网络中的一部分节点进行控制达到使得整个被控网络同步的效果。基于绝对稳定性理论,得到了保证该网络实现全局同步的时滞独立判据。仿真中以蔡氏振荡器组成的小世界网络为例,研究了该网络是否可达同步以及同步状况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只控制一个节点使得整个网络达到同步的条件。(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5年12期)

魏冰[5](2015)在《基于延时的汽油机空燃比闭环PI控制系统耦合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提高汽车发动机的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空燃比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是现代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核心技术。叁元催化转化器是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汽车后处理系统。叁元催化器只有在λ=1附近的窗口范围内才能对CO、HC和NOx同时具有较高的转化率。但是氧传感器一旦发生老化,测得的最高电压信号和中值电压都会下降,导致λ窗口发生偏移,造成叁效催化器对排放物CO、HC和NOx的转化效率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延时的汽油机空燃比闭环系统耦合仿真的方法。文中采用GT-POWER和Simulink进行耦合仿真建立了汽油机空燃比闭环系统模型,在讨论了PI控制器参数选取对闭环系统的影响之后,针对氧传感器老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空燃比窗口偏移时传统PI控制存在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在传统PI控制器的基础上加入延时的空燃比闭环控制方法。加入延时可以增加混合气加浓时间或减稀时间,由此有效地实现了对空燃比窗口偏移进行修正,使空燃比窗口回到最佳的工作范围。文中对氧传感器电压由于老化发生向下偏移和工作在高温区时由于一部分NO无法检测到导致氧传感器电压向上偏移两种情况进行仿真,对比了不加入延时和加入延时的空燃比输出结果,并从污染物排放量的角度进行验证,证明了加入延时的PI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补偿氧传感器电压造成的空燃比偏移。(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23)

邓良,戴永胜[6](2014)在《基于多级不对称耦合器负群延时电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不对称耦合器结构的负群延时电路。通过合理设置耦合器的耦合系数,可以在多节耦合线耦合器的耦合端得到带宽较宽的负群延时效果,和采用集总电阻、电容元器件构成的带阻结构的传统负群延时电路相比,该电路设计全部采用分布式耦合微带线实现,集成化程度高,插入损耗小、可应用于更高的频段。此电路结构可广泛用于功率放大器前端,用以提高放大器的效率。(本文来源于《电子与封装》期刊2014年09期)

王玉斌,林意斐,董彦彦,于玺昌[7](2014)在《自适应可调延时控制的双耦合电感软开关零电压转换逆变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过零检测电路的可调延时控制方法,应用到新型双耦合电感软开关ZVT逆变器中,实现了零电压开关的自适应控制。通过实时检测主开关的电压过零点,自适应地调节辅助开关与主开关之间的延时时间,使主开关零电压开通恰好发生在器件电压降至零的时刻。与固定延时时间方法相比,该法确保当负载由轻载到额定变化时都能实现零电压软开关,使逆变器高效运行。零电压检测、开关控制逻辑与驱动电路一起完全通过硬件实现,无需DSP干预,控制软件移植性好。仿真和实验结果相符合,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李城鑫,陈福深,陈开鑫[8](2014)在《基于串联耦合双循环延时线的可重构光电振荡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电振荡器(OEO)系统,设计了一种可实现滤波功能的串联耦合双循环延时线(SCDRDLs),并与放大自发辐射(ASE)宽带激光源、Mach-Zehnder调制器(MZM)、偏振分束器(PBS)相结合形成微波光子滤波器(MPF)。利用结构中ASE宽带激光源相干时间小于SC-DRDLs固有延时的特性,实现MPF的非相干性。同时SC-DRDLs的双循环延时线级联特性,决定系统具有大的自由频谱范围,再结合其双输出端口与PBS形成的双环结构,完成系统的高边摸抑制性能。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系统能产生高频谱纯度、长期稳定性和低相位噪声的微波信号;通过改变SC-DRDLs的环长,可对MPF进行重构,进而调谐振荡频率。(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4年07期)

