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段论文-蔡清青,陈平,虞择斌,高鑫宇

收缩段论文-蔡清青,陈平,虞择斌,高鑫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收缩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收缩段,风洞,结构强度

收缩段论文文献综述

蔡清青,陈平,虞择斌,高鑫宇[1](2019)在《大型超声速风洞收缩段结构设计与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收缩段是风洞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壳体刚度会影响气流收缩曲面精度,进而对试验精确性产生影响。以大型超声速风洞收缩段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气动要求选取类球形承压壳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验证了类球形收缩段壳体的强度、刚度及支座承载能力,对类似结构收缩段分析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9年01期)

陆华伟,王旭,郭爽,钟兢军,陈浮[2](2018)在《采用二次收敛的低速扇形叶栅收缩段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采用维托辛斯基曲线和二次收敛将紊流段圆形出口转为扇形出口的收缩段设计方法,并对收缩段内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方案下的出口气流不均匀度、速度、压力、角度和收缩段内的加速性进行比较,发现在本次设计中,收敛段选取600mm,同时各添加60mm延长段的方案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汽轮机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张英琦,乐贵高,马大为,冯国铜[3](2018)在《适配器与收缩段对同心筒发射流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引射式同心筒自力发射系统(CCL)发射过程热力学环境评估,基于3维雷诺平均守恒Navier-Stokes方程、组分运输模型及域动分层动网格技术,建立同心筒自力发射数值模型.通过1∶1模拟样机发射试验验证数值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对不同结构同心筒开展3维非定常燃气流场数值仿真计算,分析适配器(侧向减震支撑系统)与内筒尾部收缩段对流场热环境特性的影响.数值结果及试验结果揭示了燃气流对导流锥、内外筒以及导弹等结构的热力冲击效应和变化规律,表明适配器和内筒收缩段对发射流场环境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赵梓安[4](2018)在《基于压缩转子叶栅来流条件的收缩段和超声速喷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喷气发动机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增大级负荷来减小压气机的级数,从而提高整个发动机的推重比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高负荷压气机的叶尖来流相对马赫数的进一步提高,利用复杂的激波波系来实现气流增压的超声速压气机逐渐成为高性能压气机的研究热点。本文在课题组设计已有的基础上,为旋转冲压压缩转子平面叶栅实验台设计连接风洞和平面叶栅之间的收缩段和超声速喷管,分析了不同壁型设计曲线对收缩段以及超声速喷管出口气流品质的影响,将遗传学的BP神经网络系统应用到收缩段的设计当中,设计了能提供稳定出口马赫数在1.8~2.1的范围内超声速喷管,能够为压缩转子叶栅提供超声速来流条件。并根据已设计的超声速喷管出口条件,对平面叶栅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BP神经网络系统设计出来的收缩段出口气流品质相当好,从附面层厚度、偏转角、俯仰角、面不均匀度以及动压系数、静压系数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在设计超声速喷管时,应注意扩张段的壁型曲线,使用特征线法进行超声速喷管的扩张段设计时,应当根据不同的出口马赫数需求设计不同的扩张角,才能得到稳定的气流。最后将收缩段以及超声速喷管进行不同来流工况下的一体化仿真,能够获得不同的超声速喷管出口条件,从而为压缩转子叶栅提供了多个稳定的来流条件。给定特定的超声速进口来流,成功使平面叶栅系统产生激波系。(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8-06-01)

胡甫圣,李琳[5](2018)在《白杨河水库溢洪道急流收缩段优化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杨河水库溢洪道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溢流堰泄流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在急流收缩段形成了严重的冲击波,水流折冲形成水翅超出边墙,收缩段边墙高度不满足安全泄流要求。通过系列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优化,提出了增加WES堰泄流净宽度和收缩段长度,同时在收缩段设置一小于溢洪道底板坡度的正坡对称多边形孔板消除急流收缩段冲击波的优化方案。优化方案的试验结果表明,溢洪道泄流能力满足泄流要求,急流收缩段内泄洪流态明显改善,折冲水流产生的水翅消除,收缩段水深低于各段泄槽边墙高度,满足安全泄流要求。(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8年01期)

