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腼缺氧后复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缺氧,斑马鱼幼鱼,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抑制剂
腼缺氧后复氧论文文献综述
陈君[1](2017)在《p38 MAPK抑制剂对斑马鱼幼鱼缺氧后复氧脑保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生期多种因素引起脑供氧、供血减少,导致脑能量代谢及功能障碍,引发多种临床表现如抽搐、昏迷等,严重者引起死亡,经过积极治疗后也多伴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是我国儿童致残重要病因之一。随着国内外围产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发生率逐年降低,但针对该病的治疗缺乏进展甚微。在国外常规使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脑损伤,Meta荟萃分析显示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中度脑病作用明显,但对重度脑病的治疗作用一般,但国内该项目开展有限。另外也有研究显示高压氧治疗对于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意义,研究显示其可以有效改善神经系统症状,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但国外相关研究未显示高压氧治疗确证效果。其他的一些治疗包括应用氧自由基抑制剂和清除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神经保护剂等,多集中在氧化应激通路的干预,目前缺乏新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靶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病因研究显示为脑血流量或供氧减少导致的脑损伤,细胞凋亡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为介导信号从细胞表面向核内传递的重要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p38 MAPK是MAPKs家族中重要的一员。目前研究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p38MAPK被磷酸化而活化,引起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已有使用p38 MAPK抑制剂减轻肾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报道。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显示,通过水中充入氮气的方法模拟缺氧环境,可以诱导新生儿斑马鱼脑细胞凋亡,引起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异常。[研究目的]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本实验旨在利用斑马鱼模型构建幼鱼缺氧损伤模型,模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利用斑马鱼幼鱼行为学观察软件了解p38 MAPK抑制剂对缺氧后复氧的斑马鱼幼鱼自发运动和光刺激反应的影响,从宏观行为学角度探讨抑制剂的干预效果。进一步利用TUNEL方法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探讨抑制剂干预对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最后利用Westemblot 方法检测脑内的 B 淋巴细胞瘤-2(B-cell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rt-qPCR的方法检查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抑制可能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最佳的抑制剂干预浓度。[研究方法]1.研究动物由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人类疾病斑马鱼模型与药物筛选国际合作基地提供野生AB型斑马鱼,下午6点将雌雄斑马鱼按1:1配对,次日8点予光照后自然产卵,受精后2h后于体式显微镜下观察,确定发育阶段并选择正常受精卵置于28℃恒温箱中培养。2.缺氧后复氧模型制备斑马鱼幼鱼缺氧模型制备参考相关文献,通过向水中充入高纯氮气降低水溶氧量的方法模拟缺氧环境,透过密闭水箱的盖孔将幼鱼放入其中,使用溶解氧监测仪监测溶氧浓度至到0.3 mg/L以下模拟缺氧环境。缺氧终点为幼鱼沉于水底、静止不动持续3min,达到终止时间点即迅速取出实验。3.研究分组采用受精后5d的幼鱼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5组,对照组幼鱼正常饲养,模型组和干预组幼鱼制备缺氧模型,造模后模型组幼鱼使用含DMSO(二甲基亚砜)浓度为0.11%的水进行复氧,干预组使用含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的水进行复氧。根据抑制剂浓度干预组分为3个亚组(干预组1/2/3),浓度分别为5、10和20 μmol/L,复氧后3h作为观察终点。4.观察指标及实验方法4.1运动行为观察采用ZebraLab幼鱼运动行为记录系统进行行为学观察,幼鱼进入记录仪中适应5分钟后,采集自发运动视频。之后开启底灯强光照射1分钟后迅速关闭,观察幼鱼行为轨迹变化情况,完成光刺激反应实验。应用系统软件将运动轨迹可视化,计算得到幼鱼移动距离、运动速度等运动参数。4.2细胞凋亡检测各组取8条幼鱼用多聚甲醛固定,4℃保存用于切片。全鱼标本经脱水石蜡包埋后经双眼平面经额面连续切片取全脑,利用瑞士 Roche公司荧光TUNEL试剂盒进行染色。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以及Image-Pro Plus 6.0软件计算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AI=凋亡细胞数/细胞总数×100%。4.3蛋白检测Western blot 法检测磷酸化 p38 MAPK、p38 MAPK、Bcl-2、Bax 及活化的caspase-3蛋白表达量。提取全脑组织总蛋白,BCA法测蛋白浓度。制胶后上样,SDS-PAGE凝胶电泳,将PVDF膜分别在兔抗β-actin(1:1000)、兔抗以上蛋白抗体中4℃孵育过夜。使用Alpha Innotech分析条带灰度值,以β-actin为内参计算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4.4基因检测取全脑组织用RNAisoPlus试剂(日本Takara)抽提脑组织总RNA,依照Prime Script(?)RT reagent Kit逆转录试剂盒(日本Takara)操作步骤逆转录合成cDNA。