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血扩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载量,环介导等温扩增,智能手机
全血扩增论文文献综述
Gregory,L.Damhorst,Carlos,Duarte-Guevara,Weili,Chen,Tanmay,Ghonge,Brian,T.Cunningham[1](2015)在《智能手机成像的晶片上基于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技术的全血中HIV-1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毒载量测量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长期临床护理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考虑到病毒载量测量所需的仪器体积、成本和操作的复杂性,在医疗基础设施较差的偏远地区(尤其是在被HIV感染人群比例较高的地区)普及标准的病毒载量测量仪器是较为困难的。为提高该检测方法的普及性,人们已经开始开发可以进行即时检测的病毒载量检测平台,然而尚没有解决办法能够同时满足低成本、便携、易于操作等多种实际要求。本文通过运用微流体和微型硅晶片平台,对经过最低程度处理的含有HIV的全血样本进行了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并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了荧光检测。集成实验检测结果表明,一滴约60 n L的反应液滴中仅有的3个病毒依然可以通过RT-LAMP技术被检测到,这相当于每微升全血样品中只有670个病毒。该技术在数字化RT-LAMP方法上具有重要意义,扩展该技术能够实现对HIV阳性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集指血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研究结果显示,病毒载量检测过程所需的各个步骤,从血滴的准备到RT-LAMP反应的成像,都可以集成为晶片实验并且可以和移动设备兼容。(本文来源于《Engineering》期刊2015年03期)
刘云龙,陈之遥,武海萍,周国华[2](2012)在《全血直接扩增结合焦磷酸测序法测定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677C>T和1298A>C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甲氨喋呤及氟尿嘧啶的作用密切相关,对这两个位点多态性的检测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进一步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检测成本,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全血直接PCR的焦测序检测方法,采用"HpH Buffer"直接扩增全血模板,仅需1μL全血样本即可对两个位点进行高效扩增。扩增产物经碱变性法制备单链模板后进行焦磷酸测序,经过条件优化,仅需5μL扩增产物和1μL微球即可完成高灵敏的焦测序反应。为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检测了12例临床样本,均能正确检测两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本研究为临床基因多态性检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耗时短,成本低,准确度高的方法,本方法可用于指导甲氨喋呤和5-氟尿嘧啶的个体化用药。(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2年07期)
温艳,邢燕,袁联潮,刘健,陈小华[3](2011)在《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从全血扩增麻风菌特异片段提高麻风病确诊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检测全血中麻风菌特异片段,以提高麻风病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多菌型(multibacillary leprosy,MB)、少菌型(paucibacillary leprosy,PB)麻风病患者、其家庭内接触者以及麻风病流行区、非流行区的正常人全血和血清样本,建立巢式PCR,扩增麻风菌重复序列的特异片段,PCR阳性产物直接测序鉴定扩增片段的特异性。结果在35例MB患者中巢式PCR有34例阳性;26例PB患者中19例阳性;23例家庭内接触者中2例阳性。流行区和非流行区正常人中未见阳性。此结果与血清学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血清学检测MB患者阳性率稍高于巢式PCR;值得注意的是,对PB患者中细菌密度指数(BI)为阴性者,巢式PCR阳性检测率高达78.57%。结论巢式PCR对于麻风病MB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不亚于血清学抗体诊断,但可提高麻风病特别是对PB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对高危人群尤其是家庭内接触者的监测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5期)
