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人权论文-李明舜

平等人权论文-李明舜

导读:本文包含了平等人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男女权利平等,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制度,婚姻家庭领域,婚姻法,法治体系,国家根本大法,反家庭暴力法,婚姻自由,中国妇女

平等人权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舜[1](2019)在《为妇女人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确保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免受歧视,不仅完全否定和彻底废除了旧中国遗留的那些歧视、压迫、残害广大妇女的法律和司法制度,而且还及时颁布了体现男女平等、保护妇女权益的新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对妇女的权益加以确认和保护,从而使中国妇女的法律地位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09-23)

柴鑫[2](2019)在《新时代推动中国性别平等与人权保障的一种进路:女性主义法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特别是1995年联合国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以后,中国性别平等与人权保障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在社会认知进步、政府出台政策法规、妇女相关立法不断加强等的合力下,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改善,性别平等和妇女人权状况得到极大进步。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当下性别平等进程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当下诸多挑战,女性主义法学这一理论,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性别平等和人权保障有着自己强大的优势。女性主义法学在未来推动中国性别平等与人权保障的道路上在机遇与挑战中定会做出更大的建树。(本文来源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安艺[3](2019)在《论国际人权法视野下女性平等参政权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参政权在权利体系中处于基础及核心地位,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女性在政治权力领域的充分参与是女性发展的首要保障,是提高女性地位、促进政治文明、保障社会公正与和平的重要手段。联合国成立以后,越来越多的全球和区域人权文件及宣言强调了女性参与政治决策及领导的必要性,为女性参政权的保障提供了国际法依据。自1995年《北京行动纲领》确立30%的女性参政目标以来,世界各地区和各国立法机关在推进女性平等参政权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卢旺达国家女性代表在议会中占比已突破性地达到63.8%;全球女性政府首脑和女部长的数量也有明显增长。但是,政治领域仍是男女差距最大的领域,社会性别偏见、女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等长期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都影响着女性参政权的实现。许多国家议会中女性代表严重不足,各区域的发展也十分不均衡,行政机关中的女性只被赋予了性别化的工作角色和有限的发展空间。对于实施了性别配额制的国家,诸多现实障碍使得性别配额本身并不能带来完全公平的政治竞争环境。因此,各国有必要采取具体措施扩大女性的政治参与并应对女性参政面临的持续挑战,应当培养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与女性公民意识,完善并严格落实女性平等参政的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等。总之,全面推进女性参政权的发展,实现两性政治权利的平等仍是全世界人权事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一以贯之的政治行动和坚定意愿,绝不能松懈。(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9-05-29)

付子堂,汤博为[4](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人权理论研究中“平等问题”的变与常》一文中研究指出1978年,学界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口号掀起对包括法律平等在内的若干法学重大问题的大讨论。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相关研究从深受阶级话语影响的思想争鸣,到阶级话语不断淡去的抽象理论研究,再到技术化、具体化的实践转向。这种"变"的脉络清晰可见,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权理论发展的轨迹。而"变"中有"常","常"不仅在于贯穿40年的立法平等研究,更体现于理论研究呼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内在不变逻辑。(本文来源于《人权》期刊2018年04期)

胡振灏[5](2018)在《人权法视野下中国艾滋病群体平等保护立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人生而平等,艾滋病群体亦如是。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起点,生命质量承载着生存与发展。无论历史车轮如何行进、权利理论如何发展,生命与健康的话题始终存在,不同时空被赋予不同内涵。在发展为主题的当下,满足全体人类发展的同时,国家与社会成员将目光更多聚焦于弱势群体,带动其参与社会进程并实现生命价值。其中也包括“弱势中的弱势”:艾滋病群体,他们不仅面对艾滋病本身带来的病情折磨和功能损失,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广泛的不认可和躲避排挤,他们承受的不仅是疾病痛苦,还有自我否定和外界歧视。在艾滋病慢慢被国际社会接受为一种可控制的常见慢性病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目前仍然存在大量的对于艾滋病群体的污名和歧视,因此在平等尊严、共同发展的健康和谐中国建设面前,我们必须直面当前针对艾滋病的立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运用人权的思维,来逐步完善相关立法并帮助消除歧视。为此,本文基于人权法视角,比较了国际和多国艾滋病立法的实践经验,并对中国艾滋病群体平等保护立法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以供参考。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述写作背景与研究现状,第二章论述疾病观的变化,从早期落后愚昧的道德宗教模式,到过分强调疾病本身的生物医学模式,再到当下对残疾普遍认可的社会建构模式,最后上升为人权保护模式。疾病观念的变化也会导致立法理念的变化,因此,本章希望透过对疾病观念变化和我国社会对艾滋病的多数看法以及我国相关立法反映的分析为后文人权法视野下的艾滋病群体平等保护立法研究做铺垫。第叁章是基于前文的结论,然后做出人权观念的法律化是解决目前艾滋病立法问题的必经之路这一论断,主要通过对于“尊严、自由和法权”、“平等保护与特殊保护”以及“生存权与发展权”的法理分析来进行。第四章是通过诸多具体人权中的健康权这一视角,对比了多项国际条约文本,着重分析了对于艾滋病群体来说重中之重的健康权利的平等保护立法应当涵盖的内容,以及今后我国在公共卫生和健康权领域需要面对的若干核心问题。第五章探讨了目前我国立法实践的一项空白——艾滋病群体和残疾群体的并轨保护的国际和国内立法现状,阐明了二者之间具有强烈的交叉关系,分析并轨保护实现对于歧视消除的好处以及当前我国施行并轨保护的现实困境和对策。第六章为结语部分,主要重温了本文的核心内容并提出了未尽事宜和不足遗憾之处。(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沙沙[6](2018)在《基于国际人权法的教育平等权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接受教育是人生存和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已经引起国际人权界的关注,致使国际人权方面的立法明确规定教育权,并制定很多保障措施供各国参考甚至强令执行。接下来就基于国际人权法的教育权特征,阐述国际人权法的教育平等权内容,并探讨西方发达国家法律中的教育平等权,提出中国保障公民教育平等权的策略建议,促进教育公平。(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09期)

