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动载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体外释放
主动载药论文文献综述
吴刚,周玉洁,魏悦蕾,周卫[1](2018)在《两种主动载药的伊立替康脂质体释药行为的对比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体外释放测定方法,考察两种方法制备的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含有铵离子的PBS作为释放介质,采用微柱离心法分离样品,考察以蔗糖八硫酸酯叁乙胺梯度法和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伊立替康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载药脂质体在PBS中24 h释放度分别为43.3%、89.8%。结论:两种伊立替康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存在明显差异,以蔗糖八硫酸酯叁乙胺梯度法制备的伊立替康脂质体改善了药物的滞留。(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16期)
黄春芝[2](2018)在《协同化疗和光热治疗的氧化石墨烯主动靶向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癌症己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因此,对于癌症治疗的研究日益迫切。而目前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线治疗、光疗、免疫治疗。化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化疗时为了达到治疗效果,需多次重复给药,且在体内全身分布,容易引起较大的毒性反应。多柔比星(DOX)是常用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但严重的毒副反应如心脏毒性等限制了进一步应用。光热治疗由于其微创等优点,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IR820是一类有机染料物质,可以用于光热治疗的研究,但是体内的非特异性分布限制了进一步应用。因此,开发出有效的具有靶向作用的药物载体是十分重要的。氧化石墨烯(GO)是一类新型的无机纳米载体,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一定的光热效果等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在生理性溶液中易聚沉的特性限制了其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因此需要对GO进行功能化修饰。非共价修饰简便易操作,不引入化学试剂,能最大程度的保持GO的功能和性质,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环境敏感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血液循环中保持稳定,而在肿瘤部位的高谷胱甘肽(GSH)或低pH等条件下敏感性释放药物,因此能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以叶酸(FA)和乳糖酸(LA)为配体的主动靶向系统能使药物浓集于靶区,增加药物在肿瘤细胞内浓度提高疗效,同时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本课题首次合成了氧化还原敏感的聚合物前药分子,并将其作为稳定剂和靶向分子PEG-FA通过非共价共同修饰到GO表面,获得主动靶向的氧化还原敏感的GO/PP-SS-DOX/PEG-FA纳米复合物体系,并对其进行一系列表征。为了解决单一化疗药用量大、毒副作用大的问题,本课题首次合成IR820-LA前药分子,并将其作为稳定剂、光热剂和靶向分子非共价修饰GO,并将化疗药物DOX吸附到GO表面,获得主动靶向pH敏感的光热化疗联合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并对其评价。主要内容如下:(1)首次合成氧化还原敏感的聚合物前药PP-SS-DOX,并将其和靶向分子PEG-FA通过非共价修饰到GO表面,获得了GO/PP-SS-DOX/PEG-FA纳米复合物。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仪(DLS)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物仍具有片层结构,粒径合适且粒径分布范围较窄。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物具有明显的氧化还原敏感性,且与一般GO递送系统相比,释药更完全。体外细胞结果表明,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叶酸受体(FR)介导的内吞作用摄取细胞,提高细胞内DOX浓度,提高抗肿瘤效果,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体内抑瘤结果显示,给药组均具有一定的抑瘤效果,而GO/PP-SS-DOX/PEG-FA纳米复合物的抑瘤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且体重变化结果和H&E染色结果表明,DOX具有一定的系统毒性和心脏毒性,而GO/PP-SS-DOX/PEG-FA纳米复合物能减轻化疗药DOX的毒副作用。(2)首次合成了IR820-LA前药分子,并作为稳定剂、光热剂和靶向分子非共价修饰GO,将其与化疗药物DOX共同通过非共价键吸附到GO表面,获得了GO/DOX/IR820-LA纳米复合物。TEM和DLS结果显示,GO仍保持片层和褶皱结构,具有合适的纳米级粒径,且粒径分布范围较窄。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缓释性和pH敏感性。体外升温实验表明该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热增强的升温效果,可用作光热治疗的研究。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热和化疗联合增强的细胞毒性。体内荧光成像表明该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靶向效果,能聚集在肿瘤细胞。体内升温实验表明该纳米复合物聚集在肿瘤细胞且具有良好的升温效果。体内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物对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能减少DOX的毒副作用如心脏毒性和系统毒性。综上所述,本课题制备的基于GO的主动靶向系统,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制备的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4-08)
