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度量衡史研究论文-陈岚,张玉明

中国度量衡史研究论文-陈岚,张玉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度量衡史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松江区,民生计量,度量衡

中国度量衡史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岚,张玉明[1](2019)在《至精至诚度量衡 计量助推中国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度量衡是中国古代计量的简称,也是计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它肩负着公平公正的永恒使命,其影响贯穿着整个中华文明史。新中国成立后,"计量"一词取代了使用了几千年的度量衡,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内容。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的经济活动,到最尖端的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计量如影随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计量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基层计量人,我们深感荣幸与自豪。(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期刊2019年10期)

苏力[2](2016)在《度量衡的制度塑造力——以历史中国的经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保证农耕中国实物税收的适度和公平而言,度量衡,尤其是量和衡,先后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制度上,先后形成了以"度"为税收手段的井田制,以及秦之后以量、衡为核心手段的赋税制。为保证全国统一合理税收以及政治治理而建立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必须有俸禄、监察、考课等制度的保证或辅助,同样需要度量衡的技术支持。度量衡还是统一金属钱币的前提和标准。度量衡的制度塑造力影响深远和广泛,这进一步体现在"百代皆行秦政法",以及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所建制度的文明融合性重塑。(本文来源于《法制现代化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曹晋[3](2017)在《“累黍”与“指律”:中国古代度量衡思想略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度量衡思想"研究的重要性,并对中国古代度量衡思想的发展和演燮作一略述在对"度量衡"和"度量衡思想"的概念和定义做出明确的界定后,文章对"度量衡思想"的范畴给出例证并简要阐述;之后,着重就中国古代度量衡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律度量衡"理论体系加以分析和评评价;最终考察这一体系如何受到挑战,从尝试修复到接受现状的过程,以及北宋时期的论争和革新通过封中国古代度量衡思想中的核心体系"律度量衡"演变过程的考察,文章展示了度量衡思想的发展脉络、走向以及它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期刊2017年02期)

王爽[4](2017)在《中国古代度量衡在科技馆中的互动展示探索——以“古今长度单位对比”展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度量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基础和科技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改造期间,项目组研发"古今长度单位对比"展项,旨在通过分析古今长度单位的标准和差异,解读中国古代度量衡的发展脉络。一方面,本文描述了该展项的设计过程,探讨了如何让观众通过"和古人比身高"的互动方式了解度量衡历史,引发对古代度量衡知识兴趣和关注的方式。另一方面,本文探索了互动展项在各方条件受限情况下设计开发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引发设计者对科技馆互动展项设计的研究与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四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第九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10-14)

陈瑜[5](2017)在《冰盖模式研究有了中国“度量衡”》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7月23日电 (陈瑜)冰盖往往厚达几千米,科研人员很难获取冰盖深处的科学数据,只能借助计算机模拟。但目前国际上众多冰盖模型孰好孰坏,业内有不同声音。3年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通博士开始了一项全新的校准工作,希望能准确判断各模型的误差。他(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7-07-24)

秦明星[6](2016)在《中国典籍中的古代度量衡英译研究——以高延《中国宗教体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宗教体系》对中国典籍中的古代度量衡英译为例,分析其成败得失,可以探讨出较为合适的古代度量衡的英译方法:音译+加注(度量衡简介及公制换算)。在使用该方法时,应特别注意音译、加注、换算叁方面的问题。惟其如此,方能使作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的中国典籍英译取得更大成就。(本文来源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姚梦园[7](2016)在《中国秦汉度量衡设计文化内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度量衡发展历史悠久,距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传承下来的度量衡器,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风俗文化,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构成了一部简明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史。度量衡器的分布地域辽阔,并受到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效率,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秦汉时期流传和保存下来的度量衡文物数量较多,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它们获得了越来越多关注。但目前对于度量衡的研究侧重点主要还是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出发,不能凸显出其设计特点和文化内涵,对于设计文化方面的阐述也还不够丰富。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典籍记载,还有考古发掘,以及社会和民间留下来的度量衡,首先从整个宏观的历史角度出发,浓缩概括了度量衡的发展和演变,再对秦汉时期度量衡的历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与其他时代度量衡进行对比,了解其对后世产生了那些重要的影响。其次,进行归纳梳理秦汉时期度量衡设计分类,以及制作与检测,重点分析了秦汉时期度量衡的结构和造型因素,材质和装饰因素,并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去探讨秦汉时期度量衡的材质、造型、装饰之美。再次,根据秦汉时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文化,分析秦汉时期度量衡的设计风格,主要以诸子百家的设计理念着重对秦汉时期度量衡进行分析,得出秦汉时期度量衡的设计理念,研究和探讨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完成对秦汉度量衡设计和文化的探索。最后,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多的是应该思考如何对传统度量衡进行传承和保护,现代设计又如何借鉴和学习传统设计文化,使传统变得有意义,现代设计更有文化内涵。通过归纳和分析了秦汉时期度量衡的设计因素,探讨了秦汉度量衡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有助于对秦汉度量衡的现存状态进行分析,了解现代度量衡设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今后度量衡的设计文化研究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3-21)