邓喜莲,胡芝春[7](2017)在《我国少数民族女性权利保障研究——以人权法平等原则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人权法中的平等原则视角出发,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女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基本权利都得不到充分保障,其根源在于法律制度、政策上过于强调权利保障上的"形式平等"。因此,有必要通过实施优惠措施、均衡资源分配、构建法律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来实现少数民族女性权利保障上的"实质平等"。(本文来源于《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刘晗[8](2017)在《平等、移情与想象他者:普遍人权的道德情感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法学理念和法律制度中,人权的基础被奠定在理性主义之上。然而,理性主义人权观能够解释和论证权利的基础,但很难讲明权利扩大到最广大的"人"的范围的道理。从思想史和法律史来看,理性主义的人权观容易导致人权的保护范围在国内法上被限定在特定的群体之中,而人权的实现领域在国际层面局限于特定的政治共同体之中,也即理性主义的人权观念排除了非理性的"非人"的人权,从而无法实现人权的普遍性。从历史来看,普遍性的人权观念及其制度实践须构筑于道德情感的基础之上,也即人们在情感层面认识到无论种族、肤色、阶层、族裔等差异有多大,在内心的痛苦感受力层面都是平等的,由此方能通过"移情"来在人心之中建立普遍人权的观念。(本文来源于《清华法学》期刊2017年04期)

童圣侠[9](2017)在《宗教人权的确立:作为一项普遍人权的宗教平等和自由》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人权宣言》确立了以反宗教歧视原则与宗教自由权利为基础的宗教人权基本框架。其中反宗教歧视原则建基于对人性、宗教和国家的世俗化理解,宗教自由权利则被定义为以个人内心自由为其本质的二元规范结构。这种宗教人权建基于对二战前国联少数群体制度的反思和否定、源自西方宗教改革的个人宗教自由观念以及由启蒙运动推进的理性化和世俗化运动,经历了个人化和世俗化的变革。其与传统宗教自由理论和当时各国的宗教自由实践均存在重要差异。(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2017年04期)

高建龙,李晓霞[10](2017)在《坚持民族平等 促进新疆人权事业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平等是人权的核心价值。新疆是多民族组成的自治区,各民族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是新疆人权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2017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充分体现了此点。民族平等是中国(本文来源于《阿克苏日报(汉)》期刊2017-06-03)

平等人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特别是1995年联合国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以后,中国性别平等与人权保障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在社会认知进步、政府出台政策法规、妇女相关立法不断加强等的合力下,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改善,性别平等和妇女人权状况得到极大进步。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当下性别平等进程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当下诸多挑战,女性主义法学这一理论,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性别平等和人权保障有着自己强大的优势。女性主义法学在未来推动中国性别平等与人权保障的道路上在机遇与挑战中定会做出更大的建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等人权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明舜.为妇女人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N].中国妇女报.2019

[2].柴鑫.新时代推动中国性别平等与人权保障的一种进路:女性主义法学[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3].孙安艺.论国际人权法视野下女性平等参政权的实现[D].外交学院.2019

[4].付子堂,汤博为.改革开放以来人权理论研究中“平等问题”的变与常[J].人权.2018

[5].胡振灏.人权法视野下中国艾滋病群体平等保护立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8

[6].张沙沙.基于国际人权法的教育平等权探析[J].法制博览.2018

[7].邓喜莲,胡芝春.我国少数民族女性权利保障研究——以人权法平等原则为视角[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7

[8].刘晗.平等、移情与想象他者:普遍人权的道德情感基础[J].清华法学.2017

[9].童圣侠.宗教人权的确立:作为一项普遍人权的宗教平等和自由[J].江淮论坛.2017

[10].高建龙,李晓霞.坚持民族平等促进新疆人权事业发展[N].阿克苏日报(汉).2017

标签:;  ;  ;  ;  ;  ;  ;  ;  ;  ;  

平等人权论文-李明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