王岑[4](2011)在《环介导同温扩增检测全血日本血吸虫DNA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流行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主要存在6种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分别是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及马来血吸虫。在各种血吸虫病中,我国流行的日本血吸虫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且防治难度最大。日本血吸虫病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而且影响整个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的经济发展。我国已于2004年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处于同等重要的防治位置。据建国初期统计,我国的血吸虫病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12个省(市)的433个县(市、区)4078个乡(镇),共有钉螺面积148亿平方米,累计感染者达1160万例,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经过60年的积极防治,至2009年底,全国估计血吸虫病人365770例,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11.42%。新发急性血吸虫病77例(其中2例为境外输入的曼氏血吸虫病病例),与2008年相比上升了35.09%。全年共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24282例,比2008年增加了14.42%。全国现有钉螺面积372358.69hm~2,其中新增钉螺面积879.42hm~2。全国流行地区现有耕牛存栏数1570300头,耕牛感染率(1.03%)较2008年(1.34%)下降了23.13%。总的来说,全国的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来由于生物、自然、社会经济、人口流动、政策保障等因素变化较大,一些地方呈现血吸虫病疫情扩散蔓延的态势,表现为老疫区血吸虫病患者增加,钉螺扩散明显,新钉螺区出现,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扩大,部分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可能出现疫情回升,各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增加,说明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还任重道远。建立有效的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是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关键。血吸虫病的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仍为病原学方法,由于血吸虫病的大规模化疗,导致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感染率和感染度大幅下降,由此造成粪检查出病原体的难度增大。同时,血吸虫病病原学检查的敏感性受到质疑,加之费工、费时以及疫区人群的依从性逐年下降,收集粪便检测的难度亦增加。因此,在血吸虫病防治和调查监测中,迫切需要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简便、成本低廉的血吸虫病检测方法。血吸虫DNA多来源于虫体脱落物,是虫体存在的一个直接证据,这可以作为血吸虫感染的诊断指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的核酸检测技术,环介导同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法即为其中的一种。该法不需要使用PCR仪,可直接用肉眼判断结果,操作简便,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选择日本血吸虫基因组重复序列DNA SjR2(2718~3019 bp、836~1036 bp)、SjSH7(688~883 bp)和Sj-nonLTR1(2173~2376 bp)的4段DNA序列作为扩增片段,根据LAMP原理设计合成4组引物,比较分析4组引物用于LAMP扩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筛选出一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引物,并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和高敏感性的检测全血标本中日本血吸虫DNA的环介导同温扩增方法。此外,应用建立的LAMP方法和传统PCR法对18只日本血吸虫感染前、感染后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家兔的配对全血DNA进行扩增,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用于血吸虫病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的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在建立环介导同温核酸扩增技术(LAMP)体系的过程中,采用不同浓度的甜菜碱(Betaine)配置的反应缓冲液,实验结果表明扩增效率最佳的Betaine终浓度为0.8M。我们在保持反应缓冲液其他成分不变的情况下,在LAMP缓冲液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Betaine,使Betaine的终浓度分别为1.6、0.8、0.4、0.2和0 mol/L,对DNA阳性对照模板(SjR2 2718~3019 bp区段)进行扩增。在含有Triton X-100和Tween-20的反应缓冲液中,均以含有0.8mol/L Betaine缓冲液的扩增效率最高,而不加Betaine的扩增效果与0.2 mol/L Betaine相似。2、在建立环介导恒温核酸扩增技术(LAMP)体系的过程中,采用Triton X-100配置的反应缓冲液的扩增效率优于用Tween-20配制的反应缓冲液。我们在保持反应缓冲液其他成分不变的情况下,比较了Tween-20和Triton X-100的效率。在将起始浓度均为1ng/mL的SjR2 2718~3019 bp区段的PCR纯化产物进行倍比稀释后,用含有Tween-20和Triton X-100的反应缓冲液进行LAMP扩增,含Tween-20的扩增灵敏度为10~(-3) ng/ml,含Triton X-100的扩增灵敏度为10~(-4) ng/ml,说明Triton X-100比Tween-20的扩增效率高出一个数量级。