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转运受体论文-袁超,孙鑫,吴燕芝,赵佳福,阮涌

核转运受体论文-袁超,孙鑫,吴燕芝,赵佳福,阮涌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转运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真核表达,核转运,亚细胞定位,受体β

核转运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袁超,孙鑫,吴燕芝,赵佳福,阮涌[1](2018)在《鸡核转运受体β1蛋白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亚细胞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核转运受体β1(importin β1)蛋白是核输入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分布的核质转运受体蛋白,其在细胞的基因转录、细胞周期调控以及增殖分化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mportin β1可直接介导携带不同类型NLS的靶蛋白进入细胞核,并且这种转运速度要高于importin α/β1共同介导的靶蛋白入核转运。鉴于importin β1蛋白在病毒蛋白细胞核定位以及病毒复制和致病方(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21)

张育华,黄文晖,莫菊彩[2](2016)在《P53抑制剂和微管抑制剂对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核转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53抑制剂和微管抑制剂对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核转运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别与P53抑制剂和微管蛋白抑制剂共培养,加或不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上述因素对GR核转位的影响。结果:VEGF可诱导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发生核转位;P53抑制剂抑制了VEGF诱导的GR核转位。与VEGF共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核转位评分显着低于单纯角质形成细胞的核转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管抑制剂可完全将正常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GR滞留在胞浆中,在加入VEGF后,与单纯微管抑制剂组比较,胞浆中GR并没有明显增多;而微管抑制剂和P53抑制剂共培养,会有少量GR进入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核中。结论:微管介导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GR的核摄取,P53参与了GR的核输出。(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李凤,蒲泽晏,刘方久,魏容,梁艳丽[3](2014)在《核转运蛋白受体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肝癌组织中KPNA2的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预测肝癌的浸润、转移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遂宁市中心院肝胆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肝癌病例30例的肝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用RT-PCR法从转录水平上检测KPNA2在肝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查阅病历资料,分析KPNA2与肝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在30例肝癌患者中,肝癌组织KPNA2mRNA与癌旁正常组织之比,25例(83.33%)肝癌组织KPNA2mRNA表达上调(灰度值大于2倍)。因此,肝癌组织KPNA2基因呈高表达;癌旁正常肝组织呈低表达。结论 KPNA2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正常肝组织中低表达;KPNA2的高表达与肝癌的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KPNA2可作为肝癌的早期诊断以及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和潜在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5期)

