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介导抗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胰腺癌,外泌体,EphA2,化学抗性
介导抗性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外泌体介导EphA2转移在胰腺癌中传递化学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使用细胞毒性治疗来治疗可切除和不可切除的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患者。然而,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对治疗有反应,导致总体效益有限。吉西他滨(GEM)和基于GEM的化学治疗组合是P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反应率低(24%),中位总生存时间(5. 7个月)增加不多。FOLFIRINOX最近被用作晚期PC患者的治疗选择,中位总生存时间(11个月)略有改善。药物抗性被认为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这表明迫切需要鉴定和应用预测标志物以将PC患者对应到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最小化治疗抗性。PC的分子和基因组研究表明,对治疗的不同反应可能归因于肿瘤的异质性,这意味着由于克隆多样性,转移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期刊2019年11期)
[2](2019)在《TPS5介导的海藻糖合成途径调控植物基础抗性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藻糖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中由2分子葡萄糖组成的非还原性双糖。植物海藻糖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海藻糖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参与调控多种生理过程,可以帮助植物抵抗高温、冷冻、干旱等环境胁迫,然而海藻糖参与调控植物抗病反应的功能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并不清楚。版纳植物园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组的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本文来源于《高科技与产业化》期刊2019年08期)
刘佳,张旭,王宗宽,郝永利,肖进[3](2019)在《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簇毛麦CMPG1-V基因介导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分子通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白粉病是由小麦白粉病菌(Blurmeriagraminis f.sp.tritici,Bgt)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单个或少数抗病基因的大面积利用常导致白粉病菌变异的产生,因此,更多持久广谱抗病基因的发掘、抗性机制的深入解析对于抗白粉病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解析簇毛麦广谱高抗白粉病的分子机制,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在簇毛麦中克隆了一个具有U-Box和ARM结构域的E3连接酶基因CMPG1-V,CMPG1-V受白粉菌诱导后快速上调表达,在扬麦158中过量表达CMPG1-V可显着提高其白粉病抗性。为解析CMPG1-V介导的抗病机制,本研究以CMPG1-V-OE和受体扬麦158为研究对象,接种白粉菌,对接种后不同时间点(1 hai,8 hai,18 hai,24 hai)的样本进行RNA-Seq。受白粉菌诱导以后,在差异表达基因数目上,抗病和感病材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Gene Ontology(GO)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对各时间点进行的富集分析显示,CMPG1-V-OE受白粉菌诱导1 h和24 h,都富集到激活的ABA及SA信号通路。此外,代谢过程中的许多基因在小麦-病原菌互作过程中显着上调,特别是在氮代谢和光合作用中。为了进一步了解小麦和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发现CMPG1-V所在模块与植物病原菌互作通路及植物激素通路密切相关。因此推测,在CMPG1-V介导的抗性中,激素通路中转录物的快速重编程响应抗病过程,并且代谢过程中上调表达基因可能在抗病过程也发挥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王芳,何雨,靳雅荣,黄林,郝明[4](2019)在《不同倍性下YrAS2388介导的条锈病抗性差异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病是导致小麦产量损失的一个重要真菌病害。YrAS2388是来源于节节麦AS2388的一个广谱抗条锈病基因,在二倍体背景中表现出全生育期的完全抗性。在六倍体人工合成小麦Syn-SAU-93背景,YrAS2388介导的抗性被部分抑制,为成株期部分抗性。本研究利用组织化学和比较转录组方法,初步分析不同倍性下YrAS2388条锈病抗性差异的分子基础。苗期叶片的组织化学分析表明,二倍体背景下YrAS2388的表达能够显着抑制条锈菌丝的生长发育;接种后第叁天,抗病小麦叶片中菌丝生长发育慢于感病叶片;第五天抗、感叶片中菌丝的生长发育差异明显;六倍体背景下YrAS2388的抗性被完全抑制,菌丝正常生长,表现出感病表型。转录组分析表明,AS2388和Syn-SAU-93在条锈菌胁迫下鉴定到979个相同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MAPK signaling pathway和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等通路。