刘莹莹,潘炜,江宁,项水英[9](2012)在《多延时互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的实时混沌同步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延时和叁延时互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系统,研究了互耦合延时和互耦合强度对实时混沌同步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双延时互耦合系统中可将其中一个互耦合延时看作反馈延时的思想,揭示了多延时互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系统实时混沌同步条件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延时互耦合系统中,某两条双向链路的互耦合延时比值为2,是实现高品质实时混沌同步的基本条件;增大互耦合强度,可以改善实时混沌同步品质,且在较低的等效耦合强度条件下,双延时互耦合系统较叁延时互耦合系统更易于实现良好的实时混沌同步.(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吕恒毅,刘杨,薛旭成[10](2012)在《遥感相机中时间延时积分电荷耦合器件积分级数的最优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时间延时积分电荷耦合器件积分级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航天遥感相机中时间延时积分电荷耦合器件积分级数的最优选择方法.构造了典型成像系统的信噪比与积分级数关系模型和调制传递函数与卫星姿态角和积分级数的函数模型;以信噪比和调制传递函数的容许值为约束条件,推导出了任意条件下时间延时积分电荷耦合器件的可选积分级数区间并给出了最优的积分级数解,给出了对应的增益设置指导函数.运用仿真实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选取最优的积分级数,从而获得满足信噪比和调制传递函数指标的最佳成像质量;若该值不存在,依然能获取相对最佳的折中值和视觉效果;同时,本文成像效果优于传统方法.(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延时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光注入或光反馈等的光混沌方案能够产生高维度的混沌信号,在保密通信、高速随机数发生器以及混沌雷达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这类混沌构造的输出中会产生延时特征(Time delay signature,TDS),该特征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提取出来,对保密通信应用的安全性构成了威胁,也限制了高速随机数发生器等的取样周期选择并影响其统计特性。作为混沌应用的密钥,延时特征隐藏得到广泛研究,许多不同的消除延时特征的方案被提出,其中,耦合混沌系统以其独特优势成为研究热点,这类方案能够同时产生多路延时特征完全隐藏的光混沌信号,同时应用这种耦合机制使得同步方案易于设计,然而,相应研究中的延时特征分析都只关注单路输出序列的分析,基于多路输出的互统计特征常被忽略,这些方案是否安全仍旧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耦合混沌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耦合混沌系统多路输出安全性问题,采用互统计分析方法对耦合混沌系统这一类光混沌系统的多路输出的延时特征进行分析。对互耦合半导体激光器混沌系统、强度耦合电光混沌系统以及相位耦合电光混沌系统进行了互相关(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CCF)和延时互信息(Delayed mutual information,DMI)分析。在耦合强度、频率失谐等参数变化情况下,研究了多路输出延时隐藏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互统计分析方法,耦合混沌系统的延时特征仍旧可以被提取出来。该工作对混沌系统的设计有指导意义并且提供了一种分析这类混沌动力学的新角度。(2)针对强度耦合电光混沌系统在互统计特征分析下延时特征不能隐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引入叁路相位调制电光非线性环路和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OC)的光耦合混沌系统,详细研究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延时特征隐藏性能,数值结果表明延时特征不仅能在单路输出的统计分析下隐藏,也能在对多路输出的互统计分析下隐藏,在合适的频率失谐条件下,系统的延时特征更容易隐藏。与强度耦合电光混沌方案相比,提出的系统有着更简单的构造,成本更低,同时有着更小的内部噪声,系统性能更优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延时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续朋,潘中良.基于多线耦合的互连串扰延时模型[J].现代电子技术.2018

[2].祝新华.基于延时的耦合混沌系统的安全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7

[3].李俊驰.基于延时矢量方差算法的车桥耦合振动响应非线性特征研究[D].天津大学.2016

[4].邓乐来,彭名书.非线性耦合下延时复杂网络系统的牵制控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

[5].魏冰.基于延时的汽油机空燃比闭环PI控制系统耦合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6].邓良,戴永胜.基于多级不对称耦合器负群延时电路研究[J].电子与封装.2014

[7].王玉斌,林意斐,董彦彦,于玺昌.自适应可调延时控制的双耦合电感软开关零电压转换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4

[8].李城鑫,陈福深,陈开鑫.基于串联耦合双循环延时线的可重构光电振荡器[J].光电子.激光.2014

[9].刘莹莹,潘炜,江宁,项水英.多延时互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的实时混沌同步特性[J].光子学报.2012

[10].吕恒毅,刘杨,薛旭成.遥感相机中时间延时积分电荷耦合器件积分级数的最优选择[J].光子学报.2012

标签:;  ;  ;  ;  

延时耦合论文-续朋,潘中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