颜文强[8](2015)在《中国历代度量衡演变源流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朝代的更迭使得我国度量衡制度几经变化,这无疑给我们今天研读古籍带来了诸多不便。有鉴于此,本文首先追溯了原始社会的测量和夏商周计量制的初建,进而探讨秦汉时期度量衡制的统一、诠释了"黄钟累黍法"的构建原理,而后论述了从南北朝到隋唐逮至宋元明清度量衡制的情况;同时为了能够全面明确我国度量衡制度的古今源流演变情况,文中进一步阐述了从中华民国市制的建立施行到共和国公制的推广应用;最后在吸收采纳丘光明、柯雪帆、关增建等前辈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绘制出《中国历代度量衡换算简表》,以供查阅。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斧正!(本文来源于《老子学刊》期刊2015年00期)

杨婷[9](2015)在《民生问题是扩大内需的度量衡——中国扩大内需存在的问题与实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扩大内需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而且还是使得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富强的长久之计。扩大内需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也是最优选择。当前中国扩大内需还存在收入与消费不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投资占比过高与城镇化不完全等问题,应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切人点,积极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优化投资的质量与效益、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实现内需扩大与民生改善的双赢。(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李亚峰[10](2015)在《用新发现丰富“古中国”新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位于市区机场大道附近的尚东商务楼,有这样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上千件用陶、骨、铜、铁、瓷、石、竹等材料制作的各式尺、升、斗、权、秤、天平等。 这些面貌陈旧、形态拙朴的物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度量衡”。这个非官方的博物馆,就是运城本土民营企(本文来源于《运城日报》期刊2015-04-13)

中国度量衡史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就保证农耕中国实物税收的适度和公平而言,度量衡,尤其是量和衡,先后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制度上,先后形成了以"度"为税收手段的井田制,以及秦之后以量、衡为核心手段的赋税制。为保证全国统一合理税收以及政治治理而建立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必须有俸禄、监察、考课等制度的保证或辅助,同样需要度量衡的技术支持。度量衡还是统一金属钱币的前提和标准。度量衡的制度塑造力影响深远和广泛,这进一步体现在"百代皆行秦政法",以及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所建制度的文明融合性重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度量衡史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陈岚,张玉明.至精至诚度量衡计量助推中国梦[J].中国计量.2019

[2].苏力.度量衡的制度塑造力——以历史中国的经验为例[J].法制现代化研究.2016

[3].曹晋.“累黍”与“指律”:中国古代度量衡思想略论[J].中国文化.2017

[4].王爽.中国古代度量衡在科技馆中的互动展示探索——以“古今长度单位对比”展项为例[C].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四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第九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2017

[5].陈瑜.冰盖模式研究有了中国“度量衡”[N].科技日报.2017

[6].秦明星.中国典籍中的古代度量衡英译研究——以高延《中国宗教体系》为例[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7].姚梦园.中国秦汉度量衡设计文化内涵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8].颜文强.中国历代度量衡演变源流述论[J].老子学刊.2015

[9].杨婷.民生问题是扩大内需的度量衡——中国扩大内需存在的问题与实现路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0].李亚峰.用新发现丰富“古中国”新内涵[N].运城日报.2015

标签:;  ;  ;  

中国度量衡史研究论文-陈岚,张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