其中,204个DEGs (20.8%)在节节麦的表达量高于合成小麦背景(>1-fold)。本研究结果为揭示YrAS2388介导的条锈病抗性调控网络和该基因分子设计育种利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李燕,杨瑞恒,王莹,鲍大鹏[5](2019)在《运用萎锈灵抗性基因构建香菇聚乙二醇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真菌的遗传转化研究中,通常会利用抗性分子标记来提高筛选转化子的工作效率,常用的抗性分子标记包括抗生素、药物或除草剂抗性基因。萎锈灵抗性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基于自身基因发生点突变而产生的一种分子标记,其在植物和真菌的遗传转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在食用真菌研究中应用较少。萎锈灵是一种具有内吸作用的杂环类杀菌剂,可以通过抑制叁羧酸循环中琥珀酸脱氢酶(EC 1.3.99.1)活性,影响病原菌线粒体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阻碍能量代谢,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导致其死亡。在食用真菌遗传转化的实践中发现,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菌株、细胞壁降解酶、PEG处理参数等。本研究的目的构建可以使用萎锈灵作为筛选标记的香菇遗传转化技术。利用溶壁酶消化培养4 d的香菇菌株411-4的菌丝体获得原生质体,加入适量pL-cbx质粒和PEG溶液,混合物涂布于再生筛选培养基上,培养后挑选菌落进行验证试验。在原生质体数目大于108个、添加4μg质粒DNA的情况下,得到了40个抗性转化子。利用PCR实验和转代实验对转化子进行验证,结果显示38个转化子的抗性可稳定遗传,表明萎锈灵抗性基因整合进入了供试菌株的基因组中。本研究运用PEG方法,将萎锈灵抗性基因转入一株香菇尿嘧啶营养缺陷型菌株中,并获得了较高的转化效率,建立了一套简单有效的转化方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香菇遗传操作研究。(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韦翔[6](2019)在《棉蚜UDP-葡萄糖基转移酶介导噻虫嗪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UGTs)作为一种重要的II期解毒代谢酶在自然界生物体中广泛存在。UGTs能够将多种亲脂小分子与糖供体结合,转化为水溶性更强的代谢产物。因此,糖基化作用在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的失活和代谢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噻虫嗪是一种具有氯噻唑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与昆虫神经系统细胞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干扰昆虫神经冲动的传递,进而导致昆虫麻痹死亡。棉蚜作为一种对杀虫剂具有广谱抗性的世界性害虫,其UGTs对噻虫嗪的解毒代谢机制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UGTs抑制剂磺吡酮和5-硝基脲嘧啶能够显着增强噻虫嗪对抗性棉蚜的毒性。依据棉蚜转录组数据库,我们鉴定出共31个UGT蛋白,分别属于11个不同UGTs亚家族(UGT329、UGT330、UGT341、UGT342、UGT343、UGT344、UGT345、UGT348、UGT349、UGT350和UGT351)。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发现相比于噻虫嗪敏感品系,在抗性棉蚜中有23个UGT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其中13个UGT基因表达水平上调近2倍(UGT344J2、UGT348A2、UGT344D4、UGT341A4、UGT343B2、UGT342B、UGT350C、UGT344N2、UGT344A14、UGT344B4、UGT351A4、UGT344A11和UGT349A2)。通过喂食棉蚜dsRNA成功抑制了5个UGT基因的表达,其中UGT348A2、UGT344B4和UGT344J2在被沉默后,能够显着提高棉蚜对噻虫嗪的敏感性。结合基因实时荧光定量结果和转录组表达量,我们克隆了UGT344B4和UGT344J2基因,进行体外原核表达。其中UGT344J2成功表达,并具有体外活性。利用液质联用系统检测UGT344J2蛋白对特定底物噻虫嗪的酶代谢反应,发现UGT344J2蛋白不能直接催化噻虫嗪发生糖基化反应。(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川[7](2019)在《CsABCC2介导的二化螟Bt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商业化种植,有效控制了靶标害虫的为害,为农业经济增长、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在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一直处在世界前列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靶标害虫二化螟等重要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有效途径。但Bt水稻大面积种植后,可能引起二化螟等主要靶标害虫的抗性演化。因此,延缓害虫抗性发展,制定适宜的抗性治理策略已成为抗虫水稻生产应用的当务之急,而明确害虫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是实施害虫抗性治理策略的前提和基础。