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品牌网络口碑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购,用户体验,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
品牌网络口碑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Vu,Hai,Anh(武海英)[1](2019)在《用户体验价值与品牌网络口碑传播意愿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越南近年来发展迅速,其电商也得到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越南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可达100亿美元,平均每人网上消费预计达350美元。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建议,为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国家应制定并健全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基础和政策;注重投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企业的数字技术应用过程提供协助;加强国家供应链与地区供应链的对接力度等。对于电商发展而言,用户口碑、体验价值等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电商的销售。因此有不要探究电商用户口碑与体验价值等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帮助电商发展。本文选择MINISO名创优品在越南的发展作为案例,基于对已有的口碑传播、用户体验价值、用户体验满意度研究和相关理论的梳理,紧密结合网络购物的实际情况,将获取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来得出基于网络购物的用户体验价值对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到中间变量用户体验满意度并明确它们从中如何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最后,依据研究成果,对购物网站提出管理建议,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在网络购物环境之下,提出用户体验价值基于用户体验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对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即用户体验价值不是直接影响用户的口碑传播意愿,而是通过用户体验满意度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论文选取以电子商务在越南的发展为背景,以电商品牌MINISO为对象,对其用户体验价值与品牌网络口碑传播意愿进行了调查与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以在校大学生对主,对用户体验价值划分不同的维度,并对如何提升用户口碑传播与行为对电商品牌经营和效益有益。(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5)
赵国杰[2](2019)在《网络口碑与信任倾向对再传播意愿之影响——探讨智能手机的产品涉入与品牌依附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网络口碑的概念提出以来,诸多学者围绕网络口碑的再传播进行了相关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本文模拟了现实中智能手机业网络口碑再传播的过程,较于之前的相关研究,率先提出中介变量:信任倾向与调节变量:产品涉入;品牌依附。通过问卷收集数据,并用统计分析法验证假设,最终说明信任倾向对网络口碑的再传播过程构成部分中介作用,调节变量的调节作用并不显着。从不同的立场上来看,研究结果的借鉴价值也是不同的,站在厂商的立场上来看,应当注重于产品自身,以及如何博取消费者的信任,还有产品发行后的营销战略。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看,应当提高辨识能力,对网络评测有自己的审核观念。站在口碑传播者的角度来说,口碑自身来源于内容是相当重要的。轻易的传谣,会对消费者和厂商的利益造成损害。(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9年05期)
张锐[3](2015)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韩国旅游品牌网络口碑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网络社区发展日趋成熟,网络社区的品牌口碑信息传播成为了品牌传播的一种关键途径,也成为了营销业界开展自己业务的一项有力工具。本文旨在通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以韩国旅游品牌为研究对象,揭示出旅游品牌的网络口碑传播的基本模式,为学界、业界在进行口碑传播营销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认为:(1)在网络社区中,旅游品牌的口碑信息传播中,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传播者,而主要是依靠草根口碑传播者进行广泛地口碑信息的传播;(2)在旅游品牌网络口碑传播中,口碑信息的传播,并非是依靠单个的草根传播者进行口碑信息传播,而是以草根传播者组成的小传播团体为单位,进行网络口碑信息传播的;(3)作为传播基本单位的小团体,其成员关系并不紧密,并非是所谓的亲密的“熟人”式人际传播,而是一些联系并不紧密的口碑传播者互相交流品牌的口碑信息;(4)正是这种松散的小团体组成结构,通过其共有行动者,让口碑信息的传播跨越了不同的小团体,使得口碑信息的广泛传播成为了可能。(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5-05-28)