张国伟[4](2014)在《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的表达与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居第3位的最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20.6/10万,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腺癌源性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病理组织类型。手术切除是结肠癌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由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滞后,以及术后有约40%-5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转移,使得相当多的患者失去再治愈的机会。因此,加强结直肠癌机制的研究,寻找预防和治疗的有效靶点,是当今结直肠癌研究领域的重要焦点。研究显示:碱性螺旋-环-螺旋-PAS (basic helix-loop-helix Per-Arnt-Sim, bHLH-PAS)蛋白超家族的多个成员已证实参与肿瘤的发展。其分子作用机制的作用网络复杂,在肿瘤的发生、进展及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过影响肿瘤内糖酵解、增殖、凋亡、血管新生等方面促进其进展,已在大量的文献得到证实。AHR具有调节肿瘤细胞增殖的功能,并且在MCF-7和HepG2肝癌细胞株内分别出现抑制和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不同结果。转录因子蛋白SIM1常在乳腺癌中低表达或不表达,促进细胞的恶变及肿瘤的侵袭。最新研究显示,芳香烃受体抑制子(AHRR)已在多种人体肿瘤内证实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这些研究均提示bHLH/PAS类核转录因子在肿瘤的进展中的重要作用。芳香烃受体核转运子(arylhydrocarbon receptor nuclear translocator,ARNT),又名缺氧诱导因子-1p(HIF-1β),是具有bHLH-PAS结构域的重要蛋白成员,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1q21),DNA全长2604bp,开放阅读框2367bp,广泛在人体组织中表达,且细胞核、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多种bHLH-PAS超家族的重要转录因子,包括芳香烃受体(AhR)、低氧诱导因子(HIF)1α、2α和3α、SIM蛋白等需要与ARNT结合组成专性二聚化配偶体,才能发挥生物活性作用,参与机体内如缺氧、芳香烃类物质代谢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过程。Chang KY等研究提示ARNT可能与人类宫颈癌的发生有关;相关研究表明ARNT高表达与肝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呈负相关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重组慢病毒载体LV-ARNT-RNAi-3转染至人结肠癌HT29细胞,可阻断肿瘤细胞ARNT基因的表达;在下调人结肠癌HT29细胞ARNT基因的表达水平后,在体外常氧环境下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裸鼠皮下肿瘤移植后,在体内促进移植瘤生长。结果提示在人结肠癌HT29细胞中ARNT基因具有抑制癌细胞进展的作用。尽管过去20年间研究结果证实ARNT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但ARNT于人体结直肠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联性及相关机制尚不清楚;且目前缺乏相关的研究报道。目的:收集人结直肠腺癌手术标本,包括肿瘤组织与相邻正常的无肿瘤细胞浸润的结直肠组织,应用实时定量RT-qPCR、Western Boltting、免疫组化等技术测量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ARNT的表达情况,阐明ARNT在活体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改变。并以此结合患者肿瘤的临床病理参数、随访数据等分析ARNT的表达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进展、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为进一步探讨ARNT在结直肠癌的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提供工作基础。材料与方法:一、临床病例的选择本课题经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每位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07年6月到2008年12月间于我院接受手术的结直肠腺癌患者共165例(结肠腺癌98例、直肠腺癌67例;年龄29-82岁,中位年龄59岁;男性87例、女性78例)的石蜡标本,并将患者纳入术后随访,获取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记录包括肿瘤TNM分期、总生存时间、无瘤生存时间等参数。随访患者抗肿瘤治疗参照2007版《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另选取2012年08月至2013年0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确诊并行手术治疗共44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纳入研究(结肠腺癌26例、直肠腺癌18例;年龄36-78岁,中位年龄62岁;男性26例、女性18例)。研究病例标准:1.组织病理学确诊结直肠腺癌;2.接受结直肠肿瘤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获取标本;3.术前未接受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4.无明显的家族肿瘤病史,同期体内无其他恶性肿瘤(如胃肠道间质瘤、胃癌等);5.排除肿瘤复发患者;6.围手术期内无死亡。44例患者后续治疗参照2011版《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二、结直肠癌组织标本收集与储存共44例新鲜的手术标本均包括结直肠腺癌组织(肠腔内肿瘤边缘区域)、正常结直肠组织(距肿瘤边缘6cm以上、病理检查证实未发现肿瘤细胞的吻合口处组织)。标本离体后分成3部分,分别用于PCR实验、蛋白检测与病理学检查。蛋白检测的标本离体后应置于冰盒保存,30min内放入液氮速冻,-80℃冰箱内保存;用于PCR的标本先用RNA保存液(QIAGEN),4℃浸泡过夜,使RNA保存液完全渗入标本内,然后转至-80℃冰箱长期保存;用于病理检查的手术标本常规福尔马林-石蜡固定,另有165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常规福尔马林-石蜡包埋固定,用于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等分析。肿瘤离体后记录其大小、浸润程度、分化程度、TNM分期等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结直肠癌病理分级指南》进行病理学分级;肿瘤患者TNM分期标准参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2009版肿瘤分期手册》。叁、组织的总RNA提取、逆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应用RNAiso PLUS(Takara)提取约100mmg新鲜冰冻组织总RNA,具体操作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NANO DROP ND-2000分光光度计(Thermo Scientific)检测样品总RNA的浓度、纯度;吸光度(A260nm/A280nm)大于1.8的RNA样本提示组织总mRNA质量良好,可用于mRNA的逆转录。参照标准操作流程,应用PrimeScript RT reagent Kit with gDNA Eraser(Takara)试剂盒将1μg总RNA样本逆转录成cDNA。合成的cDNA随即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GAPDH为内参,用于检测ARNT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对应引物序列为:人ARNT:正义链5'-TCATCTCCCGACACAACATT-3'反义链5'-AAGCTGCTGGTCTTCAGGAT-3';人GAPDH:正义链5'-GTCTCCTCTGACTTCAACAGCG-3'反义链5'-ACCACCCTGTTGCTGTAGCC-3';引物由上海瑞捷(GENERAY)生物公司合成。使用SYBR Premix Ex Taq试剂盒(Takara)于Lightcycler480Real Time PCR仪(Roche)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反应体系:10.0μl SYBR Premix Ex Taq,0.4μl PCR Forward Primer(10μM),0.4μl PCR Reverse Primer(10μM),2.0cμlcDNA模板,7.2μl Rnase-free Water;荧光定量PCR步骤:1.预变性:95℃,30秒;2.特异性扩增:95℃,5秒--60℃,20秒,共40循环;3.熔解曲线分析:95℃、0秒,60℃、15秒,95℃、15秒。每个实验样本反应均独立重复3次,应用PCR仪自带软件计算各样本的Ct值,与对应内参基因的Ct值比较,计算出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ARNT mRNA的表达情况。CT值通过2-ΔΔCt法比较各个标本ARNT mRNA的表达差异。