3、我们选择日本血吸虫基因组中的叁段重复序列,针对其中四个区段设计四组引物,以特异性、敏感性及能否扩增出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动物全血样本作为标准,筛选出SjR2-1作为最佳引物。选择日本血吸虫基因组重复序列DNA SjR2(2718~3019 bp、836~1036 bp)、SjSH7(688~883 bp)和Sj-nonLTR1(2173~2376 bp)的4段DNA序列作为扩增片段,根据LAMP原理设计合成4组引物,比较分析4组引物用于LAMP扩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4组引物中,以日本血吸虫SjR2-1(2718~3019 bp)作为扩增靶片段,可特异性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检出限为10~(-4) ng DNA)、菲律宾株和曼氏血吸虫的基因组DNA,而人全血基因组DNA、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疟原虫基因组DNA不能扩增。以Sj-nonLTR1(2173~2376 bp)为靶片段,LAMP扩增无特异性。以SjR2-2(836~1036bp)和SjSH7(688~883 bp)为靶片段,可特异性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基因组DNA(检出限为10~(-6) ng和10~(-3) ng)及菲律宾株基因组DNA,而人全血基因组DNA、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和疟原虫基因组DNA不能扩增。但是只有用SjR2-1 (2718~3019 bp)引物对10只日本血吸虫1500条尾蚴感染后5周兔全血标本进行扩增,设立感染前血样本DNA作为对照,感染后5周全血基因组DNA的标本均为阳性,而其余引物对感染兔的血样本DNA扩增效果不佳。综合上述结果,我们选择SjR2-1(2718~3019 bp)引物为最终的引物。4、在对叁组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感染后1周)的兔全血抽提基因组DNA采用LAMP法和传统PCR法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在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中LAMP法的扩增效率高于传统PCR法。LAMP法对感染后1周的3组不同感染度的兔全血样本进行检测,无论是200条尾蚴感染组还是1500条尾蚴感染组,扩增的阳性率均为100%;而传统PCR法的扩增结果显示:200条尾蚴感染组的检出阳性率为50%,1500条尾蚴感染组的检出阳性率则为66.7%。传统PCR法对于全血样本血吸虫DNA检测的阳性率随着尾蚴感染条数的上升而升高。因此,针对SjR2-1区段,LAMP法在早期诊断中的效能高于传统PCR法。5、在对叁组所有配对兔药物治疗前后全血样本DNA用LAMP法和传统PCR法进行检测后,动态结果显示:由于LAMP法敏感性高于传统PCR法,所以药物治疗后LAMP法的转阴时间和阴转率均晚于和低于传统PCR法。在对3组不同数量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组的大耳兔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后,比较肝脏HE染色切片,结果显示,LAMP法和PCR法的动态曲线与冲虫数和肝脏虫卵及肉芽肿数吻合。LAMP法在感染后21周剖杀时,阳性率最低降至50%,PCR法则最迟在感染后15周全部转阴。因为在药物治疗消除虫体之后,宿主外周血中日本血吸虫特异性DNA片段的检出仍维持相当长的时间(4-5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LAMP法可能不适合用于早期疗效考核的评价。6、作为技术探索,LAMP法初步应用于现场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仍需进一步研究。对32份江西现场采集到的粪便毛蚴孵化阳性的血样DNA用LAMP法和PCR法进行检测后,LAMP法的阳性率为37.5%,而PCR法未检测出阳性,这一结果同样提示了LAMP法的高敏感性。但对流行区现场人群的测试不如实验室稳定,且结果的判读仍需继续明确。综上所述,本研究选择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中的叁段重复序列,针对四个区段设计四组引物,筛选出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引物,建立了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外周全血基因组DNA的LAMP方法。选择最佳引物使用LAMP技术和普通PCR技术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阳性率和治疗后的阴转率,比较评价其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的价值。该方法对治疗前DNA标本的检出时间早于传统PCR法,具有血吸虫感染早期的诊断价值,但LAMP法不适于早期疗效考核的评价。初步应用LAMP法检测流行区现场人群的样本,结果未达到预期目标,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1-05-01)
王岑,余传信,季旻珺,宋丽君,殷旭仁[5](2010)在《环介导同温扩增检测全血日本血吸虫DNA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全血标本中日本血吸虫DNA的环介导同温扩增(LAMP)方法。方法选择日本血吸虫基因组重复序列DNA SjR2(839~1 138 bp、563~764 bp)、SjSH7(204~399 bp)和Sj-nonLTR1(1 678~1 877 bp)的4段DNA序列作为扩增片段,根据LAMP原理设计合成4组引物,通过对此4组引物用于DNA LAMP扩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和检测条件的优化,建立特异、敏感,可用于检测全血日本血吸虫DNA的LAMP方法。应用此方法对1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前及感染后不同时间同一家兔的配对全血DNA进行扩增,观察其应用价值。