以β-actin为内参,引物由上海捷瑞生物科技公司合成。根据SYBR(?)Premix Ex TaqTM Ⅱ 说明书(日本 TaKaRa 公司)加样,在 Roche Light Cycler(?)Nano仪器上进行qPCR反应,每组设3个复孔。通过软件计算2-△△t值,以2-△△Ct值表示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4.5统计分析采用SAS9.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Mean± sd,计数资料以N(%)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自发运动情况模型组及干预组移动距离和运动速度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缺氧/复氧损伤幼鱼运动行为。干预组2的高速/低速运动持续时间及距离均高于模型组和干预组1(P<0.05),与干预组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10和20 μ mol/L浓度的抑制剂对缺氧后复氧引起的行为学损伤均有保护作用。2.光刺激反应光刺激后幼鱼均表现为移动速度加剧,撤除强光后移动速度逐渐减慢。撤除强光后6min,模型组和干预组1仍较活跃,移动速度高于其他组(P<0.01),提示缺氧/复氧损伤后幼鱼光敏感性增强。对照组、干预组2和干预组3幼鱼活动恢复光照前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10和20 μmol/L浓度的抑制剂对光刺激反应均有保护作用。3.脑细胞凋亡检测荧光TUNEL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A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缺氧/复氧损伤引起脑细胞凋亡,而干预组AI均小于模型组(P<0.01),其中干预组2最低,干预组3次之,干预组1最高(P<0.01),提示抑制剂降低缺氧/复氧损伤后脑细胞凋亡。4.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及干预组幼鱼脑部磷酸化p38/p38蛋白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而干预组磷酸化p38/p38蛋白比例均低于模型组(P<0.01),提示SB202190抑制缺氧诱导的p38蛋白磷酸化。干预组2和干预组3的Bcl-2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P0.01),提示抑制剂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干预组2和3的Bax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和干预组1(P<0.05),干预组1和2的caspase-3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提示抑制剂降低凋亡诱导蛋白的表达。5.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mRNA表达模型组及干预组Bcl-2、Bax及caspase-3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1),提示缺氧可以引起凋亡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升高。干预组2的Bcl-2表达高于模型组和干预组3(P<0.01),干预组2和3的Bax表达低于模型组和干预组1(P<0.01),干预组2的caspase-3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和干预组1(P<0.01),提示抑制剂可以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以及降低诱导凋亡蛋白(Bax/caspase-3)mRNA 的表达。[结论]1.p38 MAPK通路在缺氧后复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发挥功能。2.p38MAPK抑制剂可以降低缺氧后脑细胞凋亡以及凋亡诱导蛋白、mRNA的表达,表观上显现为幼鱼运动行为能力的提高。3.从幼鱼运动行为的观察以及蛋白、基因表达上的分析,10μmol/L的抑制剂浓度发挥保护作用的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罗云燕,胡钊,肖践明,蔡红雁,李琳[2](2016)在《缺氧后不同复氧时间对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细胞(H9C2)不同缺氧复氧(hypoxia reoxygenation,HR)时间对自噬(Autophagy)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H9C2细胞按照不同复氧时间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组(B组)、复氧2 h组(C组)、复氧12 h组(D组)、复氧24 h组(E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LC3 II/LC3 I的表达量,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活力.结果 HR模型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缺氧组及各复氧组细胞的LC3 II/LC3 I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12 h组比值最高(P<0.05);缺氧组及各复氧组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12 h组细胞活力最低(P<0.05).结论利用叁气培养箱可以造成H9C2细胞HR损伤;细胞缺氧可以激活细胞自噬,复氧后自噬进一步激活,以12 h自噬激活最明显,24 h下降至缺氧组水平,同时细胞缺氧造成细胞损伤,复氧后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在复氧12 h时细胞活力最低,复氧24 h细胞活力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罗云燕[3](2016)在《缺氧后不同复氧时间及灯盏花乙素对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细胞不同缺氧复氧(Hypoxia reoxygenation,HR)时间对细胞自噬(Autophagy)及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云南特色药用植物灯盏花主要活性成分—灯盏花乙素(Scutellarin,SCU)通过抑制自噬拮抗细胞HR诱导的细胞损伤的作用,课题使用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在体外建立HR模型,检测自噬相关基因中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 LC3 II)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alpha, LC3 Ⅰ)二者的水平变化,阐述不同复氧时间及SCU对自噬表达及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1.