胡振震,李震乾,陈爱国,石义雷[6](2017)在《高超声速风洞轴对称喷管收缩段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高超声速风洞轴对称喷管收缩段设计研究。利用构造的AQA分段曲线,分析喉道上游圆弧长度和喉道曲率半径是否连续对于喉部跨声速流动和喷管出口流场的影响。设计了基于叁角函数和双曲函数、B样条函数的两种收缩曲线,借助控制参数使得出入口曲率半径任意可调。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喉道曲率半径是否连续对于Cresci和Sivells喷管出口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喉道曲率半径连续是确保喷管无黏流场与设计流场一致的关键;当无法保证喉道曲率半径连续时,应使喉道上游曲率半径比下游曲率半径偏大而不是偏小。(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吴中明[7](2017)在《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收缩段激波/边界层干扰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外阻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收缩段强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严重影响着进气道流场结构和气动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低外阻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收缩段布置隔板的流场控制方案,并采用数值仿真在宽马赫数范围内对有/无隔板进气道的流动特征和气动性能开展了研究。首先,基于低外阻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收缩段强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流场特征,提出了一种流场控制概念,并在宽马赫数范围内对该流场控制概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内收缩段布置隔板能够明显抑制低外阻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中强激波/边界层干扰诱导的大尺度分离现象,改善进气道流场结构。其控制机理主要在于原型进气道的强激波/边界层干扰被隔板分成了若干处弱激波/边界层干扰,并减小了各干扰区当地的入射激波强度或边界层厚度。当来流马赫数分别为M_0=4、5、6时,相比于ICR1.667原型进气道,带隔板进气道在通流状态下总压恢复系数分别提高了51.9%、60.0%、88.5%,流量系数分别提高了24.0%、8.8%、1.7%。全侧板二元进气道叁维仿真结果表明,隔板仍然能够成功抑制实际叁维进气道构型内收缩段的强激波/边界层干扰诱发的大范围气流分离。然后,在宽马赫数范围内研究了隔板位置对进气道流场特性和气动性能的影响,并获得了隔板在典型低外阻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中的有效控制范围。结果表明:进气道内收缩段中激波的入射点和上、下通道的收缩比对隔板的控制效果有较大影响。为了在宽马赫数范围内使隔板的控制效果达到最大化,应保证内收缩段中各道激波分开入射到壁面边界层上,同时上、下通道的收缩比应保持一致。最后,为了分析隔板对低外阻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抗反压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两种不同内收缩比的、典型通流流态下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反压特性。结果表明:在来流马赫数为M_0=4、5、6时,ICR1.667带隔板进气道的极限反压分别提高了60.5%、36.7%、15.9%,ICR1.566带隔板进气道的极限反压也分别提高了32.3%、10.1%、4.2%。这说明引入隔板能够显着提高低外阻进气道的最大抗反压能力,拓宽进气道的稳定工作范围。另外,内收缩段设置隔板总体上有助于改善隔离段入口截面气流参数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使得隔离段内激波串结构上下较为对称的推进,从而有利于最大抗反压能力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12-01)