结果 4组引物中,以日本血吸虫SjR2(839~1 138 bp)作为扩增靶片段,可特异性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检出限为10-4ngDNA)、菲律宾株和曼氏血吸虫的基因组DNA,人全血基因组DNA、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疟原虫基因组DNA不能扩增。以Sj-nonLTR1(1 678~1 877 bp)为靶片段,LAMP扩增无特异性。以SjR2(563~764 bp)和SjSH7(204~399bp)为靶片段,可特异性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基因组DNA(检出限为10-6ng和10-3ng)及菲律宾株基因组DNA,人全血基因组DNA、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和疟原虫基因组DNA不能扩增。用SjR2(839~1 138 bp)引物对1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兔不同时间的配对全血标本进行扩增,感染前血样均为阴性,感染后连续5周全血基因组DNA的浓缩标本均为阳性,非浓缩标本部分阳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检测兔全血日本血吸虫兔基因组DNA的LAMP方法。该方法对浓缩DNA标本的检出效率高于非浓缩标本,具有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余升红,丁峰,王继成,蒋玮莹[6](2010)在《聚合酶链式反应非特异性扩增抑制因子的发现以及全血直接PCR检测G 6PD基因外显子3-4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研究消除PCR反应非特异性扩增新技术。(2)研究全血直接PCR能否用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检测。方法(1)将新鲜全血混合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看全血能否抑制基因组DNA非特异性扩增,将新鲜人血清混合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看新鲜人血清能否抑制基因组DNA非特异性扩增。(2)将1μl全血加入PCR反应液,98℃变性后转入PCR循环,使用Taq(Fermentas)扩增G6PD基因外显子3-4,取扩增产物50μl进行DNA双向自动测序,使用ClustalX软件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标准G6PD基因外显子3-4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发现新鲜全血能抑制基因组DNA非特异性扩增,进一步研究发现是新鲜人血清抑制了基因组DNA非特异性扩增。(2)全血直接PCR加上DNA测序找到一例G6PD突变g.13503A>G。结论(1)新鲜人血清中存在PCR非特异性扩增抑制因子。(2)使用Taq DNA聚合酶(Fermentas)能进行全血直接PCR扩增,加上DNA测序可用于G6PD基因突变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曾铁兵,吴移谋,赵飞骏,刘双全,余敏君[7](2009)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全血中梅毒螺旋体polA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梅毒螺旋体(Tp)的DNA多聚酶Ⅰ基因(polA)以探讨检测全血标本中微量Tp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半巢式PCR和常规PCR分别扩增165例可疑梅毒及非梅毒患者全血中Tp的polA,与血清学方法比较,探讨半巢式PCR方法在扩增全血中Tp DNA的意义。结果待测的165例标本中,与血清学方法比较,半巢式PCR检测T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7%和95.9%,两者符合率为82.4%;两种PCR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显着性(P<0.01),半巢式PCR敏感性远高于常规PCR。结论半巢式polA PCR检测全血中Tp较常规PCR灵敏,是血清学方法诊断梅毒的有效补充,但其检测的灵敏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刘冉,尹立红,浦跃朴,周国华,王仪[8](2007)在《全血PCR直接扩增技术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全血PCR直接扩增技术检测淮安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 C677T多态性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评价该技术在大规模现场人群基因多态性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全血PCR直接扩增技术分析205例淮安汉族健康个体MTHFR C677T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并与传统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并将检测结果与已报道的不同地区汉族人群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全血PCR直接扩增技术与传统PCR-RFLP法测定MTHFR C677T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946,95%CI:0.906~0.985)。结果表明淮安汉族人群MTHFR C677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32.68%、CT46.83%、TT20.49%;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10%和43.90%;结合其他9个地区的汉族人群MTHFR 677T等位基因频率的趋势性χ2检验,发现MTHFR 677T的分布随地理纬度的降低,T等位基因频率也降低(P=0.001)。[结论]全血PCR直接扩增技术简便易行,适用于人群基因多态性的快速筛检。在所研究的10个中国汉族人群中MTHFR C677T多态性显示与不同地理纬度的地区分布有统计学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07年01期)