本课题选用H9C2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所用HR模型为细胞缺氧2h再复氧,用MTT法检测检测心肌细胞活力。2.根据不同复氧时间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组(B组)、复氧2h组(C组)、复氧12h组(D组)、复氧24h组(E组)。根据HR后不同的SCU处理浓度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复氧组(B组)、1uM SCU组(C组)、10uM SCU组(D组)、30uM SCU组(E组)、100uM SCU组(F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LC3 II/LC3 I的表达量,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活力。3.用SPSS17.0软件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用方差分析后的LSD检验,采用Excel图形软件进行作图。以p<0.05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验证:MTT结果表明:缺氧2h再给予复氧2h后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说明本实验方法建立缺氧复氧模型是成功的。2.心肌细胞缺氧后不同复氧时间对LC3蛋白表达的影响:B组(缺氧组)、C组(复氧2h组)、D组(复氧12h组)、E组(复氧24h组)细胞的LC3 II/LC3 I的比值明显高于A组(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C、D组细胞的LC3 II/LC3Ⅰ的比值明显高于B组(P<0.05),尤以D组比值最高(P<0.05),B组与E组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3.心肌细胞缺氧后不同复氧时间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MTT结果显示:B组(缺氧组)、C组(复氧2h组)、D组(复氧12h组)、E组(复氧24h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A((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C、D组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B组(P<0.05),尤以D组细胞活力最低(P<0.05),而E组的细胞活力则高于B组(P<0.05)。4.SCU对HR处理后的心肌细胞中LC3蛋白表达的影响:C组(luM SCU组)、D组(1OuM SCU组)、E组(30uMSCU组)、F组(1OOuM SCU组)细胞的LC3 II/LC3 I的比值低于B组(复氧组)(P<0.05),其中E、F组细胞的LC3 II/LC3Ⅰ的比值最低(P<0.05),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C组与D组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5.SCU对HR处理的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C组(1uM SCU组)、D组(10uM SCU组)、E组(30uM SCU组)组的细胞活力高于B组(复氧组)(P<0.05),其中以E组的细胞活力最高(P<0.05),C组与D组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F组(100uMSCU组)细胞活力较B组(复氧组)提高(P<0.05),但较C组(1uM SCU组)降低。[结论]1.利用叁气培养箱给予H9C2细胞2%氧气进行低氧培养2h及复氧培养2h,明显降低心肌细胞活力,可以有效模拟离体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2.细胞缺氧可以激活细胞自噬,而复氧2h后自噬明显增加,12小时自噬激活最明显,24小时下降至缺氧组水平;3.细胞缺氧后造成了细胞损伤,复氧后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在12小时细胞活力最低,24h细胞活力得到改善,但仍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4.在缺氧及复氧2h、复氧12h时,随着细胞自噬增加,心肌细胞活力降低;5.SCU能降低心肌细胞HR后自噬表达,并以30uM和100uM时效果显着;6.SCU能提高心肌细胞HR后心肌细胞活力,并以30uM时效果显着;7.SCU可以通过抑制细胞自噬而提高心肌活力,并以30uM浓度时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周贻军,赵亚男,赵鑫,缪绯,王先宝[4](2013)在《缺氧后适应与心肌营养素-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与心肌营养素-1(CT-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9C2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复氧组(b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组(c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组(d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ERK抑制剂组(e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二甲基亚砜组(f组),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调节激酶(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Q-PCR检测Bad mRNA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其他各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Bad mRNA和p-ERK1/2(除外e组)表达量增加,P均<0.05;与b组比较,c组细胞存活率、p-ERK1/2表达量均增加,Bad mRNA表达、凋亡率下降,P均<0.05;与c组比较,d组细胞存活率、pERK1/2表达量均增加,细胞Bad mRNA表达、凋亡率下降(P均<0.05);与d组比较,e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Bad mRNA表达量增加,p-ERK1/2表达量下降;d、e组各项指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氧后适应可减少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联合CT-1后保护作用明显加强,而ERK1/2抑制剂可阻断这种保护作用;该保护机制可能与CT-1激活ERK1/2信号通路,下调Bad mRNA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3年44期)