四、组织总蛋白提取及(?)vestern blot技术测量ARNT的表达每份冰冻标本均取约100mg,于PBS液中制作组织匀浆,RIPA液裂解组织,高速离心(20000rpm、4℃、30min)分离溶解产物,获取实验标本的组织总蛋白。Bradford法测量其蛋白浓度,RIPA液配平各样本的蛋白浓度,加入SDS液保存。配制10%聚丙烯酰胺凝胶,每孔加约40mg的蛋白样品,常规SDS-PAGE电泳后将蛋白转至硝酸纤维素(PVDF)膜上;5%脱脂奶粉封闭60min,PVDF膜孵育ARNT一抗(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1:1000稀释)4℃过夜;TBST液洗膜3次,10min/次,室温加活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二抗(Forevergen,1:5000稀释)60min,TBST液洗膜(3次,10min/次),增强ELC(Pierce)化学发光显影获取图像。以(APDH(HC301,1:5000)为内参,进行数据标准化;用ImageJ软件分析目标条带的光密度值,比较各患者肿瘤、正常组织标本间ARNT蛋白表达的差异。五、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ARNT的表达用免疫组织法检测肿瘤边缘组织和手术吻合口处(距离肿瘤≥6cm)组织切片的ARNT的表达情况。石蜡组织切片均用二甲苯和100%、95%、90%、80%、70%酒精实现再水化,PBS液冲洗(3次,3min/次)。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GeneTech)封闭切片组织内生过氧化物;用微波热修复法将切片置于0.01M柠檬酸钠溶液(pH=6.0)微波炉煮沸20min进行抗原修复,暴露抗原决定簇。PBS液冲洗(3次,3min/次),在玻片上的组织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30min;加入ARNT一抗(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1:100稀释),4℃过夜;加入酶标羊抗兔(GeneTech,1:100)二抗37℃孵育30min。PBS液冲洗,加入二氨基联苯胺显色液(GeneTech)显色。用免疫组化法对肿瘤组织切片行CEA、Ki-67等项目进行检测。用Fromowitz标准(视野范围内的染色点)分析ARNT的表达水平,即随机抽取5个低倍镜视野,每个视野100个细胞进行观察,相应评分为每视野阳性染色点计数0、1、2、3、4分对应0-5%、6-25%、26-50%、51-75%、>75%;同时每个染色点评分:0、1、2、3分对应未显色、淡黄、棕色、深棕色。ARNT免疫组化评分=阳性计数得分×阳性点得分。相应评级为:“—”(阴性,0分),“+”(弱阳性,1-3分),“++”(阳性,4-6分),“+++”(强阳性,7-9分)。ARNT免疫组化评分>3为高表达;≤3为低表达。CEA、Ki-67蛋白的表达测量与评价法为常用方法。六、ARNT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分析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12年08月至2013年02月间手术获取的44例结直肠腺癌癌肿组织ARNT、CEA、Ki-67蛋白的表达等水平,记录相应的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应用χ2检验方法探索ARNT的表达与个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联性。七、ARNT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生存分析2007年6月到2008年12月的手术患者共165例均随访到2013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1.2个月。患者在术后第一年内每隔3个月接受住院复查,此后6月随访一次接受电话随访,每1年返院检查肿瘤是否复发、转移;每次均行电子结肠镜、腹部增强CT检查,如果有可疑病例可进一步行磁共振或PET检查。对复发的患者根据相关NCCN指南继续规范治疗。随访指标为总生存时间(定义为手术日期至死亡日期,或随访截止日期)、无瘤生存时间,复发时间定义为手术日期至临床确诊肿瘤复发时间;复发患者随访至其死亡或最后随访日期。患者的生存时间、肿瘤复发时间与肿瘤组织ARNT的表达水平情况进行生存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re法进行生存分析,探讨ARNT表达水平对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的影响。八、统计方法应用配对t检验方法分析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间的ARNT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χ2检验分析ARNT表达与临床、随访的各个指标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中的对数秩检验法来制作生存分析曲线。所有统计方法均用专业统计软件包SPSS13.0(SPSS Inc., USA)完成,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一、荧光定量PCR来分析ARNT mRNA表达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44组符合研究标准的结直肠腺癌手术标本(肿瘤组织、正常组织)测量ARNTmRNA的表达情况。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呈单峰状态,未发现非特异性扩增,2-ΔΔct法验证目的基因(ARNT)和内参基因(GAPDH)扩增效率相同。2-Δct法比较癌肿组织与正常组织的ARNT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有33组肠癌组织中ARNT表达较正常组织表达减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238)。二、Western Blot法测定ARNT蛋白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手术标本(结直肠腺癌组织、正常结直肠组织)中ARNT基因编码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RNT编码蛋白分子量约87kDa,与文献报道吻合;同时应用灰度值进行进一步测量蛋白含量,并通过与内参GAPDH条带比较。44组手术标本中,与同体的正常结直肠组织比较,有28(63.6%)例ARNT编码蛋白表达减低。提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ARNT蛋白表达下调;与荧光定量PCR的结论相一致。叁、免疫组化法分析ARNT的表达级别免疫组化方法对44例肠癌手术石蜡标本(肠癌组织、正常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RNT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内,偶可见表达于细胞质;与文献报道的研究结果相符合。根据实验方法计算各个组织切片的ARNT的免疫组化表达评分;其中22例(50.0%)肿瘤组织ARNT为高表达,正常组织中有37例ARNT为高表达;正常肠道组织ARN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与对应的结直肠腺癌肿瘤组织(P<0.01)。四、ARNT的表达级别与临床病理特点的联系分析免疫组化切片中结直肠腺癌组织中ARNT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对应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等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CEA、Ki-67蛋白的表达等的临床联系。结果显示:ARNT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283),与TMN分期(Ⅰ+Ⅱ期、Ⅲ+Ⅳ期)呈负相关(P=0.0331),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CEA、Ki67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五、ARNT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分析分析2007年6月到2008年12月的手术患者共165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石蜡切片ARNT的表达情况;其中98/165例为ARNT高表达。肿瘤组织ARNT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明显高于ARNT低表达的患者(55.7个月VS39.4个月;P<0.01);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ARNT高表达患者明显高于ARNT低表达患者(46.5个月,28.3个月;P<0.01)。67名肿瘤组织ARNT低表达的患者在术后五年内出现复发50例,同期98例ARNT高表达组只有58名患者出现复发;提示肿瘤内ARNT的表达水平是影响总生存时间和复发率和预后因素。结论一、ARNT在人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癌组织内均有表达,以细胞核表达为主。二、应用PCR、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检测技术,与人正常结直肠组织对比,结直肠腺癌内ARNT呈低表达状态。叁、ARNT在结直肠腺癌低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肿瘤的TNM分期呈正相关。四、结直肠腺癌组织ARNT高表达的患者拥有更好的术后的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可能为预后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4-05-19)

