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卧式车铣中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总体结构,发展方向
卧式车铣中心论文文献综述
杨红军[1](2019)在《卧式五轴车铣加工中心总体结构与发展方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国内外卧式车铣加工中心产品的总体结构、应用范围及特点,对该类产品的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为国内机床行业同类产品和相关配套件的研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9年11期)
魏子尧[2](2017)在《卧式车铣加工中心几何精度分析及关键零部件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把车削和铣削加工进行工艺集成,可实现工件的同基准多工序集成加工,有利于提高零件的制造精度。斜床身和主轴箱是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重要零部件,其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热变形都会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研究机床的主要零部件的强度、刚度、热特性,为改善其几何精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针对MJ-520MC/Y数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斜床身进行刚性设计分析,探讨建立有利于仿真分析的虚拟样机的方法;对斜床身数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将典型工况下的切削力(铣削力)、床身上方各机床零部件的重力折算到床身上,得出了斜床身的载荷参数。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斜床身进行静力学分析和稳态热分析,斜床身的最高温度点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斜床身在t=60s后达到稳态。探讨载荷、温度两者共同作用时对斜床身的应力应变的影响,得到其斜床身的热力耦合变形中的最大综合变形及位置,提出了斜床身改进优化的基本思路,对斜床身的上导轨进行结构改进,增加上导轨厚度。对斜床身进行模态分析,得出斜床身前六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对斜床身进行优化改进,增加上导轨和底座厚度,改进后斜床身前叁阶固有频率得到提高。对主轴箱其轴承摩擦力矩及发热量进行计算,得到其主要热源的发热量。利用顺序耦合法对主轴箱装配体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其最大总变形及所在位置。提出了提高内部散热能力和后轴承浮动安装方式的主轴箱结构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7-06-01)
郭秀英[3](2015)在《大型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型企业需求的重要大型零件的配套加工问题,推出一款近年研制的大型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通过对大型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自身技术的介绍,展示本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优点。旨在推进国产机床的发展,强大自主品牌。(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冷加工)》期刊2015年11期)
丁云飞[4](2014)在《智能电源在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电源的特点,以及智能电源的接口和选型问题。以卧式复合加工中心KDW-6600FH为例介绍智能电源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4年12期)
苗壮,金志博[5](2011)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铣削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工况条件,利用Pro/E建立简化实体模型,导入ANSYS分析软件中,然后在叁个方向分别施加载荷,进行静刚度有限元分析。对比叁种加载情况,得出十字导轨、立柱和螺母变形较大,再详细分析十字导轨变形规律,找出静刚度薄弱原因,提出相应解决方法,为优化车铣中心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1年05期)
[6](2010)在《鲁南机床: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和卧式动力刀塔通过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12月5日,由鲁南机床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TMC25系列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和BMT65卧式动力刀塔两项产品,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鲁南机床开发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既能完成车削功能,又能完成铣、钻、镗、攻丝、铰孔、扩孔等功能,同时具有自动工件交换、刀(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0年01期)
苗壮[7](2009)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HTM61350卧式车铣中心的有限元分析,以及部分重要零部件的热特性分析。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找出整机的薄弱部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为设计者改进机床的设计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研究过程中,先是参考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机床做合理的简化,省去不重要的零部件,然后利用Pro/E完成HTM61350车铣中心的整机有限元叁维实体建模。将建好的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依次完成了车铣中心整机的静动刚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及机床主轴箱的热特性分析。通过对机床进行有限元分析,本文找出了车铣中心车削部分和铣削部分的主要变形部件分别是C轴轴承和十字导轨。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相应的主要变形部件在机床总变形中的占有百分比。机床主轴箱的热特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机床工作条件下主轴箱整体变形比较均匀,能保证机床的整体加工精度不因为主轴箱变形而发生较大的变化。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和ANSYS有限元计算,本文得出的主要成果如下:(1)完成了HTM61350卧式车铣中心合理简化后的整机叁维实体建模;(2)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完成了车铣中心整机的静动刚度和模态分析,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设计改进措施:(3)对机床主轴箱进行了热特性分析,并提出了针对其热变形的热补偿方法;(4)从整体上确定了车铣中心在加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设计者改进机床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12-01)
徐文[8](2009)在《T12F01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故障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3例故障现象及分析处理方法。(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09年11期)
余英良[9](2007)在《如何将卧式车床改造为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数控技术改造普通机床,是提高制造业加工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应用数控技术,在卧式车床上实现车铣削加工,进行车床数控改造的具体做法,可以使用叁轴联动数控系统改造卧式车床,也可以串联使用两套两坐标数控系统,共同实现对一台车床的控制加工。1·卧式车床的数(本文来源于《机械工人(冷加工)》期刊2007年01期)
劳顾[10](1999)在《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MC系列卧式镗铣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吉丁斯·路易斯公司MC系列卧式镗铣中心经过周密的设计及坚固的制造,多年来已成为各国同类金属切削机床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标准。现在吉丁斯·路易斯公司制造出更好的MC系列卧式镗铣中心。机床的高速度是各国制造商都追寻的一个共同目标。MC系列卧式镗铣中心的移动速度和切削速度高达19050mm/min,并且(本文来源于《上海机床》期刊1999年02期)
卧式车铣中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把车削和铣削加工进行工艺集成,可实现工件的同基准多工序集成加工,有利于提高零件的制造精度。斜床身和主轴箱是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重要零部件,其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热变形都会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研究机床的主要零部件的强度、刚度、热特性,为改善其几何精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针对MJ-520MC/Y数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斜床身进行刚性设计分析,探讨建立有利于仿真分析的虚拟样机的方法;对斜床身数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将典型工况下的切削力(铣削力)、床身上方各机床零部件的重力折算到床身上,得出了斜床身的载荷参数。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斜床身进行静力学分析和稳态热分析,斜床身的最高温度点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斜床身在t=60s后达到稳态。探讨载荷、温度两者共同作用时对斜床身的应力应变的影响,得到其斜床身的热力耦合变形中的最大综合变形及位置,提出了斜床身改进优化的基本思路,对斜床身的上导轨进行结构改进,增加上导轨厚度。对斜床身进行模态分析,得出斜床身前六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对斜床身进行优化改进,增加上导轨和底座厚度,改进后斜床身前叁阶固有频率得到提高。对主轴箱其轴承摩擦力矩及发热量进行计算,得到其主要热源的发热量。利用顺序耦合法对主轴箱装配体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其最大总变形及所在位置。提出了提高内部散热能力和后轴承浮动安装方式的主轴箱结构优化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卧式车铣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1].杨红军.卧式五轴车铣加工中心总体结构与发展方向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9
[2].魏子尧.卧式车铣加工中心几何精度分析及关键零部件改进[D].济南大学.2017
[3].郭秀英.大型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技术[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5
[4].丁云飞.智能电源在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4
[5].苗壮,金志博.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有限元分析[J].机械制造.2011
[6]..鲁南机床: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和卧式动力刀塔通过鉴定[J].新技术新工艺.2010
[7].苗壮.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学.2009
[8].徐文.T12F01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故障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9
[9].余英良.如何将卧式车床改造为车铣复合加工中心[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7
[10].劳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MC系列卧式镗铣中心[J].上海机床.1999
标签: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总体结构; 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