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认同障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90后”护士,职业认同,组织信任,工作适应障碍
认同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杜心平,法天锷,陈新,张楠,郝丽丽[1](2018)在《“90后”护士职业认同与组织信任及工作适应障碍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90后"护士职业认同与组织信任及工作适应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认同量表、组织信任量表、工作适应障碍量表对天津市2所叁级甲等医院404名"90后"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0后"护士职业认同总分为(104. 66±19. 59)分,职业认同分别与上级信任、同事和下级信任、组织特征信任及组织信任呈显着正相关(r=0. 417,P <0. 01; r=0. 397,P <0. 05; r=0. 316,P <0. 01; r=0. 467,P <0. 01),与工作适应障碍呈显着负相关(r=-0. 463,P <0. 01)。结论 "90后"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处于中等水平,而良好的组织信任及工作适应能力能够提高"90后"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使其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管理》期刊2018年04期)
张园媛[2](2018)在《“我是一个女孩子”——家校合力转化儿童性别认同障碍案例一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案例描述】女生小怡一头短发,活泼好动,说话时常带脏字,喜欢和男同学打架,甚至掀女同学的裙子,行为表现极像男孩子。从读一年级起,小怡就非常喜欢教音乐的李老师,放学后经常不是马上回家,而是非要等到李老师下班;她还常送给李老师一些小礼物,甚至还会在洗手间等李老师如厕等。据家(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德育》期刊2018年03期)
韩文欣[3](2018)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介入女同性恋大学生自我认同障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性恋作为一类不同于主流的社会现象,正在以其不同的思考准则和行为方式影响着充满活力的大学校园,对当代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影响。其中,女同性恋大学生以其特殊身份在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方面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研究聚焦于女同性恋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以她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为中心,关注这个群体的自我认同状况。于此同步,本文针对这一群体的实际状况,在相关论坛网站找到了一份关于大学生同性恋群体自我认同的问卷,问卷内容十分符合本文研究主题。通过问卷的调查结果,笔者发现女同性恋大学生群体在个人维度、互动维度、集体维度都存在自我认同障碍,这类群体在这叁个重要因素上都缺乏归属感。让女同性恋大学生群体接受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能很好地帮助这一群体消除自我认同的障碍。本文主要应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介入女同性恋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认同障碍的个案研究。首先,借助ABC理论,通过案主所做的问卷以及具体资料的分析出案主在个人、互动、集体这叁个维度存在自我认同障碍,找出其中隐藏的非理性信念。其次,根据案主的非理性信念的特点,采用个案服务介入,本文设置了六次会谈,应用该模式的诸多技巧来与案主进行会谈。比如:同理心、自我披露、辩论、角色扮演、反应感受等技巧;在对案主的个案服务中,帮助和引导案主找出非理性信念,进而介入。最后,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这六次会谈是非常有效的。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是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一个社工的基本要求。在案主对于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产生自我认同障碍时,结合该模式中的诸多实用技巧是十分贴切的。其次,运用该模式对案主进行个案介入服务中,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使用相对应的技巧,比如使用辩论技巧来与案主绝对化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自我披露技巧来使笔者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角色扮演技巧与案主角色转换以及反应感受技巧,使用这些专业技巧,并结合社会工作的科学的服务方法,帮助和引导案主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的负面情绪以及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这也是社会工作所传达的助人自助。(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8-03-08)