张丹[3](2017)在《主动被动靶向性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利用阿霉素、喜树碱和紫杉醇等抗癌药物杀死癌细胞的化疗方法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常见的小分子化疗药剂存在体内代谢快、有效期短、选择性低等缺点,使得抗肿瘤类药剂在肿瘤化疗中使用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学者利用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胶束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将抗肿瘤药剂包裹在胶束载体中,进而定点的将药物输送到到达所需的病理部位。该方法提高了载药效率,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了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同时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可控释放。鉴于此,本文分别制备了具有不同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胶束药物载体,并对其结构和它们的载药性能和体外释放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叁嵌段氧化还原/pH双重响应型载药胶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采用开环聚合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两亲性叁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SS-聚己内酯-Acetal-SS-聚乙二醇(PEG-SS-PCL-Acetal-SS-PEG)。该聚合物是由功能化聚乙二醇和功能化聚己内酯两种单聚物反应生成改性的共聚物,而且在主链反应过程中,引入具有氧化还原响应的二硫键和具有酸响应的缩醛键。采用核磁共振谱(NMR)来表征了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扫描显微镜(SEM)考察了聚合物的尺寸和形貌,发现该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组装形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胶束纳米粒子,粒径的尺寸大约为180nm,分散较好且具有较窄的粒径分布。而且该胶束对p H和氧化还原性物质二硫苏糖醇(DTT)有响应性。由DLS结果可知,该胶束在p H 5.0和含有DTT和条件下,胶束的二硫键/缩醛键断裂,粒径变大。同时考察了聚合物胶束负载抗癌药物阿霉素(DOX)在p H和DTT条件下的体外释放模拟行为。结果表明,在p H 5.0、DTT/p H 7.4和DTT/p H 5.0的情况下,24小时内,DOX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40.07%、92.05%和95.36%,但是在p H 7.4时,释放率仅为25.17%。这些载药纳米粒子表现出具有氧化还原/p H双重响应性的药物释放行为。2.主动靶向的P(MA-SS-TA)-b-PHPMA-b-PFA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首先在单体硫辛酸中引入了二硫键和双键,得到了具有氧化还原响应的疏水单体,即功能化硫辛酸(MA-SS-TA)。然后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法(RAFT)聚合法,利用MA-SS-TA和(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单体依次引发RAFT聚合,形成两亲嵌段共聚物P(MA-SS-TA)-b-PHPMA。然后该聚合物再次与叶酸(FA)聚合得到新的主动靶向型还原响应性两亲嵌段共聚物聚(功能化硫辛酸)-b-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b-聚(叶酸)[P(MA-SS-TA)-b-PHPMA-b-PFA]。采用NMR和红外光谱仪(IR)对合成的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TEM和DLS对胶束的形貌,粒径以进行了表征。及模型药物的体外控制释放进行表征。该胶束氧化还原性物质二硫苏糖醇(DTT)有响应性。通过DLS结果可知,当二硫苏糖醇(DTT)/p H 7.4存在时,胶束在由于胶束的二硫键/断裂,胶束溶胀,粒径变大。考察了聚合物胶束负载抗癌药物阿霉素(DOX)在不同释药介质对的体外释放模拟行为。结果表明,在DTT/p H7.4的情况下,48小时内DOX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9.12%,但是在p H 7.4时释放率仅为16.47%。结果表明,带有氧化还原刺激响应性能聚合物胶束与DTT协同促进DOX的释放,且在病灶部位对药物有突释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李海霞,杨耀,路春波,罗政,张振中[4](2015)在《醋酸钙梯度主动载药法制备芦丁纳米脂质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主动载药法制备芦丁纳米脂质体,提高包封率,增加药物在体外的释放。方法:利用醋酸钙梯度造成主动载药的驱动力,HPLC测定芦丁含量,离心超滤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分布和电位,考察单因素对包封率及粒径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芦丁纳米脂质体在4℃的稳定性和体外释放。