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宣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宣帝,乐未央
汉宣帝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长乐未央 西安南郊汉宣帝杜陵便殿遗址出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2](2019)在《汉 长乐未央 西安南郊汉宣帝杜陵出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黄翊珊[3](2018)在《汉宣帝杜陵保护利用与曲江新区二期互动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杜陵位于西安市东南部的近郊区域,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自曲江新区二期扩区后,杜陵成为曲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杜陵的保护利用也就与曲江新区发展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在对杜陵现存重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杜陵遗址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对曲江新区二期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杜陵保护利用的新思路——以汉文化为主题的杜陵城市生态遗址公园模式。这样的利用模式不仅能有效保护杜陵本体与历史文化环境,也能促进曲江新区二期文化、经济的全面提升,也将成为曲江新区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新尝试。(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8年11期)
曲柄睿[4](2018)在《汉宣帝如何选拔与任用郡太守》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视民意的政治传统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特别重视处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论语》中多次出现执政者及弟子向孔子“问政”的记录,答案则多由治民出发,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举直错诸(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8-05-16)
张文敏[5](2017)在《汉宣帝之吏治改革及现实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时期,汉武帝之雄才伟略在历史上颇负盛名,但到了武帝执政晚期,国家形势却急转直下,整个社会危机重重。司马迁评价说,"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历史地看,西汉王朝能免于"亡秦之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刘询的改革,尤其是吏治改革。治大国如烹小鲜。"最厉害的厨子,不是用山珍海味做满汉全席,而是要把已经串味儿的饭菜给正过味儿来。"汉宣帝就是这样一个厉害的"厨子",面对种种棘手的治理难题,准确把握了改革(本文来源于《领导之友》期刊2017年24期)
吕文利[6](2017)在《汉宣帝:一举解决了匈奴和西羌问题的雄主》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至前49年在位。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定,史称"宣帝中兴"。汉宣帝以一个受苦之身,开拓了一个中兴之世。他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央政权第一次对西域的实效管辖;利用匈奴内讧使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开启了以朝贡体系和礼仪制度为中心的"天下世界秩序"的实质性阶段;更为重要的是,他一朝解决了匈奴和西羌问题,使得丝绸之(本文来源于《意林文汇》期刊2017年16期)
苏小利[7](2017)在《论汉宣帝朝吏治建设的历史前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宣帝朝的吏治建设,是汉史学界普遍关注的学术课题。但以往的研究,多是把重点集中在宣帝整顿吏治的现实政治需要、宣帝朝吏治建设的实际成效和汉宣帝个人经历及素质等方面,其结果是在重大历史现象的解释上过多地突出了个人因素。人们忘记了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事实也确实如此。汉宣帝之所以能大规模地展开吏治整顿和吏治建设并卓有成效,是汉代前期几代帝王几十年的政治实践,为其创造了坚实的历史前提;汉宣帝在前代政治遗产的基础上,才得以在吏治建设方面有所作为。抓住宣帝朝吏治建设的历史前提开展研究,一方面可以纠正将重大历史活动归结为个人因素的认识偏差;另一方面,也是对汉宣帝时期吏治建设,做更全面更客观考察的需要。汉朝建立初期,吏治建设一直处在被认识而不能被解决的状态,未提上统治者的议事日程。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决定了每个时期不同的政治任务,前代社会生产凋敝、匈奴侵边、诸侯国坐大等更关乎社稷安危问题的解决,使宣帝全力进行吏治整顿成为可能,为宣帝朝解决吏治问题创造了历史前提。应该说正是前代庶事草创,内忧外患问题的解决,汉王朝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相对安全稳定的周边和内部政治环境,才为宣帝朝解决吏治问题并有所成就提供了历史的可能性。