ABCC2是昆虫中的一种跨膜转运蛋白,很多研究已报道:昆虫中肠ABCC2蛋白是Bt杀虫毒素的功能性受体,并在烟芽夜蛾、粉纹夜蛾等多种鳞翅目中证实ABCC2的变异与昆虫Bt抗性密切相关,但ABCC2在Bt毒素对二化螟杀虫机制中的作用还未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室内饲养的二化螟Bt敏感品系、Cry1C和Cry1Ab抗性品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二化螟Bt敏感、Cry1C和Cry1Ab抗性品系中CsABCC2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了二化螟CsABCC2基因并明确了其在Bt毒素杀虫机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ABCC2介导的二化螟Bt抗性机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二化螟Bt敏感、Cry1Ab和Cry1C抗性品系为研究对象,利用qRT-PCR定量分析了3个品系中CsABCC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二化螟Bt敏感品系(FZS)不同发育时期中,CsABCC2基因在3龄和4龄幼虫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二化螟(FZS)3龄幼虫的不同组织器官中,前肠和中肠中CsABCC2基因的表达丰度最高。通过对二化螟Bt抗、感品系中CsABCC2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二化螟Cry1C抗性品(FZ-Cry1C-R)1龄至5龄幼虫CsABCC2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敏感品系(FZS)一龄至五龄幼虫CsABCC2基因的表达水平;二化螟Cry1Ab抗性品系(FZ-Cry1Ab-R)3龄和4龄幼虫CsABCC2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敏感品系(FZS)3龄和4龄CsABCC2基因的表达水平。2、为了进一步探索二化螟ABCC2在Bt毒素杀虫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利用RNA干扰的方法降低二化螟初孵幼虫CsABCC2基因的表达水平。二化螟初孵幼虫取食混有dsRNA的饲料48小时后,幼虫CsABCC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了70%。Bt毒素生物测定结果显示,RNAi沉默CsABCC2基因的表达显着降低了二化螟幼虫对Cry1C、Cry1Ab的敏感性。通过比较二化螟幼虫在Cry1C、Cry1Ab毒饲料上的死亡率发现,ABCC2在Cry1C、Cry1Ab毒素对二化螟的毒杀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明确了二化螟ABCC2蛋白在Cry1C、Cry1Ab毒素杀虫机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为ABCC2引导的二化螟Bt抗性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闫慧萍,赵小强,彭云玲,方鹏,任斌[8](2019)在《根瘤农杆菌介导玉米ZmHDZIV13和ZmHDZIV14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干旱抗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homeodomain-leucine zipper, HD-Zip)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及抵抗各种逆境胁迫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Ubi-ZmHDZIV13/14-bar,利用根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茎尖转化法将玉米ZmHDZIV13和ZmHDZIV14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郑58',以Basta除草剂筛选阳性植株,以PCR及Southern blot方法对转基因玉米进行检测;在干旱胁迫下对T2代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株系进行耐旱性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处理下,转基因株系与非转基因株系均能正常生长,根和叶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H2O2、脯氨酸(proline, Pro)、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无显着差异;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转ZmHDZIV13和ZmHDZIV14基因玉米株系根和叶中的MDA和H2O2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Pro、SS含量、POD、CAT及SOD活性极显着增高(P<0.01)。上述结果表明,导入ZmHDZIV13和ZmHDZIV14基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植株对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本研究为深入探讨ZmHDZIV13和ZmHDZIV14基因功能和创制转基因抗旱材料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笑笑[9](2019)在《PIF4介导光质调控番茄低温抗性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在我国保护地蔬菜栽培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效益较高,但番茄属喜温蔬菜,不耐低温冻害。因此,采取一定措施提高番茄的耐低温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IFs参与植物的多个生长发育过程,不仅在光温信号转导中起关键作用,还通过参与多种激素的合成和信号转导调控植物的逆境响应。有研究报道,GAs信号途径中的负调控子DELLAs通过与PIF4和PIF3互作抑制植株的下胚轴伸长,但是否参与调控植株的低温耐受性仍需探索。本文选用番茄为试验材料,运用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技术研究了番茄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IF4在光质调控番茄低温抗性中的作用;明确了PIF4通过调控CBFs抗冷途径相关基因及植物激素合成,提高植物的耐低温性;探明了 PIF4转录调控CBF1及DELLA蛋白编码基因GAI4的作用机制。