余茜,胡婷婷,莫晓辉,章楚光,夏隆庆[5](2014)在《二恶英对人皮脂腺芳香烃受体及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环境污染物2,3,7,8-四氯二苯-p-二英(TCDD)对人皮脂腺(SZ95)细胞芳香烃受体(AhR)及芳香烃核转运蛋白(ARNT)表达的影响,探讨二英影响人皮脂腺异常分化的信号分子途径。方法将SZ95细胞和人面部皮肤组织分别暴露于0(溶剂对照)、10 nmol/L的TCDD溶液中培养3 d。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SZ95细胞AhR、ARNT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人面部皮肤组织AhR、ARNT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TCDD染毒SZ95细胞中AhR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ARNT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R、ARNT在人面部皮肤组织中的皮脂腺内存在表达,TCDD染毒后人皮脂腺内AhR蛋白表达下降,ARNT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AhR/ARNT途径可能是二英影响人皮脂腺细胞异常分化的信号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杨玫[6](2010)在《拟南芥核转运受体家族分析及AtIMPα1和AtIMPα2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具有双层核膜包围的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复制、传递以及选择性表达的场所。细胞核内外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是细胞核实现对细胞生命活动调控的重要环节。因此,核质转运对于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小分子物质可以被动扩散进出细胞核;而RNA和大分子蛋白质等必须通过核转运受体介导的主动运输实现核质转运。核转运受体在核质转运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核转运受体在进化中相当保守,包括Importinα家族和Importinβ家族。Importinα家族为接头蛋白,负责连接底物蛋白和Importinβ。Importinβ家族则可以通过Importinα与底物蛋白结合,也可以直接与底物蛋白结合,从而实现核质转运。为研究核转运受体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抗性中的功能,本实验以拟南芥为研究材料,首次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分析了核转运受体Importinα和Importinβ家族成员的进化关系和表达模式,并着力探讨了2个Importinα家族成员的具体功能。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拟南芥中存在至少8个Importinα基因和18个Importinβ基因。Importinα家族成员结构和功能保守,具有共同起源。而Importinβ家族成员结构复杂,功能分化,进化起源不同。2. 26个Importinα和Importinβ基因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AtIMPα1和AtIMPα2,AtIMPα3和AtIMPα6,AtIMPβ6和AtIMPβ12,AtIMPβ8和AtIMPβ15为复制基因对。3.大多数Importinα和Importinβ基因在拟南芥根,茎,莲座叶,茎生叶,花和果荚中组成型表达,并且在各组织中表达量相近。少数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如AtIMPα5,AtIMPα7,AtIMPα8和AtIMPβ5。这是第一次利用实验手段检测到AtIMPα5,AtIMPα8和AtIMPβ5的表达。4.大多数Importinα和Importinβ基因不响应逆境胁迫,如高温,低温,干旱,高盐,UV-B和机械损伤等,也不响应激素处理,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茉莉酸和水杨酸等。5.利用遗传杂交法构建impα1impα2双突变体。impα1impα2双突变体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株型小,叶片发育异常等。impα1impα2双突变体内ABA合成基因和响应基因表达量增加,ABA信号通路被过度激活,导致impα1impα2双突变体在幼苗生长阶段和成花诱导阶段对ABA更敏感。6.表达谱分析表明,impα1impα2双突变体内胁迫响应,生长发育,生物及非生物刺激响应,蛋白质代谢和基因转录等过程受到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7)