周贻军[5](2013)在《缺氧后适应与心肌营养素-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肌梗死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过不断的探索,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尤其是冠脉介入的广泛开展以后,但却引起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如心肌细胞死亡、血流动力学障碍、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内皮功能障碍等发生率的增加。心肌细胞遭受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将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出现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首先,心肌细胞钠钾ATP酶受损,钠离子在细胞内积聚,由于渗透压的作用导致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发生细胞水肿、肿胀。病变进展将逐渐出现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由可逆性损伤向不可逆损伤转化。心肌细胞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同时,微血管内皮细胞同样受到损伤,扩血管物质减少缩血管物质增加,血小板及白细胞吸附于血管壁导致微血管阻塞,出现微血管水平无灌注现象。根据已有的研究,目前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为细胞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和细胞内钙超载。心肌细胞缺血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使得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途径减弱而生成氧自由基过程加强,同时氧自由基清除剂又因缺氧而活性降低,最终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除此之外,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炸”及经黄嘌呤氧化酶催化亦可产生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具有活泼的反应性,能够与膜磷脂、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发生反应,导致细胞损伤。细胞缺氧导致各种离子转运泵功能障碍,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钙离子在细胞内聚集,细胞内钙浓度明显增加后可激活钙依赖蛋白酶、蛋白水解酶、磷脂酶等酶类,并可沉积于线粒体,加重细胞损伤。缺血后适应,即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即刻对冠脉进行短暂、重复的开通及再闭过程,随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研究表明,缺血后适应可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在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梗死面积[2-3]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缺血后适应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抑制再灌注心肌细胞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及聚集,减少微血管的病变,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各个环节,减少心肌细胞损伤。缺血后适应主要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PCI治疗中,操作方法简便,在临床应用以来,表现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Garcia等[4]发现经过后适应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后CK的峰值及CK-MB的比例,减少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缺血后适应在基础及临床都显示出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临床证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潜在作用。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 CT-1)是由Pennica[18]在1995年从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被分类于白介素-6(IL-6)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细胞因子家族,化学结构与白介素-6家族相似并且可以与gp130受体结合。在早期,CT-1只是作为心肌疾病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标志物,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心肌损伤中它是一种重要的神经激素,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骨骼肌、肝脏和神经节等多种分化组织中亦有表达,可参与心脏生理调节过程,具有促进细胞存活和心脏正常发育的作用。