结果:空白脂质体10倍体积的30 g/L蔗糖、透析3次可高效建立醋酸钙梯度,20 g/L PVP作为溶解介质可有效增加芦丁的包封率和稳定性,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磷脂浓度40 g/L、磷脂∶胆固醇质量比为5∶1、药脂质量比1∶30、50℃孵育15 min,包封率达80.3%)下成品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85 nm,电位-1.2 m V,28 d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较完全。结论:醋酸钙梯度主动载药法可制备高包封率、释药较完全的芦丁纳米脂质体。(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赵研[5](2015)在《主动、被动靶向刺激响应性高分子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合成及载药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癌症类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癌症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态势。癌症是由于细胞生长的失控所造成的一种疾病,由于参与细胞增殖和细胞死亡平衡的基因发生突变,使得组织的平衡被打乱,最终在癌变细胞的快速分裂下诱导死亡。由于癌症的特殊性,在癌症治疗中,化学治疗仍然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由于传统小分子化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弊端,使得高分子聚合物载体被应用在癌症的治疗中成为可能。这种纳米材料、选择性释放药物的载药载体不仅可以降低小分子药物的毒副作用,延长作用时间,而且还可以通过Enhaneed Permeabilityand Retention(EPR)效应增加肿瘤细胞中的药物累积量,减少副作用,增大抗药性。最近的研究发现,含有智能键的高分子载体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尤其是连有靶向基团的载体的出现,药物直接输送到癌细胞内,有倾向的在肿瘤部位积累,大大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减轻毒副作用,使得它们在过去几十年间在化学领域和医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本文从两种不同载体的概念出发,分别制备了水溶性高分子刺激响应性胶束载体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载体,并对其载药性能作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合成了P(Ma-Hydrazone-TMBA)-b-PHPMA-b-PFA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P(Ma-Hydrazone-TMBA)-b-PHPMA-b-PFA两种腙键酸敏感的高分子聚合物。先通过用甲基丙烯酰氯与对硝基苯酚反应,形成输水性聚合物单体MA-NOp,通过RAFT聚合使其先成为疏水嵌段,同时再次引发聚合,使HPMA成为亲水性嵌段。在聚合物上进行改性,形成带有腙键的被动靶向聚合物。在两嵌段共聚物基础上,引发聚合靶向基团叶酸单体,形成叁嵌段聚合物,在聚合物上进行改性,形成带有腙键的主动靶向聚合物。进一步对合成的聚合物通过透析法制备为空白胶束和载药胶束,研究其释放性能。以及对细胞的毒性实验、细胞呈像实验。通过1H NMR、TEM以及UV等手段对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胶束的形成、其释放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载药载体对细胞的作用进行了表征。二、合成了主动、被动靶向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载药载体。通过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接枝APS,使其带有氨基管能团,通过甲基丙烯酰氯的氨解反应,引入双键,通过不同时间与HPMA、叶酸单体以及改性的2,2-二硫二乙醇交联剂引发聚合,得到的表面含有靶向基团的纳米粒子药物载体。通过1H NMR、TEM、UV、IR等手段表征,表征了聚合单体以及聚合后二氧化硅球表面接枝的聚合物,通过荧光光谱测定这类载体的载药性能和释放能力。通过Hela细胞的毒性实验、载药二氧化硅球的半抑制率浓度IC50、细胞成像实验的测定,此类载体不仅可以明显降低小分子药物毒性,而且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靶向基团的使用,使得药物积累量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周金幸,顾开龙,胡海洋,乔明曦,陈大为[6](2014)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制备主动载药盐酸小檗碱脂质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最佳处方,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分散-p H梯度法制备脂质体,分别以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脂药质量比、外水相p H值、孵化温度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粒径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筛选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最佳处方。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离心法测定包封率,动态激光散射法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制得的脂质体形态。结果最优处方工艺条件为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3.38∶1,脂药质量比为22∶1,外水相p H为6.88,孵化温度为59℃。