陈斯[7](2008)在《核转运受体蛋白质KPNA2与转录因子c-Jun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AP-1(activator protein-1,激活剂蛋白质-1)是一类能与许多基因上的AP-1位点结合,而在细胞中发挥多种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家族因子。AP-1主要由Jun,Fos,ATF及JDP亚家族单体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组成,可以结合DNA靶序列,调节多种靶基因的表达。AP-1作为转录调控因子,广泛地参与多种细胞生物过程,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并参与肿瘤的形成,侵袭性生长及转移等过程调控。AP-1主要在细胞核内执行功能,其组成蛋白质一经翻译就迅速转运到核内。介导AP-1组成蛋白质入核的转运受体蛋白质数量繁多,有些重要蛋白质还受到多种转运受体蛋白质的综合调节。但是AP-1具体的入核调控机制尚未阐明清晰。研究AP-1的入核机制将有助于了解整个AP-1通路的调控机理。c-Jun作为AP-1的重要组成蛋白质,对于AP-1的活性具有重要影响。c-Jun的入核调节对调控AP-1通路具有重要作用。KPNA2是一个核转运受体蛋白质,是importinα家族成员。通过识别和结合靶蛋白质的核定位信号,而后与其他相关蛋白质结合形成核转运复合体,实现靶蛋白质的核转位。近来有许多研究表明,KPNA2与细胞增殖以及肿瘤形成相关,在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其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酵母双杂交筛选成人肝脏cDNA文库得到的未知相互作用对KPNA2和c-Jun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二者的相互作用,并对其功能意义进行了初步探索,所获结果有助于拓展AP-1通路调节机制的认识。我们通过酵母双杂交回转验证实验,外源和半内源免疫共沉淀实验,GST-pull down实验和荧光共定位实验等确认KPNA2和c-Jun间存在生理性相互作用,并确认了相互作用的结构域。在探知KPNA2和c-Jun的相互作用是否影响c-Jun所执行的功能时,我们发现过表达KPNA2对c-Jun的亚细胞定位和AP-1的转录活性没有显着的影响,提示在细胞内c-Jun的核转位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我们进一步在AICAR处理细胞模型中研究了KPNA2和c-Jun相互作用的意义,发现AICAR处理可解离KPNA2和c-Jun的相互作用,并导致c-Jun部分滞留于细胞质,AP-1转录活性受到抑制,这些结果表明KPNA2和c-Jun的相互作用可能在细胞特定状况下的c-Jun核转运和AP-1信号途径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除了KPNA2以外,我们发现importinα的家族成员KPNA1也可以和c-Jun发生相互作用,这提示c-Jun入核机制调控具有多样性。虽然我们的研究表明外源过表达KPNA2对AP-1报告基因的转录活性几乎没有影响,但实时定量PCR的结果显示,过表达KPNA2对AP-1某些和肿瘤相关的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调控有明显的影响,这提示KPNA2对AP-1通路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其分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8-05-09)