渠柏艳,吴志勇[9](2006)在《DNA分析全血PCR扩增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An effective and simple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whole blood direct PCR, which was based on improved reagents (MgCl2 and BSA) condition and thermal programming. Direct whole blood PCR was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for given nucleic acid sequences in blood matrix either from endogenesis (p53) or exterior (lambda DNA).(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6-07-01)
陈朝红,刘志红[10](1997)在《肝素抗凝对全血DNA提取及PCR扩增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素抗凝对全血DNA提取及PCR扩增效率的影响陈朝红刘志红关键词肝素基因组DNAPCR中图法分类号R973.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南京,210002)多聚酶链反应(PCR)法以它敏感、快捷的特点在当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本文来源于《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期刊1997年01期)
全血扩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677C>T和1298A>C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甲氨喋呤及氟尿嘧啶的作用密切相关,对这两个位点多态性的检测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进一步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检测成本,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全血直接PCR的焦测序检测方法,采用"HpH Buffer"直接扩增全血模板,仅需1μL全血样本即可对两个位点进行高效扩增。扩增产物经碱变性法制备单链模板后进行焦磷酸测序,经过条件优化,仅需5μL扩增产物和1μL微球即可完成高灵敏的焦测序反应。为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检测了12例临床样本,均能正确检测两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本研究为临床基因多态性检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耗时短,成本低,准确度高的方法,本方法可用于指导甲氨喋呤和5-氟尿嘧啶的个体化用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血扩增论文参考文献
[1].Gregory,L.Damhorst,Carlos,Duarte-Guevara,Weili,Chen,Tanmay,Ghonge,Brian,T.Cunningham.智能手机成像的晶片上基于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技术的全血中HIV-1检测[J].Engineering.2015
[2].刘云龙,陈之遥,武海萍,周国华.全血直接扩增结合焦磷酸测序法测定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J].分析化学.2012
[3].温艳,邢燕,袁联潮,刘健,陈小华.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从全血扩增麻风菌特异片段提高麻风病确诊率[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
[4].王岑.环介导同温扩增检测全血日本血吸虫DNA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
[5].王岑,余传信,季旻珺,宋丽君,殷旭仁.环介导同温扩增检测全血日本血吸虫DNA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
[6].余升红,丁峰,王继成,蒋玮莹.聚合酶链式反应非特异性扩增抑制因子的发现以及全血直接PCR检测G6PD基因外显子3-4突变[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
[7].曾铁兵,吴移谋,赵飞骏,刘双全,余敏君.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全血中梅毒螺旋体polA基因[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8].刘冉,尹立红,浦跃朴,周国华,王仪.全血PCR直接扩增技术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分析中的应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
[9].渠柏艳,吴志勇.DNA分析全血PCR扩增方法[C].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6
[10].陈朝红,刘志红.肝素抗凝对全血DNA提取及PCR扩增效率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7
标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病毒载量; 环介导等温扩增; 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