人才是国家发展建设的关键,官僚队伍是帝制时代皇权实现社会控制的基础,而官僚政治的行政效率与官员素质水平息息相关。从汉初刘邦以武力平定天下,到宣帝时期,官僚队伍发生很大的变化。因诸侯分裂势力和匈奴扰边等现实政治问题的存在,汉初布衣将相,朝堂多为军功集团所控制的局面一直维持到武帝时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等的建议,岁举贤良成为定制,开设太学、郡国学以培养人才,这种状况才得以开始转变。而武帝时期,网罗天下人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征伐四夷,创造了新的军功贵族。武帝末年,偃武修文,与民休息,经过昭帝时期的发展,至宣帝时期,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培养人才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通过文景时期叁公素质与宣帝时期官员的比较,可以发现,官僚队伍的素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人才素质的改善是宣帝朝吏治建设能够有所成就的重要保障。汉宣帝朝的吏治建设有着深厚的理论铺垫。西汉前期陆贾、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思想家、政治家对吏治都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的吏治思想不同程度的被当时的统治者所实践,同时也是宣帝朝官吏管理建设的理论来源。他们所提出的诸多见解对宣帝朝吏治整顿产生了一定影响,是宣帝朝吏治建设的理论前提。汉宣帝的个人经历导致极为重视吏治问题,对于宣帝朝的吏治建设来讲,这一主观条件,可谓是其吏治整顿的历史前提因素。宣帝微时其身边重要人物的影响和自身在民间所见所闻,共同促成了宣帝对吏治问题的认识。宣帝的吏治观念中以重视地方官吏和综名核实最为突出,其吏治建设围绕地方二千石官吏的选拔、任用、考核以及如何更好的促使官吏奉职办事而展开。正是建立在宣帝民间经历的基础上,宣帝对吏治问题才能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在即位后积极展开吏治整顿。正是因为了解百姓受官吏欺压、剥削,才能采取更为具体的措施进行吏治改革。正是基于宣帝对吏治如此深刻的认识,宣帝朝的吏治建设才能有所成就。总之,宣帝朝的吏治建设,是在众多前提条件下才得以完成的。以往的研究,忽视这个吏治前提,导致对宣帝个人因素的夸大,应该予以纠正。历史本身的逻辑证明,任何个人的历史创造活动,都不是凭空实现的,都是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对历史研究仍然具有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6-01)
龙文玲[8](2016)在《汉宣帝时期乐府歌诗创作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宣帝时期是继汉武帝之后西汉乐府发展的又一兴盛期,其发展与昭宣时期政局演变息息相关。汉宣帝继位纯属偶然。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之祸,使戾太子刘据一脉除宣帝当时尚在襁褓中“坐收系郡邸狱”(《汉书·宣帝纪》)外,均自杀或被杀。然而,昭帝崩(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04-18)
李仕权[9](2016)在《汉宣帝改革:正本清源成就最鼎盛》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宣帝时更胜汉武帝时一筹说"汉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期",并不是要哗众取宠而"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基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概括和总结。下面就让我们从内政和外交两个方向对比一下汉武帝和汉宣帝时期的情况。(本文来源于《领导文萃》期刊2016年07期)
张亚君,何学谦,亓东明,龚灏,李建强[10](2016)在《站于历史高台上探微汉宣帝“偃武兴文”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汉书》、《资治通鉴》等,对汉宣帝时期"偃武兴文"政策产生的历史根源,偃武兴文政策的内容以及它的广泛影响和历史评价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今世的治国方略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理论)》期刊2016年02期)
汉宣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宣帝论文参考文献
[1]..长乐未央西安南郊汉宣帝杜陵便殿遗址出土[J].文化学刊.2019
[2]..汉长乐未央西安南郊汉宣帝杜陵出土[J].文化学刊.2019
[3].黄翊珊.汉宣帝杜陵保护利用与曲江新区二期互动发展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4].曲柄睿.汉宣帝如何选拔与任用郡太守[N].学习时报.2018
[5].张文敏.汉宣帝之吏治改革及现实思考[J].领导之友.2017
[6].吕文利.汉宣帝:一举解决了匈奴和西羌问题的雄主[J].意林文汇.2017
[7].苏小利.论汉宣帝朝吏治建设的历史前提[D].河南大学.2017
[8].龙文玲.汉宣帝时期乐府歌诗创作嬗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9].李仕权.汉宣帝改革:正本清源成就最鼎盛[J].领导文萃.2016
[10].张亚君,何学谦,亓东明,龚灏,李建强.站于历史高台上探微汉宣帝“偃武兴文”政策[J].党史博采(理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