王殿丽[8](2008)在《JC病毒VP2蛋白的抗原抗体制备及核定位信号与入核转运受体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JC病毒属于人类多瘤病毒属,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感染性疾病病原体。JC病毒广泛分布于人群中,有80﹪的成人血清学检测为阳性[1]。当免疫力低下时,JC病毒会引发多灶性脑白质病(PML)[2]。然而,JC病毒的临床检测,以及它的包膜蛋白VP2入核的机制和入核转运受体并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原核表达、抗体制备、核定位信号鉴定和入核转运受体的鉴定几个方面初步阐释JC病毒的小包膜蛋白VP2基因在PM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VP2,转化BL21宿主菌后经IPTG诱导,获得了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融合蛋白的优化表达。(2)利用Ni+亲和柱纯化表达蛋白并免疫BALB /c小白鼠,获得抗VP2多克隆抗体。以纯化VP2为抗原,利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对多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和效价检测。(3)构建重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EGFP-C1-VP2,转染7402细胞,24hr后观察各截短体的亚细胞定位情况。(4)表达纯化pGEX-2T-importin(importinα1、3、5、7和imporinβ)的GST融合蛋白。(5)通过GST-pull down方法,寻找并确定VP2的入核转运受体。结果:(1)通过PCR方法从病人的脑脊液中获得VP2的目的片段,并成功构建了pET-32a(+)-VP2原核表达载体。pET-32a(+)-VP2原核表达载体在IPTG的诱导作用下,成功表达融合蛋白通过Ni+亲和层析法获得了融合蛋白纯品。(2)用纯化的VP2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成功制备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鼠抗VP2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法表明多克隆抗体效价>1:160,000, Western blot检测证明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良好。(3)通过PCR方法获得了VP2截短体的目的片段,成功构建了VP2各截短体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VP2各截短体绿色荧光表达载体转染7402人肝癌细胞,通过各截短体的亚细胞定位分析出了VP2蛋白的核定位信号为946-972段。(4)成功表达纯化了五个pGEX-2Timportin融合蛋白。(5)通过GST-pull down实验,分析发现VP2能够与入核转运受体蛋白importinα1、importinα3结合,从而被转运入细胞核,发挥它的生理和生化作用。结论:1.我们成功构建了pET-32a(+)- Vp2原核表达载体,在IPTG的诱导下,成功表达纯化了VP2融合蛋白。这就为抗体的制备以及研究VP2蛋白与其它蛋白的相互作用做了物质上的准备。2.将VP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鼠抗VP2多克隆抗体。这对于VP2抗原的检测,以及免疫组化奠定了基础。3.成功的鉴定出VP2的核定位信号,通过构建四个pEGFP-C1-Vp2绿色荧光载体,脂质体转染7402细胞株,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EGFP-C1-Vp2各截短体的亚细胞定位。这是第一次鉴定出VP2的核定位信号,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信息。4.通过GST-pull down方法,我们成功的鉴定出VP2的入核转运受体为importinα1、importinα3。初步阐明了VP2入核过程中参与的入核转运受体。(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8-05-01)