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IF4在番茄低温响应中的作用。低温分别抑制和诱导感受红光(R)和远红光(FR)的光敏色素PHYB和PHYA的编码基因PHYB和PHYA的表达。低温和FR不仅诱导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IF4的基因表达,而且增强PIF4蛋白的稳定性。低温下,phyA和phyAB1B2突变体中的PIF4表达量下降,而phyB1B2突变体中的PIF4转录水平上调。与野生型相比,PIF4突变后,番茄的低温抗性下降,而其过表达植株中的低温抗性明显提高。这说明PIF4正调控番茄的低温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低温下,PIF4一方面通过直接结合到CBF1的启动子上促进其转录提高番茄的低温抗性。另一方面,PIF4通过促进ABA和JA合成基因的表达诱导植物激素ABA和JA的累积,同时抑制GAs合成基因的表达降低GAs含量,进而调控番茄的低温抗性。以上结果表明,低温下FR通过phyA促进PIF4的积累,转录因子PIF4通过转录调控CBF1及诱导ABA和JA的合成并抑制GAs的合成,从而提高番茄植株的低温抗性。2.明确了 PIF4与GAI4在光质调控番茄低温抗性中的相互作用。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IF4是联结光信号和激素信号的关键枢纽,但低温下PIF4和GAs信号途径的负调控基因GAI4的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明确。研究发现,低温下,pif4突变体中GA含量上升,GAI4表达量明显下调。利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MS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发现低温下PIF4结合到GAI4基因的启动子上促进其表达,这说明PIF4低温下正调控GAI4的表达。3.明确了 GAI4在远红光诱导番茄耐低温性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低温下,沉默GAI4基因后,番茄的光系统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着降低,电导率(REL)显着上升,且抗冷CBF1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而过表达GAI4基因后,其Fv/Fm显着上升、REL明显下降,且CBF1基因表达量上升,这些均说明GAI4正调控番茄的低温抗性。为进一步明确GAI4在FR诱导番茄低温抗性中的作用机制,我们检测了 GAI4沉默及过表达材料中的植物激素ABA与JA。研究发现,低温下,相比于野生型植株(WT),GAI4过表达显着诱导了 ABA与JA的合成与信号基因的表达,同时促进ABA和JA的积累;而沉默GAI4基因则严重削弱了这种诱导作用。这说明GAI4正调控ABA与JA信号传导通路。通过在番茄WT和ABA缺失突变体not植株上外源喷施GA3及其抑制剂PAC,发现ABA信号是在GAs信号的下游起作用。综上可知,GAI4基因通过CBFs和ABA、JA激素途径正调控FR诱导的番茄低温抗性。4.明确了低温下,GAI4反馈抑制PIF4。通过在番茄WT、pif4突变体和PIF4过表达植株上外源喷施GA3及其抑制剂PAC,发现外源喷施GA3明显抑制番茄的低温抗性,而PAC促进番茄的低温抗性。另外,低温下,外源喷施PAC明显抑制了 PIF4蛋白的积累,且过表达GAI4基因后,PIF4蛋白也有所减少;相反,沉默GAI4基因后,PIF4蛋白显着积累。这说明低温下,GAI4反馈抑制PIF4。这样PIF4-GAI4形成一个反馈调节环,精细地调控番茄的低温抗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梁超琼[10](2018)在《响应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侵染的黄瓜miRNA功能分析及人工miRNA介导的病毒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危害葫芦科(Cucurbitaceae)作物的重要病毒之一,由其引起的瓜类作物病毒病在生产中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该病毒病已对我国多个省市的葫芦科作物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尚无针对该病毒病的抗病品种和高效的山间病害防治方法。本论文以CGMMV-黄瓜、CGMMV-本生烟互作的病害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1)筛选CGMMV胁迫下黄瓜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miRNA表达特性分析提供可靠依据。2)挖掘参与黄瓜-CGMMV互作过程的miRNA及其靶基因,分析其表达特性,探究响应CGMMV侵染的黄瓜miRNA的功能和调控网络,为筛选黄瓜抗病基因提供新视角。3)通过人工miRNA技术特异性沉默CGMMV的功能基因,获得抗CGMMV的转基因本生烟(Nicotianabenthamiana)植株,为培育抗病品种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CGMMV胁迫下黄瓜miRNA定量表达中内参基因的筛选。采用RT-qPCR方法对Actin、Tubulin、EF-1α、18SrRNA、Ubiquitin、GAPDH和 Cyclophilin 共 7 个内参基因在 CGMMV 侵染的黄瓜植株叶、茎和根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使用delta-Ct、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以及在线工具RefFinder等对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在miR159等多个黄瓜miRNA上验证了上述内参基闪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EF-1α在黄瓜叶片和根中是最稳定的可用于标准化miRNA表达的内参基因,在系组织中,GAPDH表达最为稳定,而Ubiquitin和EF-1α则是最适合所有类型样品的内参基因组合。