以最优处方制备的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工艺处方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王晓瑜,马满玲[7](2014)在《主动载药法制备叁氧化二砷脂质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主动载药法制备叁氧化二砷(As2O3)脂质体,并优化处方组成,考察主动载药法制备As2O3脂质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处方,主动载药法制备As2O3脂质体;用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用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并用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并进一步考察其优势。结果所得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2.3±0.8)%;形态为粒径均匀的球形或类球形,粒径为(193±12)nm,Zeta电位为(36.1±3.0)mV;脂质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较好的稳定性。结论优选得到的As2O3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并且所制备的As2O3脂质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4年05期)
杨文秀[8](2011)在《脂质体主动载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质体是一种类似生物膜结构的脂质双分子层微小囊泡。目前制备方法主要有被动载药法与主动载药法两大类,主动载药法因其对两亲性药物脂质体的包封率高、渗漏少,克服了被包裹药物的早期突释和泄露,特别具有临床价值,本文主要介绍脂质体主动载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1年17期)
胡鹏翼,郑琴,杨明,伍振峰,岳鹏飞[9](2011)在《主动载药法制备槐定碱脂质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槐定碱脂质体不同制备方法对其包封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入、薄膜分散、逆向蒸发等被动载药法和硫酸铵梯度、pH梯度结合逆向等主动载药法制备槐定碱脂质体,用高速冷冻离心-HPLC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结果:被动载药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较低,主动载药法中pH梯度结合逆向法制备脂质体包封率为93.27%。结论:采用主动载药法可制得包封率较高的槐定碱脂质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1年13期)
刘丹[10](2009)在《靶向CD40L的多肽配体的筛选与主动载药系统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甚至生命的疾病。除了抗炎药物外,阻断免疫系统协同刺激信号途径尤其是CD40/CD40L通路,已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靶向性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人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使用脂质体系统载药,相比直接进行细胞毒性药物给药,可以有效减少毒副作用,但是由于药物在关节患处富集的程度有限而治疗效果欠佳。为了提高疗效,我们以CD40L分子作为靶标,设计了具有主动靶向性的配体修饰的脂质体系统,能够被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药物的靶向输送。主动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由药物载体以及靶向分子组成。作为靶向分子,小分子多肽由于具有低免疫原型以及可靠的生物安全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用计算机辅助的虚拟筛选技术与生物亲和实验结合的方式能够高效的找到靶向目标蛋白的多肽配体。在我的实验中,基于CD40/CD40L相互作用的研究模型,构建了一个倾向性的多肽库,使用美国Scripps研究所开发的Autodock分子对接软件筛选靶向CD40L的多肽配体分子。并从筛选结果中选出六条多肽进行合成和Biacore体外亲和筛选。竞争抑制实验结果表明a25多肽与CD40L有潜在的结合能力。使用该多肽构建脂质体主动靶向药物输送系统。在流式细胞实验中,验证了其能够与CD40L特异结合,并且能够导向脂质体系统靶向表达CD40L的细胞。新的配体介导的脂质体系统载药后,将有可能应用于靶向CD40L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9-01-01)
主动载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癌症己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因此,对于癌症治疗的研究日益迫切。而目前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线治疗、光疗、免疫治疗。化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化疗时为了达到治疗效果,需多次重复给药,且在体内全身分布,容易引起较大的毒性反应。多柔比星(DOX)是常用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但严重的毒副反应如心脏毒性等限制了进一步应用。光热治疗由于其微创等优点,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IR820是一类有机染料物质,可以用于光热治疗的研究,但是体内的非特异性分布限制了进一步应用。因此,开发出有效的具有靶向作用的药物载体是十分重要的。