周宇,李毅,中冢干也[4](2017)在《日本性别认同障碍的发展现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GID),指对于自己的性别认同与生物解剖学上的性别不一致的情况,并且常伴随内心痛苦想要改变生物学上的性别,心理治疗对性别认同障碍的干预,即想要使患者的性别认同与生物性别一致的情况早已被证实无效,性别认同障碍的患者往往会选择荷尔蒙治疗甚至手术来使自己的生物性别与性别认同趋向一致。2013年5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将性别认同障碍修改为性别烦恼(gender dysphoria),不再认为性别认同问题是障碍或疾病,承认性别多样性的存在。本文从对日本性别认同障碍患者的一般调查研究数据,包括荷尔蒙疗法及性别转变手术在内的性别认同障碍的治疗以及生殖医疗叁个方面来描述日本性别认同障碍目前的发展状况。(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7年11期)
邵华,罗异瑺[5](2017)在《特殊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社区认同与精神卫生立法——从长沙市精神障碍患者救助和管理的地方立法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障碍患者属于缺乏自主选择能力的权利主体,对其救助和管理出于维护公共安全和保护弱者权益两项价值考量。我国精神卫生立法从整体上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保护确立的是社会风险共担原则,但是地方立法在细则上,与国家立法原则有一定的出入,对社区认同于社会风险分担的价值落实不够,这反映出某些地方立法对压制型立法模式的路径依赖。要促使精神障碍患者权益保护的顺利实现,相关立法不仅要考虑政府义务的设定,也需要考虑社区功能的发挥。协商型立法是收集社区认同规范,保护社区共同价值,保护特殊弱势群体权益,促进立法模式转变的可能出路。(本文来源于《民间法》期刊2017年01期)
尹天涯[6](2017)在《《红楼梦》新解——一部性别认同障碍者的乌托邦小说之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学者合山究新作将医学中性别认同障碍者(GID)的概念引用到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并且采访了一系列的性别认同障碍者,用其访谈来辅助证明贾宝玉的为一名GID患者。合山究认为《红楼梦》的创作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认识GID患者。全书虽然分析偏激,也不乏创新观点,值得推介。(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24期)
王雅宁[7](2017)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的心理认同障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是教育活动不能顺利展开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认同障碍则是接受障碍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导致心理认同障碍形成的原因很多,涉及施教、受教、环境、中介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心理认同障碍主要包括认知、需要、情感和意志四个方面的内容。对其进行化解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诸要素共同配合,运用科学的障碍消解策略,培养优秀教育者队伍,建立运行动力机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意识教育,营造有利教育氛围,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本文来源于《胜利油田党校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肖诗琦[8](2017)在《性别认同障碍者的性别选择权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论文的论题围绕性别认同障碍者的性别选择权及相关问题研究展开,主要通过四方面的分析来论述本论题。本文的基本结构框架如下:第一部分是关于性别认同障碍者简介,第二部分是关于性别选择权的学理基础,第叁部分是作为性别认同障碍者的性别选择权制度构建,第四部分是性别认同障碍者行使性别选择权后引发的系列法律规制问题。本文选题的主要价值在于,通过对性别认同障碍者的介绍,明晰性别选择权的存在的必要性。社会中少部分人的权益,也是值得尊重的。了解关注并尽力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促进社会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关变性手术规范的出台,体现了我国对于性别认同障碍者的尊重和保护。允许变性手术的实施,这背后存在合理性,也具有合法性。结合我国的相关规定和介绍国际上的其他规定及原则,构建性别选择权的制度体系。对于性别认同障碍者所面临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剖析,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自身建议。本文选题的现实逻辑前提在于,我国已出台相关变性手术的规范,实践和学理中都存在较多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性别选择权的提出不仅有人权法理的依据,而且还有已经在现实中形成较为成熟制度的佐证,性别选择权是值得我们肯定和进一步完善的。本文主要分析现实已发生、并得到法律规范的行为,尽量抽象出变性手术合法性的来源。本文选题的基本观点包括如下:首先,性别认同障碍者是指对自身的生理性别不认同并强烈地想成为异性或表现出异性行为的人。性别认同障碍主要描述了与异装癖、转换性别相关的问题,起源于精神病学的一种分类,经常结合运用于变性人的医学诊断上。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基因学的性染色体异常、社会学的后天环境影响等等。对于该人群的一般认定标准之一是美国精神医学会所制定的DSM-4中关于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界定条件。其次,性别选择权是指性别认同障碍者拥有选择变更生理性别或社会性别的权利。这并不是一项基本的权利,而是一种补充性的权利。