在大鼠的动物实验中,心室肥厚的早期阶段即出现CT-1mRNA表达增加,而且心肌肥厚后CT-1一直保持高水平表达。Lopez B[6]等通过研究发现,血浆CT-1水平与心力衰竭程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而且这些相关性独立于很多错综复杂的潜在影响因素,提示CT-1可作为评估心衰程度的指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T-1较N末端脑钠肽原对C期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灵敏度更高,测量血浆CT-1浓度可对C期心力衰竭患者提供额外的信息。以上的研究表明CT-1与心室重构密切相关,而Jin等发现CT-1还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静脉注射CT-1后大鼠会发生全身性低血压,其机制为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并且这种降血压效应呈剂量依赖性;CT-1降压的同时可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功能。实验已经证明,CT-1在心肌梗死后的缺血心肌中表达明显增加,提示CT-1具有抗心肌细胞死亡,促进残存心肌细胞存活及加快梗死区愈合的作用。基础研究发现CT-1能促进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以上均表明CT-1对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具有保护作用。心肌细胞遭受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通道(mitochondriai permeabiiity transition pore, mPTP)通透性增高,促凋亡蛋白由线粒体释放到细胞浆中,导致细胞死亡一一凋亡或坏死。后适应可激活ERK1/2通路,使其下游的GSK-3β磷酸化而失去活性,提示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可抑制mPTP的开放,减少细胞凋亡及坏死。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还可抑制BAD活性或促进蛋白转录而发挥保护作用。CT-1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以及信号转导途径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本研究以H9C2心肌细胞株为实验对象,在离体情况下,以缺氧复氧模型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以缺氧后适应模型模拟缺血后适应,将缺氧后适应与CT-1两种细胞保护措施联合,通过观察心肌细胞存活率、凋亡率、Bad mRNA表达量及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2蛋白)表达的变化,了解在缺氧后适应的基础上联合CT-1后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应用信号通路阻断剂,阻断信号传导,进一步阐明CT-1和缺氧后适应对缺氧复氧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及信号转导途径,从微观水平论述CT-1和缺氧后适应如何通过信号通路激活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氧复氧损伤。材料:离体培养H9C2,心肌细胞株,H9C2心肌细胞株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和37℉和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复苏细胞正常传2、3代后,取指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方法:将细胞分为6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a.正常对照组:细胞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DMEM液正常培养,不经任何处理。b.缺氧复氧组:缺氧,用pH6.8D-Hanks液在缺氧培养箱(95%N2,5%C02,37℃)培养3h;复氧,缺氧3h之后用把pH6.8D-Hanks换成含10%新生牛血清DMEM液,在MCO-17AIC02培养箱(95%02,5%CO2,37℃)复氧3h。c.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组:同(2)组,在复氧之前施加5min复氧/5min缺氧3个循环。d.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组:同缺氧复氧组,在缺氧3h后加入10ug/1心肌营养素-1,再施加5min复氧/5min缺氧3个循环,复氧3h。e.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ERK抑制剂组:在缺氧完成前30min加入20umol/1ERK抑制剂A6355,缺氧完成后加入10ug/1心肌营养素-1,再施加5min复氧/5min缺氧3个循坏,复氧3h。f.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二甲基亚砜组:ERK抑制剂换为二甲基亚砜,其他同(e)。应用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及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p-ERK1/2)的表达,Q-PCR技术检测Bad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ERK抑制剂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二甲基亚砜组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升高、Bad mRNA表达量增加,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过缺氧后适应处理后,较缺氧复氧组细胞存活率上升、凋亡率下降、p-ERK1/2蛋白表达量增加、Bad mRNA表达量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缺氧后适应处理基础上加入心肌营养素-1(CT-1)后,细胞存活率上升、凋亡率下降、p-ERK1/2蛋白表达量增加、Bad mRNA表达量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组中加入ERK抑制剂后,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升高、p-ERK1/2蛋白表达量减少、Bad mRNA表达量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ERK抑制剂由二甲基亚砜溶解,而二甲基亚砜本身具有一定细胞毒性,将ERK抑制剂换为二甲基亚砜,与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凋亡率、p-ERK1/2蛋白表达量、Bad 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各组细胞ERK1/2表达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缺氧复氧可明显损伤心肌细胞,缺氧后适应处理可减少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损伤,联合CT-1后心肌细胞保护租用明显增强,其机制之一可能为激活ERK1/2信号通路,使ERK1/2蛋白磷酸化,进而下调Bad mRNA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3-04-17)