氧化石墨烯(GO)是一类新型的无机纳米载体,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一定的光热效果等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在生理性溶液中易聚沉的特性限制了其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因此需要对GO进行功能化修饰。非共价修饰简便易操作,不引入化学试剂,能最大程度的保持GO的功能和性质,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环境敏感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血液循环中保持稳定,而在肿瘤部位的高谷胱甘肽(GSH)或低pH等条件下敏感性释放药物,因此能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以叶酸(FA)和乳糖酸(LA)为配体的主动靶向系统能使药物浓集于靶区,增加药物在肿瘤细胞内浓度提高疗效,同时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本课题首次合成了氧化还原敏感的聚合物前药分子,并将其作为稳定剂和靶向分子PEG-FA通过非共价共同修饰到GO表面,获得主动靶向的氧化还原敏感的GO/PP-SS-DOX/PEG-FA纳米复合物体系,并对其进行一系列表征。为了解决单一化疗药用量大、毒副作用大的问题,本课题首次合成IR820-LA前药分子,并将其作为稳定剂、光热剂和靶向分子非共价修饰GO,并将化疗药物DOX吸附到GO表面,获得主动靶向pH敏感的光热化疗联合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并对其评价。主要内容如下:(1)首次合成氧化还原敏感的聚合物前药PP-SS-DOX,并将其和靶向分子PEG-FA通过非共价修饰到GO表面,获得了GO/PP-SS-DOX/PEG-FA纳米复合物。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仪(DLS)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物仍具有片层结构,粒径合适且粒径分布范围较窄。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物具有明显的氧化还原敏感性,且与一般GO递送系统相比,释药更完全。体外细胞结果表明,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叶酸受体(FR)介导的内吞作用摄取细胞,提高细胞内DOX浓度,提高抗肿瘤效果,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体内抑瘤结果显示,给药组均具有一定的抑瘤效果,而GO/PP-SS-DOX/PEG-FA纳米复合物的抑瘤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且体重变化结果和H&E染色结果表明,DOX具有一定的系统毒性和心脏毒性,而GO/PP-SS-DOX/PEG-FA纳米复合物能减轻化疗药DOX的毒副作用。(2)首次合成了IR820-LA前药分子,并作为稳定剂、光热剂和靶向分子非共价修饰GO,将其与化疗药物DOX共同通过非共价键吸附到GO表面,获得了GO/DOX/IR820-LA纳米复合物。TEM和DLS结果显示,GO仍保持片层和褶皱结构,具有合适的纳米级粒径,且粒径分布范围较窄。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缓释性和pH敏感性。体外升温实验表明该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热增强的升温效果,可用作光热治疗的研究。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热和化疗联合增强的细胞毒性。体内荧光成像表明该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靶向效果,能聚集在肿瘤细胞。体内升温实验表明该纳米复合物聚集在肿瘤细胞且具有良好的升温效果。体内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物对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能减少DOX的毒副作用如心脏毒性和系统毒性。综上所述,本课题制备的基于GO的主动靶向系统,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制备的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动载药论文参考文献
[1].吴刚,周玉洁,魏悦蕾,周卫.两种主动载药的伊立替康脂质体释药行为的对比考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
[2].黄春芝.协同化疗和光热治疗的氧化石墨烯主动靶向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
[3].张丹.主动被动靶向性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及性能[D].西北师范大学.2017
[4].李海霞,杨耀,路春波,罗政,张振中.醋酸钙梯度主动载药法制备芦丁纳米脂质体[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5].赵研.主动、被动靶向刺激响应性高分子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合成及载药性能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6].周金幸,顾开龙,胡海洋,乔明曦,陈大为.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制备主动载药盐酸小檗碱脂质体[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4
[7].王晓瑜,马满玲.主动载药法制备叁氧化二砷脂质体[J].中草药.2014
[8].杨文秀.脂质体主动载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1
[9].胡鹏翼,郑琴,杨明,伍振峰,岳鹏飞.主动载药法制备槐定碱脂质体[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
[10].刘丹.靶向CD40L的多肽配体的筛选与主动载药系统的建立[D].上海交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