随着社会多元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人们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确定并保护性别选择权将日益成为社会的呼声。但是,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是建立在二元性别体系的基础之上,机械化地将性别认同障碍者单独列为第叁性别,会大力地冲击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因此本文建议,将为性别认同障碍者创建的新权利通过简单的接口接入到现有法律体系中,而性别选择权的提出或许是找到这种接口的一条便利途径。最后,性别选择权是辅助身体权实现的补充性权利。行使性别选择权包括进行变性手术和不进行变性手术。前者变更生理性别,也必然改变社会性别;后者主要改变社会性别,但是并未变更生理性别。我国目前尚可接受的主要是进行变性手术的性别选择权。性别选择权的目的限制是指该权利仅限于治病,性别认同障碍者不能用于逃避刑事追究或其他目的。行使权利之前应告知近亲属,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滥用。(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7-03-09)
曹秋晨,王影君[9](2017)在《无人幸免的精神困境——析《藻海无边》中的身份认同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站在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探索《藻海无边》中男女主人公的身份认同障碍,通过分析克里奥尔身份的女主人公身处白人与黑人的夹缝地带,既无法同黑人群体认同也无法与白人建立认同关系的身份困境,以及男主人公不完整的欧洲白人男性殖民者的认同障碍,旨在揭示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影响下,不论是殖民者还是被殖民者都存在着相似的身份认同障碍,都有着共同的心理异化和精神创伤。文章指出,简·里斯改写《藻海无边》的实践揭露了作为"主体"的殖民者不仅伤害了被视为"他者"的受殖者,自身也深受其害。这种"同构式压迫"造成的后果便是双方都陷入身份困境,两败俱伤。(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09期)
张涵,郑经纬,吴帮乐,李羽瑶[10](2016)在《重构的障碍:社交媒体视角下城市新移民的自我认同研究——以北京市高校后勤工作人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因此也面临各个层面的社会问题,其中城市新移民群体的自我认同成为当前中国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自我认同感是城市新移民自我发展、适应社会的重要素质。自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以来,移动智能媒体在外来务工人口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本研究以城市新移民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为主体视角,试图以此建构其自我认同的维度,来深入探究目前城市新移民自我认同的现状、造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以北京高校后勤员工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自我同一性,自我存在感和精神归属感方面的特征,并尝试从社交媒体的层面对其影响机制进行解释,从而对增强城市新移民自我认同感提出探索性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6年05期)
认同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案例描述】女生小怡一头短发,活泼好动,说话时常带脏字,喜欢和男同学打架,甚至掀女同学的裙子,行为表现极像男孩子。从读一年级起,小怡就非常喜欢教音乐的李老师,放学后经常不是马上回家,而是非要等到李老师下班;她还常送给李老师一些小礼物,甚至还会在洗手间等李老师如厕等。据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同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1].杜心平,法天锷,陈新,张楠,郝丽丽.“90后”护士职业认同与组织信任及工作适应障碍的关系[J].现代医院管理.2018
[2].张园媛.“我是一个女孩子”——家校合力转化儿童性别认同障碍案例一则[J].中小学德育.2018
[3].韩文欣.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介入女同性恋大学生自我认同障碍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
[4].周宇,李毅,中冢干也.日本性别认同障碍的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性科学.2017
[5].邵华,罗异瑺.特殊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社区认同与精神卫生立法——从长沙市精神障碍患者救助和管理的地方立法出发[J].民间法.2017
[6].尹天涯.《红楼梦》新解——一部性别认同障碍者的乌托邦小说之评介[J].长江丛刊.2017
[7].王雅宁.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的心理认同障碍探究[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7
[8].肖诗琦.性别认同障碍者的性别选择权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7
[9].曹秋晨,王影君.无人幸免的精神困境——析《藻海无边》中的身份认同障碍[J].名作欣赏.2017
[10].张涵,郑经纬,吴帮乐,李羽瑶.重构的障碍:社交媒体视角下城市新移民的自我认同研究——以北京市高校后勤工作人员为例[J].东南传播.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