刘伟,杨溢,秦孺子,冯兵,何作云[6](2010)在《缺氧后复氧增强肥大心肌细胞糖和脂肪酸的氧化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氧后复氧对肥大心肌细胞糖和脂肪酸的氧化效应。方法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肥大,采用[H3]-Leu掺入法和测定细胞表面积来鉴定心肌细胞肥大;通过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的缺氧后复氧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同位素液闪计数法,测定细胞糖和脂肪酸的氧化及丙酮酸脱氢酶、肉碱脂酰转移酶活性。结果 0.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1μmol/L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肌细胞体积增大63.94%,[H3]-Leu掺入量增加181.54%(P<0.01),成功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缺氧8 h,丙酮酸脱氢酶活性降低,糖氧化下降48%;复氧后,二者均上升到缺氧前的水平。缺氧8 h,肉碱脂酰转移酶活性降低,脂肪酸氧化下降约60%,复氧后,二者均逐渐上升到缺氧前的水平。结论缺氧时心肌细胞糖和脂肪酸氧化效应下降,复氧后二者逐渐恢复,丙酮酸脱氢酶和肉碱脂酰转移酶活性改变参与调节二者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刘卫,刘传缋,俞惠琴[7](2006)在《中药川芎、当归有效成分对缺氧后复氧大鼠海马神经元钠、钾电流的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中药红景天、人参、当归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缺氧损伤的作用。目的:从细胞电生理角度观察中药芎归滴丸对脑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和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材料:实验于2002-03/08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完成。选择新生清洁级Wistar大鼠1只,取其海马,将其分离培养成海马神经元细胞,然后选取9例海马神经元细胞,将其放入3个培养皿中培养,每个培养皿中3例神经元细胞,将其分为缺氧-复氧前后(对照组)、芎归滴丸(由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制剂室提供,主要成分为川芎和当归的挥发油)1×10-6mol/L组和芎归滴丸10×10-6mol/L组。方法:缺氧-复氧前后组分为两个亚组(即缺氧-复氧前、缺氧-复氧后),均不进行药物干预;芎归滴丸1×10-6mol/L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芎归滴丸1.0×10-6mol/L+不缺氧组、芎归滴丸1×10-6mol/L+缺氧组);芎归滴丸10×10-6mol/L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芎归滴丸10×10-6mol/L+不缺氧组、芎归滴丸10×10-6mol/L+缺氧组)。采用膜片箝全细胞记录方法检测缺氧-复氧前后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K+电流。主要观察指标: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K+电流幅度。结果: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电流幅度变化:缺氧-复氧后明显低于缺氧-复氧前犤(-3.8±1.0,-10.3±0.5)nA,t=3.49,P<0.01犦。②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K+电流幅度变化:缺氧-复氧后K+电流的激活阈值由-40mV变为-20mV,电流幅度变化差异无显着性意义。③芎归滴丸预处理后缺氧-复氧前后海马神经元的Na+、K+变化:缺氧-复氧前海马神经元ⅠNa、Ⅰk在阈值处的幅度很接近,差异无显着性意义。缺氧-复氧后芎归滴丸10×10-6mol/L组高于芎归滴丸1×10-6mol/L组和缺氧-复氧后犤(-58.5±1.9,-6.9±1.4,-3.8±1.0)nA,t=7.51,P<0.05犦。结论:芎归滴丸对海马神经元的缺氧损伤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6年07期)
何作云,刘伟,冯兵,杨胜利,徐静[8](2005)在《丙酮酸脱氢酶活性对缺氧后复氧的肥大心肌细胞凋亡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干预心肌细胞糖代谢途径的丙酮酸脱氢酶(PDH)活性,探讨缺氧后复氧肥大的心肌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 采用[3H]-Leu掺入法和细胞表面积鉴定心肌细胞肥大;通过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模拟缺血再灌注;分别以PDH活性激动剂二氯乙酸(dichloroacetate,DCA)和PDH活性抑制剂抗阿霉素A(Antimycin(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5年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暨TCT at CIT汇编》期刊2005-06-30)