2)响应CGMMV侵染的黄瓜miRNA功能分析。通过降解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响应CGMMV侵染的47个黄瓜miRNA家族和3046个靶标转录本信息。采用实时定量PCR、Northern blot和5'-RLM-RACE等方法,对参与植物-病原物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的部分黄瓜miRNA及其靶基因的表达特性、剪切位点等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10个黄瓜miRNA及其调控的11个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在CGMMV接种后12 h~15 d的叶片样品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表达,其中miRl 72与其靶基因XM011656616.1、miR3 93与其靶基因NM001280617.1以及miR858与其靶基因XM004140251.2等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miRNA与其靶标mRNA的剪切作用发生在miRNA成熟序列5'端开始的第10位核苷酸处。此外,构建了 miRNA-靶基因-下游生物过程之间紧密联系的调控网络,其中黄瓜miR159靶向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正调控因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BS,csa-miRn6-3p可调控钙依赖蛋白激酶CPK32,进而参与植物抗病反应。3)人工miRNA介导的病毒抗性评价。构建了分别靶向CGM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移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和复制酶(replicase,Rep)基因保守序列的6个人工miRNA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获得过表达人工miRNA的转基因本生烟植株。结果显示,表达高水平的amiR1-CP、amiR4-MP和amiR6-Rep的转基因植株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病毒“抗性”或“耐受性”,可减少病毒复制,降低发病率。表达低水平的amiR2-CP的转基因植株,或表达中等水平的amiR3-MP和amiR5-Rep的转基因植株则易受到CGMMV侵染的影响,并表现出花叶、斑驳等病毒病的症状。综合分析得出,靶向CGMMV CP基因的人工miRNA介导的抗性水平最高。上述结果证明了应用人工m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有助于保护植物免受病毒病的危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介导抗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藻糖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中由2分子葡萄糖组成的非还原性双糖。植物海藻糖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海藻糖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参与调控多种生理过程,可以帮助植物抵抗高温、冷冻、干旱等环境胁迫,然而海藻糖参与调控植物抗病反应的功能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并不清楚。版纳植物园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组的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导抗性论文参考文献
[1]..外泌体介导EphA2转移在胰腺癌中传递化学抗性[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
[2]..TPS5介导的海藻糖合成途径调控植物基础抗性的功能分析[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9
[3].刘佳,张旭,王宗宽,郝永利,肖进.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簇毛麦CMPG1-V基因介导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分子通路[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4].王芳,何雨,靳雅荣,黄林,郝明.不同倍性下YrAS2388介导的条锈病抗性差异解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5].李燕,杨瑞恒,王莹,鲍大鹏.运用萎锈灵抗性基因构建香菇聚乙二醇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6].韦翔.棉蚜UDP-葡萄糖基转移酶介导噻虫嗪抗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张川.CsABCC2介导的二化螟Bt抗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8].闫慧萍,赵小强,彭云玲,方鹏,任斌.根瘤农杆菌介导玉米ZmHDZIV13和ZmHDZIV14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干旱抗性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9].陈笑笑.PIF4介导光质调控番茄低温抗性的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9
[10].梁超琼.响应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侵染的黄瓜miRNA功能分析及人工miRNA介导的病毒抗性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