钱玉霞[4](2014)在《国内虚拟品牌社区中网络口碑传播动机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虚拟品牌社区成为品牌信息和品牌经验传播的重要平台。为了解虚拟品牌社区中消费者口碑信息传播的动机因素,以及这些动机因素对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程度,本文以“小米社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98个样本数据,对国内虚拟品牌社区口碑信息传播动机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炼出13项虚拟品牌社区消费者口碑信息传播动机。为验证这些动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析出3个公因子,将所提炼的13个动机项归纳为叁大类。根据类别所包含测项的内容,将动机类型依次命名为积极动机、消极动机和中立动机。其中,积极动机包括分享快乐、提升影响力、奖励动机、帮助企业和帮助他人动机;消极动机包括负面情感发泄、心理安慰、警示他人、寻求补偿和报复动机;中立动机包括参与互动、支持社区发展和习惯性动机。本文检验了消费者特性,如性别、年龄层次、所扮演的网络角色(大众传播者和意见领袖)对消费者动机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虚拟品牌社区中,女性消费者更可能出于消极动机而进行口碑传播,男性消费者更可能出于积极动机而进行口碑传播;年轻消费者更可能出于积极动机而传播网络口碑,中老年消费者更可能出于中立动机传播网络口碑;意见领袖相较于大众传播者更有可能基于中立动机而进行口碑传播行为。最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叁类口碑动机因素对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有显着影响,且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05-01)
任晓丽[5](2012)在《基于网络口碑的企业品牌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加剧,逐渐由产品之间的竞争上升到品牌之间的竞争,而品牌传播在其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传统背景下,企业的品牌传播活动主要利用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介,虽然认识到口碑的重要性,但碍于其难于管理和控制,对于口碑的利用很有局限性。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网络口碑由于其诸多新特点,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活动增加了新的途径和渠道,因此本人选择了“基于网络口碑的企业品牌传播研究”这样一个题目,以期通过对网络口碑的研究,使企业品牌传播活动达到资源利用最小化,品牌传播最大化的水平,这也是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本文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首先对网络口碑和品牌传播的相关理论做了总结和梳理,紧接着深入分析网络口碑传播的各个要素,其中包括网络口碑传播者的传播动机、个性特征、传播能力、与口碑接收者的关系;网络口碑接收者的个性特征、接收意愿、与网络口碑传播的关系、所处的群体环境:网络口碑的内容以及网络口碑的各种传播渠道(包括虚拟社区、播客与视频分享、微博等)。以以上这些理论分析为指导,展开本文的中心层面的论述,这一部分首先立足于我国网络口碑传播的现状,总结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及其特殊性之后,又剖析了我国企业对于网络口碑传播的应用现状,诸如炒作因素明显、单纯制造话题、消极应对负面口碑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口碑在品牌传播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框架,包括应用传播的适用情景分析、找到精准的网络口碑点、制造话题驱动口碑、选择站点投放话题、控制传播流行、评估与反馈,这些步骤是本人在梳理各类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和对网络口碑传播深入分析的前提下得出的,它们组成了网络口碑传播的整体应用框架,期望对企业的品牌传播工作有所提示,更希望以此促进网络口碑传播领域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期刊2012-05-01)
龚伟勋,舒敏,陈章旺[6](2010)在《网络口碑传播对顾客品牌认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环境下,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网络口碑传播作为一种廉价的信息传播工具与可信度高的宣传媒介,已经引起了营销者的关注。而品牌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企业要想塑造成功的品牌就应了解顾客的品牌认知。基于此,分析网络口碑传播对品牌认知的影响,构建基于品牌认知的网络口碑传播模型,提出企业在网络口碑传播中提高顾客的品牌认知的策略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袁建[7](2009)在《Web2.0背景下的品牌网络口碑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在品牌传播的实际操作层面上,多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大众或分众式的传播活动。这种传播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企业将传播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充分运用具有可控性的广告与公关活动,瞄准目标消费者,在电视、报纸或者杂志上向他们传递企业或品牌信息。