童丕荣[8](2017)在《收缩段型线影响直流式消防水炮喷嘴内部流场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出口收缩比一定的条件下,喷嘴的收缩型线是决定直流式消防水炮射流特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用数值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圆台形曲线和双叁次曲线两种收缩型线对直流消防水炮喷嘴内流场的速度和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实验所用进口压力为1MPa,流量为50L/s,收缩比为2.1:1,收缩角取为13?、20?、30?和40?。研究结果表明,圆台形收缩型线的喷嘴在临近出口处存在较大的压力梯度和速度梯度,这种特征使得流体在喷嘴出口后形成较大的卷吸角,影响射流长度;圆台形收缩型线的这种特性几乎不受收缩角变化的影响。按双叁次曲线收缩的喷嘴则可以在进口段和出口段都只有很小的压力梯度和速度梯度,造成很小的卷吸角,可有力维持射流的射程。研究还发现,在本数值实验的参数范围内,按双叁次曲线收缩的喷嘴,随着收缩角的增大,临近出口的区域可以形成一定负压且负压值逐渐增大,进而提高喷嘴的流量系数,但流量系数并不随负压值的增大单调递增,而是存在极值,当收缩角为36?时,流量系数达到极值0.966,而后随着收缩角的增大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陈召强[9](2017)在《收缩段中流动不稳定现象对风洞流场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流过凹壁时,由于离心力不稳定性,靠近凹面的边界层内会产生流向涡。涡轴平行于流动方向,同时涡沿着壁面法向和展向增长。这种涡是由G(o|¨)rtler第一个研究发现的,因此被命名为G(o|¨)rtler涡。G(o|¨)rtler不稳定性是一种重要的边界层不稳定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引起边界层的转捩。在实际应用中,控制边界层的转捩是很重要的;同时人们也了解到G(o|¨)rtler涡的出现对凹壁面的传热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凹壁面产生的G(o|¨)rtler涡流动现象并探讨其流动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流动不稳定性的经典理论出发,最终采用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出G(o|¨)rtler涡,总体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扰动形式的微分方程,介绍了稳定性理论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分析过程,推导出了表征G(o|¨)rtler流动不稳定性的特征数G。(2)总结运用fluent软件对流动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鉴于文中采用大涡模拟来模拟凹壁面上的G(o|¨)rtler涡,因此着重对大涡模拟的原理和方法展开研究,并对模拟过程中网格模型,边界条件,湍流模型等问题展开分析,给出模拟G(o|¨)rtler涡的解决方案。(3)寻找相关的实验数据,参照实验模型进行建模。比较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差异。以此作为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改变相关的计算工况(来流速度和曲率半径),探讨不同工况下G(o|¨)rtler涡的变化规律。(4)作为G(o|¨)rtler涡在实际中的应用。选取风洞收缩段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收缩段中会不会出现G(o|¨)rtler涡,如果出现的话对流场品质会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对风洞设计和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01-15)

杨岩,朱荣,赵飞[10](2016)在《收缩段型面对超音速氧气射流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音速氧气射流特性是转炉炼钢的重要因素之一。收缩段型面对氧气射流特性有一定影响。本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收缩段型面对超音速氧气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缩段曲线对射流核心段长度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射流的稳定情况及流场品质,进出口收缩比较小的喷管,射流也相对比较稳定。其中五次曲线设计得到的喷管射流核心区速度相对比较稳定,激波串现象不明显,射流速度衰减较为缓慢。射流的压力分布趋势与射流速度分布趋势一致。(本文来源于《工业加热》期刊2016年03期)

收缩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一种采用维托辛斯基曲线和二次收敛将紊流段圆形出口转为扇形出口的收缩段设计方法,并对收缩段内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方案下的出口气流不均匀度、速度、压力、角度和收缩段内的加速性进行比较,发现在本次设计中,收敛段选取600mm,同时各添加60mm延长段的方案效果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收缩段论文参考文献

[1].蔡清青,陈平,虞择斌,高鑫宇.大型超声速风洞收缩段结构设计与优化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9

[2].陆华伟,王旭,郭爽,钟兢军,陈浮.采用二次收敛的低速扇形叶栅收缩段设计方法研究[J].汽轮机技术.2018

[3].张英琦,乐贵高,马大为,冯国铜.适配器与收缩段对同心筒发射流场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

[4].赵梓安.基于压缩转子叶栅来流条件的收缩段和超声速喷管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

[5].胡甫圣,李琳.白杨河水库溢洪道急流收缩段优化模型试验研究[J].水道港口.2018

[6].胡振震,李震乾,陈爱国,石义雷.高超声速风洞轴对称喷管收缩段设计[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7

[7].吴中明.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收缩段激波/边界层干扰及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8].童丕荣.收缩段型线影响直流式消防水炮喷嘴内部流场的数值研究[D].重庆大学.2017

[9].陈召强.收缩段中流动不稳定现象对风洞流场品质的影响[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10].杨岩,朱荣,赵飞.收缩段型面对超音速氧气射流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J].工业加热.2016

标签:;  ;  ;  

收缩段论文-蔡清青,陈平,虞择斌,高鑫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