刘伟,何作云,冯兵,林大梁,周圣华[9](2005)在《PDH调控的糖代谢途径对缺氧后复氧的大鼠肥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丙酮酸脱氢酶 (pyruvatedehydrogenase ,PDH)介导糖代谢途径对缺血再灌注肥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 ) +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 ,采用 [3 H] Leu掺入法和测定细胞表面积来鉴定心肌细胞肥大 ;通过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以二氯乙酸 (dichloroacetate ,DCA)和抗阿霉素A(AntimycinA)干预并采用同位素液闪记数法测定PDH活性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caspase 3表达 ;TUNEL检测细凋亡率。结果 ①AngⅡ 0 1μmol/L +NE 1μmol/L使心肌细胞体积增大49 73 % ,[3 H] Leu掺入量增加 115 17% ,P <0 .0 5。②DCA和AntimycinA分别增强和抑制PDH活性 ,呈量效关系 ,而无明显时间依赖性。③DCA各组 10 0 μmol/L ,10 0 0 μmol/L ,10 0 0 0 μmol/L均能抑制caspase 3表达和降低细胞凋亡率 ,出现量效反应和时间依赖性。④AntimycinA各组 0 1μmol/L ,1μmol/L ,10 μmol/L均增强caspase 3表达和增加凋亡率 ,也出现量效反应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caspase 3表达和细胞凋亡率与PDH活性呈反向变化 ,PDH介导的糖代谢途径参与了缺氧后复氧的肥大心肌细胞的凋亡过程。(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曾秋棠,黄恺,祝武强,李泱,夏国谨[10](2001)在《颅痛定对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后复氧早期L-Ca电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颅痛定 (左旋四氢巴马汀 ,L - tetrahy- dropalm atine,L - THP)对缺氧后复氧早期心室肌细胞 L - Ca电流的影响。方法 :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心室肌细胞 L - Ca电流的变化。结果 :经 2 0 m in的缺氧以及 5 min的复氧后 ,1,10 ,10 0 (μmol· L- 1 ) L - THP分别将 Ca- max电流从 (6 75 .75± 10 7.0 7) p A减少至 (6 45 .46±10 8.75 ) p A、(4 92 .0 8± 72 .84) p A、(376 .6 0± 71.35 ) p A ,P值分别为 >0 .0 5、<0 .0 5、<0 .0 1。结论 :L - THP能有效地减少缺氧后复氧早期心室肌细胞 L - Ca电流 ,这种作用无疑是其抗再灌注早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01年05期)
腼缺氧后复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细胞(H9C2)不同缺氧复氧(hypoxia reoxygenation,HR)时间对自噬(Autophagy)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H9C2细胞按照不同复氧时间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组(B组)、复氧2 h组(C组)、复氧12 h组(D组)、复氧24 h组(E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LC3 II/LC3 I的表达量,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活力.结果 HR模型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缺氧组及各复氧组细胞的LC3 II/LC3 I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12 h组比值最高(P<0.05);缺氧组及各复氧组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12 h组细胞活力最低(P<0.05).结论利用叁气培养箱可以造成H9C2细胞HR损伤;细胞缺氧可以激活细胞自噬,复氧后自噬进一步激活,以12 h自噬激活最明显,24 h下降至缺氧组水平,同时细胞缺氧造成细胞损伤,复氧后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在复氧12 h时细胞活力最低,复氧24 h细胞活力得到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腼缺氧后复氧论文参考文献
[1].陈君.p38MAPK抑制剂对斑马鱼幼鱼缺氧后复氧脑保护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
[2].罗云燕,胡钊,肖践明,蔡红雁,李琳.缺氧后不同复氧时间对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
[3].罗云燕.缺氧后不同复氧时间及灯盏花乙素对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6
[4].周贻军,赵亚男,赵鑫,缪绯,王先宝.缺氧后适应与心肌营养素-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3
[5].周贻军.缺氧后适应与心肌营养素-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6].刘伟,杨溢,秦孺子,冯兵,何作云.缺氧后复氧增强肥大心肌细胞糖和脂肪酸的氧化效应[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
[7].刘卫,刘传缋,俞惠琴.中药川芎、当归有效成分对缺氧后复氧大鼠海马神经元钠、钾电流的作用(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
[8].何作云,刘伟,冯兵,杨胜利,徐静.丙酮酸脱氢酶活性对缺氧后复氧的肥大心肌细胞凋亡的效应[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5年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暨TCTatCIT汇编.2005
[9].刘伟,何作云,冯兵,林大梁,周圣华.PDH调控的糖代谢途径对缺氧后复氧的大鼠肥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05
[10].曾秋棠,黄恺,祝武强,李泱,夏国谨.颅痛定对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后复氧早期L-Ca电流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