赵娜,汤乃军,张晓滨,王卓,张万起[9](2006)在《芳香烃受体及其核转运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序列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人工表达芳香烃受体(AhR)及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ARNT),构建了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方法:抽提C57BL/6J小鼠肝脏总RNA后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得到芳香烃受体及其核转运蛋白的全长序列。在DNA测序确定其正确性之后,连入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氨苄青霉素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酶切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芳香烃受体及其核转运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结论:载体构建成功是基因工程制备芳香烃受体及其核转运蛋白的前提,并为进行二恶英毒性机制及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林晓峰,赵必星,陈航姿,吴乔[10](2005)在《视黄素受体RXRα协助孤生受体TR3的出核转运》一文中研究指出视黄素(retinoids)在生长、分化和凋亡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视黄素的作用主要由其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RAR)和retinoic X receptor(RXR)介导。RXR自身能够形成同源二聚体或与其它受体形成异源二聚体,包括孤生受体TR3。TR3是一种立早基因产物,其特异性配体至今未知。当细胞受到凋亡因子刺激时,TR3表达提高并从细胞核转运至线粒体诱导细胞凋亡。我们发现RXRα自身在胃癌MGC80-3细胞中核浆穿梭转运,并且具有能量依赖性的特性。进一步研究证实RXRα核浆穿梭是通过核孔复合体介导入核和完整的DNA结合区域介导出核。在其特异性配体9-顺式视黄酸 (9-cis RA)诱导下RXRα定位于细胞浆。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RXRα可作为分子载体协助TR3转运到线粒体。RXRα和TR3合成后共定位于细胞核,当受到9-cis RA刺激时,两者共同转运到细胞浆并定位于线粒体。但是TR3的出核转运必须依赖于RXRα。当9-cis RA处理活细胞时,GFP-TR3并不能转运出核,而GFP-TR3同RXRα共转染时,GFP-TR3就可以转运出核。同样,用反义RXRα特异性地抑制RXRα表达,TR3的出核转运就受到抑制。相反,用反义TR3或TR3-siRNA特异性地抑制TR3表达并不影响RXRα的核浆穿梭转运,表明在9-cis RA介导的TR3出核转运过程中RXRα是必需的。此外,当TR3定位于线粒体时,在9-cis RA存在或者不存在的条件下均可诱导细胞凋亡, 但是RXRQ并不能诱导凋亡。以上结果不仅揭示了RXRα的重要新功能:作为载体蛋白协助孤身受体的核浆转运,同时也进一步证实我们先前的重要发现:TR3定位在线粒体能够诱导直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核转运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P53抑制剂和微管抑制剂对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核转运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别与P53抑制剂和微管蛋白抑制剂共培养,加或不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上述因素对GR核转位的影响。结果:VEGF可诱导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发生核转位;P53抑制剂抑制了VEGF诱导的GR核转位。与VEGF共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核转位评分显着低于单纯角质形成细胞的核转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管抑制剂可完全将正常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GR滞留在胞浆中,在加入VEGF后,与单纯微管抑制剂组比较,胞浆中GR并没有明显增多;而微管抑制剂和P53抑制剂共培养,会有少量GR进入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核中。结论:微管介导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GR的核摄取,P53参与了GR的核输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转运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袁超,孙鑫,吴燕芝,赵佳福,阮涌.鸡核转运受体β1蛋白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亚细胞定位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2].张育华,黄文晖,莫菊彩.P53抑制剂和微管抑制剂对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核转运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

[3].李凤,蒲泽晏,刘方久,魏容,梁艳丽.核转运蛋白受体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

[4].张国伟.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的表达与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

[5].余茜,胡婷婷,莫晓辉,章楚光,夏隆庆.二恶英对人皮脂腺芳香烃受体及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

[6].杨玫.拟南芥核转运受体家族分析及AtIMPα1和AtIMPα2的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

[7].陈斯.核转运受体蛋白质KPNA2与转录因子c-Jun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初探[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

[8].王殿丽.JC病毒VP2蛋白的抗原抗体制备及核定位信号与入核转运受体的鉴定[D].大连医科大学.2008

[9].赵娜,汤乃军,张晓滨,王卓,张万起.芳香烃受体及其核转运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序列鉴定[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6

[10].林晓峰,赵必星,陈航姿,吴乔.视黄素受体RXRα协助孤生受体TR3的出核转运[C].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5

标签:;  ;  ;  ;  

核转运受体论文-袁超,孙鑫,吴燕芝,赵佳福,阮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