毋庸置疑,传统的品牌传播方式在互联网Web2.0之前的社会背景下对于企业的品牌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媒介的整体生态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也由此引发了传统的品牌传播方式越来越表现出对互联网Web2.0背景下的企业传播需要和消费者对信息获取与搜寻需要的不适应。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社会的“碎片化”导致传统品牌传播方式的失效、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互动分享成为趋势、类型各异网络口碑传播平台渐成气候以及专事网络口碑传播机构的出现,都预示着传统的品牌传播方式似乎走到了路的尽头,取而代之的是品牌网络口碑传播时代的到来。所谓网络口碑传播是除企业之外的任何个人或机构以文字、图片、视频或多媒体信息组合,通过论坛、博客、播客、Wiki、即时通讯工具等各种互联网传播渠道传递的有关品牌的各种主观/客观观点、讨论或其他和品牌一切有关信息的即时或非即时地双向互动传播过程。网络口碑传播具有速度更快、波及范围更大、传播效率更高、匿名性、传播渠道多元化,持续力强、传播效果容易测量等特点。网络口碑传播对于企业的品牌传播而言就具有独特的价值,它能够更好地鼓励消费者尝试,影响其品牌购买决策;更快地传递品牌体验,加深品牌的好感度与美誉度;能够对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产生影响。在借鉴网络传播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文中构建了一个“相对于一个节点的网络口碑传播模型”。该模型的构成要素包括网络口碑传播者、网络口碑信息、网络口碑传播渠道、网络口碑接收者以及反馈等五个要素,但该模式同时借鉴了消费者行为决策模型,因此除此之外还包括态度强化或改变、实际购买和购后评价等叁个要素。网络口碑的传播过程首先由网络口碑传播者开始,网络口碑传播者受自身传播意愿、传播能力、个性特征以及产品本身特征的影响对网络口碑信息做出选择,同时对网络口碑信息做出合适的形式使之适应网络口碑传播者所要选择传播的渠道;网络口碑传播渠道是网络口碑传播者和接收者沟通的渠道,其不仅会影响网络口碑传播的方式和形态,而且会影响到传输的效度和信度,目前传播渠道主要集中电子邮件(E-mail)、博客(Blog)、威客(Wiki)、BBS、网络社区等新型互联网应用上;接着网络口碑接收者经由互联网上的上述渠道类型接触到网络口碑信息后,根据自己的接收意愿、接收能力与个性特征对信息做出选择性接收;在接受网络口碑的全部、部分信息或不接受网络口碑信息后,口碑接收者的态度得到改变或强化;下一步就是网络口碑接收者态度发生改变或强化后做出购买决策和实际购买行动;再下一步就是对整个购买、使用过程做出评价并发布在网络上。在整个网络口碑传播过程中,网络噪音、关系强度始终存在,对整个网络口碑传播过程发生影响。企业在运用网络口碑传播进行品牌传播时,首先需要对产品适用性进行分析,因为并非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做网络口碑传播,口碑传播在不同商品中所发挥的效能也不尽相同;其次,需要对整个网络文化环境以及品牌与产品的网络评论与意见进行分析;第叁,选定网络口碑点;接着,企业进行制造话题,以话题驱动传播,制造话题的策略主要有制造网络明星代言话题、制造品牌故事话题、制造视频传播话题、制造争议话题,或者其它话题;第五步是选择网络口碑传播的舆论领袖;最后是话题的执行和控制。品牌网络口碑传播工具的运用,不仅是企业适应网络传播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也是满足消费者自我传播的高明之举。(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9-05-01)
品牌网络口碑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网络口碑的概念提出以来,诸多学者围绕网络口碑的再传播进行了相关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本文模拟了现实中智能手机业网络口碑再传播的过程,较于之前的相关研究,率先提出中介变量:信任倾向与调节变量:产品涉入;品牌依附。通过问卷收集数据,并用统计分析法验证假设,最终说明信任倾向对网络口碑的再传播过程构成部分中介作用,调节变量的调节作用并不显着。从不同的立场上来看,研究结果的借鉴价值也是不同的,站在厂商的立场上来看,应当注重于产品自身,以及如何博取消费者的信任,还有产品发行后的营销战略。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看,应当提高辨识能力,对网络评测有自己的审核观念。站在口碑传播者的角度来说,口碑自身来源于内容是相当重要的。轻易的传谣,会对消费者和厂商的利益造成损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品牌网络口碑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Vu,Hai,Anh(武海英).用户体验价值与品牌网络口碑传播意愿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2].赵国杰.网络口碑与信任倾向对再传播意愿之影响——探讨智能手机的产品涉入与品牌依附的调节作用[J].中国商论.2019
[3].张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韩国旅游品牌网络口碑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15
[4].钱玉霞.国内虚拟品牌社区中网络口碑传播动机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5].任晓丽.基于网络口碑的企业品牌传播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
[6].龚伟勋,舒敏,陈章旺.网络口碑传播对顾客品牌认知的影响[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
[7].袁建.Web2.0背景下的品牌网络口碑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